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82部分

正德五十年-第82部分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三排亲卫营旁边的是石大柱,他看到红旗,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声,正式拉开了这场震惊了所有来者的阅兵!

随着尖锐的哨声,近卫营的士兵就像是平常操练的那般,极为熟稔的展开了动作。

第一排上前,平端五雷神机,放枪。

陡然间炒豆子一般的枪声大作,点将台上的众人猝不及防之下,都给吓得不轻,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连绵不断的枪声便是不绝于耳。

第三卷武毅军总统副千户一八九如此强军,莫非生而知之者?

(今天第三章送到,推荐三江票……)

放完枪后,第一排的士兵把五雷神机往背后一插,把背后的长矛取出来,平端在手中,然后便是两两的靠在一起,本来左右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五尺,这样一靠,本来前后相对的队形立刻是变成了两两相错,第一排出现了许多空隙,露出了第二排的士兵。

第二排的士兵,也是上前一步,随着又一声尖锐的哨子声,扣动了扳机。

发射完毕之后,第二排的士兵也是跟之前第一排的士兵一般动作,把五雷神机放回,把背后的长矛取在手中,和伙伴们靠在一起,只露出了一点儿空隙。

第三排的士兵,也是一般的动作,发射完毕之后,取出长矛,而这时候,原本人和人之间五尺的距离,已经是变得毫无间距,三排已经变成了一排,形成了一道紧密的毫无缝隙的人墙,数百根长矛挺立着,整个人墙就像是一道长满了尖刺的钢铁城墙。

不知道过了多久,硝烟被风吹散,露出了那些钢铁一般的士兵和那些已经被打的稀烂的靶子,还有散落了一地的枪弹。

带着硝烟的风轻轻地吹过,前来巡阅的官员们,每个人都张大了嘴巴,像是一个个受惊的河马。

满脸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刘吉祥看着下面的场景,只觉得双股战战,手心沁满了密密的汗珠,后背上也是大汗淋漓。那瞬间爆发出来的密集的钢铁风暴,疯狂的席卷而来,面前的一切都撕成粉碎。他的清清楚楚,那些门板一样厚重的靶子,被打穿,被打烂,被打成木屑碎片,这让他想起了当年在大同府做监军的时候,见到那飞蝗一般的箭羽。

那一年鞑靼乌雅齐齐特部万户府万户率三万精骑寇边,兵临镇羌堡下,一声令下,三万精骑一轮齐射,那锋锐的羽箭,几乎遮蔽了天空,晴空都变成了黑夜!箭雨过后,整个城墙上,钉满了一层羽箭!

竟无立锥之地!

不,这爆裂的钢铁风暴以羽箭遮蔽天空更加的可怕,这是一种让人心惊胆战的力量,羽箭只不过要把你打死,而这个,要把你打成碎片!

而且,羽箭的射程也绝对到不了这么远!

看了看那些瞠目结舌的官员们,连子宁淡淡一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一摆手,那亲兵又是打出了两个旗语。

这一次不是哨响,而是一阵阵激烈的鼓声传来,鼓声很有节奏感,大约就和后世的一二一,一二一差不多,在鼓声中,士兵们原地踏步,调整着自己的节奏,本来是站成一排的亲卫营三百士兵,有人缓缓后退,很快就形成了三排,每排一百人,每人相距约有两尺。

而后面的五排长枪兵,每一排长枪兵的一端,都是站着他们的百户,在百户的指挥下,他们迅速的从前面三排火枪兵的空隙中穿过去,来到了前面。本来在前面的火枪兵,现在在最后面。

然后又重新整队,士兵们靠在了一起,手中长矛前指,靠在了前面士兵的肩膀上,随着鼓点,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

就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钢铁刺猬正在缓缓向前开进。

鼓手就位于百户的身边,这鼓是绑在腰间的,不大,但是采用特殊工艺制造,声音很响亮,而且也皮实耐用。脸盘大小的皮鼓,发出的声音足已让战阵中,每个人都听到,鼓点不过是“一二一”的调子,很简单,却是实用。

连子宁在练兵的时候发现,行军时候喊号子的军官们往往到最后喊的口干舌燥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听到,而且在乱战之中,极度的紧张之下,命令能够被执行几分还是个疑问。而且喊节拍号子和发号施令总归是不可能一张嘴同时说出来,所以连子宁借鉴了欧洲的经验,当初看电视的时候,见法国和瑞士那些长枪兵、长斧兵们戴着高帽子,穿着艳丽的服装,随着鼓点儿往前进的画面,还感觉很有几分可笑。用了才知道,原来这个方法却是十年很管用。

鼓手都是士兵训练的,调子很简单,就是一二一,一是迈左脚,二是迈右脚,士兵们掌握起来很快。

而且随着鼓点前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调整自己步伐的过程,越是往前走,队形反而越不容易乱!

这时候刘吉祥等人总算是缓过劲儿来,看看那些森严整齐,刀枪如林的士兵,再看向连子宁的眼神儿已经很有些不对劲儿了。如此猛烈的远程进攻,如此森严的军纪,如此密集有序的战阵,这武毅军何止是一般的强军?就算是拉出去和就便那些打老了仗的士卒相比,在阵型上也是更胜一筹。

这连子宁到底是什么人?从文,写的那般的好文章,人人赞口不绝的;修武,练得这等精兵,不过是几个月就训练出来一支强军!

难道真是生而知之者?

看着队列整齐的迈步到靶子处,依旧没有散乱,还是那般密集整齐的阵型,知兵事的刘吉祥和戴章浦都知道,这兵,是不用继续阅下去了。

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尤其是步兵战斗,靠的就是密集的战阵,看一支军队何不合格,都不需要看别的,只要看它的战阵是否整齐,士兵们在前进的时候是否还能保证战阵的完整和杀伤力就行了。只要是能做到战阵阵型不乱,令行禁止,那就是一等一的军队。

因为只要是阵型不乱,军队的战斗力就在,就能把骑兵的冲击的,敌方战阵的攻击力度减轻到最小。

而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士兵们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是后世隔着几百米对射的兵器时代士兵所完全无法比拟的,那刺过来的雪亮枪尖,锋利的夺命腰刀,甚至是敌人狰狞的脸,都能把一个新兵蛋子给吓晕!而能够在两军交战的时候还保持镇定的,心理素质也算是合格了。

到了这会儿,阅兵也不需要再进行下去了,单单是现在表露出来的这些,就已经可以证明武毅军的战斗力。

第三卷武毅军总统副千户一九零圣旨军令整装待发

(今天第一章送到,)

连子宁本来准备了几个环节,这不过是第一个环节——也就是假设对方也是步兵固守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去进攻。

下面还有面对骑兵的时候应该如何做等环节,现在看来,是用不上了。

戴章浦拍了拍连子宁的肩膀,眼光中有鼓励、有赞许、有欣慰。

自己,终究是没有看错人,这个当初的一介布衣,现在已经成长到了一个令一般人仰望的高度。当初自己的决定,也没有错,这个年轻人,当真是卧龙雏凤一般,只要给他机会,就能一飞冲天!甚至,自己的女儿也没有选错,想想也是,清岚这个鬼灵精,眼界何等之高,又怎么会看错?

练得如此强兵在外,再加上自己在中枢运作,遥相呼应,何愁大事不成?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戴章浦的眼睛,已经看向了更高处的那几座宝座!

刘吉祥好一会儿也终于恢复了正常,不过手还是哆嗦的,跟得了鸡爪疯一般。他拉住了连子宁的手,一脸都是亲热:“连大人呐,有没有想法,去御马监四大卫做个差事啊?哈哈,杂家看见你的兵都眼热。”

连子宁被刘吉祥冰凉的手握着,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闻言一愣,这该怎么回答?直接回绝的话,未免得罪人吧?

戴章浦适时为他解了围,他笑道:“刘公公,你这可是当着戴某的面挖墙脚喽?”

刘吉祥刚才一时激动,便说出了那番话,这时候才醒起来,眼前这位不但是戴章浦夹袋中的人物,据传更是内定的乘龙快婿,自然不可能投进御马监的。他打了个哈哈,便把这事儿给含混了过去。

连子宁松了口气,他便是再怎么能练兵,也是摸不透人心的,太监都是小心眼儿,若是因为这件事记恨上自己那真就倒霉了。

前来阅兵的官儿老爷们在这台上吹了半天风,挨了半天晒,都是有些蔫蔫儿的,这时候见阅兵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戴章浦跟刘吉祥商量了两句,便下令打道回府,今儿个这差事算是办成了。

当天下午,戴章浦便和刘吉祥两人进宫回禀,手里带着兵部官员和御马监的管事太监做出的堪评,言称武毅军兵精将强,训练有素,可堪大用!

正德帝闻言大悦,当即便下令拨给武毅军开拔银子一万两,圣旨一下,即刻启程前往河间府听用。

正德五十年九月二十一,连子宁在武毅军大营又迎接了天使大人,这一次前来传旨的,还是上一次的那个徐富贵徐公公。

实际上皇上的决定早在前一晚戴章浦就遣人来报告了,甚至连兵部的行文、关防都一并送到,这圣旨,不过是一道必须要走的过场而已。

宣完圣旨,很是送了一笔丰厚的银子把徐公公送走,连子宁便下令全军整顿,带上三日的干粮,武器甲胄全部清洁擦拭干净,准备出发。后勤处的王大春也忙碌了起来,忙着整顿马车,挑选车夫,收拾各种物资。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出征行军就是一大难题,武毅军又都是步军,只能步行,速度慢不说,而且还容易引起疲累感,对士兵的体力是一个大考验。想想吧,光是衣服武器,加起来就有接近二十斤,而为了应付突发事件,比如说粮车被袭等,连子宁又命令每个人带上三天的干粮,这就更沉了。所以说能用辎重车队拉的东西,尽量都是用车队的好。

虽然是第一次出征,但是由于之前武毅军做过许多次的长途野外行军演练,所以并未慌乱,士兵收拾行囊,养精蓄锐,长官鼓舞士气,一切都是井井有序。武毅军大营就像是一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完全开动了起来。

四面静谧,偶有虫鸟的轻鸣传来,连子宁一个人躺在花厅的藤椅上,静静的思忖。

圣旨上并未规定什么时候出发,但是随同兵部公文一起送过来的,还有一纸寿宁侯张燕昌的军令。

山东白袍义军已成气候,一万数千人的骑兵,而且都是马户出身,说是马背上长大也不为过,这样的一支骑兵,论起马术来,只怕比那些北边儿的鞑子也只差了一筹而已。这已经是一股完全不可小觑的力量,尤其是对以步卒为主的大明卫所兵来说,就更是如此。

白袍义军起势极快,不过是短短几天,就已经壮大如此,实乃国朝之未有!当朝廷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成了气候,面对如此大患,朝廷自然不可能只派一支从未打过仗的武毅军上战场,那和谋杀无异。

实际上,在之前几天,就已经有军队陆续开拔前往河间府。

位于河间府,距离四县义军占据之地不过百多里的沈阳中屯卫、大同中屯卫自不必说,早就已经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出征。驻地在山东东昌府的平山卫和真定府神武右卫也是已经奉命开拔,到了河间府等待。就连上二十六卫也出了人,府军前卫出了两个千户所,已经启程,现在当在路上,无巧不巧的是,这两个千户所的统领,就是那位被连子宁断了财路的王千户。

河间府距离四县之地极近,而且城高池深,兵多将广,自然就成了这一次围剿的指挥部所在地。

四个卫,两个千户所,一个武毅军,这数万大军的统帅,便是寿宁侯张燕昌。

寿宁侯张燕昌,是第一代寿宁侯张鹤龄的长子,于正德三十年袭爵。寿宁侯张鹤龄乃是张太后的亲弟弟,正德皇帝虽然对这个舅舅一向是不怎么看的上眼,但是毕竟也是亲甥舅,看在张太后的面子上,总也是优渥有加,赏赐恩惠从来就没断过,也算是大明朝最得志的勋戚之一。

在连子宁那个时空,正德十六年帝薨,兴献王子朱厚熜即位,也就是日后的嘉靖帝。嘉靖为人极为刻薄寡恩,嘉靖二十年,张鹤龄因贪腐下狱,嘉靖欲将其处死。张太后苦苦哀求,额头都磕出血来,嘉靖只是不允,不久之后张太后被生生气死,张鹤龄也旋即被斩杀。

第三卷武毅军总统副千户一九一女儿心

(第二章送到,,收藏推荐三江票。

感谢‘上帝的左轮’兄弟的打赏,多谢。)

在这个时空,正德未死,就连张太后老人家,虽然已经是八十高寿,但还在三海园子悠游荣养,寿宁侯一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是成为根深蒂固的顶尖勋贵,有面子有里子。有地位有实权,更是能时时惊动圣听,乃是大明朝最煊赫的几个家族之一。

而现今的这位寿宁侯爷,就更是招惹不起的。

张燕昌今年不过是不惑之年,二十岁的时候便袭了老爹的爵位,正德三十三年,因两广地方不靖之故,朝廷拟选拔大员坐镇。选来选去,选中了张燕昌,之后坐镇两广八年,以前军都督府从一品都督同知的身份掌管广东十五卫、五十一个千户所十数万大军,镇压地方叛乱十余起,手上的人命只怕也有上万了,广东曾经有三个土司被他杀的尸横遍野,整个族群都被灭绝了。张建昌此名,在广东可止小儿夜啼。

不单单是整治地方,对外张燕昌也硬气的很,曾经指挥广东水师提督和佛郎机人在海上狠狠的干了一仗,打沉对方战船十余艘,俘虏百余,并且还向皇上献上了舶来的弗朗机炮。之后弗朗机人畏其若虎。

之后又是回到京师,升任前军都督府大都督,手中掌握着直隶一卫,湖广二十七卫、三十三个千户所、四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湖广七卫、九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福建十六卫、二十个千户所。江西四卫、十一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二个群牧所。广东十五卫、五十一个千户所。

这位爷可不是个一般的纨绔子弟,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铁血军人,实权派。

有关系、有实力、有本事、有家世,这样的人,别说是连子宁,就算是戴章浦也招惹不起,而这位侯爷强硬的性格,在那一纸转自兵部的军令上也有体现。

“晓谕武毅军连某,九月二十七日申时之前,准时到达河间府外大营。违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