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回乡小农民 >

第148部分

回乡小农民-第148部分

小说: 回乡小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嫌干妈唠叨了?谁让你这么不听话啊!还有,不是干妈说你,就你那英格里斯的发音,也太不标准了,这个词语应该是这么念的。干妈给你示范一下啊“
王勇赶紧捂着耳朵,上了自己的路虎,落荒而逃。耳边响起干妈开心的欢快笑声,还有暗自的嘀咕声:“没想到大嫂子说得这个方法还真有效,对付我这干儿子还真管事!“
王勇听了一愣神,好悬没把车给开沟里去。一阵咬牙切齿之后,却只能无奈地偷偷流泪。大妈那可是自己惹不起的主,这个仇看来这辈子是报不了了!
开车出了村子,在漫天飞舞的柳絮之中直奔远方。等他来到县里的农贸市场,已经十点半还多了。
这天气,风大,加上漫天的遮掩视线的黄沙和白色的柳絮,真心的不敢开快车,一路上就没快过六十迈的时候,严格按照道路限速标志行驶,做了一回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公民。
一路上碰到了四起交通事故,让王勇暗自高兴。还是自己英明啊!这帅小伙儿不仅长的好,这脑袋那也绝对的不白给,那句话怎么说,这叫相貌和智力是相匹配的实力派!
在农贸市场一阵乱逛,等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将近一个小时之后了。王勇手里提着大包小袋的一大堆的东西。
五条带鱼,两条平鱼,十只梭子蟹,五斤多的皮皮虾,还有牛肉。猪肉,排骨,一斤多海参,还有被干妈嘱咐了好几遍一定要买的黄鳝和鳎嘛鱼(也叫偏口,好像是比目鱼的一种吧,味道很好)。
干妈买东西一般只在本地买一些不是太贵重的东西,用她的说法,咱们这里是小地方,种类不全。有些东西想买都买不着,另一方面即使有那也是好坏难辨,所以还不如在大城市的专卖店买,吃着放心。
王勇也慢慢接受了干妈的这种说法。话说你要是在这么个小县城想买到好鲍鱼。好的石斑鱼,燕窝之类,那还真有点不可信。
倒是带鱼,海参这类本地就又出产的东西没有这些讲究。而且在本地买不仅新鲜还要比其他地方便宜不少。就说带鱼,在本地就要比京城一斤能便宜一块多。这里离着京城才多远呐?要是往西北内陆去,那差价得相差多少啊?
将一堆东西放到车里。王勇返身又回了市场,不过没多久就出来了。这次手里拎着两个袋子,里面装的是藕和山药。干妈特别喜欢吃这两样食材,连带着现在二奶,大妈和大伯也喜欢上了这口。所以每次出来买东西的时候,只要看到了,王勇总会买上一些回去。
来到市场外面的时候,天空竟然暗了下来,似乎时间一下子加速,到了黄昏时刻。呼啸的狂风虽然还在不停地怒吼着,但相比来时已经明显的弱了不少。
“阴天了?天气预报没说今天下雨呀?”
“就是,我昨天特意看了天气预报的,说今天是多云间阴啊!有四到五级风。”
“这年头还有信天气预报的啊?十次有五次准那就是牛大发了!”
“下吧,正好下完了就能种棒子(玉米)了!”
王勇一边想自己的车走过去,一边听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吐槽天气预报。相对于这些不得不看这些总是预报不准的天气预报的人们,王勇要幸福得多。就比如现在,神念一放,发现天空中云层越来越厚,越来越低,里面凝聚的水珠越来越大的时候,王勇就知道这场雨小不了,而且估计下的时间短不了。不过这场雨要下来,还没有这么快,最快也要到黄昏。
心里有底了,就没必要像其他人那么急匆匆地赶时间了。因此在一片行色匆匆的人群中,王勇众人皆醉我独醒,特立独行地慢慢地踱着步子,在旁人诧异地注目礼中来到车旁,打开车门,将手里的山药和藕扔到车里,这才钻进车里发动车子,准备回家。
等到了县汽车站附近,王勇在工行门前的便道上发现了一个卖古玩的摊子。这个摊子已经存在很久了。每次从这里过,都可以看到摊子上摆满的老瓷器,铜器,字画,钱币,相片,宣传画之类的。
以往王勇对这些东西根本就不了解,也没有那个闲钱买这些东西。所以虽然经常看到,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从未停留过。不过今天王勇再次看到这个摊子的时候,忽然就心血来潮的把车靠了过去。
因为工行门口有个不大的停车场,王勇就将车径直开到了那里,停好车熄了火,下车关好门就直奔那个摊子。
来到摊前,一眼就看到了一堆的建国初期的照片,宣传画。有十大元帅的合影宣传画,有主席和林元帅登楼远眺,指点江山的图画,而在王勇的神识下,这两张画竟然还有夹层,更令他惊喜的是夹层里的东西——邮票,确切的说是龙票,华夏最早的一枚公开发行的邮票。
“老板,你这瓷枕怎什么价?”
“哎呦!您可来着了!我这可是好东西,正宗的宋代汝窑真品,”
“停,停,也别跟我讲故事了。还宋代汝窑?要真是宋代汝窑的真品,你就这样摆这?早就找拍卖行拍卖去了?还有这么费劲巴拉的在这里摆摊吗?不就一现代仿品吗,当我是冤大头啊!”
“啊!看来您也是行内人?您这就不对了?您这不是砸我饭碗吗?“
“行了,别墨迹了,我正想买一瓷枕,你这玩意多少钱吧?你说个数,合适我就收下了。”
“您说得是真的?真有心要?”
“你这不废话吗?不要我来这干嘛?跟你逗闷子啊?”
“好,我就给你个痛快价,一千块怎么样?”
“行,我要了。”
说完,王勇掏出钱包点了一千块递给摊主,顺手就把瓷枕抱了起来,准备回车里。
“哎!您不再看看,我这里可有真正的好东西!”
王勇听到声音停住了脚步,心说就等你这句话呢!(未完待续。。)
ps:  第二章送到,再次感谢wanghui1985的两张月票打赏!


第二百一十五章到底是谁傻?

王勇听到摊主的挽留声,立刻就停住脚步,翻身回来。
“哦?你这还有什么好东西?除了那几张建国初期的画还有那些老照片,其他的东西有哪一件是真的?”
王勇这话说得压低了声音。各行有各行的规矩,王勇虽然没有入古玩这一行,但是林林总总的也听张凯他们提过不少。
“看您这话说的,别的不说就您手里的这件瓷枕,虽然不是宋朝的,那也是民国仿的,可不是像你说的现代的东西。这也就是在咱们这里,你要是到了京城这玩意怎么不得翻十倍的价钱啊!”
“行了,可别吹了,就你这眼光?还民国的,你怎么不说是清官仿啊?”
“您怎么就不信我呢?算了,反正也没什么生意,我就好好给你上一课。”说完,摊主看着王勇张嘴就来的给王勇说起着瓷枕的知识来。
“枕头,这个“枕”字,一边是个木字旁,一边是一个人枕在一段木头上。这个枕头最初就是用木头做的。”
说到这里,摊主又看了看王勇,发现人家根本没在意自己说什么,正蹲在摊子前拿着那副自己前些年花了一块钱一斤在一家废品回收站按斤买来的文革时期宣传画,翻来覆去的看着。
“到了隋朝时期,则是出现了陶瓷的枕头。注意是陶瓷的枕头,既包括陶制的,也包括瓷质的。你手里这个瓷枕呢叫银锭式三彩。”
“你这几张画多钱?”
得,白费唾沫了!遇到行家了。不过摊主倒也没有生气,这可是个好客人,没看刚才干脆利落地就掏出了一千块吗?自己再忽悠一下,把这几张画都卖他,怎么也能赚个几千块吧?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不是?
“哎!要不说您运气好,这是前不久从山里淘来的。都是文革前和文革时候的一些宣传画。能留到现在,而且品相这么好。那可不多见!您错过了这村可很难再碰到这店了!
“别扯用不着的了,说吧,多钱?”
“一千!”
摊主伸出一根手指,对着王勇说道。
“好吧,一千!”
王勇又掏出钱包,点出一千给摊主,然后就把手伸向那一共三张的宣传画。正在点钱的摊主一看王勇把三张画都拿到手里,正要把它们一起卷起来的时候,立刻就急了。
“哎呦喂!你这是干嘛?放下!放下!”
“干嘛?不是给你钱了吗?”王勇明知故问道。
“我说大兄弟啊!你是耍我玩吧?一千块钱您就想买我的三张画啊?”
“啊?刚才不是你自己说一千吗?”
“我说的是当时你手里拿着的那一张,可不是三张的价钱。”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就一笔划,就说了个一千,我还以为你这是三张一共一千块呢?你也不说清楚,这可怪不着我。”
“大兄弟,可别闹了,三张一千块,我都赔的裤衩都没了!您这大老板可不能跟我这小老百姓开玩笑啊!您看你开的那车,就是我攒一辈子钱都买不起啊!”
摊主开始装起可怜来,他心里清楚。能开得起一百多万的路虎的人绝对不是自己一个不入流的古玩贩子惹得起的。真把人家惹急了,随便一个电话就得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了。
想到这里,摊主不仅有些害怕了。抬头看看王勇,这么年轻!别真的是个纨绔吧?要是个富二代官二代什么。拿自己今天可就要倒了八辈子霉了。早知道何苦啊!一千块送他了,自己也不少赚啊!这回好了,贪心害人啊!这可怎么办!
摊主一边着急,一边害怕的不断地大量王勇。心里下定决心。要是他真的打电话叫人的话,一定第一时间就跑,宁可这个摊子不要了。也比被人家给抓进局子里遭受折磨好吧。到时候把值钱的那两三样一揣,估计他也不会死气摆列的对自己斩尽杀绝吧?
当王勇又一次把手伸进衣兜的时候,摊主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里。心一横,就要撒腿而逃的时候,去发现王勇从兜里掏出来的并不是手机,而是钱包。
于是乎当王勇语气不善地提出再加一千块,不行拉倒的时候,摊主很爽快地接过钱,同意了交易。还十分热心的帮王勇把三张画卷了起来,装到一个塑料袋里。
等王勇看着车远去之后,摊主原本悬着的心才彻底的落回原地,同时忍不住暗自琢磨。今天可是碰到了个冤大头,这个傻蛋!自己一块钱一斤买的一堆破烂,经过自己一顿忽悠,立马增值百倍,咱这钱挣得,爽啊!
在摊主暗自高兴的时候,王勇开着车跑了半个小时,来到镇上的时候,实在是忍不住了,就靠路边把车缓慢地停了下来。然后有些迫不及待地拿出那三张画,小心地展开。
拿起第一张画,神念一动,一股灵气渗进厚厚的纸内部。慢慢的肉眼可见的这张画的背面开始湿润起来,等整张画的背面都差不多像是抹了一层水之后,王勇用手轻轻地一揭,一张很硬的纸就被揭了下来。三张透出一股岁月沉淀气息的邮票出现在王勇面前。
这就是王勇为什么明知道哪个瓷枕是假的,依然要买下来的原因。钓鱼,就得要有鱼饵。幸好那个傻货很上道,一切都是按照自己预想的发展的,没出什么差错。
邮票一共有三枚,通过小光的一番查证,王勇已经知道自己今天是走了多大的运了!一会儿一定要买几张彩票,凭借着这运气,没准就能中个大奖。
这三枚邮票是清政府于1878年发行的云龙邮票(也叫大龙票)。邮票上引诱“大清邮政局”字样,是我国的第一套邮票。
这一套邮票总共三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一分银为绿色,三分银喂暗红,五分票是橘黄色。
邮票主图是蟠龙,衬以云彩水浪。图幅为22。毫米。齿孔度数为12。5。这批邮票是有由海关造册处印刷厂承印,分三期印制和发行的,目前存世量极少。前些年这玩意还被拍成了电视剧和电影,搬上了大银幕。
这三张邮票分别被命名为薄纸大龙,扩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三张邮票就藏在那张厚纸大龙的画里,过去了这么多年,没有一个人发现在那张画后面竟然还隐藏着这么三张珍贵的邮票。
也不知道是谁藏得,人家这手艺那绝对是没的说。直接把画纸剥开塞进去三张邮票,再把剥开的纸粘起来,愣是做的天衣无缝,丝毫看不出来。这也就是碰到王勇了,换一个人。甭管你再本事,如果不是事先知道,那绝对看不出来这里面的秘密。
三张龙票到手了,王勇傻笑着看了半天。这可都是钱呐!话说就是不知道这东西现在的市场价值是多少?要不哥们也去那个《寻宝》或者大美女陈琨的《华豫之门》让人家专家给估估价?
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哥们可是个低调的人,这上电视出名的事可不干。哎!这年头像哥们这样低调做人,也低调做事的人真实太少了。
臭帅了一阵,王勇收好那三张龙票。放到一般的地方他也不放心,干脆就直接收进小世界里。到了那里面,就是天王老子也没办法碰一下,除非王勇允许。
发动汽车,王勇继续往家里赶。话说这点也到了午饭的时间。早起迷迷糊糊地也没吃饱,这肚子早就饿的造反了。
等到王勇回到家里的时候,干妈已经做好了饭菜,和干爹坐在桌边就等他回来开饭了。三个人都不是什么大肚汉。干妈只是简单了炒了两个热菜。一个芹菜炒肉,一个是王勇爱吃的烧茄子。另外还有两个凉菜,一个是老醋海蜇头。一个是凉拌海带。主食烙饼和米饭都有,还烧了一小盆西红柿鸡蛋汤。
“回来啦!先别忙着卸东西了,先洗把脸吃饭吧,要不一会儿都凉了。”
干妈笑盈盈地对王勇说道,让王勇放心的是干妈恢复了以往的温柔,贴心,要是真的跟大妈学的唠叨起来,自己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一家三口很温馨地吃完了一顿午饭,干妈忙着收拾桌子的时候,王勇和干爹两人把车里买的那一堆东西也拎到了厨房。而王勇买到的那三张那个特殊年代的宣传画和瓷枕也不出意外的被干爹发现了。
“呦!王勇,你这是在哪买的古董啊?”
王勇心里念叨,总算是看见了,要不害的费心费力地实施第二套方案,引起干爹的注意。
“这个呀!那是我在车站哪的那个古董摊买的,主要是那三张画,很有收藏价值,那个瓷枕就是一个现代工艺品,不值钱。”
“花了多少?”
“加一起花了三千,还算可以吧!”
“嗯,倒是真不贵。话说我们小时候都没见过你这几张画,别不是现代仿的吧?”
“我这双眼睛,您还信不过吗?我看好的东西,怎么可能是仿的?”
“那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