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141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141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头看了一眼骆思恭,天启皇帝诧异的说道:“怎么不说了?接着说!”对于其他皇帝来说,这样的历史是比学习的,当然大部分是颂扬明朝的皇帝的,可是对于没读过书的天启皇帝来说,他一点都不知道。不过凭借后世的一些了解,他知道俺答汗这个人。

“是,陛下!俺答汗成年之后,整合了蒙古诸部,实际上控制整个蒙古草原。统御着蒙古人、女真人许多个名族,俺答汗最重要的举措就是使用了分封制,他将部落的头领和头人全都进行了分封。有的坐着了诺颜,有的做了台吉,每个诺颜和台吉都实际控制着一片草原。他们有人口,有草场,都有自己的军队。俺答汗则是占据着最大的草场,统御着最强的部队,每逢战事俺答汗就着急各个部落的军队一起作战。”骆思恭用力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不过他的心里则是轻轻的舒了口气,这些东西还是他这几天刚记下来的,就怕天启皇帝问。没想到真的用上了,骆思恭的心里也是一阵窃喜。

皱着眉头点了点头,听到骆思恭说俺答汗的分封制,天启皇帝心里就笑了起来。实在是太搞笑了,这种几千年前的制度,俺答汗还拿来当宝,也不知道是谁给出的注意。分封制的弊端天启皇帝自然是知道的,周朝分封制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春秋争霸和战国混战。

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天启皇帝就无数遍的听说过,作为皇帝要做的事情是强干弱枝。俺答汗完全是走的相反的道路,他活着的时候还好,等到他死了蒙古恐怕就乱了。

“你接着说!”对着骆思恭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

“是,陛下,在俺答汗之后,又出了四代汗位,传到林丹汗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随着汗与台吉们在俺答汗直嫡子孙间继承次数的增加,草场与人民也是不断地被细分到各自的子孙,封国愈来愈多,封地则愈来愈小。诸蕞尔封国形成了各自为政的自大局面,贵族间的联系不过是一种极其涣散的联盟而已。林丹汗继位的时候还小,蒙古各个部落之间各自为政,互相征伐,林丹汗则是没有一点办法。后来在草原上形成了几个比较大的势力,包括科尔沁部、内卡尔喀五部、以及扎鲁特部等几个大部落。随着林丹汗渐渐长大,这些部落自然就成了他的眼中钉。在林丹汗几位叔父的支持下,林丹汗一直采用各种方式削弱这几个部落,这也就是为什么科尔沁部落和扎鲁特部会和建奴联合的原因。”骆思恭深深的舒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终于说完了!

天启皇帝轻轻的笑了笑,这简直就是一部春秋啊!历史果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指了指地图上的位置,天启皇帝笑着说道:“建奴如果灭掉了察哈尔部,是不是就能一统整个蒙古草原?”

“陛下,如果察哈尔部被灭掉,建奴一统蒙古草原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这要看林丹汗是不是死了,如果林丹汗死了,那可能性就大了很多。可是如果林丹汗没死,那就不好说。毕竟这只是漠南蒙古,在漠北还有很多的蒙古部落,只要林丹汗到了那里,局势还不好说。”骆思恭轻轻的皱着眉头,想了许久才慢慢的说道。

第二百七十一章攻敌所必救

遵化城虽然经历了两次战争,可是城池却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不过当孙承宗走进遵化城的时候,依然是能够感觉得到城内战况的惨烈。墙角的鲜血,压在废墟下的尸体,残垣断壁,看着触目惊心。

缓步的走在遵化城的街道上,孙承宗轻轻的皱起了眉头,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孙承宗还是没有想到居然会这样。

“大帅,有一个人自称是遵化城总兵卢峰的家丁,有事情要见大帅!”贺世贤来到孙承宗的身边,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贺世贤和赵率教成功收复遵化之后,这城里的治安就一直由他负责,他对着工作也是乐此不疲。不过此时的贺世贤表情很凝重,隐隐还有一些悲愤,显然是有什么事情。

看着贺世贤的样子,孙承宗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城里看的差不多了,本帅就住到卢府去,有什么事情到哪里再说吧!”

“是,大帅!”对着孙承宗一抱拳,贺世贤转身离开了,带着人在前面开路。

一行人也没有耽搁,时间不长就来到了卢府,此时的卢府已经很是破败了。牌匾碎裂在一边,门口的石狮子也倒在了一边,不过似乎经过了简单的收拾,还能住人。

孙承宗曾经到过大同,曾经和卢峰有过一面之缘,对于这个在这个时代弃文从武的将军,孙承宗打心里敬佩。只是没想到这次居然得到了卢峰死去的消息,孙承宗的心里也是颇为难过。

来到大殿之后,孙承宗转身坐在了主位上,跟进来的赵率教等人则是在侧坐相配。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孙承宗对贺世贤道:“把那个人带进来吧!”

“是,大帅!”贺世贤恭敬回答道,说完便一转身走了出去。

时间不长,贺世贤便带着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身材很是健硕。脸上有一道疤,手上都是老茧,能看的出来是一位百战老兵。

“卢成见过大帅!”那人来到屋子的中间,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声音严肃的说道:“是你要见老夫?有什么事情吗?”

“大帅,小的卢成,是遵化总兵卢峰卢将军的亲卫,这次来见大帅也是为了卢将军的事情。当日建奴来袭,陆将军力主抗击,找到遵化知府**,希望能够得到**的支持准备坚守。可是陆将军一去不回,一天之后又有人来把夫人也接走了,夫人走的时候将一封信交给了小人,让小人带到京城去交给少爷。后来建奴攻破了遵化城,小的趁乱抓住了**的一个亲随,逼问之下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小的这次来见大帅,就是希望大帅能够向朝廷说明陆将军之事。”卢成对着孙承宗磕了一个头,便将所有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看着跪在那里的卢成,孙承宗略微的思忖了一下,对于**叛变的事情,孙承宗已经知道。只是孙承宗没想到卢峰的死还有内情,低头想了想,孙承宗沉声说道:“把你抓到的那个人带上来吧!老夫亲自问问!”

“是,大帅!”卢成又给孙承宗磕了一个头,然后便起身走了出去。

时间不长,卢成便再一次走了回来,在他的身后还有两个人,这两个人还压着另外一个人。被压着的人全是是伤,脸上也是鼻青脸肿的,嘴角还挂着一丝鲜血,显然是被打过的。

压着那人跪下,卢成恭敬地说道:“大帅,人带来了!”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将目光看向了跪在地上的人,许久,孙承宗才缓缓的开口道:“你是什么人?”

“回大人,小的陈田,是遵化知府**的家奴。”那人似乎是真的害怕了,说起话来身子都在不住的颤抖,也不敢抬头,就那么跪在那里。

“**投靠建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孙承宗皱着眉头想了想,语气轻缓的说道。

那人先是一愣,接着便连忙磕头,一边磕头一边说道:“大人饶命,小的也是没有办法啊!**想要投靠建奴,小的也没有办法啊!大人饶命啊!”

孙承宗也是微微一愣,颇为无奈的笑了笑,孙承宗沉声说道:“好了,你不用害怕!跟老夫说说你知道的事情就好。”

许久,那人才稳定了下来,想了半晌才缓缓的说道:“**投靠建奴的事情小的知道一点,不过我们都有卖身契在**的手里,自然是他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诱骗和逼问陆将军的时候,小的没有在里面,不过小的在外面把守也确实听到了一些。”

点了点头,孙承宗颇为严肃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把你知道的说说吧!”

“是,大人!陆将军被囚禁了三天,无论**如何逼迫动刑,陆将军都没有答应。后来**找来了陆将军的夫人,希望卢府人能够劝一劝陆将军。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卢府人带了两颗毒药来,他和陆将军一人一颗,然后就全都死了!”那人也不抬头,就那么语气低沉的说道。

大厅里的人此时面面相觑,不过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愤怒,贺世贤脸上的青筋绷起多高。右手紧紧的握着刀,显然是气愤到了几点。

慢慢的点了点头,孙承宗沉声说道:“陆将军夫妇的尸体埋在哪里?你带我们去见见吧!““是,大人!就在遵化知府衙门的后宅,当时时间紧迫,**将两个人的尸体埋完就离开了!”那人赶忙站起身子在前面带路,一边走着一边小心翼翼的说道。

一行人离开总兵府,浩浩荡荡的赶奔知府衙门,来到知府衙门的后宅,孙承宗看到了一座坟头。坟头的前面还有石碑,孙承宗知道这恐怕是后立上去的,**自然不会做这种事情。

接过身后人递过来的香,孙承宗缓缓的插在坟前,轻轻的叹了口气,孙承宗语气轻缓的说道:“当年一面之缘,老夫深知陆将军为人,没想到陆将军为国而死,老夫敬佩不已。”

对着坟墓拜了拜,孙承宗语气凝重的说道:“陆将军,你安心的走吧!老夫会奏皇上,在这里为你修建祠堂,你的事迹会传遍天下的。你的后人皇上也会重用,老夫答应你,收你的儿子做弟子,陆将军,你放心的走吧!”

慢慢的转过身,孙承宗右手压着宝剑,在众人的脸上扫视了一圈,沉声说道:“陆将军惨死在叛徒的手里,实在是国之不幸,我们绝对不能让陆将军白死。全部回去整军,明日一早,我们兵发三屯营!本帅要活捉**,在陆将军夫妇二来的陵墓前祭奠他们夫妇二人。”

“是,谨遵大帅令!”所有人都一抱拳,对着孙承宗恭敬的说道。

孙承宗等人在遵化城准备赶往三屯营时,三屯营这里已经是一片紧张了。在距离三屯营五里的远的地方,有一条路是通往喜峰口的必经之路,周围都是山,只有中间一条路。虽然能够绕过去,可是需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皇太极自认为没有这个时间。

自从昨天来到这里,皇太极的眉毛就没有松开过,整条路已经被戚家军给占上了。虽然没有到上山看过,可是皇太极相信在山上肯定也有戚家军的人。

皇太极的帅帐内,几个领兵的主要人物全都在这里,所有人都紧皱着眉头,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局势的不妙。

“你们有什么看法?事到如今我们应该怎么办?”看着帐篷里的几个人,皇太极沉声说道。

几个人全都是面面相觑,对于他们来说冲锋陷阵还可以,至于出谋划策这种高难度的事情还是算了吧!

轻轻的摇了摇头,皇太极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显然他的本意就是**。对于莽古斯台吉和桑噶台吉兄弟是没报什么信心,略微沉吟了一下,皇太极语气轻缓的说道:“陈先生,现在是生死存亡的时候,陈先生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贝勒爷,戚家军早就在这里设好了埋伏,我们直接冲上去肯定吃大亏。正所谓攻敌所必救,才是上策。他们这里阻拦我们去喜峰口的路,我们不如去攻打三屯营。刚刚陈某看了一下,戚家军那里至少有八千人,现在的三屯营可就没有多少人了!戚金奉命镇守三屯营,如果三屯营有了闪失,戚金担待不起。况且三屯营里面有很多戚家军的家眷,他们不可能看着我们打下三屯营。只要我们掉头去三屯营,戚家军就会跟上来,这就是攻敌所必救!”**似乎早就胸有成竹,微笑着看着皇太极,语气淡然的说道。

看着一副云淡风轻模样的**,皇太极心里轻轻的叹了口气,此时他的心里十分的复杂。**的计策无疑是好的,可是这个人却让他觉得更加不舒服,心狠手辣,做事不计手段。此时皇太极对**的戒备之心,忽然间浓重了很多。

第二百七十二章两害相较取其轻

皱着眉头静静的想了许久,皇太极有些担心的说道:“陈先生,如果我们迟迟不能攻下三屯营怎么办?而且三屯营的防守很是坚固,强攻的话伤亡太大,如果是佯攻的话,戚金恐怕不会上当的。”

淡然的笑了笑,**语气轻缓的说道:“刚刚陈某说的是攻敌之必救,现在陈某要说的是两害相较取其轻。戚家军在正面堵截我们,此地地形又不适合大军展开作战,只能用同等数量的士卒和戚家军较量。我大金骑兵虽然精锐,可是戚家军也很精锐,相持起来肯定会相持很长的时间了。况且戚家军在这里等着我们,肯定还有什么埋伏,打算来伤亡也肯定很大。可是现在的三屯营也就两三千人镇守,攻打起来很顶会省力不少。在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自然是两害相较取其轻了。”

轻轻的叹了口气,皇太极此时觉得**的才能不错,可是为人品实在太低劣,这样的人不能重用。略微的想了想,皇太极觉得还是将这个人弄死的好,这样一个人放在身边很危险,不过显然现在不是时候。

慢慢的点了点头,皇太极沉吟着说道:“那依陈先生意思,这里我们是否还留人?”

“贝勒爷,我们直接退去,在这里放一些侦骑就好。只要我们拿下三屯营,事情就好办的多了。就算拿不下三屯营,戚家军也肯定回来救援的。”**云淡风轻的笑了笑,颇为淡然的说道。

皱着眉头想了许久,皇太极用力的点了点头,语气坚定的说道:“好吧!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我们兵发三屯营。”

戚家军的营盘里,戚金也在帐篷里和人商量,这个人就是喜峰口参将满桂。

两个人坐在帐篷里,神情都是颇为严肃,互相看了一眼,戚金沉声说道:“满将军,这次把你找来也是迫不得已,希望你不要见过。”

“将军这是说的哪里话,满桂能有今天全赖将军提拔,将军有什么吩咐满桂自然没有二话。更何况这次的事情是为了喜峰口,满桂自然是当人不让,满桂还要感谢将军高义。”满桂对着戚金施了一礼,颇为感激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戚金沉声道:“这个时候我就不说什么客气话了,我们对面是三万建奴兵马,本将军已经派人摸清楚了。在这三万人马里,有一万是建奴的八旗骑兵,另外两万人是蒙古鞑子。虽然构成不同,可是这三万人都是精锐,我们能做就只有阻拦他们。”

“将军,我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