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522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522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高层的打算是把他放在担任一方主官的位置上,要从这方面找出陆政东存在着极大的缺陷才是真正切中要害。

当然也有可能是陆政东在安新的表现实在让对方难以找到这方面的理由,只能退而求其次。

“对于陆政东同志的任用问题上,我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争论是好事,至少说明这个同志做了不少工作才会引起这样大的争论,那么我们看看对这个同志的争论的关键在哪里,对于其能够为大家所认同的又是什么?

我也听了大家的发言,归结起来争议主要集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陆政东同志的年龄和工作时间问题,其实这就是一个问题,年轻也就意味着工作年限短,但是可能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这个同志工作年限虽然不算很长,但是履历却相当丰富,乡里县里市里省里再到部委都曾工作过,我们的行政体制几乎没拉下一级,几乎每个职位上都留下了痕迹,我觉得工作履历的丰富足以弥补在工作年限上的不足。”

“而且我们还应当看到陆政东在其所工作过的地方的表现是一个什么样,对于陆政东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我想很多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陆政东所工作的地方不仅仅是短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很好的完成了上级赋予他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看问题看得比较长远,能够为一地在一个相当时间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一点尤为可贵,从当年的长滩经济开发区,到后来的安新,都是如此,而事实上他总是能超额完成上级赋予他的任务,这就说明了这个同志一个特点,那就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而具备这样的素质,其实就是具备独挡一面的特质,我认为这样综合起来评价一个同志,我觉得这才更为客观。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在干部任用上要扬长避短……”

魏金来在不少委员发言之后,也发表了他的看法。

作为组织部长,有些人必须要来他来讲。

魏金来的话让不少人微微颔首,显然魏金来更为熟悉干部任用的事情,说出的理由非常的充分,说服力显然要比刚才那位发言的要大的多。

而他态度鲜明的立场也引起了委员们的认真思考,尤其是最后几句话更是隐含深意。

年轻?

把陆政东放在安新市委书记和西部办副主任的位置上,这就充分说明就是对其在这个岗位上的一种信任,那么他做的工作就要给予支持和理解,不要听到风就是雨,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批评指责。

而魏金来的态度表明他并不赞同陆政东出任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而是倾向于让对方到更重要更能挥主观能动性的岗位上去。

这个态度在这种时候就显得很微妙了,这一批即将调整的干部岗位,有一些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意向,而有一些则还没有成熟的意见,尤其是在陆政东这个不确定因素加入进来之后就让这个局面更为混沌,不过魏金来的话似乎让这种混沌变得逐渐清晰,毕竟有些话并不完全代表魏金来自己。

总理温润的目光落在分管经济的副总理脸上,后者会意的点点头,抿了一口摆在自己面前的茶,搁下手的笔。

“我来说两句吧,关于陆政东同志的岗位调整,有些同志有不同意见,这是好事,这说明我们党内对于一个干部的认识看待也趋于多角度多层次来分析了解,这也证明了我们党在任用干部上的严肃性和谨慎性,一个干部的成长是需要经历多个岗位和一定时间的锻炼积累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观察一个干部是否成熟,是否能够胜任组织交付的担子,我认为还是要按照我党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来衡量,那就是实事求是……”

说着一顿又继续道:

“这个实事求是,就是要看其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和整体的素质……”

第218章出人意料

副总理分析众人的心态相当准确细致,对于陆政东适合在哪一个岗位上工作抱有异议和疑议的人,归根到底还是觉得陆政东同志因为年龄原因带来的工作经验问题,会不会导致在处理心工作和重大事件上缺乏策略和经验从而出现重大失误;开展工作时心态上会不会急于求成等等,而且出现这样的争议也是对于党的事业负责,对于陆政东这样优秀的年轻领导干部负责,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干部,如果因为安排失当而导致出了问题,对于陆政东本人来说很惨痛,对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毕竟组织上要培养一个年轻有为的优秀领导干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副总理这一番话合情合理,立时赢得了不少委员们的点头,显然他们也是在这个问题上有些犹疑不决,而副总理则说了他们的担心。

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同样很清楚在座的同志心里想的是什么,的表态让与会者顿时清楚,陆政东的事情已经很明晰了,这意味着三大巨头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默契。

这让魏金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他也知道总理原来的态度也是倾向于赞同陆政东下地方的,当然,总理是一个善于协调的人,通常出现分歧的时候直接表明态度,更愿意用协商沟通的方式来达成共识,即便是达不成共识,也倾向于采取用更温和的方式来做出决定。

这已经是某些人在人事问题上第二次发难了,上一次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的人选,对方也是提出了异议,在政府层面也有些不畅通,推行的政策遇到一些阻力,这恐怕也是促使温和之人也终于表明态度,提醒一下这样的人……

“我看在陆政东的使用上,可以考虑先放在一个位置上观察一下,这样就更为稳妥了,比如常务副省长……”

魏金来再次发言道。

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这也是领导人的意见,毕竟要执掌一方的话就要面对太多的难以预料的问题,这需要一个经验丰富性格沉稳的领导干部才能让中央放心,所以在对年轻干部使用上还是有所保留和顾虑,担心出现问题。

做出这样折中的选择,领导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作为这个国家的掌舵者,他既要考虑综合平衡党内的意见,维护党内的相对团结,同样也需要考虑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执政党和政府日益提高的要求,也要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其他发展和谐发展;也要考虑各种领导干部的搭配问题,年长稳健的自然是要用的,年富力强,忽悠创造性和冲劲闯劲的干部也得用。

坐在这个位置上,在面对改草开放进入深水区时,执政党在面对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时候,不仅仅是单纯的求稳,求稳的同时也要考虑创新求变这一要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党的执政地位要加强也不能单单只求稳,如何迎合社会变化发展,满足社会民众各方面的需求需要,也要求执政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上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那种抱着食古不化的心态来面对社会发展潮流的思维观是难以适应时代的。要将这几者有机结合统一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制度的优越性,使这艘大船能够在惊涛骇浪中无所畏惧的乘风破浪前进……

京城一处四合院内,一位老者面沉如水,而在他面前的曾怀德则是大气都不敢出,作为一位从种种大放大浪走过来的老人,到了这个年纪了,很多事情已经看得很是透彻了,难得出现这样的神情。

好一会,老人的神情才终于微微一缓,开口说道:“怀德,我早就给你说过,多栽花,少种刺,多支持现任领导的工作,不要树敌太多,不要拖人家后腿,看来你们是没有听进去我的话,你们啊,就是只盯着手里那点权力……”

老者说着摇摇头,这一次陆政东的事情,他是想阻挡一下,只是原本他笃定的认为有人对陆政东的事情会置身事外,至少也是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姿态,可他没想到有人却是借着这个事情对经济事务的干部进行了调整,原本是一件自在必得的事情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老人微微摇摇头,这肯定有曾怀德的影响,曾怀德能力倒是有,可是心胸还是太窄了,这直接影响到他的眼界,这在有时候可是真会造成很不好的后果……

而在贝湖,贝湖常委楼的一间别墅里,茶盏微微一荡,茶水溢了出来,流倘在桌案上,房中的人才察到。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茶盏搁下,竭力想要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半静一些,他知道自己有些着相了。

詹继东对自己的这番心情激荡他自己都很不满意,至于么?不就是有些出人意外而已。

陆政东回贝湖了!

詹继东出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上面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作为省长杨凌峰的后备人选。

杨凌峰在贝湖的时间呆得太长了,也是该动一动了,这原本是一件好事,毕竟双方一直明争暗斗,对人对己都是一件累人的事情。

只是这前面狼刚走,后面就进虎,这是对于他这个系统的人而言,对于他个人而言,这更是一个极为不好的消息,这意味着陆政东后来居上,要走在他前面了,这让詹继东的心里极为不是滋味。

这种事情换了谁,恐怕心里都不好受,而更为现实的是,他现在只是副书记,他想再进一步作为便捷的路子就是坐上省长的位置,而现在陆政东一到,一切都改变了,这一耽搁,那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一步落后那说不定就步步落后,陆政东是太年轻,而他不得不考虑年纪问题,一旦年纪再大一点,那也是个大问题……

其实当陆政东的工作变动提出来之后,他就知道陆政东肯定是要回地方上工作的,即便是有人态度再坚决,但是在正部级官员上,其他人顶多也就是在人事问题上他比其他委员稍稍多一些影响力而已,但是作为正部级官员的任用,一般说来的是要政治局里形成一致意见才会获准。

这一次人事变动有些不同寻常,先是陆政东的工作变动争议颇大,在詹继东看来,即便是陆政东真的获得了最高层的信任和欣赏,真要下地方,他也认为陆政东最大可能性走到西部的云溪,如果说高层再高看一步,到西部相对发达一点的桂东任代省长亦有可能,但是像西河这样的大省,詹继东认为可能性很小,而到贝湖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恰恰是他认为最不可能的,反而是成真了——陆政东回贝湖了。

怎么会这样?陆政东为什么会回贝湖?高层这样做的目的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虽然京城方面在电话里作了一个通报,理由看上去似乎也很合情合理,杨凌峰有可能会在离开之后,西河人事变动过大,需要一个对贝湖情况熟悉的同志来担起重任;陆政东人年轻,从政经验上还有些不足之处,可以好好锻炼锻炼陆政东?

詹继东有些不太相信。

据他所知,陆政东如果不去京城部委局,应该走到云溪的。

虽然有人力主陆政东到部委局,但是詹继东知道很多人不太赞同这样的意见,包括他也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陆政东到部委本来就是过渡。

不少人都认为陆政东的风格更适合到地方工作,到地方更能发挥陆政东的强项,包括负责经济方面的领导等人的想法似乎都认为陆政东到经济基础比较差不是太合适,而是这几年已经打下了一些基础的,人口大省担任省长应该是一个上佳选择,才能更大的发挥陆政东的作用。

詹继东扪心自问,自己从安新调回省里之后,工作还是比较顺手的,省委给予了自己足够信任,基本上都采纳自己的意见,去年一年贝湖发展速度也不算慢,基本上稳住了现有位置,总体来说情况也还算良好,似乎不太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是什么原因?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特意要将陆政东放到重要的岗位上来,一方面是加担子,一方面也是考察磨练。

陆政东运气好啊,但单单只是用运气来解释也太违心了,詹继东还不至于如此,但是不能不说这家伙在很多时候都踩到了节拍上,而且也的确有足以自傲的资本。

詹继东和陆政东共事过,这一点詹继东是最清楚不过的,对于陆政东,他必须要足够的重视,他也必须要重新思考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局面,在很多问题上还需要再认真斟酌和考虑,前一次在安新自己输得很惨,一个人要是同时在一处摔倒两次,那就更为惨痛。

詹继东逐渐从那种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第219章出人意料(二)

陆政东是他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四合院中得到关于他去向的消息。

老爷子并没有和他讲任何关于他工作的事情,只是在那里写着字终于,老爷子放下了手中的毛笔,陆政东凑过去,书桌洁白的宣纸上,只有两个字:戒骄。

陆政东默默看着这两个字,那论字的功底,显然是比不上那些书法者,甚至和一些对书法造诣比较深厚的老领导,不过这里面的意思陆政东却是明白,老爷子并不是非常赞同他现在就坐上这么一个位置,可是又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要是老爷子不同意或者默许,这件事恐怕才一提出来就打住了。

陆政东也清楚老爷子的真实想法,老爷子的年纪在那摆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谁都无法抗拒的,老爷子的想法是去见马克思之前,能够把他扶上马送上一程,所以也是勉为其难的同意了这事。

老爷子的神情看不出喜悦,反而还有些凝重,而且在凝重之外,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他上去了,也就意味着云维熙想要走得更远的机会就很渺茫了,而他和云维熙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心绪才会如此的复杂……

从四合院出来,陆政东也是默默的思考着,他同样也对回到贝湖很是意外,在他的估计中,西部是他的首要去处,没想到中央却是决定他到贝湖。

调他回到贝湖,这绝不是仅仅因为杨凌峰在贝湖省长的位置上时间太长的关系,也不是完全就是妥协的结果,或者说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样的妥协看起来是退了一步,实际上却是为了进一步,是基于更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中部崛起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先是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成就了东部以及沿海的广大省市;而西部大开发,也没贝湖什么事,所以国家每一次战略大开发都与贝湖擦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