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565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565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两人都会看重,在省城这样严峻的局面下,两人搭班子能够有这样的默契,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若是两个人在大政方针上经常相左,那么两个人会非常累不说,很多事情效果肯定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陆政东,马立成原本在京城也有过耳闻,现在接触了解的时间更多,这个省长虽然太年轻了,也起来得太快了,在国内必要的资历积累沉淀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这也是十年浩劫那些火箭干部最后几乎毫无例外的陨落的教训总结,即便是在提倡干部年轻化的今天,年轻干部晋升很快,但也不是一下子就放到重要的岗位上,而是一步步的进行磨练。

而陆政东这一路上来,几乎没有任何的二线职位,全部都是一线的重要岗位,之绝不是一句会搞经济就能概括的,政治上的能力只不过是隐藏在这顶光环之下,没有被更多的人熟知而已……

詹继东也很快就了解到这个信息,陆政东这一手虽然说并不是很新鲜,但确实有效,陆政东其实是一下子把球给踢回到了周书记的脚下,周书记如果继续坚持己见,在省城现在急需要省里支持的情况下,不说省城的干部们和周书记离心离德,罗善政和马立成会走向周书记的对立面,至少也会出现裂痕,一旦周书明的主张不为很多省城的干部接受,或者效果达不到预期,这样的裂痕会迅速的扩大,那样就是生生的把这些人推向了陆政东的怀抱。

这不是周书明所愿意见到的,他把省城报上来的方案留中不发事实上也就是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一旦省城的罗善政和马立成在姿态上做足,周书明在权衡利弊之后还是会考虑接受这个方案,虽然有些不情愿。

在詹继东看来,周书记在这件事上是有些失策的,而这样的失策根源还是在于周书记所承受的压力过大,虽然周书记大会小会都在强调又好又快的发展,但实际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主要还是强调快,在这一点上就是他内心深处也是不赞同的。

在这一点上,陆政东确实是要比周书记要务实一些,特别是在省城的规划上更超前一些,作为一直急需发展不力的省城更多的干部不想再像以前一般小打小闹,缝缝补补,陆政东的观点无疑正好切合了这一点,所以赢得省城的认可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在詹继东看来更为关键的一点是陆政东提出了一个分步骤的办法,这个办法在詹继东看来是在保持快的同时,更保证能够给省城营造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营造一个上佳的发展环境这才是党委政府最大职责,做好这一点,胜过上十个项目引进十家企业,胜过那种依托原有城区小打小闹的发展所带来的那点收获。

当然这是不是又好又快由于没有进入实施阶段,他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但至少也是在保证快的同时,兼顾了好。

对于这样一个既受到省城欢迎,又兼顾到快好发展的方案,周书记实际上完全可以采取高姿态,把支持这个方案的调门放得更高一些,高调的支持既可以显示其省委书记的气度,更为重要的也会赢得省城上下的心,毕竟周书记的一把手位置决定了其支持的力度更大,而省委书记作为一把手,只需要表表态,筹钱筹款等具体落实的事情则是省长的事情,让陆政东继续去头痛资金去,出了成绩,自然主要是他这个省委书记大力支持的结果,要是陆政东筹不到资金,那就让省城的一帮人惦记陆政东去。

这才是举重若轻,似退实进的办法。

但周书记并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这还是和周书记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周书记把各种理由说得再冠冕堂皇,实际还是喜欢用权威让人臣服。

可是时过境迁,现在的贝湖不是前几年的贝湖,周书记也不是原来完全得到中央支持的周书记,再用这样的手段怕是没什么效果……

而陆政东方面,杨永清这个省长助理的活跃程度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这个家伙的确有些本事,不但在城乡统筹这一块上现在基本上杨永清掌握住了主动权,而且在工农经济结合方面也是提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成为在这方面话语权最大的人。

而对于安新,陆政东的这些措施无疑在力挺省城的同时,也安抚住了安新的一帮人。

现在陆政东还只是刚刚当选省长不久,就已经表现出了如此厚重的底蕴,虽然对方在常委会上还显得很低调很收敛,但是在真正具体执行的政府层面上,对方却牢牢的掌握着主动权,有了这个,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陆政东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翻看着最近一段时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总,陆政东默默翻阅着,来到贝湖也快一年了,工作的进展比预期的要顺利一些。和省里其他领导在磕磕绊绊中慢慢磨合。要说这段时间最富有成效的还是工农业展渐渐有了一个大框架,不过在陆政东看来距离他心目中真正的开始还有不小的距离。

有些事情就如同酿酒一般,总是需要时间发酵,需要酝酿,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平稳醇和的驾驭手中之局,让一步一步水到渠成,这个时候他任何希翼一步到位或者跨越式前进对于目前的贝湖来讲来是不切实际的。

还有就是罗浮黎的事情,这始终是挂在陆政东心里的一个事情。

省部级班子的微调虽然是明年下半年的事情,这件事陆政东曾经和刘明强探讨过,罗浮黎资格老,可是年纪却是他的硬伤。

对于这样一个位置,周书明不可能不进行争取,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人也肯定会加入竞争的行列,刘明强提醒他,要做好罗浮黎离开安新,或者去政协人大的思想准备。

如果真是这样,对于陆政东来讲,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所以留下罗浮黎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陆政东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也要力保罗浮黎留在贝湖。

这不是简单的常委会多一栗这么简单,而是他要通过罗浮黎晋升来凸显安新市这几年发展模式的优越性,给其他城市一个榜样,提醒他们全面综合协调发展,注重投资环境而不是光盯着项目的长久优势所在,让其他城市深思自己城市的发展思路,避免因为太过短视而出现致命的影响长期发展的思路付诸实施。

从这个意义上讲,罗浮黎的事情不容有失……

第63章恶人

罗浮黎是他在贝湖重要的一环,不容有失,可这也需要他一步一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毕竟他在贝湖的影响力主要还是源于安新,在安新他可以说影响力根深蒂固,但是在其他地市他的影响力依然比较孱弱,他必须要利用现在所处位置赋予他的权力来让自己逐渐培植起符合与省长身份相匹配的威信和影响力。

好在他在安新几年里的所作所为获得的成功带来的影响并非只局限于安新,随着他在省长这个位置上地位的渐渐稳固,相互作用可以使得这层关系一点一点的转化为影响力,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作为省长,比起省委书记来先天就有些不足,如果说省长和省委书记之间的关系又不是那么和谐的话,他的影响力拓展就会受到更多制约,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方式有许多,抓住重要机遇推进经济建设来展体现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提升,也可以在人事任命上发挥自己作用实现意图来提升,同样选择合适调研对象,贯彻自己的想法意图也是一种方式。

想起调研,陆政东就不禁摇摇头,考察调研本来是高级干部接地气,察实情的一项措施,可是现在的调研很大程度上和地方上报上来的东西一样,都是报喜不报忧,层层包围,很难了解到最为真实的情况。

前任总理在当选后不久,就前往某省考察制定的粮食收购政策执行的情况,并了解在实际执行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有什么修正和改动的地方。

只是地方上却是慌了,因为当地的产粮大县的国有粮仓根本就粮。

国有粮仓无粮,说奇怪,其实并不奇怪。国家制定的粮食收购政策,让地方实在难以执行。中央定价,放开收购,出现亏损,却是由地方财政补贴。

这几年粮食越来越不值钱,产粮大县干部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哪有钱往粮食上补贴呢?

没有补贴,负责收购粮食的粮站,就只有变着花样压级压价,扣斤扣两,限收,或干脆拒收。所以,许多粮站宁愿让粮仓就这样空着。

可现在总理要来,无论县里,还是市里,都不希望让他看到这里并没有执行国家的粮食政策;明知这种政策不大切合实际,却只想让总理看到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于是只有造假。

一切安排就绪,总理一行浑然不觉地走进了一个诱人的骗局,这直接坚定了他继续实行粮食国家统购统销的决心。事实上,在结束这次调查研究回京之后,只有十多天时间,他就以总理的名义签发了一道国务院令,发布了《粮食收购条例》。他将粮食收购政策,由过去的《通知》,上升到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刚性的《条例》。而这期间,全国已有七个省六十多个县正在进行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农村税费改革,出任总理后的第一次重要的调研工作,得到的就不是真实的社情民意,丧失了一次至关重要的“修改和完善”的机会。《条例》的正式实施,使得各地的农村税费改革不得不中途夭折。

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总理,无法得到真实可靠的民意社情,又怎么能够保证中央出台的政策万无一失呢?更不要说弄虚作假将对调研工作产生的可怕的误导,这种危害是谁也无法估量的!

就是最为严厉的前任总理都曾被蒙被骗,更不要说他这个省长了。

所以眼见的不一定为实,耳听的也不一定为虚,很多事情,特别是重要的事情,还是需要多渠道的印证才能下结论。

陆政东喜欢稍稍空闲的时候下去转一转,有时候会带上办公厅的人员,有时候只带秘书,分情况而论,说微服私访也说不上,只能说是轻车从简,但在他看来是真正接地气的一种办法,可以了解一些在报告和汇报上无法了解的东西。

对于省城,陆政东现在也是非常关注,所以趁着难得一个空暇时间,也到了省城规划区去转一转。

陆政东这次是带着何远东出来的,两人沿着一条坑坑洼洼的路,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天刚下过雨,没一会,两人鞋子上裤子上都沾满了泥浆,走出不远,就看到一大片被围墙圈起来的土地,围墙不高,而且很新,显然这块地还没圈下多久,陆政东一见不由微微皱了下眉头,问道:“远东,我记得西原方面给我的报告是凡是涉及到准备规划的区域用地一律冻结,上次来这里这里的地还没圈起来吧?”

何远东点点头,简洁的说道:

“没有。”

陆政东也就点点头,他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应该是有些消息有些门路的家伙,想借新城区的规划方案还没有得到省里以及国务院的正式批复之机先占地,到时候一旦新城区规划真要是落实到这边,那就狠狠的赚上一笔。

两个人正说着话,却听得他们停车的地方吵吵嚷嚷的,看起来有点小争执,陆政东已经看到了这里的情况,正想找人问问这圈起来的地是怎么回事,于是也就回身往停车的地方走。

何远东还没走到车前,就看到几个大汉恶狠狠的看着司机老严,于是厉喝一声:“怎么回事?”

几个凶神恶煞的人一看两人过来,顿时就回过身来围了过来,何远东没想到这几个人这么嚣张,这架势分明是再说就要动手。

陆政东淡淡的看着几个人,这里是怎么回事他大体已经了解,这些人不过是走卒小角色,既然知道此事,他有的是办法查到圈这地方的人的底细,和这些人纠缠没有任何意思,于是挥挥手道:“走吧,我们回吧!”

那家伙上下打量着陆政东,可能感觉出陆政东平淡的语气中带着一种威仪,他也估摸着陆政东的身份,这车不过是一辆很普通的奥迪,车半新不旧,车牌更是渣渣的,这年头只要是稍微有点钱有点权的,谁车牌的尾数不是八就是六?

而且这要是有钱有势的谁会乐意在这种地方深一脚浅一脚的,看着满腿的泥浆,只有记者之类的能够有这样的劲头,更大的可能是记者找辆车好壮胆,想到这里看到几人作势要上车,哈哈一笑,神态极为嚣张,挥动着手臂:“你以为你坐一辆破奥迪就很了不起了?你们也不打听打听……”

司机老严长期跟着陆政东,知道陆政东的想法,强压着心里的火气说道:“我们只是想转转散散心,没其他意思,还是让我们走吧。”

“呵呵,想走?这地方是想走就走的地方?”

正说着,不远处呜呜的警笛响着开了过来,几个警察从警车上跳了下来,径直朝他们走来。

“王所,就是这几个人,肯定是偷车贼!”

打头的警察点点头,厉声说道:

“老实点,跟我们走一趟!”

“你们想干什么?没王法了吗?”

司机老严见几个警察来势汹汹,手铐都拿了出来,看样子要是不从就要给他们铐上,心道就算陆政东再不想暴露身份也肯定不乐意被铐上,而且真要是被铐上了那这件事可就太荒谬,也太不好交代了,于是大声道:“我们是省政府的!”

估计是派出所的所长副所长之类的高姓警察,上上下下看了三人一眼,也做出了和先前男子一样的判断。

“省政府的?我还是公安部的呢!王法,看看老子头上戴的是啥?国徽,这就是王法!”

陆政东看着那站在台阶上佛握有生死大权耀武扬威的高所长,轻轻叹口气。一直以来。对于地方上一些干部作风陆政东也清楚,他也总是试图从制度上寻找根本的解决办法。就算听人在耳边吹风说某某干部怎样陆政东也觉得应该从制度上予以规范,但真正面临这些土皇帝,陆政东才会到当你是一个普通人时见到这样的场面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现在站在台上耀武扬威的土皇帝在自己眼里不值一提。但当你是受害者面对这样的状况又是多么的无力?更不提一些无权势的普通群众。在大多数普通人眼里。高所长可能就是那种压在人们头上高不可攀的乌云,看来在必要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