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183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183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惚ā!

几个人本以为陆政东年轻,恐怕会有些气盛,急吼吼的就做什么决定,或者对领头闹事的人采取什么措施,没想到陆政东四平八稳的把这些事分解到他们头上,都愁眉苦脸的去处理棘手之事……

第97章入手

陆政东说完,叫住了准备起身离开的温大宇,讲他要和开源的班子成员进行谈话。

温大宇见开了半天会一个子也没弄到,心里又烦又无奈,可听到陆政东这样讲,也只好压住这样的心情,道:“陆市长,是我通知厂里的其他同志到市政府来,还是你到厂里去视察?”

陆政东也没有理会温大宇这样带着点情绪的问话,直接道:“我到厂里去,十分钟后出发。”

温大宇一听一愣,忙道:

“厂里只有两个车间在生产,冷冷清清的,而且有些班子成员没上班,能不能改天到厂里视察。”

温大宇也不想让陆政东看到厂里那凄冷惨淡的样子。

陆政东道:

“冷清就冷清,我只想看真实的情况,至于班子成员没上班,那你赶紧通知,除了分管供销财务生产的副职之外,这些部门的负责人最好也要到场,你抓紧,我随后就到……”

温大宇见陆政东说得很干脆,招呼了一声,忙出门而去。

姚兴林见陆政东的秘书还没到位,就道:

“今天我跟着陆市长去吧。”

“那就辛苦秘书长了。”

陆政东点点头,也没有矫情。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开源日化,罗豫章和温大宇带着开发区和开源洗化的一些副职已经等在厂门口了,等到陆政东下车,温大宇大步走了过去:“欢迎陆市长上任就视察我们开源洗化,这是我们开源洗化的荣幸。”

陆政东摆摆手,和开发区及开源洗化的几位干部打了招呼,才道:“我以前在开发区工作,现在分管开发区,到开源来,这是份内的事情。”

温大宇又道:

“陆市长,请上楼,班子给你集体汇报,请你作重要指示。”

“别这么客气,我过来就是了解情况,了解你们的困难。”

说着又道:

“先别急着去会议室,我先参观一下你们的厂区,然后再请大家谈一谈想法。”

姚兴林看着陆政东,陆政东不过二十六七来岁,在一群四、五十岁的开发区和厂领导面前显得很是年轻,可是他在里面游刃有余,很是从容。

这让暗中观察的姚兴林也不由有些感慨,不由想到陆政东当初在生产办的时候,其实也没多显山露水,但到了开发区和宜蓝县,几年的时间下来,在气质上似乎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领导的范。

开源洗化的厂区很漂亮,进门之后道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道旁树,道旁树之外是大片的草坪,很有点花园式工厂的味道,打扫得也特别干净。看上去让人感觉很不错。

从办公楼往左怪,就看到一个高耸的塔,陆政东问道:“这就是洗衣粉膨化成型用的喷塔吧,设计产量是多少?工艺水平如何?”

陆政东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陆政东对这个还比较了解,喷塔是一个洗化企业最核心的设备,其工艺水平和涉及产量直接决定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温大宇道:

“这是搬迁之后新修的塔,设计产量八万吨,采用天然气供热,成型颗粒均匀洁白,不管是设计产量和工艺水平在整个西河省都处于领先。”

陆政东又到还在生产的制皂车间等地方看了一圈之后才到了办公楼的会议室。

道:

“我想问一个问题,开源洗化历史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二九年,即使从建国之后的公私合营开始,也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这就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加上这样好的设备,为什么会陷入困境之中?请诸位回答我这个问题。”

几个厂领导面面相觑,温大宇正要开口,陆政东摆了摆手,做了一个阻止的手势,道:“温总经理和我交流过了,你最后把他们的发言总结一下,我想听听其他领导同志的想法,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等了一会,温大宇见没有人发言,就指着一位带着眼镜四十多岁廋高个中年人道:“陆市长,这位是分管供应的明经理,就请他先谈谈供销的事情吧。”

陆政东看了一眼明经理,一身中山装显得极为的朴素,在一屋子的人中最为显眼,不由多看了两眼,心里暗道,供应就是负责采购原材料的部门,需要经常和外界打交道的部门,理应传得得体一些,而且是油水极为丰厚的部门,这个明经理要么是简朴惯了,要么就是伪装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用这么一个人做供应部门的经理总是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明经理见领导点了名就道:

“前些年,我们开源洗化红火的时候,亮一亮开源的牌子,就是厂里的办事员,那些原料单位也都会客客气气,确实过了几天好日子,可现在我们这样的国营企业不吃香了,加上我们资金周转困难,不要说办事员,就是我和温总去联系业务,不少老朋友避而不见,唯恐沾上手麻烦,想我们的产品也是全省名优,真有点虎落平阳的感觉……”

明经理说道这里陆政东就插话道:

“这是一个信用问题,企业原来资金周转没有出现问题,人家自然是相信你们有偿付能力,现在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人家自然也就会改变态度,从在商言商的角度讲,这无可厚非,客走旺家门,企业越是红火越是有人求上门,反之亦然,你们是搞企业的,应该清楚,其他企业是愿意锦上添花,雪中送炭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陆政东说完,接着又听着负责销售的经理介绍着销售上的事情,什么没有资金进行宣传和做广告,什么竞争非常激烈,还是找客观原因,不愧是搞销售的,口才挺不错,只是陆政东对于这些客观原因根本不感兴趣,不过为了了解情况,还是耐着性子听完。

销售经理本来是想表功,讲为了节约汇款的费用许多业务员都是带现金回公司。

这倒是让陆政东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他在企业呆过,深知现金经过业务的手意味着什么。

不说业务员携款潜逃,就是在回公司途中被抢被偷,甚至业务和客商联手欺骗公司,货款吞掉,这都是说不清楚的事情,这里面实际上孕育着极大的风险,发生很多呆次账就是很难避免的。

陆政东在听取并询问了一番财务副总的介绍之后,更确定开源在材料采购、销售、财务等管理上是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财务存在大问题的话,按照开源的现状,那就是个无底洞,多少贷款也填不满。

想到这里陆政东沉吟了一阵才说道:

“我刚刚听完大家所讲,其实和之前温总经理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开源没钱,开源急需钱,只要能投入一笔钱,开源就能活过来,是不是这样?”

开源的人一听都喜形于色,陆政东就道:

“这样的情况倒是有一种模式可以参考,就是找其他投资公司参股,比如全球最大的洗化企业汰强在大陆的第一家工厂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参股的企业是香港最大的富豪,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陆政东扫了一众人一眼道:

“这位富豪投入这么大,实际上就派了三个人参与合资公司的运行,一个高薪聘请的财务人员出任合资公司的财务总监,一个财务稽核人员和协助者,其他具体经营的事情,那就靠汰强的专业人士。真像你们说的那样,我们长滩也有现成的嘛,请通达集团的帮忙联络下香港的投资公司,他们不懂生产企业的具体经营,手里却有大把的钱,就是愁找不到好项目;而你们缺钱缺得上火,却懂生产企业的经营,正好互补,只是他们会找评估公司进行投资评估……”

温大宇其实对这些政府人员是挺看不上眼的,总觉得这些人对企业一窍不通,却喜欢指手画脚,都是外行领导内行,弄得国营企业雪上加霜。对陆政东年纪轻轻的人更是表面尊敬,心里更是不以为然。

但陆政东的这一番话却是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陆政东特意点出财务,显然是有所指的,陆政东的眼光很是犀利,财务是一个企业运行的总枢纽,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企业的一把手总会在这个位置上安排自己最心腹的人。

陆政东一下就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原本还有些心不在焉的温大宇顿时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陆政东对汇报听取认真投入,时间过得也就很快,感觉有些饿意了,一抬手看到时间已经过了中午一点,就道:“都一点多了,人是铁饭是钢,先吃饭。”

陆政东说着对着正让办公室主任去外面安排餐厅吃饭的温大宇道:“刚才在厂区参观的时候,我看到厂里有伙食团,就在伙食团吃,这样既不饿肚子,也能边吃边谈……”

温大宇道:

“陆市长,你能上任第一站就走我们开源来,这是我们的荣幸,不能太随意了,还是到外面去吃,罗主任,你说是不是?”

温大宇见陆政东如此,就拉着罗豫章帮忙,陆政东很坚决的摇摇头:“今天来主要是来摸情况,得抓紧时间,让伙食团弄些家常菜够吃就行。”

从办公楼下来到对面的伙食团的时候,陆政东看着漂亮整洁的厂区,道:“温总经理,工厂建设得很漂亮,也很整洁,能够建设这么好的企业,也一定能创造更好的业绩。”

陆政东表扬鼓励了一句,此时算是休息时间,陆政东也不想一直都这样紧张着,此时也显得随和了很多……

第98章入手(二)

虽然是在厂里的伙食团吃饭,但看来温大宇还是进行了两手准备,午餐还是很丰盛,吃完饭之后,陆政东又找了些工人了解情况。

等到人基本齐,陆政东讲了一段开场白,道:“大家要工作,要工资养家糊口,关键还是要如何把企业搞好,不然就是这一次解决一点,下一次依然还是不行,我刚刚听了你们厂里的领导介绍了情况和打算,现在也想听听你们的真实想法,听听你们介绍介绍厂里的情况,希望大家实事求是的讲。”

陆政东当年落难时在多个企业呆过,对企业非常熟悉,知道光听企业领导的介绍很难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也知道光听普通工人的也很片面。所以得多方面了解。

一位工人代表抢先说道:

“我是厂里搞技术的工人,懂点技术,我就来讲一讲。”

这位老工人看来还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居然拿出了一叠写好的稿子,开始讲道:“我们开源洗化曾经辉煌过,落到现在这种田地,我们也很痛心,我们有这么好的厂区,有这么好的设备,和省里其他几家洗化厂相比,我们也不落后,为什么他们就能发展得很快,越搞越好?

还有那些乡镇企业,技术根本就没办法和我们相比,为什么他们效益比我们好?

凭我们现在的技术和设备,就是再过个六七年,至少在西河还是处于领先的,我认为还是厂里的领导在思路上出了问题,厂里开始洗衣粉的时候,看见销路不错,就开始搞无磷洗衣粉,其实现在不要说我们,就是国内最好的洗化企业,这项技术都不成熟……”

陆政东很认真的听着,插话问道:

“你的意思是无磷洗衣粉要达到现在普通洗衣粉的效果成本太高?”

现在环保的意识还不强,还没有禁磷这一说,温大宇却搞这个,看来观念还是真超前的。

“是的,要达到同样的效果,成本肯定要高很多,可关键是,厂里的领导其实根本就没想真搞无磷洗衣粉,而是借这个名,现在厂里生产的无磷洗衣粉成本比普通洗衣粉还低很多,质量就更不用说了,洗涤效果我就不说,我只说一点,洗衣粉的很重要一点,总得要溶解吧……”

老工人说着把放在旁边的一个面盆端过来道:“这还是我用温水泡的洗衣粉,差不多半小时了,你们看,是不是还有很多东西没溶解掉,连用手捏都捏不烂,这样去污力很差,又不能溶解的洗衣粉,老百姓上当受骗也就一次,这玩意卖鬼大爷啊?现在很多货都是压在那些客户的仓库里,再这样下去,我们开源好不容易才闯出来的牌子都要砸了,那时候全厂职工才是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老工人说起这个似乎含血愤天,陆政东也是听得很认真,这个老工人的讲话还是非常有见地的,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质量没有保证,品牌也就没有了,口碑也就没有了,这样的伤害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陆政东大体上也能猜测出温大宇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短视的策略。

这就涉及到企业的扩张问题,当效益差的企业在苦苦挣扎的时候,企业效益比较好的就在雄心勃勃的想着做大做强,这本身没有错,像开源这样的企业不做大做强,最后的结果只能被淘汰。

但企业扩张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开始扩张的时候,大家把前景都想象得太美好,把困难估计得太不足,结果盘子一搞大,销售、利润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这时企业身背沉重的债务,还款压力、贷款利息等等现实的压力扑面而来,为了早点收回投资,于是就采取这样只顾眼前利益的办法。

陆政东虽然知道这位老工人讲得有道理,但是作为市领导,他不能轻易的表明其态度,所以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这些工人,似有若无的点了点头,算是一种肯定。

老工人讲完,一位中年女工开了腔:

“我是征地农民。我在厂里搞清洁,陆市长看得到,厂里我们还是搞得很干净的,我也是很尽心尽力了,只是光把厂搞得干净也没用呀,我的一儿一女都安排在开源里,现在我们土地也没有了,几个月也没有了,眼看着就要吃不上饭了,你们市里要是不管我们的死活,我们也只有找省里省里不管,我们就找中央,我就不信中央不让我们吃饭……”

女工一说起这个,其他人也都七嘴八舌的诉说其生活上的困难来,眼看就要变成诉苦大会,陆政东忙叫停道:“这方面的问题市里很了解,也很关心,所以今天才委托我来了解情况,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我在这里讲句摸心窝子的话,政府就是想方设法给开源协调一笔款子,暂时解决一点你们的工资,那也只是暂时救救急;就是政府给你们厂协调一笔贷款,是不是工厂马上就会起死回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