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291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291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部分用来盘活那些还有希望起死回生的困难企业,当然对那些无可救药的企业,吴金泉倒是和他一致——都进行转制。

而在陆政东看来,吴金泉这样的想法已经是落伍了,完全只是吴金泉的一厢情愿,市场就是市场,也是有着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其残酷性已经显现无疑,在越来越市场化的背景下,国企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即使现在看着还风光的企业,在体制、思维方式等等的局限下恐怕到时候也剩不了几家,用财政资金来解决,多半只是肉包子打狗。按照他的看法,远不如打造一个企业发展的大平台,企业生生息息,这个平台始终会发挥作用,这样更为有效和稳妥,真要扶持这些企业,这方面还是应该以市场为调解,一方面是政策上扶持,通过贷款上市或者其他融资渠道来解决,其余大部分干干脆脆转变转制……

这完全是观念上的冲突,陆政东非常清楚很难说服吴金泉,因为即使他暗示他有能力引进一些企业,吴金泉还是不置可否,显然是完全沉浸于他的打造拳头企业的想法之中,这就很难办。

但不管怎么样,绵西作为他政治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新起点,无论是从哪方面,他都希望这座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典范,为了这个,他必须要想办法克服任何存在的困难和阻力。

第52章人事总是最敏感

周三的时候市委办通知陆政东参加书记碰头会,陆政东走进会场时看到组织部长杜大全也在场的时候,陆政东就知道今天会议最主要的议题是什么了。

书记碰头会并不是只有书记和副书记参加,除了书记副书记还会有分管所要讨论事项的领导参加,书记碰头会是常委会之前的通气会,在这上面讨论的议题就是为常委会定下一个大的方向,而这样的碰头会又以有党群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均参加而格外敏感。

因为有组织部长参加的碰头会无疑要研究人事安排问题,而人事安排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最为敏感和重要的。

毫无疑问,在这之前,吴金泉应该是就需要调整的人事和蒋炳明和杜大全进行过沟通,甚至是和其他的常委也在某种程度上打过招呼。

陆政东很清楚,他之前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吴金泉接纳下了张新普倒下之后的蒋炳明等人,当然这种接纳是有限度的,与其说是接纳或许说是蒋炳明等人无奈之下为求找个靠山更为贴切一些。

对于这一点,陆政东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的,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吴金泉的动作是这样的,吴金泉会这样突兀的来办这件事,给他的感觉就是突然袭击。

陆政东也不由自主的揣摩着吴金泉这么做的缘由,吴金泉是觉得自己之前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事任命上有所收获而心里有看法呢?还是因为这些最重要的人事,在吴金泉看来是市委书记必须主导的呢?

陆政东也有些拿不住吴金泉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所以他也就只有看吴金泉在会上会说些什么。

杨忠武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书记碰头会,以前他是常委,只能是以分管领导的身份参加。而现在,他不仅仅代表纪委这条线,他还需要站在市委副书记这个更高的角度上来参与全市重大决策,这样一个新的高度对他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杨忠武也很快就体会到了会议室里气氛的不寻常之处。

当杜大全语气平淡地把此次人事问题研究意图以及重要性介绍完毕时,抬起头的一瞬间,眼神下意识的扫了陆政东一眼。陆政东面带沉思之色,显得很是平静,而吴金泉也是一副老神的样子,古井无波。

杜大全扼要的讲了一讲,轮到蒋炳明发言的时候,蒋炳明不紧不慢的抬起头,道:“现在全省各地市的发展很快,压力是扑面而来,要想不落后于人,那就必须在干部使用上做足文章,鉴于我们绵西最近一些单位和部门因为种种原因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吴书记的意思也就一并在这一次常委会上通过,不然会严重影响市里的工作,所以我和杜部长也就按照这个意图进行了一次调研和筛选,今天这个碰头会也就是要确定人选。下面请杜部长再把情况具体介绍下……”

蒋炳明还是一贯的波澜不惊。

此次调整涉及不少,最引人瞩目的是自然是封桔和杨舟两县县委书记的调整,其后就是檐口区区长的人选,还有其他几个部局的负责人也在此次调整之列。

杜大全介绍完候选人选之后,办公室里就陷入了沉寂,显然都是在考虑掂量三个分量最重的位置的人选。

杨舟县不管怎么样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封桔县由于有要消除张新普等人负面影响的事情,稍微次之,而檐口区是市区,位置重要,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令人眼红。

这三个位置很多人都在钻营,而在他面前试探的主要是檐口区区长的位置,因为区长毕竟是政府方面的,他这个副书记市长还有一定的发言权,而县委书记的位置大家估计他发言权不大,吴金泉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这些位置都不止一个候选人,但陆政东也很清楚,很多人都是陪衬,在这些人选中,杨舟县县委书记的人选恐怕吴金泉早就有了人选,现在凌达县的县长刘忠诚和吴金泉关系不错,而且和市政府的秘书长张蒙性格上也有些类似,擅长于和方方面面处理好关系,能够为他和蒋炳明都能接受,何况刘忠诚工作能力也还行,估摸着刘忠诚这位置跑不掉。

而封桔县县委书记的主要候选人是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主任杨明林,杨明林资格较老,年纪偏大,这个人选虽然多少有点让陆政东意外,但一想想吴金泉谨小慎微的性格,力求稳健的风格,陆政东倒也觉得释然,吴金泉在封桔求平稳过渡,而杨明林一来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政策研究室主任的位置上表现兢兢业业,表现也还算中规中矩,也有过在县里担做县长的履历,当县委书记也算正常,只是在陆政东看来杨明林还是平庸了一些,何况陆政东担心杨明林在政策研究室主任这个很清闲轻松的位置上一下到有繁琐事务和责任重大的县委书记的位置上能否胜任。

但这个人选看样子是得到了蒋炳明等人的力挺和吴金泉的支持,几个中立的常委估计也不会反对,想来也没多大悬念。

陆政东对杨明林出任封桔县县委书记并不满意,但是有些东西却不是以他这个市长一厢情愿就能办到的。

他的目标是檐口区的区长和凌达县的县长人选,特别是檐口区区长人选他尤为看重。

陆政东也清楚,在两个县委书记的人选上,陆政东知道可以作为副书记、常委中的一员谈一谈担忧,但不能表示强烈的反对——在这些区县的一把手问题上,他的发言权有限。

即使是下面区县的区长和县长,他的发言权同样也有限,充其量也是从政府事务层面发表一些看法,但最终的决定权却是握在吴金泉手里的,所以他一直在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图,他打算在县委书记人选甚至几个无关痛痒的部局负责人人选上做出配合姿态的,以求得在这两个人选上让合适的人选出任。

特别是檐口区的区长,这位置尤为重要,市区的城市建设大幕已经拉开,檐口区也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选好这个区长人选对于庆州区今后几年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在这其中,区委书记要管全局,而担负具体政府事务工作的区长,在这其中也是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在这个人选上,陆政东认为一定要慎之又慎。

当杜大全提出市商业局局长吴昂作为檐口区区长人选时,陆政东就知道这一番较量已经不可避免,这和权力斗争无关,而是事关檐口乃至绵西发展的大事情。

陆政东对于吴昂并没有任何的成见,市商业系统实际上已经开始受到强烈的冲击,眼下完全就是在吃老本,而吴昂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来临,或者说是看到了危机而束手无策,其整体表现只能说是平庸。当然平庸在某些人看来就是沉稳老练。

而檐口区今后的发展肯定是日新月异,区长不是一个平庸的角色所能够胜任的,更需要有冲劲、有闯劲、有创新思维的人来担任,才会把他创造的一发展基础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一点陆政东比任何人都明白。陆政东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了口:“大全同志,我想知道组织部将鲁吴昂列为檐口区区长候选人是出于一个怎么样的考虑?”

陆政东也很清楚这些人选不是杜大全所能决定的,提出吴昂这个人选表面是组织部长杜大全,而实际则是市委书记吴金泉或者蒋炳明,只不过是借杜大全的口传达出来而已。

他很明白从这一刻起,只怕自己和吴金泉之间的关系就要进入一个更加微妙的阶段了,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他不能不走出这一步。

杜大全显然是听懂了陆政东话语之中的质疑之意,抬起目光看了陆政东一眼,迟疑了一下才道:“组织部是这样考虑的,市区城市建设推开之后,今后几年都将面临相当大的城市建设压力,这既需要政府一把手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稳健老练的工作作风,也需要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吴昂同志曾经担任过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又在市商业担任了三年局长,应该能够胜任这个职位,当然陆市长如果您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提出来,今天这个碰头会,组织部方面也就是想要听取各位领导的意见和建议……”

“吴书记,我们绵西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城市建设展开,这将为檐口区发展带来的活力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陆政东一边组织着语言让自己的话语显得更为平静理性一些,一边缓缓道:“在全市这个大格局中,市区的发展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这方面主要有两个支撑点,一个是檐口区,一个是开发区,这是全市的龙头,只要这个龙头真正昂起了头,就能带动市区周边比较近的几个县,促使这几个县的经济也进一步加快发展……”

吴金泉脸上露出深思的表情,他估计到陆政东会在这些人选上提出异议,不过陆政东显然还是比较克制,没有对两位县委书记人选提出太大的异议,但在檐口区长的人选上,陆政东看样子态度很是坚决,看来真是对人事问题上有想法啊……

第53章人事总是最敏感(二)

吴金泉沉思着,陆政东却并没有打住的意思:“檐口区在市里的重要性无需我多言,既然如此重要,就需要有一个优秀的班子,而作为区长这个角色担负着带领政府班子落实贯彻和执行推进党委决策的关键职责,可以说这个角色选得好,对于促进檐口区社会经济事业发展,而选得不合适,则有可能延缓檐口区的发展带来延滞效,进而错过檐口区最好的发展机会,我希望一定要慎重考虑。”

一直面无表情的蒋炳明似乎终于忍不住了,眉毛微微向上一扬,道:“陆市长,你的意思是吴昂同志就根本没有任何能力?”

能让蒋炳明这个就像石佛一般的人物,动了火气,还真是一件新鲜事,与会的人都感受到空气中剑拔弩张的味道。

但陆政东似乎恍然未闻一般,继续说道:

“吴昂同志要是没有能力也不会到今天的位置,他有他的长处和优势,但是并不一定适合檐口区长这样的位置,我觉得在这个位置上他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陆政东并没有因为蒋炳明话中的火气,而有丝毫的退让,而是很平静的坚持着自己的观点。虽然这样不但会蒋炳明更难以弥合,甚至还会让吴金泉心里更不舒服,会让吴昂怀恨在心,陆政东也无所畏惧,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该坚持就必须要坚持,该斗争就必须斗争,只要这样的坚持有利于绵西的发展,有利于他在绵西做成一番事业,那就值得。

蒋炳明心里也是怒极,陆政东显然知道这个人选是得到了他的支持,却这样强硬的表示反对,这明显就是冲着他来的。

作为分管党群人事的副书记,最重要的职权就是协助书记分管干部人事和党建工作,市里除了书记在这上面发言权比他大,接下来自然就应该是他了,那怕对方就是市长,那也应该排在他后面。

吴金泉一直关注着会场上的形势,作为市委书记,他在会议上有着别人不可能有的一个优势,那就是对会议的掌控权,以及最后的裁判权,他的意图可以由其他人,比如蒋炳明或者杜大全甚至是陆政东来体现自己的,至于是何人来体现得具体情况而定,总之,他可以处在一个很超然的地位上,这也是一种政治手段,也是驾驭下边的政治手法,不过他也不希望场面失控,见陆政东和蒋炳明卯上了,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出面了。

“政东市长,你也说说你心目中的人选吧,说出来大家都讨论一下,选拔领导干部,有分歧有争议也正常,只要是出于公心,只要有利于绵西的发展大局,都可以提出来。”

“我建议由开发区的杨之宝调任檐口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

陆政东淡淡的道。

在陆政东看来杨之宝协调能力分强,又有冲劲,檐口区区长的位置更适合他,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和檐口区区长虽然是同一个级别,但绵西的开发区没上规模和档次,其权重和分量就小了很多。杨之宝也是有这样的想法。

“杨之宝?!”

蒋炳明立即反对,作为分管组织人事的副书记,他对市里副处正处干部是非常了解的,马上就反驳道:“杨之宝原来在计经委工作属于条条块块的,在开发区的工作也很单纯,根本就没有应对综合工作的经验,何况资历太浅,还能胜任檐口区的区长?”

杨之宝在市里的干部中算是头脑比较清晰,又有一定的能力,只是之前也一直在计经委工作,从普通科员一直到计经委副主任,没有在下面区县工作过,这是其最大的短板。

“我对此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任人唯贤,唯才德是举,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能一味的论资排辈和按照旧有的条条框框来框干部使用,杨之宝在计经委的工作是有声有色,为前面绵西的发展也是立下了不少功劳的,在开发区即使在条件很艰苦的环境下,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