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549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549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是针对省里新发现的巨型矿区或者油田而言,对于省内已经成了定局的这些资源尚未枯竭正处于成长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应该吸取安楠的教训,转型要趁早,应该在资源产量和利润比较好的时候就着手,应更多地运用政策性金融手段鼓励城市发展,把资金支持的着力点放在鼓励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方面。

因为这个时候这些城市财力相对充裕,转型效果也就比较显著,真到了矿竭城衰,回旋余地就比较小了。

我之所以讲这个,是因为我们省里以资源立市并非安楠独一家,这些城市不要看到现在高歌猛进,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将来该怎么办。”

陆政东的讲话,与会者都听得很认真,对于陆政东在经济上的造诣,大家已经没什么怀疑,老大难的贝化,经过陆政东的手,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见到了成效,分离出去的副业都各自在市场上刨食,自己养活自己,而经过重组的主业也已经开始盈利,而且盈利还不小。

而陆政东所讲的这些完全是信手拈来,很多东西都是他们根本就不曾听说过的,而且又十分生动具体,也由不得他们不仔细的听着。

当然他们更为关注的是,陆政东是不是真能拿出解决安楠的办法来。

“至于如何解决安楠的问题,说实话,我第一次到安楠考察调研,这事就一直挂在我心上,也一直在思考安楠该何去何从,想要解决安楠的问题,有两点不能回避,一点就是想要让安楠走出困境,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安楠到今天这一步不是一步形成的,所以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到解决,想要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安楠的问题,那就需要一个中长期的规划。

还有一点不能回避的就是资金,解决安楠面临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矛盾,那肯定是离不开一个钱字,社会保障,包括离退休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下岗职工的失业保险,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持职业培训、个人创业;支持生态环境整治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以增强城市发展后劲,这没那一样不需要钱,而且这不是一下子投入了就行,必须要长期不间断的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客观上就需要省里有足够的财力做保障,才敢实施,而省里的财力状况大家也很清楚,完全是捉襟见肘,这也是省里一直不敢动的最重要的原因。资金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困难是相当大,但安楠的问题已经是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就是有再大的困难,那也必须开始着手解决。”

陆政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如何解决资金的问题,一是从中央争取一部分的专项资金,二是省里想办法筹措一部分资金,其三还是得安楠立足于自力更生,挖掘潜力。

最后一点特别重要,内因才是决定性作用的,安楠现在就是一个需要输血的病人,中央争取的资金也好,省里筹措的资金也好,就等于是输血,如果病人自己不能造血,那这样的输血也就是堪堪维持其生命,如果病人自身具备造血功能,那这样的输血能够激活全身机能,是促进其健康起来的一个重要外因。

安楠应该如何自力更生,挖掘潜力,这要群策群力共同来想办法,省里的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下去做一点调研,找一些专家和基层干部进行座谈,拿出一些针对性强而又切实可行的想法,最后形成一个全面的贯彻落实方案……”

陆政东讲完之后,周书明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总书记和总理如此关心和重视我们贝湖,我们也必须要加倍的努力工作,以不辜负总书记和总理的期望,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怎么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这些最新指示精神,拿出一些什么具体措施出来。”

周书明提议,请常委们以及与会的其他同志对此认真做一些准备,可以有呈报中央。一经批准,就尽快召开常委扩大会,一竿子插到地市级主要领导,部署落实这个贯彻方案的措施……

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结束之后,周书明留下了陆政东,看样子是有些事情还需要单独和他沟通一下。

“……有个细节,我在常委会上没敢传达,怕吓着了各位常委。总理在找我谈话时,说到安楠问题,非常严肃,你也知道总理是个性情温和的人,可是一严肃起来,还真是有些吓人,总理讲,如果把国家比作家庭,把城市比作孩子,那么,安楠就是满脸抹着矿灰为养活这个家而卖力苦干的最为老实巴交的孩子——它没有丝毫心眼,没有想着退路,直至体力透支掏空了自己,需要大笔医药费获得新生。于是,它又成为这个家庭的累赘,而被搁在一边,这是很不合适的。而这种情况在全国各个资源已经基本枯竭的资源能源型城市都存在,外省有个城市已经惹出了很大的乱子,在其他这类城市中,总理讲,根据他上次考察调研所了解的情况,安楠市情况作为严重的几个城市之一……如果出了大问题,就不仅仅是个历史欠债问题,也不仅仅是什么失职问题,对你我这样的人,都是个盖棺论定的大问题……”

周书明一边说,一边递了支烟给他,却久久没给他火柴。陆政东接过烟,也久久没点着它。

“……安楠的问题,要打板子,应该打我这个省长,我主管经济嘛。”

陆政东也有些凝重的说道。

“你到贝湖才多久?”

周书明苦笑着摇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陆政东也苦笑着摇摇头,陆政东刚才虽然在常委扩大会议上讲得头头是道,想要解决安楠的问题,那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是那么容易,也不至于拖了十几年,经历数届省委省府都没人敢动,周书明苦笑的含义也许和他不同,但这一刻,两人难得的又一种默契。

好一会,陆政东试探问道:

“……我让相关部门多准备几套方案,供下一次常委会讨论时做选择?”

陆政东非常清楚,这次谈话虽然周书明是虚惊一场,但是也让其有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所以不管周书明对他的印象如何,周书明现在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来自他的支持。

或许两人的蜜月期就要到来了,虽然不知道这样的蜜月期能维持多久,但对陆政东而言,在代字去掉之前,这也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第39章守望

周书明为了争取他的大力支持,也释放出了一些善意,比如在城乡统筹这一块,杨永清工作起来感觉就顺畅了很多。

而且组织部关于部分重点培养的干部的民意调查,组织部也给他抄送了一份,说是重点培养干部,实际就是组织部拟定的下次提拔干部的候选者。

陆政东估计在下一批调整的干部中,特别是他提议的经济常委,周书明还是会做出适当的让步的。当然人事从来是敏感事,周书明是迫不得已之下的无奈选择,能够让到什么地步,陆政东也拿不准。

陆政东正看着,唐中凯敲门进来。

陆政东也没起身,一边看着这些干部的民意调查结果一边很随意的问道:“中凯,常委扩大会议才结束没几天,又有什么事情?我看你挺闲的呀。”

唐中凯苦笑一下道:

“我哪是闲的,我也不想这样来回跑,是没办法,我们安新现在电力供应还是很吃紧,我得想办法从外省调配一点才行,省长也不是不知道,现在电力供应都很紧张,省里紧张,外省也紧张,这样的事情我不出面,怕死很难争取到……”

陆政东微微点点头:

“嗯,这倒是的,不过三峡电力外送的第三条通道五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已经正式开工。明年将全部并网运行,到时候省里的用电就会得到缓解,当然也不能完全把希望放在这一处上,还是需要多方面联系,以备不时之需,需要省里出面的,省里也会全力支持的。”

唐中凯点头应着,眼睛的余光已经看到了陆政东手里是什么文件,笑了笑道:“省长这名单上肯定少了一个人,组织部没敢把他列在名单上。”

陆政东一听不由抬起头,唐中凯忙道:

“我是在组织部潘部长那里看到的,浮黎书记交代,我这次既然到省里来,也得要注意注意这一次组织部准备选拔的干部,有优秀的想办法争取到安新去,现在安新还是缺干部,缺优秀的干部。”

陆政东一听连不由有些感兴趣,看来唐中凯所说的人是个刺头,所以才这么不受待见,桀骜不驯的刺头往往也还是有几分本事的,不然他也没资格桀骜不驯。

唐中凯见陆政东这样,倒是有些扭扭捏捏的,他所讲的人实际就是马英华,本来唐中凯是不想讲的,但是他也是参加了常委扩大会的,很清楚既然高层如此重视安楠的问题,陆政东现在肯定是非常关注安楠的一举一动,上陆政东这里来,说这事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只是临到头他还是有些犹豫,虽然陆政东并没有对马英华如何,可心里恐怕对这个人还是有些看法的,这事本来已经过去,他又提及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可迟疑了好一会觉得这个情况还是应该告诉陆政东,所以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就是在媒体上对省长你胡说八道的那家伙,那家伙我倒是接触过,性子很拧,很倔,很傲性,很自以为是。”

唐中凯摇着头道。

陆政东一听,微微一沉吟,道:

“你的意思是,马英华也是这次组织部进行名义调查的干部之一?”

这让陆政东有些摸不到头脑,照理说金道申不至于这样没有政治头脑,至于周书明授意这更不可能,那马英华为什么会出现在原来的名单上?

唐中凯见陆政东沉思着,知道自己没把话说清楚,忙道:“他不在组织部组织的民意测评的名单上,是组织部到安新去进行民意测验的时候,安楠那些参加测评的人强烈要求省委组织部的人添上去,要他们报告给省委,让省委把他调回去。在这一批人中那家伙得了将近八十分,把第二名甩得远远的。”

唐中凯知道,这样的事情就算是有人知道,一般人肯定是不会在陆政东面前提起,唐中凯怕陆政东不了解情况,到时候因为马英华而让安楠上上下下对陆政东有极大的看法和抵触情绪,那会对接下来的选举很不利,而且陆政东想要解决安楠的问题恐怕就会更为艰难,那会误大事的。

陆政东虽然在安楠已经对安楠的人对马英华的印象不错有所了解,倒也没想到马英华离开安楠也有些年头了,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想着他回去。

百分之八十?

这让陆政东有些吃惊,马英华离开安楠已经这么多年了,而且现在完全是闲赋着,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希望他重新回到安楠工作,这倒是不寻常。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安楠的干部群众对于安楠的现状极为不满,有比较就有落差,和其他安楠的几任领导比起来,马英华应该算是不错的,矮子里面挑高个,因而也就念着马英华的好。

虽然民意调查不一定能够完全反映一个干部的综合素质,民意高的干部也不一定就是真正有能力的干部。

想到这里,陆政东倒是想见见这个骂他的家伙,看看这个家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此时的马英华并不知道这些,正呆呆的坐在地上,该打包的东西都已经打包好了,很是凌乱,都没个坐的地方。

常委扩大会议的精神已经传达下来,情况他也已经知晓,他最牵挂的安楠在高层的压力之下,终于是看到了一线解决的曙光,可是他却是要离开了,这更是让他有些无味掺杂。

自从那份报道出来之后,他本就门可罗雀的家更是没人上门了,不过最近几天倒是例外,倒是时有人上门,就是他的那些同学朋友,而上门的目的并不是来安慰他的,而是就是拉他一起去干企业,年薪自然是几十万起步,职位随便他挑。

这些人都是多年的交情,对他知根知底,这样做的目的可不是给他找出路,而是知道他能给他们创造更大的效益。

只是马英华对这个已经看得很淡了,他已经做出了决定,还是回母校教书去,这已经联系好了,而且也得到家人的支持。

实际上这些年来,他起起落落,曾经风光过,曾经低落过,可对于家人来讲,不管是他风光还是低落,他们都是跟着他颠沛流离担惊受怕,苦不堪言。

所以对于他选择重新回到学校去教书,过平静的生活,都是举双手赞成,都巴不得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爱人已经去办理托运的事情,把东西先托运过去,让那边的朋友帮着收着,然后爱人和母亲先过去,孩子大学放寒假之后直接到那边汇合,而他等到上面批准他的辞职之后就动身。

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又有些犹豫了,他本来就不想走,不过是被逼无奈,这样的变化就让他更犹豫了。

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每个春夏秋冬,你要相信我,我要你和我今生一起度过……

而就在马英华在家里呆坐着的时候,他的爱人于晴却是火急火燎的往家里赶,不大会儿工夫,便感到了家里。

“英华,你还在这里发什么呆?出事了,我刚听说,你的辞职被卡住了。”

马英华一听不由一愣:

“他们巴不得把我这个瘟神送走,谁还会卡住我不放?”

于晴瞪了他一眼道:

“还能有谁,你得罪了谁还不知道?陆政东卡住的,我听刘姐说的,她说消息千真万确。”

马英华一听脸色不由一暗:

“杀人不过头点地,我不过就是说了他几句,至于下这样的狠手,让我连教书都教不成?”

于晴听得此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还想教书,陆政东这样做分明就是把你留在贝湖,然后慢慢收拾你,什么叫凌迟处死,那时候你就知道了!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都吃了那么大的亏来还是不知道悔改,你都这副样子了还成天咋咋呼呼的干什么?”

马英华看了于晴一眼,他可没敢告诉她,这档子事情是他那老同学为了逼他搞出来,要是她知道,真是不会放过他那老同学。

“算了,他要卡就卡,大不了什么都不要了,学古人一样挂冠而去!”

马英华不由看了于晴一眼,他俩是大学同学,于晴是他学妹,不但是美女更是才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