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

第24部分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24部分

小说: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鸡蛋呢,要是绝种了就没得偷了。哪想到这三位,天还没黑就一窝峰地去作案,被人抓住也不冤枉。
李思明和曾智两人,其实并不想离开养猪场,虽然一年到头都不像种田那样有忙闲之分,但好在那里没有人约束,只要猪没生病就没事,有空还可以打打猎什么的,满足一下味觉需要。打着庆祝李思明和曾智回归的借口,农工一排的兄弟们将李思明最近打的猎物一扫而空。
1974年,这一年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情,一是1月17号,人民解放军在西沙群岛的自卫反击战中取得了胜利,二是3月11日,在陕西临潼发现了规模浩大、举世瞩目的秦始皇兵马俑。
当然这一年,最重要的要属“批林批孔”运动,正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五连当然也不例外,按照指导员的话来说,这是当前头等大事,比吃饭还要重要的事情。会议室里的巨型大字报是铺天盖地,连部办公室前和宿舍前的宣传栏是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每个排都要轮番上去操练一番,大字报每天变着花样。被大字报点到名字的,立刻夹着尾巴作丧家之犬状,当然如果是在大字报上被点名表扬的,则沾沾自喜兴奋溢于言表。连队宣传栏是由徐学青副指导员负责的,因此李思明经常是榜上有名,罪名不少,不过李思明出身工人家庭,祖上三代都是根正苗红,干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公开场合又不谈政治,自然没人能找出大的毛病。拍徐学青马屁的人还是不少的,参军、入党、招工、上大学都离不开徐副指导员的亲切关怀,但是李思明也不是好惹的,那次狼肉大家都吃过,因此只找一些个人小毛病,比如抽烟只抽好烟,比如不穿补丁衣服,有小资产阶级倾向,至于私自动用枪支打猎自动忽略了,因为他们也曾品尝过。而且大家都也知道,这些小毛病,不能把李思明怎样,李思明自己也不在乎,这样两面讨好也还是不错的。
几乎每次大字报贴出来后,李思明就要在全连大会上做检讨,次数多了,他都不用事先打草稿,每次拿着一张看上去写满字的纸上台,眼睛根本就不看稿纸,张口就来,检讨紧贴时政,跟踪政治形势,绝对是诚心诚意思想深刻。检讨完了之后,立马穿上哑巴留下的破烂衣服,带上一包劣质香烟,找上写他大字报的人做思想汇报,常常拍拍别人的肩膀说:“不错,大字报写得比上次有进步,至少毛笔字比上次好一些,不过嘛,我在上面发现几个错别字啊!比上次多了一个哦!”让人苦笑不得。
春天到了,又有一批知识青年来到了大兴,很明显这时下乡的知识青年不比前些年了,在农村插队或去建设兵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已逐渐为城市社会各阶层所知,有些人千方百计躲避去农村或边疆。五连又来了二十几位新知青,虽然连里举行了欢迎大会,但大家的兴趣都不大。在全国共有12个生产建设兵团、3个农建师,作为“准军事力量”,基本上都是按军队的编制组建,但不同的地方在人数规模上有所不同,就拿连队来说,少得有几十人,多的有数百人,甚至上千人。五连现在已经有500余人了。
其实兵团可以分为好几种人,一种是像连长这样的转业军人,他们最初属于国营农场职工,毕竟在农场要比在农村务农要好得多,称为农场职工,兵团建立后,接收国营农场,这些职工就成了兵团职工;还有就是知青了,他们是兵团的主体;兵团也有不少属于现役军人,带领章的,一般属于领导层;而职工家属一般在兵团做临时工,后来都户口都“农转非”了,也成了兵团职工;在一些地方还包括劳改释放人员,他们的政治地位最低。
“李思明!”连长看李思明在一旁看热闹,叫住他。
“末将在!不知连长您什么吩咐?”在连长面前,李思明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权威。
“分配你一个任务,带这些新来的知青同志四处参观一下!”
“是!”李思明答应地很干脆,心里却对自己说,屁大的地方,有什么好参观的。
“各位兵团新战友们,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思明,是农工一排的战士,请各位多多关照,共同进步,啊共同进步!”李思明惟妙惟肖地学着丁指导员的腔调。惹得丁指导员一巴掌拍了过去。
“哇,他就是打狼英雄啊!”、“真了不起啊!”、“厉害啊!”……
“李思明同志,给我们讲一讲你打狼的故事吧?”有人提意见了。李思明奇怪,这些人怎么刚到就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是某位老知青在这帮新人面前胡吹。
“好吧,我就给大家讲讲!”李思明又将自己的“光荣事迹”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狼群是如何如何凶狠,以衬托出自己的高大英勇,保护国家财产是如何如何高尚,他很有说书的天份,说得人群中数位小姑娘眼里冒星星。
杨月从他身边路过,见他在胡吹,想起上次在北京什刹海说过的话,原本差不多忘记了,现在又想起来,忍不住小声骂道:“无耻!”却李思明听到了。
他拉住了杨月:“下面我隆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知青的优秀代表,来自北京高级干部家庭出身的杨月同志。杨月同志不简单啊,一个小姑娘,不远千里,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放弃参军上大学的机会,来到北大荒,面朝黑土背朝天,奉献给北大荒。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说的,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所以嘛,杨月同志是我们的楷模,下面我们用掌声欢迎杨月同志给大家谈一下她在大兴的体会,好吗?”
李思明一连串大帽子,让杨月哭笑不得,她又不可能反对,想起李思明刚才的高帽,脸颊不由得红了,让李思明短暂地失神。于是,杨月不得不站在新知青面前,努力的搜索枯肠,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杨月的口才还是不错的,平时在会上也不只一次发言,这种场面绝对小意思,说完转过身,瞪了李思明一眼就扬长而去。
李思明又带着新知青,来到连部办公室,连长、指导员都在,指着办公室胡扯道:“同志们,这里就是连部办公室,别看这里小,很朴素,但这里是我们全连最重要的地方,是我们的领导机关,是我们大海航行的指挥部,连长是船长,指导员是风帆,他们在过去战争年代流过血、负过伤,现在又指引全连的战士披波斩浪,在黑土地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所以说我建议我们用掌声感谢连长和指导员的丰功伟绩。”
掌声响起。陈连长和丁指导员虽然无愧于李思明的追捧,但他们的脸皮可没有李思明那么厚啊,连连摆手说,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心里却骂李思明故意拿他们开心。
食堂前。李思明拉着司务长老李,作感激状:“同志们,这位是我们敬爱的司务长老李同志。俗话说,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淮海战役就是靠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老李掌管着全连战士的后勤,很称职啊,吃饱了才能有力气干活,才能多打粮食。所以说老李的功劳不小,我们各种荣誉里有一半要归功于老李,你们看每天烟熏火燎的,很辛苦啊。”照例是一通掌声。老李从没这样风光过,当然是红光满面,满面春风,春风得意啊。心里想道,每次你李思明来打饭,都是给你最好的,没人敢给你使手段,看来值啊。

 
   
第四十五章 新官上任



正月二十的时候,李思明被连长和指导员任命为种菜班班长,理由是政治学习不积极,到种菜班去“戴罪立功”。事实上是种菜班的成员都是老职工家属,大嫂、大婶级的人物,上几任班长管理不善,结果不是播种时将种子拿回家种自家房前屋后的菜地,就是收获时贪小便宜。还有就是每年西红柿、黄瓜或胡萝卜长成的时候,总有知青顺手牵羊,往兜里揣。让食堂损失不少。
两位领导打发李思明来种菜,目的是借助李思明的威慎力,毕竟李思明“凶名远播”,知青们在他面前都比较小心。
司务长老李拍着李思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李思明,连队的菜篮子就归你管了,到时可别让我无菜下锅啊!”丢下李思明扬长而去。
连队有不少人在等着看李思明笑话,徐学青就扬言等着李思明“犯错误”。
妈的,我虽然农村长大,这种菜还从未种过。我也不是农业专家,更不是袁隆平,水稻搞不了,咱搞个杂交黄瓜什么的,最不济搞个太空西红柿什么的。要不,大棚蔬菜?对大棚蔬菜有搞头,我真***是天才!
“大棚蔬菜?这我听说过,是个好想法,书上也看过,不过我真没干过,你知道,我虽然号称农业技术员,咱大学还没读完呢!”连队农业技术员叫魏兵,东北农学院的正规大学生,在五连是很宝贵的人才,他负责全连育种工作,属于脑力劳动者,技术权威。当年在大学搞运动一时不慎,站错了队,被发配到大兴来做了技术员。
“不过你也别泄气,这并不难,在技术上不难搞,种子连队里就有,只不过这塑料薄膜是比较难搞到手。”魏兵看李思明有点失望,不忍打击他的积极性。
“这么说,只要搞到物资,就没有问题?”李思明问道。
“是的,但是我不能打保票,咱都未干过!再说了,连长同不同意还另说呢!”
“连长那头我去说,只要你到时给我们班提供一些技术指导,行不行?”
“没问题!”
连部办公室。
“李思明啊李思明,你真会给我出乱子,咱成天这么做鬼主意?这大棚蔬菜真得可以搞成?”连长怀疑道。
“没问题的,我请教过魏技术员,在技术上没有问题的。”李思明肯定的回答道。
“万一没搞成咋办?”
“这个嘛,连长就放心吧,这大棚蔬菜播种季节和蔬菜正常生长季节,前后差好一两个月呐,既使失败,到时也不想正常生产。”李思明解释道。
“这样啊,关键是这塑料薄膜从哪弄?”连和平追问道。
“这个,我来想办法,只要您同意,我去做!”李思明硬着头皮保证道。妈的,既要让马跑,还不给草吃。
“那好吧!”连长也想看看到底能不能成,这没成也没有多大损失,万一要成功了,那就可以在别的连队刚种下菜种,自己就可吃上了,这可稀罕着呢!改善一下食堂伙食也是不错的。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是组建领导机关,其实这一个小小的种菜班有啥领导机关,李思明任班长,还得增加一个副班长,管管政治,相当于连队的指导员的干活。
李思明早就有人选了,徐大帅当然是唯一的人选。杨月和徐丽不知使了什么手段,也被安排到种菜班来了。张华和猴子向来和李明思及徐大帅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但是赵长河不干了,走了一个李思明加上一个徐大帅,已经影响到他的权威,死活不肯,结果他俩没来成。
对于杨月的到来,李思明是持既不反对又不赞成的态度,这种菜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人太多了,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
“我来种菜班,你凭什么不乐意?”杨月不依不饶。
“这不是乐不乐意的问题,我们希望有壮劳力嘛!”李思明有点头疼。
“壮劳力?笑话,没听说过种菜还要壮劳力!”对于李思明的借口,杨月根本不相信。
“这个嘛,种菜是个技术活,你恐怕不行。”李思明只得找了另一个借口。
“技术活,我承认,种大棚蔬菜是个技术活,可你还没有高中毕业证呢?我可是高中正规毕业的,再说了种菜班里那么多职工家属大多是文盲半文盲,她们怎么能在种田班。哦对了,也许你是因为他们是连队干部的家属,我只是一个小知青?”
“好吧,对杨月同志的到来,我表示热烈的欢迎还不行吗?”李思明理屈词穷,这仇又被记上了一笔。
“这还差不多!”杨月头一扭,得意洋洋地走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李思明心里骂道。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物资得准备好。菜种没有问题,关键是这塑料薄膜,是个紧俏货,李思明和徐大帅打听了一下,整个大兴有到是有,不过那都化肥袋里内胆,太短派不上用场,得另想办法。李思明将手下的十几个“兵”,召集在一起,商量着怎样搞到塑料薄膜,群策群议是李思明常用的办法,百试不爽。各种办法的都有,无非是向上级申请,要上级想办法,不过这条被李思明自动否决了,上级若能搞到,他早去了。再就是去富锦或者密山看看,这条也行不通,因为团部物资处的同志早就告诉他这俩地方也没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思明现在只能想找个借口从连长那里撤去保证时,杨月站出来说她来负责,说得好像很有把握的样子。李思明恨不得抱着亲上几口,不过那只能想想而已,若真得做了,他恐怕得“自绝于人民”!杨月不愧为军区大院出来的“高干子弟”,没过几天她就告诉李思明塑料薄膜已经搞到了,过几天就发过来,听说还是日本货。
“这下,知道我的好处了吧?”杨月很得意。
“是,我认错,我瞎了眼,有眼不识泰山,您老大人大量,不计小人过。”李思明很“坦承”地认错。不过杨月却不领情。
“我很老吗?”杨月挑出了他话中的毛病。错了,你怎么能把对食堂老李说的话加在一个小姑娘的身上?
“对不起,我错了,杨月同志,正值青春年少,怎么会老呢?整个五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您恐怕不知道吧,您可是全连男知青的大众偶像哦!”李思明恭维道。这话也没错,杨月长得漂亮可人,家庭出身又好,有相当部分男知青追求她,他是知道的。不过这恭维的话说错了,在这年代如果某位女性成了“大众偶像”,那一定是贬义词,会认为这位女性个人作风有问题,这可是天大的问题。
看到杨月的脸色变了,李思明也觉察到自己说的话有问题,连忙改口道:“不是不是,我说错了,您不是‘大众偶像’,是我一个人的偶像,是我的梦中情人……”这句话还未说完,两人都愣住了。杨月涨红着脸跑了,李思明骂自己今天怎么了,怎么说出这样露骨的话,这下跳进七星河也洗不清了。
李思明说干就干,跑到团部把这方面的书籍一扫而空,回到宿舍一个人研读,颇有当年搞科研的钻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