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485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485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这两个传闻都与陆政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说有直接关系是因为传说安新的工作将会有较大的变动。

很多时候在党校学习结束后就调任他地,这不是没有先例,何况陆政东在安新干得确实很不错,出色的完成了当初中央让他到安新来的任务,因此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对于普通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机关工作是单调,枯燥乏味的。

朝九晚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点卯上班,应卯下班,做着一些程式化的工作,虽然也忙,但真是无聊透顶。他们渴望着能有一些小道消息,绯闻秩事来调节和丰富自已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大家就对这两条传闻很感兴趣,兴致盎然。

领导干部们虽然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今天这里开会作报告,明天那里视察调研,白天辛苦工作,晚上还要应酬交际,整天忙得连轴转,可是他们也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十分关心陆政东的去留升降问题。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陆政东的职务变动对于他们来说或者是一个重大的机会,又或者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这样的传闻一出来就传得越来越广了,办公室里,走廊里,甚至是卫生间里都有人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大家苦心孤诣,一门心思的想要验证传闻的真实可靠性,迫不及待的打听事情的最新进展情况。当然这些讨论都刻意避开了相关领导。

但传闻已在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和市直机关单位里传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了。

一般干部虽然对传闻很感兴趣,却并不敢贸然来向陆政东探听消息,求证传闻的真实性,只有像他能旁敲侧击,婉转的试探着,看看这事有几成是真的。

而陆书记远在京城学习,市里主要的领导们其实都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尤金忠也就把他拉来了,当然主要原因是他也不知道这股风因何而来,是不是有人别有用心,或者是为了试探各方的反应而放出的探空气球,这样的事情又不好在电话里讲,也想当面把这些情况给陆书记汇报汇报,该如何做,还需要陆书记进一步示下。

不管怎么样,这件事应该不会完全是空穴来风,毕竟陆书记在安新也已经几年了,既然是重点培养对象,肯定就需要在不同的部门更多的历练,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

安俊义知道在这件事情上帮不上任何忙,只能是静静的等待事情的结果,在心里暗暗为陆书记鼓劲加油,默默祈祷。更重要的是,在事情没有明朗化之前,自已要保持缄默,不向任何人透露出自已的情感倾向,至少在表面上不让任何人看出是什么,这可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许多人就是没有把握好这一原则,最后弄得自食其果,后悔莫及。

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小国永远只是大国手里的棋子;在政治生活中,小人物永远是大人物手里的棋子。小人物的政治命运永远操控在大人物的手中。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陆书记肯定不想在这个时候卷入其中,基于以上的处世原则,陆书记在这样的事情上不轻易表态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事实上,安俊义觉得这方面还多亏了陆政东有意无意间的点拨和教导。

但作为一个大型城市的市委书记要动,肯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陆政东的职务变动将会引起连锁反应,其中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像他们这样和陆政东走得近的人,从理论上来说,如果陆政东真的调动了,罗浮黎真的上去了,算是有得有失,有失,就是陆政东这颗大树走了,他们可没地方乘凉了,今后得要靠自己了。

有得么他们也很有可能进一步,俩人尽管竭力按捺住自已激动的心情,但心里还是充满了若有若无的期待和渴盼,兴奋莫名。这倒并不是说他们俩人心理阴暗,有政治野心,但从政的人想追求进步也是人之常情。这就好像炒股的人希望自已的股票大涨,经商的人希望自已财富雪球越滚越大,读书的学生都希望自已能早日拿到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学位证书,早日修成正果一样,每一类人群都会有自已的追求和目标。得陇望蜀,永不满足。

陆政东慢悠悠的抽了几口烟,见安、唐二人仍然恭敬的望着自已,等着自已说话,就笑着说:“那些编小道消息的人也真是神,可这没影的事情也说得跟真的似的,而且居然还传开了,还真是的,他们说我马上就要调走,可是这样的消息连我这个当事人自已也是第一次听说,真是奇怪了,我只能告诉你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领导跟我谈过话。”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道:

“你们两个估计要不了多久也会轮流到地厅班学习的,大家都是属于佼佼者,到时候你就知道压力有多大,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去考虑这些问题,而且组织上进行人事调整是从全局出发,经过综合考虑,统筹协调的,这也是工作需要。这样的事情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吧。”

陆政东说完微微一笑,安、唐二人也马上跟着笑了起来,只是笑得有些夸张。

陆政东的话半真半假,有关自已工作调动的传闻到现在为止完全属于空穴来风,捕风捉影。

不过陆政东倒确实是从其他渠道听到西部西源省的班子的一下信息,说是中央领导认为该省书记工作作风趋于保守,而且书记省长二人在工作思路上有着很大的分歧,两个人的矛盾日益公开化,已经对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正在考虑把两人调开。

据说上面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把书记刘澄宇上调中央,由省长暂时兼任书记省长党政一肩挑,稍晚一些时候再配备一位新任省长。

西源省省长詹成玉才五十四岁,距离部级干部六十五岁退休还有将近十年,对于一个中高级领导干部来说,这正是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的黄金年华,自然是雄心勃勃,踌躇满志,不想错过任何一次机会。有人说詹成玉在中央领导面前立下了军令状,近几年担任省长熟悉了解了经济工作,逐步进入了角色,如果再给自已几年时间,自已一定能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使西源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第二种方案是书记暂时不动,调任一位常务副省长,过渡一下担任省长,将省长调走。

西源省的书记年纪已经不小了,政治生命已是屈指可数了。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省委书记绝对是一方诸侯,地方大员,位高权重,肯定也不想就这样被人逼走,将来还有可能在政治道路上再上一个台阶,进入人大或者政协干一段时间再退休。

虽然陆政东的第一选择不是去西源,但是陆政东要说对去西源一点想法都没有那也是假的,毕竟如果能够从常务副省长到省长这也同样是诱惑,虽然副省级干部与正省级干部仅半级之差,可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只有到了正部级,那才真正算得上搞政治,而从副部到正部这一步可不是那么好走的,何况眼下他还是很年轻,肯定还需要过渡一下。

这两种说法其实也就是一个结论:两人都不想离开该省。

两个人都是具有政治抱负和雄心壮志的人,而这里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平台,两个人都想在这个政治舞台上施展自已的才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二人明里暗里都加紧在活动,争取对自身有利的结果。

陆政东本来平常就经常和刘振强保持联系,现在更是在京城,如果自已的工作将要变动的话,最起码刘振强会提前给自已透露一些口风的,可是刘振强却从没和自已提到过这些事情。

两会前后总是有一些干部要微调,最近刘振强很忙,老不在京城,陆政东在京城还没有和刘振强见上面,但旁敲侧击的探听过这些事情,可是刘振强却丝毫不露口风。陆政东理解刘振强的心情,刘振强平常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沉稳持重,颇有城府,做事谨慎的人,还没有最后定调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四处张扬的。这说明西源省的两人正处于博弈角逐的关键时刻,甚至这也是更高层的人事安排还在协商之中,最后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或者刘振强认为这时候插足进去的时机并不合适。

陆政东平时烟瘾不大,但在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时烟就抽得多一些。他下意识的把手伸向桌子的芙蓉王烟盒,准备再续一根香烟,不过里面却是没有了,不知不觉间一盒芙蓉王就抽完了。

安俊义和尤金忠赶紧掏出了自已口袋里的香烟盒,各抽出一支香烟递向陆政东。

“到部里办事,买了这个,要不,我下去买……”

陆政东看着他们手里的香烟,安俊义拿的是一包中华,尤金忠是极品黄鹤楼,大多数时候,香烟不仅是一种消费品,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地位以及个人经济实力的象征。安新现在发展起来了,近年来个人消费却有高档,奢侈化的趋势,抽名烟,喝名酒,穿名牌,开好车……

当然,引领这股新兴消费潮流的消费主体是政府公务员,国企领导,还有一些财大气粗的私企老板。

做为市委书记,陆政东完全有能力抽好烟。只要他却就喜欢两种烟,一种就是芙蓉王,一种是军队特供的烟。

这纯粹是一个个人爱好,芙蓉王口味醇和,多年来他已习惯了抽这种烟。

但下面的人却不会这么理解,认为他做为市委书记是要给干部们做好表率,以免奢侈之风更加泛滥。

陆政东也乐得他们如此认为,由俭及奢易,由奢及俭难,开了奢侈享乐的口子,再想整顿约束就难了,也算是一种上行下效吧。

安俊义平常兜里总揣着一盒芙蓉王香烟,只要单独和陆政东谈工作时就掏出烟盒来放到桌上。烟酒不分家,两个人也不分彼此,你一根我一根的接着抽。安俊义觉得这种气氛很温馨,自已和陆书记的心理距离也拉得更近了,心里暖暖的。

抽着尤金忠的极品黄鹤楼香烟,陆政东轻松自如的和尤金忠开起了玩笑说:“今天沾金忠的光,我也开一回洋荤,抽一抽高档烟。嗯,不错,到底是名烟,味道就是不一样。”

尤金忠见陆政东说到烟的事情,于是笑着说:“陆书记我也不知道你这是在夸奖我还是批评我。我这人脸皮厚,就权当作你是在夸奖我吧。这样也叫开洋浑?!书记大人你真是落伍了。上次我去省里开会,其他地市对的书记市长平常都抽这样的烟,我敬他们烟人家都不稀得接,嫌掉价!具体是什么牌子的我就不说了。”

尤金忠稍停了一下又觉得有必要再补充两句:“不过陆书记你放心,我吃吃喝喝的都是为了工作和应酬,你太不和群了人家反而会说你古板,不近人情。不过我这个人有个底线,就是吃点喝点可以,但绝对不会往自已腰包里装。”

陆政东一边抽着烟一边漫不经心的打量着尤金忠,在心里感叹着,尤金忠以前分管城市建设工作,手握大权,后来当了常委副市长更是分管经济,经常和一些企业老板,国企领导打交道,平日里到他办公室或家里来的人不是来找他批项目就是来找他要贷款拨经费。那些来求他办事的人一个个出手阔绰,豪爽大方。你过于谨慎小心了,连烟酒都不抽点,喝点,人家反而说你小家子气,没有魄力。

吃了喝了人家反而很高兴,逢人就说某领导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不做作,送礼的人反倒像是自已捡了一个宝贝似的。反过来说你要是一本正经的拒收人家的礼品,送礼的人反而一脸晦气,背地里说这领导人太虚伪,假正经,装模作样,不好打交道。与其说是尤金忠主动追求高档消费,倒不如说是某些投机钻营的人给惯出来的毛病。

能在他面前拿出这样的烟,说明他心里没鬼,没敢收更重的礼,或者说是道行太深,连他都看不出来。

其实陆政东平日里虽然抽烟喝酒,可是对烟酒却并没有多少研究,在他看来,所谓的名烟和自已抽的并没有多大区别,他平日里看人家煞有介事的品评烟酒质量,交流抽烟喝酒的心得体会,心里并不以为然。领导干部,平日里不是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一味只在吃喝玩乐上下功夫,费心思,这样的人不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又是什么?!这样的人说得好听点是滥竽充数,说得难听点就是寄生虫!

陆政东并没有对这方面的事情做过专门研究,他不知道政府部门的现状,打破部委办事,就算是好烟人家也不会定会理睬你,但你要是拿太次的烟,人家或许会以为你不尊重他。

到省里市里同样也是如此……

三个人说了一会工作上的事情,陆政东看看时间不早了,也就起身道:“不要听风就是雨,没影的事情,你们回去了,这样的消息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安俊义和尤金忠也在揣摩着陆政东话里的意思,两人很快就从陆政东话里还是品味出一些东西来,陆书记并、这话说得其实还是挺模糊的,动肯定是早晚的事情,但可能最近不会动,这他们心里就有底了……尤金忠先一步出门去安排了,安俊义心里却是有些郁结,陆政东就是最近不动,估计明年就要动,自己失去了一个良师益友,这对自己来说绝对是个重大的损失。安俊义感觉自己就像被人抛在了半路上,不知该何去何从。

不由微微一叹:

“和书记一起工作是一件既愉快又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陆政东见到安俊义有些低沉,依依难舍的样子,这种情感绝对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不觉有些感动,于是宽慰说:“我们共事很愉快,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聚散离合,无非是个缘字,缘来则聚,缘尽则散,半点不能强求。如果有机会,再一起共事也不是不可能的……”

安俊义一听也点点头:

“我随时听从召唤。”

安俊义和尤金忠走之后,其他安新的人又纷至沓来,有的是来探风声的,有的是来点卯的,无非是留一步余地。俗话说,山不转水转,什么话都不能说死,他如此年轻,万一就是调走了,也是高升,而且说不定某一天又会转回贝湖,就算不转回贝湖,那也是一条粗壮的大腿。

这些人是官场上的那些迎来送往,应酬交际,其中又有多少真情实意呢,这样的宴请和饯行就好像是公事公办一样,走个过场而已,乏味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