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123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123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这个猜想会不会成为现实,天启皇**不能他成为现实,一旦黄河决口,两淮被淹,那就是大事情。要知道两淮一直都是大明朝的命脉,那里是全国的盐产地,一旦那里出了问题那才是大问题。况且天启皇帝心里有另外一个担心,一旦叛军攻入两淮,那里可全都是盐商,都是有钱人。如果抢了这些人,那叛军可就有了壮大自己的钱财了。在天启皇帝心里,那可是自己的钱,谁也不能动!

“是,陛下!”王承恩恭敬的答道。

内阁大学士此时也都在在场,对于天启皇帝的决策也没有什么异议。毕竟魏国公镇守南京,兵精粮足,这个时候不出力还要什么时候出力啊!

回想了一下山东的地形,天启皇帝又接着说道:“传旨孙承宗,让其整顿蓟州人马,向南出兵镇压叛乱。但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大殿里的人都听着天启皇帝在传旨,没有一个人说话,其实也没有人太将这个当回事。有南北两路大军夹击,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孙承宗,另一个是世代功勋的魏国公,这股叛军蹦达不了几天。

站在下边的熊文灿却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两路人马,自然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所不定自己这边还没有动作,那边就已经将叛乱平息了。

“陛下,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求见!”外面站岗的锦衣卫忽然走了进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之后,大声的说道。

听到骆思恭的名字,天启皇帝就是一愣,这个人不是刚走了,怎么又回来了?不过天启皇帝可不认为骆思恭会无理取闹,这个在干什么骆思恭是知道的,既然这个时候来,恐怕就是有大事情了。

“让他进来吧!”想了想,天启皇帝还是决定问一问,面无表情的说道。

时间不长,外面就响起了脚步声,骆思恭快步的走了进来,撩起衣服跪倒在地,大声的说道:“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到骆思恭的时候,天启皇帝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因为骆思恭的表情实在是太难看了。没有过多的耽搁,天启皇帝沉声道:“爱卿免礼平身,不知道这次爱卿来有什么事情?”

“陛下,这是锦衣卫同知许显纯的密折,请皇上过目!”骆思恭也不拖沓,从怀里拿出一份奏折,大声的对天启皇帝说道。

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王承恩便快步的下去将奏折拿了过来。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奏折,天启皇帝慢慢的展开,下面的人就发现天启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狠狠的一拍桌子,天启皇帝将奏折递给了王承恩,声音低沉的说道:“念!”

看到天启皇帝的脸色,大臣们就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看到天启皇帝拍桌子,大臣们就知道糟了,有大事情发生了。

“臣锦衣卫同知许显纯拜上,自从受皇命以来,臣虽殚精竭虑,日以继夜,奈何贼寇太过狡猾,臣有负圣恩,请陛下责罚。现在山东地面叛乱骤起,臣将所得消息奏于陛下。山东叛乱,源自白莲教之分支闻香门,其门主徐鸿儒,包藏祸心已久,鼓动百姓,反叛朝廷!现山东出现多股叛贼,徐鸿儒带领叛军攻陷了郓城和钜野。其他闻香门反贼在得到徐鸿儒的命令后,也分别进行了叛乱。此时藤县﹑邹县﹑丰县等县城已经全部落入叛贼之手。臣所虑者却非山东一地,臣听闻漕运要道夏镇已经落入叛贼之手,漕运不通,漕粮不继,京城百姓将无以果腹。我边关将士粮草缺乏恐生大变,臣请陛下近快发兵,平定叛乱。另据锦衣卫暗探密报,徐鸿儒已经带着人去会合其余几路叛军,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兖州﹑曲阜﹑郯城等地,希望陛下早做准备。”王承恩接过奏折之后,大声的读了起来,只是念道最后王承恩的声音都在颤抖。

“并非官逼民反,并非天灾无粮,这些人居然叛乱,为了什么?居然也会有人跟着造反,这次平叛,以剿灭为主,但凡造反者,杀!”天启皇帝最后一个字是大喊出来的,把下面大臣都下来一跳。

不过大臣们心里有数,这白莲教是顽疾了,又不是第一次了,不过这次的动静有点大。至于天启皇帝平叛以剿灭为主的策略,这些人却不觉得有什么。毕竟这里面没有腐儒,天启皇帝甚至连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杨鹤都没有找来,这些人自然不会站出来反对。

看了一眼王承恩,天启皇帝沉着脸说道:“刚刚传给魏国公圣旨,留中不发。”

下面的大臣也没有人说话,魏国公的人马是为了防止叛军南下的,现在看来根本没这个必要了。叛军截止了运河,堵住了漕运,然后一路向北而来,意图很明显。攻占山东之后,便是河南,然后就可以进逼京师了。不过大殿里的这些大臣却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这些叛贼真是想做皇上想疯了。

“熊爱卿,山东之事颇为严重,孙承宗为蓟辽总督,不适合督师山东。你这几日就出发吧!朕给你一万京营人马,会合山东总兵杨肇基肃清漕运两岸的叛匪,对山东的叛军进行剿灭!”看着熊廷弼,天启皇帝颇为认真的说道。

“臣,领旨。”熊文灿连忙站了出来,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况且熊文灿也没将叛军放在眼里。他不是没有经过战阵的文官,曾经指挥人马打过倭寇,甚至亲手杀过人。对于这样的叛乱,熊文灿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一时叛乱而已,有蓟州的孙承宗兵马,又有自己带去的一万经营人马,还有山东总兵杨肇基的人马,平叛自然是没得说。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淡然的说道:“哪位爱卿还有话说?没有的话就散了吧!”

众人在对天启皇帝施了一礼之后,全都退了出去,等到所有人都走了,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看了一眼身后的王承恩,天启皇帝无力的说道:“让刘昭仪过来,朕的身体不怎么舒服,他让给朕按一按!”

“陛下,不如臣去传太医吧!让他们来给陛下看看!”王承恩看出天启皇帝似乎真的有些不对劲,不由小声的说道。

“不用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批奏折累的。对了,张皇后和岚贵妃那里没什么事情吧?”说道太医,天启皇帝就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女人,沉声问道。

见天启皇帝问起后宫的事情,王承恩的表情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一脸笑容的说道:“回皇上,皇后娘娘那里,太医走动的听频繁,不过都是送保胎药的。贵妃娘娘那里也没什么事情,宫里的老宫女都在一边伺候着,不会有什么的。”

缓缓的点了点头,没事情就好,不知道为什么天启皇帝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第二百四十二章三军并进

天启元年,五月二十七,宜婚丧嫁娶,忌动土搬家。

今天的天气似乎不太好,整个天空都有些低沉,草原上的风依旧有些苍凉,吹的人的脸有些疼痛。看了一眼身后的八旗子弟,皇太极轻轻的叹了口气,这一仗下来不知道还会有多人跟着自己回来。

抬头看看昏暗的天空,皇太极心中第一次产生了不平衡,女真人每天纵横在草原上,总是要为食物担忧。大明朝的人生活在最富饶的土地上,享受着最美好的一切,这是不公平的。女真人勇武,大明朝人懦弱,最美好的人将属于最勇武的人。

看着不远处的城墙,皇太极缓缓的拉住了战马,虽然那里已经燃起了烽火,可是皇太极依旧面带笑容的看着。在他的前面就是大安口,皇太极第一个要攻破的就是这里。

回头看了一眼,见八旗子弟都已经磨刀霍霍了,皇太极用力的举起自己的右手,将手中的刀要对着天,口中大声的喊道:“前面就是明朝人的城池,里面有明朝人的女人、明朝人的粮食、明朝人的钱财,现在我问你们,你们敢不敢和我一起冲进去?女人、钱财、粮食,他们的一切都是我们的,你们敢进去拿吗?”

“敢!敢!敢!”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的听清了,不过跟在皇太极身后的一万骑兵,全都将手中的刀高高的举起,大声的喊道。

挥动着手中的刀,皇太极大声的喊道:“攻进去吧!明朝人的东西都是我们的!”

大金的骑兵挥舞着手中的弯刀,用力的先前跑,只是跑出去不远,就全都换成了弓箭。他们也不向城墙下面冲,就在不远处不断的游弋,对着城墙上的明军放箭。显然这样的战术是有用的,城墙上的明军甚至都不敢露头,不然就会被射死。

等到一轮箭雨过后,在八旗子弟的后面忽然出现了一群人,人不多也就三十几个人,他们抬着一个很长很粗的木头,向着城门就冲了过去。

城头上的明军虽然在不断的躲避着羽箭,可是还是看到了这一幕,就有人大声的喊道:“建奴要撞城门了,快点堵住!”

看着城头上慌乱的明军,皇太极轻轻的笑了笑,大安口只有三千明军。这些人因为和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关系,这里已经很少有战事了,明军疏于防范也是正常的。况且明之中贪污严重,大安口的三千明军要是有两千就已经是值得庆幸的,装备也很差,皇太极根本就没有把这里放在眼中。

事情也没有出乎皇太极的预料,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大安口的东门就被撞开了。

看到撞开的城门,皇太极轻轻一笑,他知道自己的第一步成功了。挥舞着手中的刀,皇太极大声的喊道:“冲进去!”

大金的八旗子弟猛地冲进去,进城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人,无论平民还是士卒,总之看到人就杀。这场战斗持续了一天,傍晚十分,整个大安口全都归了皇太极。整肃人马,带着该带的东西。在大安口饱餐战饭之后,第二天一早,皇太极便带着人攻向了下一个目标。

距离大安口不远的地方,同样是一个要塞就是马兰峪,这就是皇太极的下一个目标。虽然在攻破大安口之后,皇太极就可以兵锋直至遵化,可是皇太极却没有。皇太极心里明白,自己这次非常的冒险,稍有纰漏就有可能回不来。虽然马兰峪在西,遵化在东,可是皇太极还是决定先打马兰峪。

皇太极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攻破了马兰峪,可是他还是没有东去遵化,而是北上攻打马兰关。在马兰峪休整一天之后,皇太极就直接带人攻向马兰关。马兰关位于马兰峪的北面,面对着草原大漠,和大安口处于同一个位置上。皇太极攻打马兰关其实在往回走,不过皇太极还是决定将这里端掉,不留后顾之忧。

五月二十九日,马兰关失陷,皇太极带着人赶往遵化。

在皇太极进攻大安口的前一天,东面的龙井关已经开打了。莽古斯因为距离较近,提前一天就到了龙井关的外面,他也没有停留,在这人就开始攻城。虽然蒙古人部擅长攻城,可是却又很多在成吉思汗时代就留下的办法,莽古斯也没有怎么费力气,当天就拿下了龙井关。

在龙井关休整了一夜之后,莽古斯带着人猛扑汉儿庄,这个仅次于龙井关的边塞城镇。让莽古斯高兴的是,他刚刚到达汉儿庄,这里就直接看门投降了。就这样莽古斯没有费一兵一卒就扫清了障碍,直接飞奔遵化城。

位于中路的是扎鲁特部的桑噶,他和皇太极是同一天发起的进攻,也是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攻下了洪山口。在洪山口休息了一天之后,桑噶冲向了下一个目标,就是罗文裕。进攻罗文裕出乎预料的顺利,这里和汉儿庄一样,开城门投降了。就这样桑噶也开始向遵化冲了过去。

天启元年五月三十日上午,科尔沁部莽古斯台吉带领一万骑兵,来到了遵化城下,在遵化城东安营扎寨。遵化城一万五千守军,没有出城,死守待援。

天启元年五月三十日下午,扎鲁特部桑噶台吉带领一万精锐骑兵,来到了遵化城下,在遵化城西安营扎寨,与东城的科尔沁部莽古斯台吉遥相呼应。不过两支人马全都没有动,都在静静的等着。

天启元年六月初一上午,大金四贝勒皇太极带领一万骑兵来到遵化城下,驻扎在城北。三方对整个遵化城形成了合为之势,只不过城南却没有被围上,显然是皇太极围三方一的策略。

遵化城内,知府衙门,后宅大厅。

遵化知府是卢峰,进士出身,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此时卢知府正在后面都着笼子的小鸟,一脸的笑意。

在不远处,一个人气呼呼的坐在那里,这个人身上穿着大明军官的铠甲,腰间悬着宝剑。看打扮应该是一个总兵,此时坐在这里,自然就是遵化总兵**。

看着知府大人还在斗鸟,**无奈的笑了笑,自己这次是真的服。都说自己之粗莽武夫,以前还不服气,现在看来确实如此。自己虽然读过几本书,可是这养气的功夫就不行,和卢知府一比差距太大。

似乎觉得差不多了,卢知府示意身边的人将鸟笼子拿下去,缓步的来到了**的身边,笑着说道:“陈将军,为了这样的表情?”

“大人,外面建奴兵临城下,我们正因该整军备战,现在是不是太清闲了一些?”**已经找过卢峰几次了,只是这位卢大人却一直是一副云淡风清的样子,没有一丝的紧迫感,仿佛被围上的不是遵化城一样。

淡然的笑了笑,卢知府看了一眼不远处的丫鬟,声音温和的说道:“去把我珍藏的茶叶拿出来,现在不喝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喝。现在我们的陈将军火气这么大,正好拿出来给他败败火!”

见卢知府取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对着卢知府一抱拳,沉声说道:“大人,陈某失礼了,大人勿怪!”

轻轻的摇了摇头,卢知府淡然的说道:“我们相交多年,虽然算不上莫逆之交,可是这么多年也算颇为相得,有什么怪不怪罪的。况且我们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过明天,这个时候还说这些做什么?”

“大人,我们在这遵化城,自然要坚守待援,现在这样我们能坚持多久?”似乎真的有些急了,**说起话来语气也不是那么和善了。

“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就问陈将军几个问题,如果我问完这些问题,将军还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就和你到城墙上去。”卢知府知道这位陈将军要做什么,所以一句话就点了出来。

用力的点了点头,**大声的说道:“好,一言为定!”虽然他是遵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