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田园大唐 >

第237部分

田园大唐-第237部分

小说: 田园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珣不知该如何做了,这东西是利器,换成谁也不会允许张家自己用。

老头已经被吓住了,这是八个人的速度,那十六个人岂不是更快?用手在胸口上抚了两下,对李珣说道:

“不能现在就过去给装,等着,工部的尚书刘知柔马上就能过来,大概也就这两天,怪不得给我送了个三轮车,原来是一样的道理,莫说是两个时辰,哪怕就是用半个时辰坏掉,关键的时候也能决定战局。

在缠斗战的时候,有几艘这样的船,突然攻击对方的主船,别的船根本来不及救援。再加上千里眼,先一步发现敌人,做好布置,水战之时,谁还是对手?等两天,继续给张家找钢。

不行,不能光等着了,我得去见见那人,和他好生谈谈,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这世上还有他不会的东西吗?哦,可能是两个人,得到的消息说,宋静功说是双剑合壁,厉害呀,竟然有如此人物。”

李珣见有老头支持,和张小宝也有了交代,点点头“老尚书,那咱们就先掉头回去如何?万一呆会坏了,还得慢慢修。”

“好,回吧。”老头想要会去以后喝点茶稳稳心神。

“停,转向。”李珣吩咐了一句。

八个人得到命令,停下了动作,拿起桨来一点点调转方向,这时李珣又说道:“老尚书,我这个船若是在宽阔的地方,还能轻易地转向,不用桨,有个舵,在水云间的湖上,来时我就划了一个大圈。”

“哦,那在江上与黄河上也能如此了,回头写封信给张家。”老头此时觉得浑身没有力气,刚才实在是太激动,太兴奋了。

船调了头,又向回而去,这时八个人蹬的就不是那么快了,路过刚才超过去的那些船,船上的人纷纷用惊恐的目光打量着李珣的这只船,没看到有人划,也没见有人撑,这只船就飞一般地从身边超了过去,有一艘这样的船,就算是川地的时令水果都敢向京城运。

等着船回到了水云间的时候,老头哆嗦着来到了岸上,呼出口气,回头看看船,评价道:“好东西,张家也太多享受了一些,做出来的东西都是想要先用在自己家中。”

“老尚书说的是,可这些东西岂能只用在他家?”李珣也发现了这点,比如那曲辕犁,张家有地才做出来先用的,比如白叠子,是为了给张家人冬天保暖。

正这个时候,老头家中下人赶了过来,对老头说道:“老爷,工部的刘尚书已经来了,正在水云间中等您。”

“哦?这么快就来了,跟我过去。”老头心中一喜,当先向水云间走去。

二楼的一个方面门口,老头的身影出现并看到刘知柔的时候,两个人同时说道:“出大事儿了。”

说完了两个人又是同时一愣,再次说道:“你知道了?”

“老尚书先说。”刘知柔开口说道。

老头呵呵一笑“还是刘尚书先说吧,我觉得我们说的不是一个事儿,我的事儿得到外面河边去说。”

“河边?那确实不是,我这是京中的事情,与河无关,老尚书,您一定想不到那个张忠干了什么?他联合着周围几个县的县令,把一些个县中的事情给列了出来之后,要求几个县并成一州。”

刘知柔攥着拳头说道。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九十一章 张家打算在这里

第九十一章 张家打算在这里(第二更 正一)

“什么?你再说一遍?”老头觉得自己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

“张忠联合了其他几个县的县令。要把几个县合成一个州,他拿出了一个关于几个县联合起来以后会有多少租税和百姓生活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的折子,其他几县的县令俱都署上了名。

除了这个,还有一个军事沙盘,有一个全面的军事调整的折子,只要联合起来,在受到外来攻击的时候,能够怎样利用几县的地形来抵御,朝中已经在议着了。”

刘知柔一字一顿地说道,他现在也不敢相信这个事情,但张忠真的就做了,那折子当种还包括了他工部的事情,煤炭在那里,可以在旁边直接使用,用来冶炼,两条河流不缺水,还方便运输。

老头一天中连续受了两次冲击,觉得呼吸费劲,拿起桌子上的茶水,猛灌了进去,过了好一会儿。才坐下来,默默地看着窗户外面那迷人的湖光,一言不发。

刘知柔也坐下来,看看在那里收割苇子的船来回穿梭,不时的,有人会在苇子上面摘下来个东西放到嘴里吃。

两个人足足坐了一刻钟,李珣也在旁边站了一刻钟,他现在终于是明白了,为什么张家要花掉那么多的钱从周围的县买东西,为什么要把所有的路都给修通,为什么游戏店先在几个县中开。

所做的一切全是为了今年上交的租税,全是为了把几个县的那个经济给联系起来,全是为了让人更加熟悉几个县的地形,最后的结果就是让上面的人明白,几个县可以成为一个州了。

等着开春过后,几个县的百姓会有更多的收入,那些个租下来用于种蔬菜的地,会让这边变的非常繁华,至少商人会过来买卖,至少那个‘旅游’的人会增加,这样的地方归京城直接来管已经不合适,需要成个州。

可这对张忠有什么好处?他难道不想离开?那又何必把那种非常吓人的东西交给自己,让自己装到轮船上?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李珣想不出来,他年龄毕竟还太小了一些,但这里有两个尚书,他们经历的事情多,可以分析出来些事情。

刘知柔先开口了“老尚书。我现在有点害怕张家,害怕背后的人,好大的局,让人无法猜测还有什么手段等着。”

“怕,我也怕呀,船行的那么快,是否也是局中的一部分?当初三水县的县令程岭祥,在京城写信的时候就说了一些三水县当初的事情,张家为了把他给推上去,把三水县推上去,连推八手。

他那时就怕,张家还是个庄子,以一庄之力可推一县,那等张家有一县的时候岂不是要推一州一府?若是给张家一州一府,他们会不会推着一国来走?

现在如何?果然如此,给他个县,就能推动一州而成,我虽不知道折子上具体写的什么,可想来这个事情已经成了,那边的山与河,都是连着。还有各种的东西,是不是提到了湖?”

老头感慨地说着,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张家把局布成这样,似乎只要给张家一点点的机会,他们就能把这个机会无限地放大,在不知不觉,或者是明明看着的时候把大局给安排好。

你哪怕把眼睛盯在每一个地方,也猜不出来他们究竟想要做什么,最后的目的又如何,哪怕是现在,谁敢说张家没有后手?谁能说张家的棋下到了终盘?

刘知柔这个时候因为脑袋里面不停地想着事情,动作和表情的变换就慢了下来,老头说完话,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

“是,是提到了湖,在湖中可以训练水军,说是用上一种新的东西,能让船更快,京师再也不用担忧,有一水军足以,老尚书可知是什么东西?”

“知道,怎能不知,刚刚从那船上下来,跟飞一样,原来如此,给我就说么,给我送什么三轮车?就是调你过来。就是让你告诉我这个事情,连时间都掐的分毫不差,给小候爷的船装好,到这边,便是让我知晓,并说给你听,是不是小候爷?”

老头说着话,突然转到了李珣的身上,刘知柔也同样看向了李珣。

李珣脸色苍白,一屁股就坐到了地板上面,缓缓地从怀中拿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舔了舔嘴唇说道:“原来是真的,原来是真的,老尚书,刘尚书,来时小宝给了我这些东西,说是到了水云间的时候,如果正好遇到了京城来的人,如果那人正好是刘尚书,就把这个信给刘尚书。

若是没有遇到,就烧了吧,现在刘尚书来了,我也该把东西给刘尚书了。我今天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算无遗策,刘尚书请。”

刘知柔已经无法动弹了,李珣的话让他和老头觉得浑身冰凉,手脚发麻,两个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张家背后的人可以把事情算计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他算不到的?

好在还有守在门口的伙计,见李珣要给刘知柔递东西,三人还都不动,跑上前来。把信封拿着送到了刘知柔的手中,又悄悄地退到了门口站好,可心中却是一点都不平静。

他是主家内院派出来的人,知道主家谁在这方面最厉害,小公子啊,只要小公子肯出手,不管什么麻烦都不用害怕,不管什么困难都能解决,小公子和小娘子对待内院和庄户,一直是那种温和的样子。

见过几次小公子出手,每一次都是让过来找事儿的人折戟沉沙,那时自己就已经对小公子非常的敬畏了,没想到今天连着两个尚书和一个候爷全给算计进去了,呵呵,呵呵,以后的日子好过了,尚书都能算计,还怕什么?

老头、刘知柔,还有李珣哪里知道伙计在偷着笑,刘知柔拆开了信封,从里面拿出了一罗的纸,仔细地看了起来,越看越吃惊,抬起头来,正好迎上了老头的目光,说道:

“老尚书,这就是那个螺旋桨的图纸了,按照上面说的做,便可以做出螺旋桨,这最后一页写了,小候爷船上的那个交给我,我拿去找着比较,做出来之后,别忘了给张家留几个,张家有大用,张家以后不会自己去做同样的东西。

老尚书,我想去见见那个人。不知道您能不能帮着投个帖子,武候之能啊,我也不提什么要求,见一面就行,更不会派兵来抓,此人精于计算,万一派兵,他离开了张家,去投奔被的地方,我朝损失不起,我便是千古罪人。”

“老夫正有此意,却只能给张家的小娃子写信,问问他们,若是可行,你我二人同去,说说张家如此的用意?是不是想留下不走了?”

老头痛快地答应下来,至于到时候能成与否,那就不重要了。

刘知柔怎么说也是一个尚书,分析起事情来,比李珣强多了,想了下说道:“这是在给张忠铺路,张忠现在只不过是个县令,正七品下的官,原本我以为张家会把华原县变成上县,让张忠到从六品下。

这样一来,外放到那边,应该是个下州司马,从六品上的官,升了一些,上面也好交代,或者是下州长史,一个正六品下的官,都不错,可惜,张家不是这么想的,两种官再好,也比不上刺史。

若是此事可行,别看是新出来的州,却也是中州,那张忠出了这么大的力,怎么说也得有一份吧?还得是个不错的位置,五品很容易,到时张忠一旦不在这新州当官,自愿或者被人害去的流放之地,那么上面自然要补偿,张家是打算把张忠安排到下州刺史的位置上,这可是正四品下的官啊。

好本事,好算计,送我工部一个图纸,到时候还是我工部侍郎出的手,哪怕他躲在后面,上面依然能查到,就算查不到,不是还有我呢么?一次次地献上东西,在最后又献给了工部一份图纸。

恩,这个兵部也会插手,最后的时刻,被工部的人陷害到了最偏远的地方,就算是皇上不给提提官也说不过去啊,老尚书,您说是不是?”

刘知柔把所有的事情放到了一起,终于是分析出了张家要干什么,区区的副手官职不准备要,直接就想当刺史,推了一个州,送了这么大的礼,加上之前的献出来的东西和状元的身份,这一切都是算计好的。

老头同样想到了这些,补充着说道:“若是只如此,皇上或许会直接给拉到京城中,给个正五品的官当当,可最主要的是张家的本事,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总是能把那里的民生给弄好了。

一庄之力可以让三水县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一县之力可以让周围的县过上好日子,那么把张忠放到最差的地方,张家是不是也能让那个地方的百姓生活好起来?让租税多起来?

这才是皇上考虑的事情,把最差的地方给治理好了,其他差的地方也可以让张忠过去,无非就是加爵位和虚职,张家那背后的人算的是心性,我老了,真想看看张家到了外面能做些什么。”

李珣也在听着两个人的话,他的身份让两个人无法撵他出去,听着听着,突然说道:“我决定了,提前与我皇叔说,我的封地就跟着张家走,他家到哪我就到哪,地方给小一点也行,不要食邑我也同意。”

“呵呵,小候爷说笑了,你自然会同意,跟着张家还要什么食邑?旁人也惦记着呢。”刘知柔笑着说道。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九十二章 游泳池中水不寒

第九十二章 游泳池中水不寒(第三更 正三)

刘知柔的话让李珣有些不服气“刘尚书。你说哪个人还能比我与张家更好,我不用和张忠有什么关系,问问小宝和鹃鹃,他们愿意谁跟在他们身边?”

不等刘尚书开口,老头就说道:“小候爷,若是可能的话,你真要跟着张家走才行,多学学,看看小宝和鹃鹃两个小娃子,说话做事,从来都那么让人放心,先前的话怎么能出自候爷的口?”

“老尚书说的不错,小候爷确实是应该跟着张家,张家的本事大着呢,看看张家做事儿,从来都是留好了退路,有了赚大钱的方法,有了好的技术,从来不自己藏着,直接拿出来,该给的给。该分的分。

这种尺寸的把握,真正有势力的人不会故意去找麻烦,只有那些个不开眼的人才想着把张家压下去来提高自己,结果呢?”

刘知柔也在旁边教导着李珣,他发现这个当初在京城当中嚣张跋扈的小候爷变了,在外面遇到的话,不认识的人只会觉得这个孩子不错,感觉不到原来的那种依仗身份的锋芒,这或许就是跟着张家学来的。

张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尤其是遇到了刁难的势力的时候,开始时总是那么平和,退一步,再退一步,在退的时候陷阱就挖好了,等到不想退从而反击的时候,那种犀利,可以把对手把握在生死之间。

张家就好像一张网,初碰时柔柔的,让人觉得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突破,不知好赖的人,碰着碰着就让网收缩起来,这才是作茧自缚。

李珣听着也明白了过来,自己就算是真的跟着张家,也不可能封地随着走,哪怕自己和张家好,还有其他的候爷,王爷。以及一些个大的家族,他们难道就不会派人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