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147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147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两百多年间,大明朝和蒙古诸部斗得是不亦乐乎,谁也没有注意的女真人。在这两方筋疲力尽,身心俱疲的时候,辽东的女真人已经悄然兴起了。

万历年间,女真人悄然的崛起了,虽然实力颇为强劲,可是却并没有被强大的蒙古和强大的大明朝放在眼里。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战,女真人用鲜血打开了今天的局面。

轻轻的拉住自己的战马,努尔哈赤看着逃跑的林丹汗,脸上是难以掩饰的喜悦。他的心里无比的舒畅,看着天空中的白云,努尔哈赤知道从今天开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北京城,紫禁城,乾清宫。

皱着眉头看着面前的地图,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苦笑着摇了摇头。等着战斗的觉结果,让天启皇帝觉得实在是让人受不了,整个人都有些急躁。不过天启皇帝也不明白,这是急不来的。

虽然幻想过自己也是御驾亲征,不过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天启皇帝心里是相当的清楚。如果真的头脑发热,自命不凡的去御驾亲征,恐怕又是一次土木堡。

“陛下,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和锦衣卫指挥同知许显纯在外面求见!”来到天启皇帝的身边,王承恩恭敬的施了一礼,语气轻缓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略微沉吟了一下,沉声说道:“带他们西边去吧!朕好几天没到西边去了,想看看那里究竟准备的怎么样了!”

王承恩则是微微一愣,西边是什么地方他自然是明白,在紫禁城的东侧是大名顶顶的文渊阁。西侧原本是一座宫殿,可是现在却被天启皇帝改建了,按照文渊阁那边的布局改建的。至于用来做什么,可谓参测颇多。无论是外庭还是内廷都在猜测,可是现在也每个准信。天启皇帝不说也没人敢问,有些想法的大臣也不敢说什么。

现在听到天启皇帝要在那里见骆思恭许显纯,王承恩虽然心里在不断的揣测,可是脸上却是丝毫没有露出来。恭敬的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王承恩笑着说道:“是,陛下!臣这就去准备!”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示意王承恩可以出去了,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异常。

轻轻的抬起脚,天启皇帝缓步的走上台阶,慢慢的来到龙书案的后面。有些迟疑的坐到龙椅上,轻轻的抚摸着龙椅上的龙头,天启皇帝语气低沉的说道:“也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会不会直接就把自己推进深渊?如果真的进了深渊,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在爬出来。”

许久,天启皇帝缓缓的站起了身子,目光炯炯的盯着大殿之外。看着不远处的天空,天启皇帝的目光变得越来越坚定,再一次抬起脚向着台阶下面走了下去。

与上来的时候不同,天启皇帝走下去的时候,脚步异常的坚定,没有了丝毫的迟疑。等到走下台阶,天启皇帝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龙椅,目光坚定的向外面走了出去。

天启皇帝来到这里的时候,骆思恭和许显纯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会了,不过两个人的脸上头没有丝毫焦急的神色。王承恩则是一脸笑容的站在一边,和当初的陈洪不同,王承恩和魏朝的关系匪浅,骆思恭自然不会上前找那个不自在。不过无论是魏朝还是骆思恭,又或者是王承恩都知道天启皇帝脾气,无论怎样几个人面子上还是过的去的。

看到天启皇帝走了过来,几个人连忙施礼,骆思恭和许显纯都跪在地,大声的说道:“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

“臣锦衣卫同知许显纯!”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语气淡然的说道:“起来吧!”等到两个人站了起来,天启皇帝缓步的走到许显纯的身边,上下打量了一下许显纯,缓缓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听说许爱卿受伤了?看来恢复的还是不错的。”

“全赖陛下洪福齐天,臣只是叼天之光!”许显纯微微一躬身,一脸正色的说道。

看着许显纯认真的样子,天启皇帝顿时笑了起来,伸手拍了拍许显纯的肩膀,语气轻快的说道:“一趟山东之行,许爱卿学的油滑了不少,这话是说的越来越好听了。”拍马屁的话天启皇帝听的多了,不过说的这么明显的也就许显纯这一个,生怕天启皇帝听不出来。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许显纯显得有些尴尬,支支吾吾了半晌,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臣还差远呢!都是陛下训导有方!”

淡然的挥了挥手,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许爱卿,有些臣子需要拍朕的马匹,有些不需要。你就好好把朕交代的差事办漂亮了,什么都不用说朕就知道你的心思了!”

“是,陛下!微臣谨记!”许显纯神色一正,用力的点了点头,语气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进去吧!”说完当先走了进去。

跟在天启皇帝身后的王承恩看了一眼骆思恭和许显纯,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第二百八十一章投降吧

天启元年,八月二十四,宜娶妻搬家,忌祭祀上坟。

山东,郸城内,知府衙门,内堂。

目光在屋子里扫了一圈,徐鸿儒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悲喜,看着在坐的几个人,他的心里可是非常的不好受。回想着自己的这么多年的经历,徐鸿儒轻轻的叹了口气,心里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自己幼年加入白莲教,可谓深受白莲教的影响,不过徐鸿儒和别人想的不一样。当年和徐鸿儒一起加入白莲教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死了,没死的已经成了白莲教的骨干,对白莲教可谓忠心耿耿。

到了现在徐鸿儒都记得自己跪在无生老母像前的感受,自己从小困苦,那个时候也没有见到无生老母出现。自己无数次像神佛跪拜,也没能见到米勒转世,反倒是生活依旧困苦。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也困苦,贪官欺压,劣绅横行,可谓苦不堪言。

在知道了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事情之后,徐鸿儒的心里就没变过,始终都想成为一个开国皇帝。开始的时候徐鸿儒觉的是官逼民反,自己造反也是无可厚非。渐渐的就将这些东西忘了,徐鸿儒的心里也就只剩下夺天下,做皇上了。

轻轻的叹了口气,徐鸿儒慢慢的陷入了回忆,一直以来他都坚信人一定要有念想。只有有了念想才有了追求的勇气,无论遇到什么都能挺过来。

当年自己在白莲教中地位低下,就因为自己有了这个念想,自己才一步一步的走了过来。如果不是心中的那份坚持,徐鸿儒觉得自己恐怕已经死了,这么多年自己就是凭借那份坚持活下来的。

自万历二十九年开始,自己与王森、王好贤父子联手,在白莲教之外创立了闻香门,开坛做法,努力传教,吸纳教众,组织农民,秘密活动来人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自己遇到挫折无数,每次都能挺过来,每次都能渡过难关,徐鸿儒相信这次也一定可以。

原本今年并没有准备起义,最早也到明年,可是朝廷却探知了自己这些人的存在。二十多年了,自己这些人都没有露馅,忽然就露馅了。徐鸿儒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自己这,里有内奸?可是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缓缓的扫过屋子的人,徐鸿儒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扫过,如果真的有内奸,那么肯定就在这些人之中。如果没有内奸,徐鸿儒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一项组织严密,外面教众虽多,可是真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却不多。在徐鸿儒的心里认定,这里面一定有奸细。

本以为先起义,然后在起义之中找到这个奸细,自己就率众在巨野西部、郸城南部和范县、催阳起义,按照约定好的系红头巾为标志。开始一切顺利,义军发展到了十多万人万多人,这让徐鸿儒看到自己做皇帝的帝王,可是奸细却一直没有出现。

率领着兵马先后攻占郸城、邹县、膝县,掠运河僧船,袭击曲阜。经过这几场战斗,自己可谓意气风发,觉得天下就在自己的手中了。或许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自己或许真的是得意忘形了。

有的时候徐鸿儒也在想,是不是因为自己什么都相信,所以诸天神魔都不保佑自己。率领起义军占领郓城﹑钜野交界处的梁家楼一带﹐便做了中兴福烈帝﹐建号大乘兴胜﹐设立官职﹐建立政权。短短的几天时间自己那就发展了两万余人﹐先后攻占郓城﹑钜野等地。同时﹐自己的其他手下沈智﹑夏仲进﹑张柬白﹑侯五﹑周念庵﹑孟先汉等﹐也分别攻占滕县﹑邹县﹑峄县等县城及漕运要道夏镇。

在得到这些好消息之后,自己可谓春风得意,可是好景不长。在什么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自己的军队开始节节败退,自己还什么都不知道时候,几路人马已经被消灭了。

将目光收回之后,徐鸿儒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事已至此,大家有什么好主意?”

下面的人则是面面相觑,他们追随徐鸿儒多年,真心造反的其实并不多。大多数都是身有劣迹,想找一个地方栖身,徐鸿儒这里正好。徐鸿儒也愿意相信这样的人,毕竟这些人本身就不干净,和朝肯定走不到一起。可是徐鸿儒也知道,这些人大部分生性凉薄,出一两个叛徒并不稀奇。

互相对视了一会之后,也没有人开口说话,没有人有主意。倒是有人的眼睛在不住的转,只是不知道在想什么,不过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轻轻的摇了摇头,徐鸿儒此时是一脸的无奈,看来自己把当皇上想的太简单了。不知道当年朱元璋是怎么做到的,自己究竟差在哪里?

“教主,官军来了!”就在徐鸿儒想要说什么的时候,一个人快步的跑了进来,单膝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

颇为无奈的在屋子里看了一眼,看来自己的计划成不了了,缓缓的站起身子,徐鸿儒沉声说道:“官军在哪里?他们来了多少人?”

“回教主,官军就在城外,人数来的不少,铺天盖地的,能有几万人。”报信的人有些语无伦次,朝廷对于叛贼怎么处理他心里明白,现在看到那么官军心里实在是害怕的很。

缓缓的点了点头,徐鸿儒一脸严肃的说道:“走吧!我们到城墙上去看看!”说完当先向外面走去。

所有人都跟在徐鸿儒的后面,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严肃,可是每个人的眼神都不相同。有的人眼中含着愤怒,有的人眼中的决然,有的人眼中则是闪着莫名的光芒。

虽然没有回头,可是徐鸿儒也知道身后这些人肯定心思不一,正所谓大树底下郝成亮。自己得势的时候,这些人自然愿意跟着自己,哪怕是造反。可是一旦自己失势了,那也就是墙倒众人推,这些人还不见得做出什么呢。况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奸细,所以在走路的时候,徐鸿儒都是特别的小心谨慎。

一行人来到城头,看到就是一群群的起义军,虽然都在准备守城,可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绝望。他们都和官军打过交道,基本都和官军打过仗,对于官军的战斗力可是想当的清楚。

看到城下那一排火炮,所有人的脸色都非常的难看,这里面自然包括徐鸿儒。绝望在心里慢慢的升腾,自己现在困守孤城,外面几万装备精良的大军,估计自己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与郸城内的气氛不同,外面的明军则是非常的轻松,扎营的扎营,架炮的架炮,可谓井井有条,丝毫不乱。

快步的走进帅帐,杨肇基对着上面的熊文灿施了一礼,语气恭敬的说道:“大人,我们什么时候攻城?是不是要休息一晚上?”

轻轻的挥了挥手,示意杨肇基免礼,熊文灿面无表情的说道:“这郸城就在眼前,徐鸿儒也在里面,只要能将这里拿下来,整个山东的叛乱也就算平复了。杨总兵,有些东西该准备的也要准备了,不知道你想的怎么样了?”

听了熊文灿的话,杨肇基就是一愣,看着熊文灿 有些迟疑的说道:“大人,卑职不是很明白,请大人明示!”

微微一皱眉,熊文灿有些不悦的说道:“杨将军,闻香门在山东行事多年,看这个样子时间也不短了。无论是锦衣卫、山东巡抚,又或者是你这个山东总兵,居然没有一个衙门发现,说出去真是丢人。”

见杨肇基愣愣的,熊文灿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了,这真是个傻蛋,他是怎么做到总兵的位置上的?不过想到杨肇基在领兵发面的才能,也就是释然了。自己拿文官在朝堂上的事情和他说,完全就是鸡对鸭讲,想到这里熊文灿就不再说什么了。

看了一眼杨肇基,熊文灿笑着说道:“杨将军,这场仗你去打吧!本官给你观敌料阵,你想怎么打都行,去吧!”

听到熊文灿的话,杨肇基就是一愣,这抓住敌酋的功劳可是不小,他实在是没想到熊文灿会把这个功劳让给自己。对着熊文灿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卑职谢大人栽培!”

轻轻的挥了挥手,熊文灿笑着说道:“去吧!”在他看来这抓住敌酋的功劳有没有都无所谓。

熊文灿是进士出身,受的黄州推官,也不曾点翰林。大明朝有非翰林不入阁的惯例,熊文灿自然也就不能进入内阁了,说不定此生做到兵部尚书就是头了。自己督师的功劳拿到手就好了,如果和下属抢功劳,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声誉。

杨肇基自然不明白熊文灿的心思,走到帐篷外就不在琢磨了,他来到火炮的附近,对一个人说道:“你们对着城里开炮,尽量打城上的兵,不要向里面打。”

“是,将军!”神机营的人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时间不长,火炮便响开了,顿时整个郸城内外,硝烟弥漫,炮声隆隆。

火炮时间响起不久,杨肇基忽然看到城头上举起了一面巨大的白旗,顿时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第二百八十二章山东和辽东

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人,熊文灿轻轻的将手里的茶杯放下,皱了皱眉头。看了一眼站在下面的杨肇基,结果就看到了杨肇基那张颇为无奈的脸。

“杨将军,说说吧!”此时熊文灿等人已经身在郸城之内了,原本准备长期战斗的明军,简直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听到熊文灿的问话,杨肇基轻轻的点了点头,语气低沉的说道:“大人,这个人叫张三刀,以前是个山贼,后来才加入的闻香门。”

缓缓的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