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田园大唐 >

第668部分

田园大唐-第668部分

小说: 田园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贵呀。

贵?对,就是价钱的问题。

“张管事,问个事儿,据说大唐正常来说,斗米九文钱,为何运到我新罗卖的米一斗才五文钱?这还是交了两成关税之后的价钱,为哪般?”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四百五十九章 小雪初下道丰收

第四百五十九章 小雪初下道丰收

初冬到来,南边地区还是一片温热,偶尔有的地方下点小雨,让人加身衣服,北面则是开始飘起轻雪。

建安县县令张小贝已经带领儿童团的人准备好了一应工具,等待比鹅毛还大的雪下来时铸就洁白的万里长城,还有站于垛口后面守卫的雪人。

叮当叮当的铃铛声,沿着朱雀大街一路传播,配合上骏马的步伐,很有节奏感,一直到皇宫的门口才停下,守卫在皇宫前面的军士看见车上挑起的旗帜,犹豫了下,还是咬着牙凑到近前进行检查。

满满一车的粮食,是建安县送至的租子,另有一大盒子,里面装有人参、鹿茸、熊胆等土特产。

从别处新选拔上来不到一年的护卫,也凑到车边,看到这一车不伦不类的东西,脸色明显不怎么好看,有一种被挑衅的感觉。

刚要出言训斥,却被旁边的头头一胳膊拦到后面。

“这是……?”头头能看懂旗帜上面所画的九个小人代表的是什么,却无法判断是否有人作假,含蓄地询问出声。

赶车的人也不让人为难,从怀中掏出一堆的证明文件,有建安县各部门九个人的印记,有渤海节度使的行文,有自己的身份文书,还有进城之前,城门守卫的长官的检查记录。

上面的防伪造标记清晰明了,另有一封了火漆的信供人送往宫中验看。

“老实呆着,别问,别动,别离开。”头头对着身边几个手下吩咐一句,拿起那封带有活契的信匆匆向里跑去。

未几时,宫门开了一个角门,忠诚的小太监骆宾迎出来,命人把车夫安排别处休息,又检查了一遍车,见没有任何暗格藏人,这才坐到赶车的位置上,挥动鞭子架喔吁地把车赶向宫内。

“秦大哥,车怎……。”刚才想要训斥车夫的那个护卫,眼看着马车被赶进宫去,指着对旁边的头头问。

“怎么能进去是吧?小贝给陛下送的租子和贡品,自然得进去了,你说是不是?”头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是,哦,不是,小贝是谁?”新来的明显还没弄清楚。

“建安县的县令。”

“那就可以送到宫中?”

“想知道详细的等轮值之后到邻街的老张卤菜铺子去跟你详细说。”

“好,好吧,我请。”

秋收了,各地的收获的粮食数量已经上报京城,李隆基看过数据,觉得那阴沉沉的天是那么的晴朗,就连被风吹落的叶子,他也能从中看到自然之舞的优美。

高力士带着骆宾和那辆车赶过来,他知道车中只有土特产是真的于建安县送来的,还是水云帮的忙,其他的粮食乃是从积利州配发,打着建安的名义,没有人会傻到真从建安送一车粮过来。

高力士找到皇上时,李隆基正在摆弄火车,把一截截的木头轨连接好,又给车头上满弦,后面拖着十节车厢,手一松,火车就哗哗哗哗在轨道上走动起来,等弦没有劲了,他再重新上弦,如此往复,未曾尽兴。

铃铛的响动声盖过了火车的哗哗声,李隆基抬起头看过去,眼中疑惑。

“力士过来了?这马车……?”

“回陛下,此乃建安县县令等官员送来的租子,另有土贡。”

“租子就可送到我兴庆宫中?”

“陛下,是建安,建安县县令张小贝。”

“啊?哦,对对,朕想起来了,哈哈,是小贝他们,他们那里也丰收了?快,让朕看看,真不容易呢。”

李隆基一改刚才的不快,扔下火车,走到马车旁边,仔细观看送来的东西,还不曾尝过便夸道:“好,闻着就香,还有人参长的也漂亮,还穿衣服呢,今年的收成不错啊。”

高力士怎么看也没看出来这车稻子有三水县特供的那批好,但皇上说好,自然就好,回道:“陛下所言极是,稻子其实是从积利州派送的,建安那边只有一百多口人,小贝来信,说等大棚的黄瓜下来,腌制好让人给陛下送来尝尝,今年的收成比起已往来说翻了几近一倍,小宝调集很多卖到了新罗。”

李隆基接过信,继续夸“好,积利州送的也好,有这份心思就不容易,比其他官员强多了,字写的更好,行文流畅简洁,不小心滴下的这滴墨水跟梅花似的,好。”

高力士已经不想进行这个话题了,他明白,小贝等人哪怕送来一捧土,皇上也能从中闻出芬芳。

似乎也觉得自己夸赞的有点过分,李隆基把贡品的盖子重新盖好,扭头问道:“小宝对新罗动手了?”

“已经动手了,以后污染重的工业会放到新罗,如今正在打压当地的农业,估计新罗的人还反应不过来。”

“米贱伤农,反应过来又如何?开了这个口子,想堵就不好堵喽,我大唐的米价不能再跌,明日早朝,与众臣商议,想出办法来解决。”

李隆基跟着说了一句,眼睛望向东边,好象要看到新罗一般。

新罗的人确实像高力士说的那样,还在高兴地收着两成的关税,一船船的粮食在萨水卸货,又用车运到新罗,一匹匹的布,不要钱一样地使劲送着。

送河南到送至的精米,在交了两成关税之后,只五文钱便可买上一斗,新罗不事农事的百姓纷纷买来储备,脸上流露出过年一样高兴的神色。

在很多人高兴的时候,种地的百姓傻了,以前二十几文一斗米,他们卖出来之后,日子都不是那么好过,如今别处运来的米只卖五文,看着家中堆在那里想卖又舍不得卖的粮食,愁绪爬满了脸颊。

织布的人也同样受到了冲击,自己努力地织上一个月的布,想要卖个好价钱,却发现从大唐运来的那纺织细密的布一匹仅仅只需八十文,这种价钱,自己卖出去的话,累吐血也吃不饱饭。

“老天啊,看看眼吧。”一个种地的人跑到交界的地方对天喊道。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四百六十章 前脚离去后人还

第四百六十章 前脚离去后人还

在连续几场小雪之后,一场大雪终于飘飘然落到了大唐的土地上。

长安用水泥铺就的路面,翌日一早就恢复成了原本的模样,李隆基没有化血雪剂,可他有盐,从积利州一船船运来的劣质盐并不负责百姓食用方面,大部分给工部送到,用以作为工业原料,拿出一小部分化雪没有丝毫问题。

早朝依旧在兴庆宫进行,不同于往年时候的寒冷中,百官需要自己配备手炉,今年李隆基或许觉得钱财方面比较充足,专门让工部制作出供暖系统。

就是按照台阶的距离,制作出一根根传送热水的管子,再于每个官员所要站立的位置上安一个铁盒子,脚暖了,身子便不会太冷。

百官知道,皇上不会闲的随便拿前来做这种事情,一定是有什么目的想要达成。

果然,早朝刚一开始,在众臣感受着今年冬天温暖的时候,李隆基开口了。

“众卿可知脚下乃是何物?”

群臣一愣,何物?这还用说?暖气呗,能上朝的官员家中哪个没有?全是工部免费给修的,一个叫锅炉的东西一家装一个,睡不惯炕的人依旧可以睡在床上。

想是如此想,众臣却明白皇上定然有话是关于暖气的方面,一个个非常有默契地露出求教的神色,等待皇上解惑。

李隆基也不等别人问,痛快地说道:“这东西就是暖气啊,众卿家中都有这个东西,不缺吧?”

群人有人点头有人摇头,点头的意思是家里有,摇头表示的是不缺。

李隆基也不管臣子肢体语言不一样,接着道:“然,你们家中有了,还有百姓的家中没有,朕心难慰啊,夜不能眠,常思冬来百姓如何度过。”

群臣压根就不信皇上的话,如果没有暖气就不活了的话,以前的人怎么过来的?一个个纳闷皇上要达到哪种目的,继续保持沉默。

“朕闻有一物,可生电,使灯明,又可产热,通暖气,一举两得,让工部尚书张忠负责,众卿以为如何?”

李隆基顺着自己的话把张忠的名字道了出来。

群臣一听都懂了,看样子要修的那个东西需不少钱,怕自己等人反对由张忠来管,于是绕了个大圈。

“陛下,臣有一问,不知那物需用钱几许?”张九龄站出来问道。

“这个……钱财不是太多,估计有个千八百万的就能够,然,通暖气一事较易,发电却难,需先试验,或几年内不可得。”

李隆基说出的话显得没有底气。

众臣一听,暗自惊讶,千八百万,那绝对不是钱,而是贯,拿出来还未必能成功,其过程当中很可能会使张忠权力过大,怪不得皇上绕大圈。

这下众人盘算开了,究竟是同意张忠来管,还是不同意。

还是张九龄说话“陛下,臣以为张尚书负责此事还算稳妥,毕竟张尚书家中稍微殷实一点,想来不会对研究费用伸手,只不知陛下是一次拿出这许多钱财,还是一点点拨,又不知那物建在哪处?怎样管理。”

其他人听到张九龄的话,也觉得把钱给张忠比给别人更放心,所谓的殷实一点,可以算成富可敌国,还不至于贪手头上的钱,家中有钱的官员或许就这点好。

李隆基看了站在旁边的张忠一眼,接续介绍道:“朕准备先让暖气通了,工部已经做出许多管子,发电方面慢慢来,钱自然是一点点拨给工部,至于选地,朕准备在京城划出一块地,不准任何无关人员接近,或许会用到一部分人家的宅基。”

明白了,群臣这下算是彻底明白了,最关键的不是钱财问题,而是用地方面,或许用到的地就涉及到了某个官员家族中的那部分,到时候得让出来才行。

皇上是担心万一张忠选好地,那里的人不想搬家,找某个有关系的朝臣,或者是花钱送礼,百般阻挠,张忠不好做。

“陛下,臣认同。”韦述这时站跟着站出来,表示支持,他最近想写本关于科技发展的书,经常去工部溜达,他知道就算工部很多研究还没有完成,与张忠多接触接触,也能弄到比工部更先进的技术方面的东西。

所以他跟张忠的关系比较好,是继皇上第二个知道无线电已经出现的人,他想看看发电厂是怎么发电的,又有多大的作用。

有一个冒头支持,接着又有几个人也跟着站出来支持,有的是家中在京城没有别处产业的,有的是官职不算大,没多少实权的,能与张忠搞好关系也不错,主要是人家儿子权力大,别看在地方为官,那整个一大片的地方全归人家管。

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别人都不出声,想等其他人表态,对用地一事可谓是应者寥寥。

这时张忠不得不站出来,宣布“凡被占地者,可在渤海节度使之地方或百倍大小之地,派人前去管理,定有收获,又可直接得钱,与他处买十倍之地。”

“臣附议。”宇文融蹦了出来,不是白占就好,给钱能够在其他地方买大点地盘,或者跑到河北道北部,要一块百倍的地,都不错,尤其是河北道北部,张忠方才可是说了,定有收获。

这个信誉还是能够保证的,别看他儿子张小宝总喜欢骗人,可却从来没有主动欺骗哪一个朝臣,说有收获,绝对差不了。

宇文融说话了,于是更多的朝臣也开始跟大溜,表示支持工部占地的事宜。

李隆基坐在那里,显得很不高兴,没好处谁都不说话,有好处又想占,看着大部分的官员都答应了,说道:“既然如此,张卿,千万要尽心去做才是。”

“臣请陛下放心。”张忠应道,他清楚皇上的意思,根本就不是什么发电厂与暖气那方面,而是广播电台,或者说是接受和发送信号的一个地方,要建在最隐秘之处,最少得把京城周围一圈方圆百里罩进去才行。

李隆基微微点头,他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在知道了张小宝和王鹃所谓的被刺杀是假的之后,顺藤摸瓜地弄明白人家用的是无线电,自己还在为扯电线努力,心中就非常不平衡,最后在扬言要治其罪的威胁下,得到了一个很有用的消息。

在积利州的研究地点,正在制造一种叫‘半导体’的东西,又叫‘戏匣子’,把很多东西按在一个大箱子里面,然后可以接收某种那个信号,再转成声音传出来。

李隆基知道,这是一种跳跃性的进步,如果做好了,可以用在京城周围的通信方面,到时候把周围还心怀不满的人找到京城,让他们见识下,估计起到的震慑作用绝对不小。

“如今大雪初降,各地可有送至的灾害文书?”忙完最重要的事情,李隆基开始进行早朝议事。

“小远,过来,看看我堆的雪人,这个雪人叫小贝,就是我啦,你说旁边这个叫什么?”

这场雪覆盖的范围还不小,建安这里也同样落了厚厚的一层,比起京城来说更甚,听故事听到一半的小贝,忍不住外面雪景的诱惑,带着儿童团的人冲出来堆雪人。

在几个人的帮忙下,刚刚堆好两个雪人,跑到小远这边,拉起小远跑到自己堆的雪人面前问道。

小远多聪明个人啊,想都未想,直接答道:“这还用问么?另一个雪人自然叫小远,也就是我啦。”

“错,怎么能是你?你自己去堆自己,另一个叫小贝二号,知道没?小贝有很多分身,十分厉害的那种。”小贝摇头否定了小远的猜测。

“那你把我拉过来干啥?”小远不愿意了。

“因为你的雪人堆的比我快,你看,帮你堆雪人的人跟你过来,而我的人一直在堆,现在就比你快啦。”

小贝很真诚地对小远解惑。

小远仰头看天,显得很无奈,又叹息一声,道:“老孔说的没错,果然是小人儿好难养。”

“你敢骂我?我告诉姐姐去,除非你让你的人帮我堆雪人。”小贝觉得掌握了小远的把柄,威胁起来。

小远这回不妥协了,命令自己的人快点去堆雪人,被小贝拉着找到哥哥姐姐这边。

“哥哥,姐姐,小远骂我。”小贝第一个说话。

张小宝正在和王鹃商量今年过年的时候不回京城,带小贝等人去旅游的事情,听小贝告状,问道:“怎么骂的?”

“他说小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