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206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206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国内显然国情不同,当前国内对管理层收购运作的法律法规不是没有就是缺乏可操作性。在企业内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股东缺位”的情形下,很难对管理层收购形成制约,贸然实施管理层收购,就很容易出现想国企管理层方设法压低收购价格以降低收购成本、操纵企业利润分配以缓解还款压力或者通过高额派息分红等手段尽快使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变成现实收益、利用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的产权虚置,内外勾结压低收购价格,贱卖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隐匿、扭曲应披露的信息以逃避监管通过暗箱操作达到损公肥私的目的等等自买自卖、损公肥私的不法行为,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现在MBO在国内才处于刚刚萌芽状态,但在进入新世纪,一场被传媒称为“郎顾之争”的论战,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学者、企业家、股民、网民也跟进参与论战。一时间,风起云涌,波诡云谲,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权力支配、暗箱操作、法规不全、国资流失、职工及债权人权益受损已经成为当前国企产权改革的拦路虎。无论是“挺郎”者还是“倒郎”者,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谁也无法绕开也不容回避的事实:国有资产已陷入流失危机,之后国家才进行规范,并全面叫停大企业MBO,但争论却是一直持续了很久,支持MBO的一些经济学家甚至成为“人民公敌”。

所以陆政东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很慎重的提出要规范。

虽然陆政东已经尽可能的避免了很多敏感的东西,可是让他没想到的还是引出了麻烦。

党校校刊部的罗主任是个老学究,也是“国有制是公有制的高级形式和必须追求的目标”的忠实支持者;认为国有经济比重的降低表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丧失,社会主义因素的减弱,甚至意味着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反对国家为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等不同经济成分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

本来看到这么多发展私营经济的文章就心里不舒服,而且也看了万言书,对所有国有企业都不能动是深以为然,看到这份万言书,从文章的语气、内容到理论的高度,使人觉得大有背景,就以为中央认识到了改革开放的弊端,在逐步收拢这方面的事情,看到陆政东居然还大谈抓大放小,更是气不打一气来,虽然在新一期校刊上登出陆政东等十几篇心得体会,却在开篇登了他亲笔撰写批判陆政东的文章:“国企产权改革实际是国有资产的廉价大转移,是把建国四十多年来职工用心血与汗水积累起来的国有资产转移到极少数权贵手中,一些官员与企业家合伙盗窃国有资产,最近,有一位叫做陆政东的地级市副市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

改革开发之后,党校内部一向都讲究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的四不方针,在党校内可以讨论,可以对一些观点发表一些看法,所以罗主任此文一出,全校哗然,随着这期校刊的流传,连长滩市委大部分领导都知道了,周天放打电话来问是怎么回事。

陆政东自嘲道:

“不太清楚,呵呵,还直接点了我的名字,这下我在全校都出了名……”

周天放道:

“你这不是在党校出名,我估计各地市的领导甚至省委领导都看过这篇文章了,你在全省都出名了,政东,别小看了这些人,成事不足,但败事有余,在现实中,理论总是为了现实服务的,你被人点了名,不是好事,还是要注意一些……”

陆政东一听周天放这话就明白,市里肯定是有人说风凉话,估计刘建中更是认为他出风头,又给他添乱。

这篇文章惹出这样的风波也实在出乎陆政东的意料,他已经是很小心的规避了很多敏感的问题,就是不想风头太甚,可这样一来,他本来想低调,这一下想低调也不行了。

陆政东不由也想着,没想到主动出击不成,反而是被人当头来了一棒,居然在党校里还遭到了这样的批判,周天放的猜测确实不错,这篇文章甚至连省委书记杨成功都看过,在遇到组织部长刘振强的时候,杨成功扬了扬手里的校刊说:“振强,这个东西,想必你也拜读过了,你怎么看呀?”

“杨书记,文章我看了几遍,我觉得陆政东的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不妥,基本上是基于十四大四中全会的精神,我觉得文章中提出的关于国有企业的一些观点让我们深思……”

刘振强并不熟悉经济事务,但从杨书记和陈省长邀请经济学家来给西河经济把脉等等迹象,也已经大体知道了省委杨书记和陈省长的想法,所以还是倾向于陆政东的观点。

“老罗这个同志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住过牛棚,吃过苦头,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老罗也不该拿年轻同志开刀,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年轻人有些新思路,即使不成熟还是要保护的……”

杨书记笑了起来,说:

“我也看不出陆政东这文章哪里犯了禁忌。国有企业的改制是中央制定的,不是他陆政东想搞就搞得起来的……”

说着笑容一敛语气沉重起来: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这是势在必行的,这一点中央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我觉得陆政东这篇文章的有些提法很好,文章对我们一直存在的疑虑进行了解答,也提供了一些如何发展私营经济和国有企业改制的思路,也指出了在改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整篇文章既有思想,也显得很理性客观,应该讲,这样的文章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还是很有益处的,但一些陆政东这篇文章,只是提了一提国有企业改制,应该说讲得很客观,也很有些见地。

我们省里的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虽然国有企业的改制是在进行,但从总体上讲,进展非常有限,从根本上讲,是有的干部抱着老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阻力,而这样的阻力也让有的干部心有疑虑,挪不开步子,陈省长也曾和我抱怨,省里准备搞个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实际就是想通过发展私营经济,推进县级区域改制作为一个重点还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组长副组长成员倒是一溜,但真要有个有魄力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来具体进行推动这项工作,却是有些不好找……”

刘振强听着杨书记的话,点着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这是西河搞得一个新鲜玩意,组长自然是省长,副组长有他这个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以及常务副省长,组员是一大溜的省里各部门的负责人,阵容很是强大,期望自然很高。

刘振强沉吟了一下,省委书记在他这个组织部长面前提这个,他也是心里一动,想了一下说道:“要不,就让陆政东也加入这个小组负责一些具体工作?”

杨成功一听之下一愣,显然,他未曾有这样的打算,或者说副厅级这样的事情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想了一下道:“政东同志很年轻,能不能压住阵脚?”

刘振强笑了一下道:

“压阵脚不是还有组长副组长和一大溜成员吗?政东同志当过县委书记、副市长,那些县委书记恐怕还不至于在他面前摆老资格……”

杨成功一听不由笑道:

“政东同志虽然年轻,但在县里的干部面前也是年轻的老领导了。好吧,我原则同意你的意见,不过这件事还是要征求一下政府那边的意见,这样吧,老刘,你抽空见见政东同志,劝导一下,以安其心,顺便征求一下他自己的意见,原则上要做到不拔苗助长。”

刘振强作为杨成功的人事总管,自然也多多少少清楚杨成功和云家的关系,知道其话里的意思……

没几天陆政东又接到辛武山的电话,叫他去给刘振强汇报思想工作,陆政东也知道是汇报文章的事情,进了刘振强的办公室,见刘振强面无表情,也不知道是福不是祸。陆政东是知道发展方向的,就算短时间省里的领导对他有点看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转变,所以心里很是坦然。

刘振强摘下眼镜顺手一指座位,道:

“坐吧,叫你来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吗?”

陆政东正襟危坐着说:

“刘部长,我想是因为我在党校发表的那篇文章吧。”

刘振强点点头,道:

“恩,那咱们就好好的探讨一下你的这篇文章,你这篇文章是不是受到东山省陈卖光的影响?……”

陈卖光陆政东自然知道,东山省的陈卖光从九三年到今年把市里的企业差不多都卖光了,时距离最高层肯定他的探索和改革还有一段时间,正在风口浪尖上,有人骂他变卖国有资产,罪大恶极,罪不可恕。

陆政东想了一下道:

“我赞同他有些观点,不过我认为全卖光还是太偏激了,像水电气这些关系到万千家百姓生活的企业,还得由国家来控制,必须得掌握在政府手里,比如天然气,如果掌握在私人手里,一旦这些私营企业觉得这价格不合适,要停止供气,那就是大问题,所以既要讲改革,又要讲稳定,不稳定,受苦的还是人民。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必须要掌握经济命脉……”

有这样的机会,陆政东自然还是要为自己辩解一番。

第124章两手准备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道:

“国有企业这样继续拖下去,其实也就是最大的流失,我提出这个纯粹是出于公心,可只要一提国有企业就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而且还是在党校的内部刊物上发表的属于纯学术性质的文章,都受到这样的批判,那国有企业还怎么改?我个人无所谓,问心无愧就行,若是因为这样的阻力造成国家,老百姓的损失,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刘振强道:

“你的文章我也拜读了,这顶其实帽子扣得还不算大,至少没有讲你往深里说,挖社会主义墙角,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一部分,这已经是很客气的了……”

陆政东知道刘振强说的是实话,刘振强也好,党校校刊部的主任老罗也好,都是文革过来人,文革中无限上纲的事情不少,国有这两个字很敏感,理论向来都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谁掌握了理论,谁就掌握了权力,在文革里表现得很淋漓,真要按照文革语言,那帽子真是够得上,陆政东不由自嘲着,他还想着善战者无名呢。这下成了省里有名的“走资派”了,无名也变得有名了。

不过,陆政东听不出刘振强话里的倾向性,也就静待下文,刘振强喝了一口茶又才慢悠悠的说道:“我们西河为什么这些年发展得不快?主要还是干部的一个思想问题,因循守旧,胆小怕事,很多干部不知道外面的变化,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成功书记讲,解放思想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战场,这件事更是说明解放思想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只有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了,改革也才能顺利的推进……”

陆政东一听刘振强这话,心一下就放了下来。

“政东同志,如果让里到省里锻炼锻炼,例如到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做点具体工作,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陆政东没想到刘振强的话跳跃性这么大,陆政东有些措手不及,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突然到自己根本没有一点准备,抬头,却见刘振强一眨不眨的盯着自己。

陆政东脑子犹如高级计算机一般快速运转着,既然刘振强充分的肯定了他的文章,那这样的调动就不是惩罚还是提拔了。

到省里来工作?

确实很不错,在长滩,由于刘建中,陆政东也真是觉得有些腻歪,到省里工作一段时间也能开阔视野,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可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这只是一个临设机构,并且按照陆政东的理解,这个机构通常就是统计统计经济数据,给下面各县排排座次,若是不在其他部门兼职,那就是水上飘了,没多少话语权,而且省政府这边他也就是和丘成云熟悉一点,如果是这样,即便是能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领导,也不怎么样,那还不如在市里。

“政东同志,不要有顾虑,你自己也说过嘛,问心无愧就行,何必管他人目光?”

刘振强见陆政东面有难色,以为他是担心由于年轻在省里不好开展工作,便激将道。

陆政东听刘振强话里的意思是组织上也是已经有所考虑了,只好硬着头皮表态:“刘部长,从我个人来说,我是认为我的能力和阅历还不足以进入那样重要的领导小组的,不过,既然组织上有组织上的考虑,我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

刘振强欣慰的笑了:

“这才像话嘛,我虽然和你接触不多,但自认也对你比较了解,觉得你完全可以胜任组织交给你地任务,这样的考虑,没有任何其它因素参杂在里面,你在长滩不能充分发挥你在这方面的优势,若是能把西河众多的县份在经济上提高一截,意义肯定比在长滩大得多,年青人就要勇于承担重担,不能畏畏缩缩的撂挑子,既然你自己同意,那我们部委会就作进一步的研究,当然,你也要有两手准备,在没有正式下文前要严格保密,在党校安心学习,毕竟这还要征求政府那边的意见嘛,这次和你谈话只是征询你本人的意见,并不是代表组织同你谈话……”

陆政东可真的怔住了,按照组织程序,省委组织部长亲自找自己谈话,那就应该是任命已经落实,就等公示后正式下文了,原来还没有正式决定呢。

既然没有正式决定,那就还有回旋的余地。

陆政东回到党校之后,却没再接到组织部地电话。

官场就如夏日的天气,瞬息万变。陆政东见过太多临时变卦之事,就算正式文件制作出来,只要正式任命没有出来,仍然有翻盘的机会,所以体制中人常常讲一句话:只有那两指宽的正式任职文件出来以后,才能算数。

刘振强那么讲,虽然嘴上说不代表组织意见,但刘振强的意见肯定能代表组织部的意见,所以陆政东也只有不变应万变,两手准备,踏踏实实的在党校学习。

“政东,我,周天放,在党校有空吗,我在长滩酒厂的避暑山庄,正在喝茶看风景,我派车来接你……”

电话里传来周天放的声音,陆政东和周天放两人关系一直挺好,得到了邀请,爽快地道:“周市长。别客气,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