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427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427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前,安新市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努力做到:履行宗旨,实做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勤勤恳恳为党和人民工作;精诚团结,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营造好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氛围;清正廉洁,老实做人,干净做事,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崇尚创新,追求卓越,努力把安新建设得更加美好。

会议同时还宣布任命罗浮黎为安新市委常委、副书记,并提名为副市长,代理市长候选人。

陆政东坐在主席台上。看了眼身边的罗浮黎,陆政东脑海里闪过他的资料。

罗浮黎也是个人物,今年刚好五十岁,之前的职务是省经委主任,是贝湖恢复高考之后第一届考生中的工科状元,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农业机械企业、电力系统基层工作过,还有一个在这样级别的领导干部很难有的一个荣誉:曾经获得省劳模称号。

罗浮黎看着也没有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头发虽然有些花白,但身体硬板,双目却是炯炯有神。很有威势的一个人,倒像是行伍出身的人。

安新需要一个执行力强的市长,罗浮黎是个做实事的人,这一点是和需求相吻合的,而且他虽然在安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但毕竟很年轻,出任副省级城市一把手已经是破了许多先例,保持安新班子的平稳,保持安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派一名老同志和自己搭班子这是上级肯定优选的选择。

不过罗浮黎也是个较真的人,曾经有次在省里的会议上对统计局的数据当着杨立峰和统计局长等一干省里的大员大谈贝湖的水太多,言下之意是讲统计局的数据水分太重,虽然没有明言但那意思是表露无遗,弄得统计局长下不来台不说,杨立峰的面上也很不好看。

听梁梅和省里的人讲,这老头极为倔强,叫起真来,谁的帐都不卖。梁梅虽然没明说,但话里语气。陆政东也想象得到,罗浮黎定然得罪了许多省里的干部,特别是杨立峰。

省里一致推举罗浮黎固然是因为从能力上和执行力上罗浮黎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之一,恐怕这里面江如衡和杨立峰也多多少少夹带了些私货。

陆政东又想起了江如衡同自己地谈话,话里地意味,是要自己一定搞好班子的团结,罗浮黎同志的任命是中组部和省委慎重考虑的,希望自己能理解和支持。

从杨立峰的角度讲,他是送走了一个桀骜不驯的家伙,而对江如衡来讲,有罗浮黎这样的人随时给陆政东醒醒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恐怕其他省里的领导也是如是想,据说推荐罗浮黎上报中组部在常委会上几乎是一边倒的通过就可以说明问题,恐怕大家都是长松了一口气。

对于江如衡语重心长的话,陆政东当时表态,对于罗浮黎同志的任命,自己是完全支持,坚决拥护的,安东经济高展,不可避免的会滋生这样那样地问题,罗浮黎同志工作经验极为丰富,作风民主务实、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在干部群众中威信高。由罗浮黎同志为安新班子保驾护航,充分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安新工作、对安新领导班子建设地高度关心和重视。

在散会后,陆政东笑着同罗浮黎握手寒暄,对罗浮黎市长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

罗浮黎就是微微一笑:

“陆书记,以后我就是你手下的兵了,还请你多多关照。”

陆政东连声说不敢,笑着道:

“有你为我们安新班子保驾护航,安新的工作定会迈上一个大大的台阶,我可是翘以盼啊!”

两人说笑着并肩而行,倒也一片融洽。

但这只是客套,不管是他还是罗浮黎都是如此,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两个人今后的关系如何,现在还很难说。

深秋的阳光明媚,陆政东站在窗口,点颗烟,秋日的午后,阳光暖暖的,站在新的办公室窗前,入眼的景致和原来截然不同,陆政东有点不习惯。

如何和常委一班人特别是和罗浮黎的相处这是他面临的首要问题。

班子的团结问题,不但江如衡在谈话中点了一下,中组部的领导找他谈话同样点了一句,小舅更是专门谈及此事,这由不得他不重视。

看来和詹继东的关系多少都有耳闻,上上下下恐怕都认为他作风过于强悍霸道。

这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越到高层,就越是如此,陆政东看着袅袅飘散的烟雾,微微扬起头,沉思着。

如果说政治是一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永不谢幕的大戏,那么安新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舞台,而毫无疑问他就是一个主角,而他之前的其他人,也毫无疑问都是重要的配角。

而这一出戏的舞台上,亦真亦幻,出戏与入戏,这都是功夫,不管如何,光是靠他一个主角也是不够的,重要的配角演砸了,不管主角如何呼风唤雨,这一出戏同样也砸了,陆政东静静的思考着,有所感悟……

陆政东正准备回身坐回办公桌上,秘书小邓和秘书长安俊义敲门进来,将报纸和一些文件摆上头后,看着他,犹豫着道:“书记,咱们市委是不是该起一座新办公楼,也代表了我们安新的形象嘛。”

安俊义也笑道:

“我们这办公楼确实也是陈旧了一些,就这样的办公室比起其他城市来讲,也显得落伍了。”

陆政东微微摇头,转身,指了指四周,笑道:“虽然面积是小了一些,够用就行,我们现在日子是好过了一点,不过也没好过到哪里去,还是紧紧巴巴过日子吧,何况俗话讲修庙不修衙,这修衙门的事情还是等后来者吧。”

第97章磨合伊始

陆政东并没有再谈民国那位军阀关于衙门修得比学校好就要枪毙人的事情,他知道安俊义很明白,眼下市委市政府修办公楼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小邓知道书记和秘书长有事情要谈,笑着拉上门出去了。

原本詹继东是打算调整市委秘书长章可钦,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原市委秘书长章可钦调走了,本来打算调进来的市委秘书长因为这次人事变动暂时搁置了下来,安俊义顺理成章的到了市委,被任命为市委秘书长,正式明确行政级别提为正厅,只是还没有进入市委常委班子。

主要原因是市里关于增加常委人数的报告因为人事变动省委还没有批准下来,不管那个方案被不被批准,按照安俊义的资历和能力,安俊义成为常委,想来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这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原本唐中凯可能要比安俊义先一步成为常委,看这样子,也许安俊义倒要抢先已不了。

“书记,关于厚德银行在京的活动安排还要请你再过目一下。”

厚德银行就是穆先生等人创办的民营银行,这个名称取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阐述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句话是阐述强者应当通过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算是表明银行的宗旨。

厚德银行从思考酝酿到现在也是时间不短,而且还是有先例可循,赶上银行业放松口子和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有高层特批,也耗费了不少时日才基本上是把程序走完了,现在架子也基本搭起来了,在五十余家发起人中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是一家名副其实的股份制公司,董事长由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经开林经先生担任。

作为一家面向全国的民营银行,虽然总部落在了安新,但成立仪式仅仅在安新市不够的,所以成立仪式最后敲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而预计应邀出席成立大会的包括工商界、金融界、经济学界以及政府高官近千人,这不但是厚德银行的一件大事,更是安新的一件大事,这件事马虎不得,安新方面也是高度重视。

陆政东交代完几件马上要办的事情之后,想了一下说道:“市里比较重要的人事任命,除非是不得不马上要任命的,都暂缓吧,等罗市长熟悉情况之后再说,我先给你通个气。”

安俊义一听忙点点头,其实他心里是多少很有些担心陆政东的。

很多人在这样的地位和身份变化之下往往有些找不着北,原本当二把手的时候很多人都还是有些收敛住霸道和强势的性子,一旦自己变成了婆婆,那就是无所顾忌了。

陆政东本来当市长的时候就够强势了,如果再乾坤独断,一言而决,那是迟早要吃大亏的。

安俊义对这一点是看得很透彻的,因为这话早在十几年前总设计师就曾讲过: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

连用了三个“必然”,给出了一个让后世惊叹的预测,这三个“必然”一个比一个肯定,一个比一个重,一个比一个语重心长,一个比一个触目惊心。

不幸的是很多包揽大权的领导干部被这一预测一一言中了,这一预测出奇得精准,而这其中很多的人都是年富力强能力出众的干部,都在之前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些陆政东都占全了不说,陆政东比他们更年轻,年轻气盛,那就更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

不过,看样子陆政东在这一开始头脑还是比较清楚的,等罗浮黎熟悉情况之后再进行人事上的调整,显然是有所考虑的。

安俊义正准备起身,办公室门又被敲响,这次进来的是唐中凯,进来笑着同陆政东打招呼,又笑呵呵对安俊义道:“秘书长也在啊。”

安俊义就站起来,笑着道:“书记,你们谈。”

陆政东摆摆手,示意安俊义不要急着走。

唐中凯也就开始向陆政东汇报工作。听唐中凯说了几句。陆政东就笑着摇头道:“中凯市长,我现在可是到了市委,你汇报的这些事情,可是罗市长的事情,这眉毛胡子一把抓,岂不是要累死我?”

唐中凯就笑道:

“罗市长那儿我都汇报过了。这不拣主要地几件和您念叨念叨吗?书记是我们的班长,也不能一转身就撒手不理我们呀,有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这工作做起来才踏实。”

陆政东摆摆手,收起笑容很认真的道:

“该我处理地走正常渠道我会处理,不该我处理地就不要再拿过来了,和我念叨也没用,罗市长市长刚刚来,你要多协助他熟悉情况,处理好同他的关系。全市一盘棋。”

唐中凯看得出陆政东不是说反话,微微点头,心里也清楚,书记是不会罗浮黎放在眼里的,他来,是因为他知道,罗浮黎不过是个过渡市长,那样的性格不适合做一把手,省委调他来是暂时平稳一下局面,然后陆书记恐怕就会换上自己人,陆政东在市长宝座上时,唐中凯从来不敢有什么妄想,但现在他可就有些蠢蠢欲动,多表现表现,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竞争一下市长宝座,而且要想进常委,那可还得要靠陆书记。

陆政东虽然说得明白,但他看得出来,唐中凯是看到安俊义进常委没有什么大问题,而他进常委还现在反而是没有什么谱,心里有些着急,陆政东心里微微一叹,看来不但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何协调自己派系内的利益,也是一个问题。

安俊义见陆政东又如此郑重的交代唐中凯,看得出来,陆政东现在确实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自然也就不会说什么。

当然,这毕竟是开始,今后会如何,还是要多观察……

安俊义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咚咚’的敲门声就响了起来,响到第四下的时候,安俊义才抬起了头:“进来!”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秘书长好!”

进来的是教育局副局长钟学东,钟学东向前弯了弯身子,安俊义并没有抬头,他的目光依然在桌上的一大堆文件上,只是示意钟学东先坐。

“你随便坐,我手头有些东西还得要处理。”

钟学东然后慢慢地坐到安俊义对面的椅子上,道:“秘书长,上次请您安排陆书记到教育局视察的事,不知……”

“啊,这事啊,已说好了。但这周不行,下周吧。”

安俊义边说边抬起头,又用手中的笔拨拉着台历,然后说:“下周二吧,下周一陆书记有会。周二还没安排,不过还需要问问小邓看看有其他行程没有再定。”

“那就好。”

钟学东说完就起身,刚走了一两步又退回来,对着又埋下头的安俊义道:“秘书长,最近市直人事估计要动一动吧?”

安俊义没有做声,安俊义与钟学东严格说起来是初中同学,高中后,两个人到了不同的学校。钟学东原来在学校,后来调动教育局干,硬是从一个普通的科员,干到了现在的副局长。

以前两个人虽也是经常打交道,但交往并不深,但也不是很浅,属于那种还算不错的关系,之前钟学东也是几次讲同学聚一聚,只是市里领导变动,他是忙得不可开交,一直没有应承下来。

钟学东问起人事这样敏感的问题时,安俊义只是抬起眼,向钟学东看了一下,他和钟学东虽然是同学,但这样唐突的问这样敏感的是事情,还是显得相当的突兀,就从这一点看钟学东就有些不适合当一把手。

但安俊义并没有表现出来,随手将面前的文件推了推,钟学东又说:“秘书长,您现在是市委领导了,可得帮老同学一把啊。”

“当然,当然。”

钟学东说着站起来,端起杯子,轻轻地抿了一口:“当然该帮。只是最近的人事还没动。而且,人事的事你知道,是书记、市长定的。”

“您是秘书长,您要是说上一句,不就……”

“老同学,我就是一个跑腿的,在人事上书记向来是自己拿主意的。”

安俊义说着走到窗前,将窗子玻璃向前推得更开些。钟学东的心思他当然知道。前不久教育局局长杨金洲突然中风不能管事了,现在教育局局长的位子空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