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501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501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企业的对手可能既不是大型的央企,也不是其他,而是这个产能过剩的时代。如何控制好成本,如何有特色,即便是在产能过剩的时候依然保持竞争力,才是能够生存下去的不二法宝。

或许,谨慎的作风、“宁愿慢一点”的选择,的确会让一些企业在市场火爆时失去了一些快速挣钱的机会,但在随后的年代里却如鱼得水。

陆政东之所以让杨璐在互联网上的投资取得回报之后,不去做那些投机性更强的金融类业务,也是基于一个风险考虑,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事情并非杨璐所长,老玩这个她心里不踏实,没有必要让她成天提心吊胆的……

西部办在国家颁发公布的《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上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意见为加快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西部地区又快又好发展,由西部办牵头,发展计划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督会、国家开发银行,探讨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对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特点、指导原则、发展目标,政策措施、资金安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也就是在同一时间,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发布,在新版中很引人注意的一点就是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地区,放宽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股比和行业限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专门提出西部大开发,其实也是对于西部吸引和利用外资远低于预期整个西部地区外商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例仅有百分之四左右,在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这一比例不仅没有明显上升,而且还有下降趋势。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部地区对外商的吸引力并没有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有所改善,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外资资本不愿扎根西部,有客观原因,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政府官员常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的政策仅是一厢情愿,外商对此毫无感觉。而且对吸引外资赋予了太多的诉求,除吸引资金外,还要增加就业机会,出口创汇,引进先进技术等。

从外商投资者的角度看,资本仅是一种生产要素而已,他们要通过投资,实现资本转移,以寻求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从而获取更理想的回报。

而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动员各方力量加入到中国西部地区的建设中去,其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有重要地位。外商进入西部地区,不仅是简单的资金流入,最重要的是可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对当地的经济运行机制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并对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这两个文件无疑是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细化了的指导性文件,表明中央层面在资金投入、政策倾斜方面会朝这个方向倾斜,这是一个信号。

“东元,正好你要进京,这事儿就一客不烦二主了,就由你来把这事儿给落实下来吧。”

坐在对面沙发里的林省长,一边看着手中的文件,一边很自然的道:“我们省里已经制定了一个发展规划,要成为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但是我发现这个政策的出台似乎对我们的几个开发区很不利啊,你看看,长滩的开发区基本也是传统产业,至于省城的开发区,基本就是按着长滩的模式再走,和周边其他省市有特色的开发区或者工业园区,有一定的差距啊,这让我担心啊,毕竟几个开发区在整个发展中占据的地位还是比较重的,特别是省城开发区,更是重中之重。要是得不到有力支持,那对我们影响很大……”

“林省长,这似乎应该是至阳省长或者金林省长的工作吧?我进京里是去统战部里边汇报有关省里边的工作的,让我去干这个,怕不太好吧?”

姜东元有些为难的皱起眉头。

林省长一笑:

“你和西部办的陆主任比较熟,比较熟悉了解对方的脾性,这件事情你就接下吧,具体事情还是政府这边来做,但是和西部办那边沟通你就多操操心了,这也是中原书记的意思,西部大开发事关大局,我们西河要是不能有所作为,那肯定是要挨板子的……”

林省长顿了一下继续道:

“东元,西河这些年变化不小,但是周边地区发展更快,我和中原书记在这个位置上也很有点诚惶诚恐的感觉,特别是西部大开发,西河作为西部能起支撑作用的省份,西河发展得如何,从很大程度上可以带动西部的发展,中央对于西河是寄予厚望的,要求我们是又快又好的发展,但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在发展上始终不尽人意,我和中原书记也探讨研究过多次,怎样来实现西河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摆在我们西河省委省政府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林省长是一个一步一个脚印从西河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本土干部,整个工作期间都是在西河这块土地上度过的,对西河有着难以言啥的深厚感情,他和姜东元也是熟人,姜东元担任省扶贫办主任时,他就是分管副省长,两人关系一直保持得很好,所以他对姜东元才会这样随便。

而姜东元也知道他在任省扶贫办主任的时候,陆政东任长滩扶贫办主任,不管从公事还是私人感情都是很不错的。

面对林省长的交代,姜东元没有推脱的更好理由,何况他也希动能够从统战部跳出来多做一些事情,实实在在的给西河办点事情,而这一次和西部办的协调沟通无疑就是一个最佳时机。

建国以来,西河一直在西部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西河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

但由于地处内陆,人口多,底子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等诸多原因,西河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的差距逐渐拉大。

西河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改革开放的初期下降到两千年第十一位,而且还有继续往下跌的趋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位置很靠后。

而西河作为西部资源和人口大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在政治和经济地位上大不如从前。

西河沦落到这样不尴不尬的位置,虽然有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但是很重要一点,还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重规模轻效益的思想在各级政府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国有帽子舍不得丢,民营经济发展土壤始终赶不上东部沿海,在这一点上姜东元认为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历任班子都是有一些责任的,没有谁能够把杨书记和陈省长搭档的时候开创的开拓锐意锐意进取的局面延续下来。

就比如在陆政东的任用问题上,当初也是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特别是在提议陆政东任绵西市委书记的时候,因为陆政东的年纪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阻扰,杨书记和陈省长做出了一些妥协,希望调陆政东到省城,任常务副市长,实际上负责省城开发区等经济工作,但也没能如愿,最后陆政东才去了部委,进而去了安新。

看看现在的安新,再回头看看西河省城,原来根本就不把安新放在眼里的省城,现在远远的被安新甩开。

有些事情就怕没比较,一比较,什么事情都明了,要是当初能把陆政东调到省城,省城开发区现在也不至于还是个四不像……

而现在高层对西河很微妙,孙中原和林省长都是才上任不久,还处在磨合期,但看得出来,两人都希望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契机,让西河的发展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而要让西河社会经济又一个长足的发展,总是要把一些有能力,能干事的人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而现在书记、省长两人对于全省的干部也都还处于接触了解之中,这何尝又不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第191章曾经战斗生活得地方(二)

姜东元到京城的时候,是跟着常务副省长江至阳一起去的,毕竟就算他和陆政东关系不错,可毕竟是统战部的常务副部长,位置低了一点不说,和经济关联性也不大。

江至阳虽然也是西河人,但陆政东和江至阳不熟悉,如果作为常务副省长的江至阳分管经济发展工作来在情理之中,那么姜东元作为统战部副部长出现在这里就是一个桥梁的作用了。

当然这样的组合应该是来让他想办法要项目的。

不管怎么样,对于姜东元的到来,陆政东还是很高兴的,在西河的时候,他被当时的市委书记发配到扶贫办闲起来的时候,是姜东元对他工作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让他在扶贫办主任这个位置上干得更为出色。

寒暄一阵之后,陆政东也终于明白了对方的来意,是有关西原经济开发区争取国家西部重点投资项目千万吨/年炼油项目。

在国家投资的重点大型项目中绝大多数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或者像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区域性的项目,像炼油这样的个体项目很少,而且年产千万吨,也就意味着投资上百亿,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以点带面的重要项目之一,这对西部而言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个企业项目投资,产值,利税、就业各方面带来的好处都是不言而喻,所以西部各省市都是尽最大努力在争取。

事实上西原经济开发区应该发展的方向并不是这样的项目,西原在高校、科研机构、科研力量的规模质量数量上在西部都是首屈一指,在这方面比安新雄厚太多,更有机会打造成为高科技的产业中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西原应该成为西部的高科技高地。

西河方面准备由西原开发区来争取这个项目,陆政东也明白这其中的缘由,显然西河方面又着急了。

而西河的着急,还要从之前的行政区域调整说起,九十年代末,云雾以及其他几个地市从西河省划出去之后发展得相当好。

西原和云雾两座城市,原来也是谁都不服谁,不过原来都在一个省里,也只是憋在心里,但在云雾不再归西河管之后,云雾发展迅速,对于两座谁都不服谁的城市而言,这无疑就是巨大的刺激,这就是一场西部德比,谁也不想落在谁后头。

长滩就是发展得再好,也还是一个地级城市,还不足以对西原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西原就成了西河独一无二的龙头老大,作为整个西河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西原在整个西河的经济布局中所占据的举重轻重的地位不言而喻,西原到绵西的城市带,西原到长滩的城市带,都需要西原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可以说西河的很多经济布局都是围绕着西原展开的。

而在西原,西原经济开发区在第二产业上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眼下的西原经济开发区看着规模还是不小,但是实际上却是东一下,西一下,还没有一个明晰的发展发现,陆政东从在长滩开始关注西原经济开发区,到了安新因为两地的开发区不管是从规模和等级都相差不多,实际上关注得更多一些。特别是对西原经济开发区的电子元器件产业、以及新兴的游戏产业特别关注。

当时的西原市里领导是想把西原经济开发区朝着高科技方向努力的,也初步搭起了一些基础平台,但搭起骨架并不意味着就成为了高新产业聚居地,要让高科技企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大量入驻,并持续发展,这才是算是开始,至于真正要形成效应,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但是恐怕让高科技企业们有些望而却步的是西原市的产业规划一日三变,几乎换一茬领导就要修攻一些规划以显示其与众不同,这让很多本来就需要一个聚集效应从而共同壮大的高科技企业无所适从。

西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上一直都存在就短视行为,就像他当初在长滩捣鼓开发区让西原既眼热又着急,一着急就改变了原来的规划和安排,搞个四不像。

而现在这位领导一离开,经济开发区又把重点转到了其他方向,而现在又想要把炼油项目引入开发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完全的机会主义,看着是捡到了西瓜,实际上是捡到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当然陆政东也清楚当年他在长滩的时候和西原经济开发区之间的故事,而在安新的时候,不但安新那个基础比西原落后许多的经济开发区超越了西原,在整个城市的发展上也拉开了西原一个档次。

陆政东很清楚眼前的两人都清楚这一点,所以有些话就得斟酌斟酌才说道:“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更何况我也是西河人,在西河工作生活了这么多年,对于西河非常有感情,当然也希望这个大项目能够落户西河,不过这个项目还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环保。

安原和安原经济开发区现在发展得很不错,海鸿电子、金光软件、河大制药,这些巨头都落户开发区,如果万一西原经济开发区争取到这个项目,这类企业该怎么办?估计会对园区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江至阳听着陆政东的话脸上表情不变虽然没有变,但心里却是有些叹然,这些事情为啥不让西原市里的主要领导来找陆政东,而是让他来,陆政东离开西河之后在体改委过渡一下之后就直接空降安新,虽然在老百姓中没太大的反应,但在体制内知道点消息的人来讲,也算得算是石破惊天了,不是别的,是安新需要一个救火队员,可是中央没派一老成持重的,却派了一个无比年轻的!

而陆政东成为安新的市长、市委书记这期间,却是证明高层看人的眼光确实独到老辣。

不管陆政东有没有和西原在经济排位上竞争的想法,但是排在安新前面一位的西原肯定是把陆政东所在的安新当成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结果是安新完胜,短短几年时间,安新一下把西原甩到老远,凭借这一番政绩进入西部办。

想到这儿江至阳就觉得世事是如此变幻无常,陆政东就算是离开西河,可有些事情依然还是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西河。

这让江至阳不禁想,如果陆政东回到西河,西河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江至阳可以肯定得是陆政东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