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129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129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心里明白就算自己打下了广宁,也只能是为大明朝做嫁衣,可是他却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明朝在辽东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多尔衮心里明白自己恐怕只能留在这里了,想要参与围攻林丹汗的战役是没什么希望了。

在得知辽东派去增援的人有五万之后,多尔衮的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蓟州有上次让大金吃了大亏的孙承宗。皇太极只带着三万人马,将要面对的是最少七万的明军,指挥的还是孙承宗。在多尔衮看来,皇太极恐怕是凶多吉少了,可是他也知道现在不是管这些的时候。

这次大金举全族之力做这件事情,可谓不成功便成仁,在这个时候只要是为了成功,哪怕皇太极那支人马全都战死也是值得的。

自嘲的笑了笑,多尔衮轻轻的叹了口气,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而不是皇太极。自己这次能不能活着回去都难说,还有心思去担心皇太极。

抬头看了看天色,东方似乎有了些鱼肚白了,多尔衮对着身后猛地一挥手,沉声道:“上!”

伴随着他的命令,几队人马从他的身后飞速而出,每队人马都抬着高大的云梯。显然他们都是经过训练的,每个人跑起来都非常的迅速。来到壕沟边也不拖沓,将云梯立起来,然后搭到壕沟的对面,这些人就踩着扶梯快步的跑过去。

看着这些人干净利落的伸手,多尔衮微笑着点了点头,等到第一批人冲过壕沟之后。多尔衮再一次对着身后挥了挥手,然后大声的说道:“上!”

在他的命令下,又一队人抬着云梯向着广宁城冲了过去,只是在这个时候城上的人已经发现了他们。顿时喊叫声、敲锣声响成了一片,巡逻的事情也不住的向下面射箭,可是相对于攻上来的人却显得杯水车薪。

城上察哈尔部的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有人来攻打广宁,广宁距离女真人非常的远,显然女真人不能打到这里来。在东边是大明朝的人,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大明朝和广宁这里一直都是相安无事的。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攻击居然来自最不可能的方向,那是自己人的方向。

镇守关宁城的是察哈尔部瑟个哈图台吉,城中的蒙古人也有八千,不过承平日久他们也都松懈了。

在得到报告之后,瑟个哈图立马穿上了铠甲来到了城头,可是城头上的一幕却让他惊呆了。无数的女真人从城下面爬了上来,城头上已经是一片混乱,看到这一幕瑟个哈图心里猛地一沉。

也来不及多想什么,瑟个哈图抽出腰刀向着女真人冲了过去,顿时城墙上便展开了新一轮的混战。

听着城头上的喊杀声,多尔衮轻轻的笑了笑,一队队的士兵不断的从他的身后冲向广宁城。大概过了两个多时辰,广宁城的城门忽然被打开了,先是一个小小的缝隙,最后两扇门便大敞四开了。

伴随着城门被打开,巨大的吊桥也缓缓的放了下来,看到这一幕,多尔衮的心里顿时一定。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等的就是这一刻,对着身后的人用力的一挥手,多尔衮大声的说道:“上!”

跟在多尔衮身后的多铎,在得到二哥这个命令之后,挥舞着手中的弯刀向着不远处的广宁城门冲了过去。那些早就摩拳擦掌的骑兵则是跟在多铎的身后向着广宁冲了过去,骑兵的速度很快,片刻就冲进了广宁城。

在骑兵冲进沈阳城的那一刻,战斗的胜利便已经分了出来了,听着城里面的厮杀声多尔衮也不禁自得起来。自己想要建立这种攻城的部队已经很久了,现在看起来效果非常的不错,等到这次回去就可以将这件事情说给父汗听,想来又是大功一件。

在太阳升起来之后,整个攻城之战便已经结束了,多尔衮也打马走进了广宁城。多尔衮知道自己这不过是一个开始,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除了辽东的广宁城之外,遵化城的战斗也刚刚的结束,山东也爆发了战斗,似乎到处都在打仗。不过战争发生在哪里,哪里的人才颇有感触,至于其他地方的人也就是知道那里打仗了而已。

坐镇在京城的天启皇帝虽然知道到处都在打仗,可是现在他的心情却很平稳,轻轻的放下手里的奏折。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坐在下面的孙传庭,一脸轻松的说道:“这是孙承宗上的折子,辽东那边熊廷弼派了五万人过来,他准备出兵七万到遵化,进剿建奴。”

略微沉吟了一下,孙传庭沉声说道:“孙大学士能力非凡,又带着七万人马,数量上是建奴的两倍,想来这次也会是一个胜利。”

听了孙传庭的话,天启皇帝也缓缓的点了点头,这是他这段时间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在天启皇帝看来,有了孙承宗前去遵化,那边的事情肯定会很快平息。山东那边熊文灿也上了奏折,那边的局势也被控制住了,在得到山东那边的消息之后,天启皇帝才算真正的松了口气。

只是看到孙传庭还皱着眉头,天启皇帝微微一愣,有些好奇的问道:“爱卿,局势都已经稳定了下来,爱卿似乎还有说什么顾虑?”

“陛下,自从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臣就一直在想建奴这么做的目的的是什么。一支三万人的骑兵深入我大明的腹地,就算是骑兵的速度快,但是也不可能在我大明朝的腹地纵横开阖。如果稍有不慎,这三万人就是全军覆灭的下场,建奴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建奴在我大明边关为祸多年,一项都是狡诈奸猾,这次显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臣觉得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孙传庭轻轻的皱着眉头,神色颇为担忧的说道。

天启皇帝则是微微一愣,紧接着便想狠狠的打自己几下,自己这是怎么了?辽东的局势控制住了,山东的局势控制住了,自己就心满意足了?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自己这样的态度就一定要出事情。

努力的平稳自己的心神,让自己的心境恢复到以前的样子,许久天启皇帝才开口说道:“爱卿有什么话尽管说,不要对朕有什么隐瞒!”

“陛下,臣前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可是总是想不到建奴为什么这么做。直到刚刚陛下拿出辽东的奏折,臣才有一点明悟,建奴派这支九死一生的人马来,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辽东这次一次就抽调了五万人马,相信沈阳和辽阳现在都是兵力空虚,所以在臣看来,这次的事情恐怕还是在辽东。”孙传庭用力的点了点头,面色凝重的看着天启皇帝,沉声说道。

听了孙传庭的话,天启皇帝苦笑着摇了摇头,现在历史被自己改的乱七八糟的,这本就是历史上没有的事情。让自己预测事情的走向以及建奴的动机,天启皇帝自认没有这个能力。不过听了孙传庭的话,天启皇帝轻轻的点了点头,事情或许还真的就像孙传庭说的这个样子。

现在的东北环境非常的恶劣,只有刚刚经过开发的辽河平原算得上是好地方。对于那里天启皇帝相信努尔哈赤一定迫不及待的想得到,那里不但有肥美的草场,还有肥沃的土地,这些都努尔哈赤迫切想得到的。

大明的腹地出现这样一只人马,如果真的是为了辽东而来,那事情真的就麻烦了。不过忽然想起刚刚的奏折似乎说道了这件事情,天启皇帝赶忙拿起一边的奏折,刚刚因为放松了所以并没有自己的看奏折。

等到天启皇帝看完之后,心里顿时一松,笑着让王承恩将奏折递给了孙传庭,笑着说道:“孙爱卿,孙承宗在奏折里面已经提到了,建奴确实有觊觎沈阳之心。在沈阳前卫已经发现了建奴的两万骑兵,不过熊廷弼坐镇沈阳,相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看到天启皇帝一脸的笑容,孙传庭便将自己刚要出口的话收了回来,这些话还是不要说的好。在孙传庭看来,建奴不可能只是这么简单的计划,如果这么容易就被自己这边知道了,那建奴早就被剿灭了。

孙传庭相信建奴一定另有目的,只是现在只是他的猜测,看到天启皇帝高兴的样子,孙传庭觉得自己还是不要给天启皇帝添堵了。

第二百五十二章人的野心

人的一辈子不可能全都顺风顺水,可是走背字的时候人的心情都会很糟糕,不过许显纯现在的心情却很复杂。他的前半生一直都在走背字,没想到人到中年终于顺风顺水了,可是突然间从天堂掉回了地狱,可谓大起大落。

坐在城墙的隘口下面,闻着周围的焦糊味,许显纯的脸上不喜不悲,一副淡然的样子。回想着自己的前半生,许显纯轻轻的叹了口气,幼年的时候自己也不是很明白。那个时候以为自己家里是当朝勋贵,自己就算不努力将来也会得到一个好的前程。

等到自己渐渐长大了,终于渐渐明白自己的身份很尴尬,作为驸马的爷爷也很尴尬。作为老牌的当朝勋贵,对于自己这样兴进家族全都是敬而远之。当朝的文官对自己这类人视如粪土,不屑与之为伍。武将多为世袭勋贵,对自己这类人也都看不起,自己的身份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轻轻的笑了笑,抬头看看昏暗的天空,许显纯的眼中异常的坚定,欲望的火焰不住的燃烧着。在知道自己身处的位置之后,许显纯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改变这一切。自己要做人上人,让所有瞧不起自己的人全都臣服在自己的脚下。

可是三十多年过去了,许显纯还是一事无成,靠着奶奶的帮衬自己坐上了锦衣卫的俭事。最初的时候自己也想着大展宏图,可是在锦衣卫了遭受了多年的排挤,许显纯明白自己没有根基,没有人脉想要做点什么真的很困难。

直到自己遇到那个人,那个坐在龙庭上的人,许显纯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辽东一案自己努力奋起,希望能够得到那个人的认可,自己这么多年的希望全都应在他的身上了。为了拿到权力,就算与魔鬼合作自己也愿意,就算踩着尸山血海,踏着别人的尸骨自己也一定要成为人上人。

只要自己能够做到,自己的儿子不会在受到那种白眼,自己的后代经不会再低着头做人,就算最后自己死于极刑,自己也不后悔。

终于在死了无数人之后,自己升官了,锦衣卫同知奉旨提点南镇抚司。在这一刻自己成为了锦衣卫之中少有的几个有权势的人物,可是自己还是不甘心,自己还要奋起。

看着不远处的尸体,听着周围的呼喊声,许显纯在心里告诉自己,自己一定要活下去。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抱负,为了将那些人踩在脚下,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轻轻的拿起一边的绣春刀,看着上面的鲜血,许显纯的目光越来越坚定。缓缓的站起身子,慢慢的扶住城墙,许显纯一脸的坚毅。

这是一个不大的城池,不是很高也不是很厚,在城池的下面是人,全是人。这些人穿着的衣服都不同,不过每个人的头上都系着红色的头巾,手里也全都拿着武器。

“大人,快离开这里吧!城下的人还不多,带着人突围还是有可能的,卑职准备了二十匹马,大人先走吧!”一个身穿巡检军服的人快步的走了过来,擦了擦脸上的鲜血,气喘吁吁的说道。

淡然的笑了笑,将手里的刀一顺,许显纯笑着说道:“本官是皇上派来的钦差,在这个时候弃城而逃,本官有何面目去见皇上。况且我乃天子亲军,每逢战事自当冲锋在前,怎么可以在这个时候离开。刘巡检,这样的话以后还是不要在说了。”

听着许显纯的话,刘巡检似乎以为自己听错了,锦衣卫什么时候这么有骨气了?或许这堂上官就是不一样吧!仔细的打量着许显纯,见许显纯不像是说笑,刘巡检颇为认真的点了点头。

站在许显纯的身后,刘巡检慢慢的回想着这位来的那天,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一天。不过这位锦衣卫同知却带着一百多个人来到了自己驻守的昌临,这个连县城都算不上的地方。

对于这些大部分带着伤的人,刘巡检一点也不敢怠慢,毕竟领头的不但是锦衣卫同知,而且还是是口弦王命的钦差。刘巡检还没有将这个消息消化掉,这些人带来的消息却将刘巡检震得天旋地转。

山东发生了叛乱,闻香门造反了。对于这个闻香门刘巡检自然是早有耳闻,不过却没有在意,一直以为不过是一个佛门组织,最坏不过是一个骗钱的组织。刘巡检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闻香门居然会是白莲教的分支,处心积虑的准备了二十年,为的居然是造反。

来不及想太多,刘巡检第一时间关上了城门,组织人开始准备守城。如果不是许显纯在这里,刘巡检没准就跑了。整个临昌不过五百官军,其中还有不少托关系走后门的,老弱病残云集,能战之兵不足三百。面对成为的三千多叛贼,简直就是在找死。

可是许显纯不退,刘巡检也不敢说什么,杀了许显纯他也不敢。刘巡检在山东多年,虽然没出过这一亩三分地,可是他的心里清楚,这些叛贼不过是在找死而已。自己现在跑了,以后找点贼人势大的理由,在送点礼这官职也就丢不了,毕竟没人会和自己这个巡检过不去,自己上面也是有人的。

如果杀了许显纯,那就等同于叛变了,自己都不想从贼,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蠢事。刘巡检也想过把许显纯杀了之后,嫁祸给叛匪,不过都没有过脑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手里的这些人能不能打过许显纯手下的人都难说,一旦事情败露,自己恐怕就会被满门抄斩了。

看着坚定的许显纯,刘巡检忽然有了另一个思路,自己这些人在这里已经坚守了两天了,如果能够坚持到援兵到来,那自己也是大功一件。自己在这个九品的位置上做了这么多年,花了不少钱,疏通了不少关系,可是还是没能升上去。刘巡检相信有了这次的功劳,自己肯定能够在进一步。

回头看了一眼刘巡检,许显纯忽然有了一个自己的想法,沉吟了一下说道:“刘巡检,本官这次来到山东是身负皇命,没想到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不过皇上圣明,本官相信援兵很快就会来的。刘巡检这次困守孤城,带着五百营兵浴血奋战,宁死不屈,不愧是大明朝的忠臣。等到这次的事情过去之后,本官定会向朝廷为你请功!”

听了许显纯的话,刘巡检就是一愣,紧接着便是狂喜,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