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132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132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显纯的心里再一次赞了一声,这知县也不是普通人,礼物送的真是让人舒心。看着女人的娇俏的容颜,许显纯满意的点了点头,带回去做个小妾还是不错的。那个没见面的知县,许显纯也有些好奇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收回广宁

天启元年,六月初八,宜嫁娶搬家,忌开市做灶。

轻轻的将手里的信件放到了桌子上,熊廷弼在屋子里扫视了一圈才缓缓的开口说道:“这是右屯来的书信,广宁被偷袭了,是建奴做的。”

听完熊廷弼的话,屋子里的人都是微微一愣,建奴这是做什么?屋子里的人不由面面相觑,最后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落到了熊廷弼的身上。

坐在一边的尤世功沉吟了一下才说道:“大帅,无论建奴想要做什么,我们都不能让他们得逞。卑职愿意带着人去广宁,将广宁拿回来。”

看着一脸激动的尤世功,熊廷弼轻轻的摇了摇头,示意他坐下。皱着眉头看着身后的地图,许久熊廷弼将目光落到了一边的左光斗身上,颇为认真的说道:“左经略,有什么意见吗?不妨说来听听。”

左光斗轻轻的皱着眉头,也将目光落到了地图上,苦笑着摇了摇头,一脸无奈的说道:“熊大人,以前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升任,就算不会也可以学。可是来到辽东之后,下官才发现不是那样的,兵事乃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不可不慎。下官对兵事并不通晓,如果占着这个位置,不但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反而会出事情。所以下官已经向皇上递了请辞折子,不过看到宁远的地形,下官还是有话想说。”

听了左光斗的话,熊廷弼就是一愣,许久对着左光斗施了一礼,沉声道:“大人高义!”左光斗虽然轻飘飘的一句上了辞官折子,可是事情也远没有这么简单。

左光斗是天启皇帝任命的辽东经略,到辽东不过旬月就上了辞官折子,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大臣就算不上书参劾,天启皇帝心里难免不会有什么想法,以后的前途就不好说了。能够为了国事边功抛去自己的前途未来,熊廷弼对左光斗是十分的敬重的,最起码这人品就是当世一流。

见左光斗这么说,熊廷弼笑着说道:“大人有什么话尽管说。”

缓缓的点了点头,左光斗来到了地图前,沉声道:广宁位于医巫闾山的西侧,东距沈阳城四百里,西南距锦州两百五十里。辽东总兵的驻地就设在广宁,所以广宁的地位非常的重要。可是萨尔浒之战的时候,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趁着我大明后防空虚,趁机袭击了广宁。萨尔浒之战之后,朝廷急需稳定辽东,便没有在与察哈尔部起争端。”

见左光斗话说的委婉,熊廷弼也点了点头,其实那个时候明军元气大伤,已经没有了和察哈尔部决裂的实力。如果面对建奴和蒙古鞑子一起进攻二来,辽东肯定就保不住了。为了保住辽东,朝廷便默认了林丹汗占领了广宁。

到了现在,大明朝和林丹汗一直都是盟友的关系,在也没有兵戎相见。这广宁城也就成了双方的联谊城市,商人在这里互市,蒙古人在这里买铁锅,汉人则是买皮毛马匹。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只是很多东西并不能说出来,熊廷弼便缓缓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见熊廷弼点头,左光斗就知道自己不用在说了,沉吟了一下,左光斗接着说道:“广宁城的南面是我大明的右屯,再往南就是大海。西面则是我大明朝的义州和大凌河堡,在往西就是锦州了。东面是辽河,渡过辽河之后便是沈阳。想要进攻广宁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广宁的北面,当年察哈尔部林丹汗曾经走过来的道路。”

缓缓的点了点头,熊廷弼沉声道:“大人说的有道理,信上也是这么说的。”皱着眉头想了想,熊廷弼脸色阴沉的说道:“建奴已经打下来了广宁城,这就说明他们就是从蒙古鞑子那边过来的。”

左光斗也慎重的点了点头,看着熊廷弼说道:“建奴在铁岭开原这边,广宁却在辽西腹地,虽然只有几百里的距离,可是在这也是一次有预谋的袭击。建奴绕着这么远,不可能只是为了攻打广宁,这里面肯定有有其他的事情。建奴就算打下了广宁也不可能守得住,这几年我大明在这辽东的力量已经得到了恢复,如果不是估计和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盟约,我们早就把广宁拿回来了。如果是建奴打下了广宁,我们自然也就没有这样的顾忌,这一点建奴不会想不到,可是他们还是来了。”

沉吟了半晌,熊廷弼颇为凝重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也就是说建奴这次的行动肯定是有目的的,至于是什么目的就不好说了,我们现在也还不清楚。可是无论是什么目的,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看着熊廷弼,左光斗沉吟了一下才说道:“虽然下官不懂兵事,不会指挥做战,可是对局势还是有些一些见解的。现在我们不知道建奴的目的,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想,他们是怎么来到广宁的?广宁的北面是蒙古鞑子的地盘,林丹汗怎么可能允许建奴来到这里?还打下了广宁?”

“是不可能发生的,没有广宁的互市,蒙古林丹汗他们的生活物品都没有办法保证。不过蒙古鞑子也不是铁板以一块,虽然整个漠南蒙古名义上全是林丹汗的部署,可是也有很多部落和林丹汗并不和,彼此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广宁的对面是蒙古的内卡尔喀五部都是林丹汗控制的部落,既然建奴来到了这里,那就说明内卡尔喀五部已经和建奴达成了协议。”熊廷弼此时眉头紧紧的皱着,眼睛紧紧的盯着地图,一脸的慎重。

左光斗看着熊廷弼的样子,便没有在说话,让他能静静的思考。

许久,熊廷弼一脸凝重的转过身,面陈似水的说道:“本官想到了,这次就是建奴的一个大阴谋,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我大明。从派人突入长城到攻打广宁城,全部都是一个阴谋,他们的目标不是我们而是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建奴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联合内喀尔喀五部的蒙古鞑子,他们准备对林丹汗动手。”

左光斗也是一脸的震惊,大明朝和蒙古林丹汗的联盟一项都非常好。如果林丹汗被灭了,整个蒙古就会落入到建奴的手里,这样一来面对建奴攻击的就不光是辽东了,而是整个大明的边境线。

见左光斗看着自己,熊廷弼的眉头也是皱的紧紧的,沉吟了许久,深深的叹了口气。无力的坐在椅子上,熊廷弼拍着自己的额头,一脸苦笑着说道:“一直以来我都是小心谨慎,生怕出一点问题,没想到还是上了建奴的当。他们派进来的三万人,肯定不全是建奴的骑兵,有很多都是蒙古鞑子。在派进来的时候就是没打算让他们囫囵着回去,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用力的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熊廷弼接着说道:“我们就这样上了建奴的当,派出了五万人马去遵化,正和了建奴的心意,就算把那三万人全都歼灭了也于事无补。”

似乎觉得熊廷弼太过颓然,左光斗沉声道:“这件事情也怪不得大帅,建奴突进长城,遵化城告急,我们派人勤王救驾也是应该的。”

苦笑真摇了摇头,熊廷弼一脸颓然的说道:“这是本官的错,等到事情结束后本官会像皇上请罪。哪里都可以派兵勤王救驾,唯独我们辽东不可以,因为建奴就想要我们派人进去。我们完全可以不派人,京城有三大营,蓟州有保定等地的军力,还有三边总督那边,大同也都有兵力。就算我们不派兵,建奴的三万人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深深的叹了口气,熊廷弼一脸后悔的说道:“当初是想有了勤王救驾的功劳,皇上不会怪罪我,可是现在想来这种想法多么的愚蠢。身为臣子怎么可以为了一己之私做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妄为臣子啊!”

“大人,就算辽东这边没有办法,我们也可以从别的地方突出去帮忙啊!”看着熊廷弼,左光斗迟疑的说道。

苦笑着摇着头,熊文灿沉声说道:“我们大明骑兵稀少根本没有出塞的能力,只有从广宁这里出去,因为和蒙古鞑子的距离比较近,他们的战场也在这里,所以我们有能力在这里阻止他们。这也是建奴为什么提前攻击广宁的原因,他们就是不希望我们从那里出兵,也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可是大人,我们可以将广宁夺回来啊!然后在带兵出去,去阻止他们!”左光斗猛地站起身子,一脸兴奋的说道。

熊廷弼则是轻轻的叹了口气,将心里的想法压了压,强打起精神对一边看傻了的尤世功说道:“无论如何要先把广宁拿下来,传令西平堡守将罗一贯、左屯守将左良玉、右屯守将陈光旭,让他们带领本部人马兵发广宁,先把广宁收回来在说。”

第二百五十七章戚家军

三屯营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三屯营镇位于迁西县西部,西接遵化通北京,北接宽城通承德,这样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三屯营的重要作用。不过在明初的时候,这里不过是一个边塞小城,可是因为一个人,这里才成了边境重镇,这个人就是大明朝的一代名将戚继光。

看着面前的三屯营,皇太极轻轻的皱了皱眉头,看了一眼身边边的**,沉声问道:“这里就是三屯营,当年戚继光镇守的地方?”

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是的,当年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戚继光来蓟镇后,长城以北的瓦剌、鞑靼、朵颜部落异常惊惧。为切实发挥长城的防御作用,戚继光向大明朝廷建议,加厚城墙,并首创空心敌台。空心敌台既可驻守数十精兵,又可贮备粮食和军火,当时蓟门一线共建了三千多座空心敌台。戚继光利用长城优势在青山口和喜峰口一带多次大败朵颜部首领董狐狸和长昂,并擒获董狐狸的弟弟长秃,迫使朵颜部保证不再进犯明朝。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空心敌台大多已经荒废了。”

**的语气十分的平淡,皇太极却颇为感慨,如果戚继光还活着,自己也不敢到这里来啊!仔细的打量着三屯营,皇太极赞赏的说道:“戚继光不愧为一代名将,三屯营这个位置选得真好。”

缓缓的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回贝勒爷,戚继光驻守蓟镇三屯营长达十六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一方面训练将士修筑长城,一方面重修和扩建了三屯营城和镇府,使三屯营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重修后的三屯营城高三丈,周长七里,城上建有五座角楼和九座敌楼,两处水关东西相向,城中央建有钟鼓楼,镇府是城中小城,府门前一对石狮镇守。就算打破了三屯营,里面的镇府也是非常难打的。”

见**说的认真,皇太极笑着说道:“先生知道什么尽管说,这份功劳我给你记下。”

对着皇太极施了一礼,**笑着说道:“贝勒爷说笑了,陈某既然来到了大金,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时的三屯营城内,官府民房排列有序,七十二条胡同将城内分割成许多方块,扩城河、草料场、演武厅和阅武场一应俱全,三屯营城修好后,戚继光修文治武,从此边关安然。如果对城内的情况不熟悉,就算冲进了三屯营,到了里面肯定也是吃亏的。”

听了**的话,皇太极的眉头忽然皱了起来,沉声说道:“如果按照你的说,三屯营怎么打?我们只有三万人,时间也不宽裕,在这里耗不起!”说完目光紧紧的盯着**,眼中充满了怀疑。

“贝勒爷,陈某刚刚说的都是当年戚继光筑城的三屯营,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戚继光随着张居正的倒台,也没有得到什么好结果。他留下的三屯营自然也就没有在得到朝廷的重视,这么多年过去了,三屯营很多东西够荒废了。不过当年驻守在这里的军队却又不一样,虽然有些荒废了也是有限度的。”**淡然的笑了笑,沉着脸说道:“不过我觉得贝勒爷一定对这里有兴趣,就因为驻守在这里的兵卒很特殊。”

紧紧的盯着**,皇太极沉声问道:“能让本贝勒感兴趣的事情可不多,陈先生何以如此笃定?”

“当年戚继光的戚家军名闻塞外,戚继光只带着三千人来到蓟辽,编练了三万戚家军。如果不是朝廷猜忌,戚继光其实可可以编练更多的戚家军。”见皇太极低头思考,**接着说道:“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率蒙古铁骑三万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八千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大破朵颜三万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又率火枪骑兵队出塞包抄,一口气打垮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

轻轻的叹了口气,**颇为感叹的说道:“自从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余,可以说是无比光辉的战绩。可是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得到却并不是皇家的重用,让人情何以堪。”

看了一眼**,皇太极沉声问道:“你不会告诉我在三屯营的就是戚家军吧?”

没有接皇太极的话,**看着三屯营,自顾自的说道:“万历年间三次征讨朝鲜,前前后后和倭寇打了很久,戚家军基本损失殆尽。可是万历皇帝对戚继光并没有好感,戚家军也就没有得到重建,余下的不足万人现在就驻守在三屯营。”

听到**的话,皇太极恨不得把他踹到马下去,自己这次本就是九死一生。如果不是**投降,自己恐怕连遵化都打不下来,那个奇袭北京城的策略更是无从谈起。昨天皇太极已经接到了消息,辽东派出了五万人出来,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可是皇太极相信肯定是冲着自己来。

因为**说这里有粮草军需,皇太极只是想着要到这里捞一笔,如果三屯营是戚家军在驻守,那还捞个屁啊!

似乎觉察出了皇太极的不对劲,**淡然的笑了笑,语气平淡的说道:“大明朝北疆有两支精锐部队,不过都得不到重视,其中一支在辽东,是由总兵陈策率领的川军。另外一支就是三屯营的戚家军,率领这支戚家军的乃是戚继光的侄子戚金。不过朝廷已经下旨为张居正和戚继光平反,虽然戚家军还没有得到重用,不过陈某看来这一天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