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319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319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放心!”定国公和孙承宗连忙躬身施礼。

第五百五十八章 进城

柳枝低垂,微风轻抚,河水慢慢的流淌,一切宁静而又安详。蒙蒙细雨轻轻的洒落在河面上,溅起阵阵烟雾,朦胧而秀美。

一艘木船从雨雾中驶来,老旧的船桨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在这里听来却仿若天籁。穿头站着一个人,头上戴着一个大大的斗笠,身上披着蓑衣,脸色平静的水面。

这人脸上神情淡然,眼中却有一丝愁绪,淡淡的道:“春风倚掉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话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好诗,果真是好诗,不愧是大人,这首诗当真是应时应景啊!”一个健壮的汉字走了上来,脸上带着笑容,一脸真诚的道。

“你呀!平日里让你多读一点书,总是用各种理由搪塞。这乃是老朽的诗,这乃是唐朝诗人刘长卿的诗。”周嘉谟看了一眼汉子,笑呵呵的说道。

汉子挠了挠自己的头,倒是没有什么羞愧的神色,憨笑着道:“这刘长卿的诗是极好的,大人的诗也是极好的!”

没有在理会汉子,周嘉谟看着烟雨朦胧的河面,脸上带着个几分惆怅,喃喃道:“无边细雨细如愁啊!”

“大人,你说什么?”汉子没有听清,便小心翼翼的问道。

“没有说什么,我们还有多久能到?”周嘉谟摆了摆手,自己的心事说了他们也不懂,周嘉谟自然不会做无用之功。想了想,还是问一问自己的行程吧!

汉子四下看了看,又将向导找来问了问。确定了之后才恭敬的道:“回大人,用不了小半日,我们便能到扬州了。不知道是不是派人同知一下扬州的地方官?或者通知一下官应震官大人?”

面容严肃的摇了摇头,周嘉谟叮嘱道:“现在扬州赈灾事宜颇为繁重,怎能因老朽到来便多方叨扰?没有人迎接我们便找不到路?我们自己进城去!”

见周嘉谟说的坚决。汉子便没有在说什么,恭敬的答了一声,到后面和人一起操船去了。

小半日之后,周嘉谟一行人登上了扬州码头,看到扬州码头上船来船往,周嘉谟笑着点了点头。看来这官应震赈灾的事情做得不错。那些船很多是运粮的船,其余的则是盐船或者商船。

一行人走走停停,慢慢的向扬州城走去,越走周嘉谟脸上的笑容便越多。街道两侧并没有乞丐,倒是远远的看到了几个施粥棚。随便走到一个小茶摊坐下,周嘉谟笑着对身边的人道:“坐下歇歇。喝点茶水!”

“是,大人!”几个汉子恭敬的答了一声,便有人去清理桌子,招呼掌柜的上茶。

周嘉谟没有理会这些,走到一个老丈的身边,笑着道:“这位老丈,可否让老夫和你们同桌啊?”

“看您说的。乡下人哪有那么多讲究,一看您就是富贵人,只要你不嫌弃,随便您坐!”老头微微一愣,不过很快就笑着说道,将一块糕点塞进小孙子的嘴里,老头又接着道:“你怕是有什么话要问吧?”

“老丈如何知道的?”这些周嘉谟有了愣住了,难道这是人精?自己还没说话,便已经猜出自己的用意了。

老头端起面前灰色的大碗,笑着说道:“老头也不会相面。老头是猜的。您一看就是外地人,看您的打扮也不像普通老百姓。坐到老头子这里来,肯定是有事情要说啊!”

“老丈慧眼如炬,老夫却有一些事情想问问老丈啊!”周嘉谟点了点头,这倒也是人之常情。便不再这上面再纠结了,笑着道。

“瞧你说的,有什么话您说吧!”老头似乎很是健谈,笑着说道。

四下看了看,周嘉谟沉声说道:“老丈,我听说这扬州受灾了,这一路走来也看到了很多倒塌的房屋。不过这路上可没怎么见到难民,这难民都到哪里去了?”

“那是你来的不是时候,半个月前这里还到处都是灾民,有的人都卖儿卖女了。那个惨样的就不要说了,想想都让人心酸。”老头深深地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无奈。

周嘉谟的眼中闪过一丝煞气,不过还是笑着对老头道:“老丈,那官府就不管管?听说这扬州知府张谦是个不错的官啊!”

“要说这张大人啊!的确是个好官,可是张大人官太小了,不顶用啊!扬州刚刚地震的时候,张大人便组织人救灾,到处筹集粮食,开设粥棚。可以说虽然吃不饱,可也饿不死人,不用去卖儿卖女。有受伤的人,张大人讲全城的郎中都集中到了城东,不要钱的给老百姓看病送药。谁不念叨一生张大人好,那可真是好官啊!”老头的脸上带着一丝感慨,又有着一丝愤恨。

听到张谦的这些作为,周嘉谟慢慢的点了点头,不过想到那份奏折,周嘉谟又看口问道:“老丈,那后来怎么样了?怎么就弄成易子而食了呢?”

“后来扬州来了一群奸商,派人到粥棚捣乱,卖高价的粮食,把老百姓祸害苦了。不过张大人动作更快,很快就将这些人抓了起来,把他们的粮食都扣下了。当时那些人不服气,张大人却说这些粮食无论是谁的,现在就留下赈灾了。”唏嘘的叹了口气,老者摇着头,感叹道:“要说这张大人,那可这是好官。”

见老头还有话说,周嘉谟拿过一边大茶壶,给老头倒了一碗茶水,示意他接着说。

“后来不知道什么人出面了,将那些奸商全都放了,粮食也被要走了,张大人也被罢了官。事情就可想而知了,郎中走了,粥棚也开不下去了,百姓无以果腹,只能易子而食了。”老头叹了口气,脸上闪过一抹悲凉,道:“在这些人眼里,真是人命贱如狗。”

啪!周嘉谟用力的一拍桌子,大声的道:“国之蛀虫,一群硕鼠!”

“您老是读书人,老汉可听不懂您说什么,当初很多人都说,这倒了活不起的时候,那就攻进扬州城,抢了粮食就跑!”老汉似乎没拿周嘉谟当外人,笑着说道。

周嘉谟却擦了擦冷汗,这里面幸亏没有白莲教掺和,要不然肯定就造反了。想了想,周嘉谟又道:“听说朝廷派了赈灾大臣?”

“是啊!是啊!”听到赈灾大臣,老头又来了精神,笑着说道:“这位官大人可了不起,据说是京城里面的大官,那是皇上身边的大官,好像是什么大学士,反正就是很大的官了。这位官大人也是好官了,他到扬州的第一天,粥棚便重新开了,走得郎中也回来了。扬州的当兵的也出来了,给灾民聚集的地方搭窝棚,还让人们洗澡,把脏东西扔掉。那些卖粮食、买孩子的奸商也都抓起来了,好官啊!”

缓缓的点了点头点头,这一点周嘉谟早就在预料之中,官应震一直以张居正标榜自己,处理这样的事情肯定没问题。似乎又想起一件事情,周嘉谟沉声说道:“老丈,那现在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

“回家了,都回家了!朝廷每户给发了二十天的口粮,说是其余的粮食到家在发。老头子我差不多是最后一批走的了,都回家了!”老头脸上带着笑容,看了一眼身边的一个布袋,显然里面就是他的口粮。

“那你们不怕官府到时候不给你们粮食?”周嘉谟微一愣,没想到还能这么处理。

老头顿时有些气恼,瞪了一眼周嘉谟,道:“你这人说话忒不中听,当时知府大人和钦差大人一起来的,把事情和我们讲完了。让我们回去那个那个,那个叫什么重建家园,就是回去盖房子,平整土地。说天下还是好官多,皇上已经知道这里的事情了,没人敢在做对不起的事情。钦察大人还说到时候会去各地发粮食的地方,谁敢不给老百姓发粮食,用那位官大人的话,这叫皇恩浩荡啊!”

看着老者一副得意的模样,周嘉谟忍不住笑了起来,在一边附和道:“是啊!皇恩浩荡!”看了看天色,周嘉谟又道:“休息的差不多了,该上路了!”

“是啊!老头子也走了,回去还要平地!官府说给种子,来年有个好收成啊!”说着带着自己的孙子,背着那个装着口粮的布袋子,拄着一根木棍子,摇摇晃晃的走了。

看着老头子的背影,周嘉谟脸上的神情异常的严肃,喃喃道:“皇恩浩荡,大明朝出了一个盛世明君,你们却在这里给皇上抹黑。这天下真当成了自己的天下不成?”转回身看了一眼自己的随从汉子,周嘉谟沉声道:“走,进城!”

周嘉谟进了扬州城,南京城北五十里,一群人行商打扮的人正坐在高岗上。领头的手里那个一个羊皮袋子,灌了一口酒,轻轻的摸了摸腰间的刀。在他抬头的一瞬间,能够看到一张坚毅充满棱角的脸,正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

第五百五十九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

微风轻抚荷花池,树叶哗啦啦的作响,端坐在凉亭里,一杯清酒,端的是人生一大享受。如果能够忙里偷闲,更是一件风雅之士。

不过官应震此时却一点风雅的样子也没有,身上满是尘土,头上还有一根稻草,乌纱随意的丢在一边的石凳上。根本就不看周围的景色,一口将酒杯里的酒喝掉,伸手在砂锅中拿起一块大骨头,两只手一端便大口的啃了起来。

“大人,您现在还是喝点粥吧!您已经几天没好好东西了,吃的如此油腻,会把胃吃坏的。”一边的一个老管家小心翼翼的站在官应震身边,脸上带着一抹担心,不时的开口提醒道。

根据没有功夫理会老者,官应震又端起酒杯喝干了里面的酒,看着砂锅里的大骨头,笑着说道:“多少年没这么吃东西了,还是这样吃最过瘾了!”

一边的老管家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老爷的脾气,见一边一名锦衣卫的校尉走了过来,连忙迎上去,沉着脸道:“有什么事情吗?大人刚回来,有什么事情非要这个时候过来!”

宰相门前七品官,官应震的管家也差不多,校尉抱了抱拳,道:“管家,外面有人要见大人,是从京城来的!”

“什么人非要见大人?大人刚回来,现在没时间见客,你去给回绝了吧!”管家脸上顿时不高兴了,什么人鼻子这么好,拜见也不挑挑时候。

不过校尉却没走,来到管家的身边,压低了声音在管家的耳边说了几句话,然后又严肃了站了回去。

“真的?”管家脸上闪过一抹惊愕,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拉着校尉严肃的道。

校尉严肃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这种事情我怎么敢胡说,我可没那个胆子。”

管家也严肃的点了点头。拉着校尉的袖子,压低了声音道:“你去把人带到内厅,一路上躲着点人,别让人发现。我现在就去禀告大人,快去!”

校尉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管家也丝毫不敢耽搁,大步的向着亭子走了过来。

“有什么事情吗?”放下手中的酒杯。接过管家递过来的丝巾,轻轻的擦了擦嘴,官应震转过头看着管家,皱着眉头问道。

“启禀大人,外面有人求见大人,是从京城来的。”管家不敢有丝毫的隐瞒。连忙开口说道。

点了点头,京城来的,自己在京城认识的人多了,鬼才知道他是谁。想了想,官应震又开口问道:“有没有拜帖?”

“回大人,没有,不过站岗的锦衣卫认出里面有宫里的禁卫。”管家没有再说什么。有些话不是他该说的。

官应着略微有些动容,牵扯到皇宫里来人自然不简单,看了一眼管家,道:“人在哪里?”

“已经安排到内厅去了!”管家道。

“好了,我过去看看,看样子我的奏折到京城了。”笑着站起身子,官应震迈步向后面走去。

“大人,你是不是换一换衣服?”管家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不用了,我一会儿还要出去!”官应震摆了摆手,也没有回头,大步的向前走去。

钦差行辕的内厅里,一身富家翁打扮的周嘉谟静静的坐在那里,端起茶杯,轻轻的喝了一口。听到外面响起的脚步声。周嘉谟脸上露出了笑容。

“原来是周大人,真没想到会是周大人到了!”走进门的官应震就看到了周嘉谟,脸上闪过一抹愕然之色,不过很快就大步的走了上去。笑呵呵的说道。

“官大人很是辛苦啊!赈灾事物繁重,老夫还来叨扰,官大人莫怪!”周嘉谟笑着看起身子,一脸感慨的看着官应震,道。

示意周嘉谟坐下,官应着连忙道:“大人这是哪里话,不过大人来的真是时候,早些或者晚些,大人都见不到官某了。不瞒大人,赈灾确实很是细碎的事情,却也关乎国计民生,官某承蒙皇上器重,不敢有丝毫懈怠啊!”

“知道官大人忙,老夫也就不绕圈子了,这次来就是为了扬州的赈灾案。虽然看了杨大人的奏折,可是很多事还是不甚明了,希望官大人不吝赐教。”周嘉谟认同的点了点头,也不废话,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官应震的眼中闪过一抹煞气,平稳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才缓缓的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无奈的叹了口气,道:“这些就是我来到扬州之后的见闻,至于其他的东西还要靠周大人去查,想必这也是皇上让周大人到江南来的目的吧!”

“是啊!这件事情也没必要瞒着官大人,皇上很是愤怒啊!不知道官大人怎么看我那个学生?我们私交不错,官大人有什么话但讲无妨!”周嘉谟点了点头,心里有了一个大概之后,便转移话题道。

“刚到扬州的时候,我的确有些气愤,那份折子上的又比较急,对张谦的评价确实有些欠妥。张大人在扬州任上,保境安民,劝课农桑,吏治清明,不失为一个好官。扬州地震之后,张谦也是一心为民,赈灾事宜也安排的井井有条,堪称一个能吏。”官应震叹了一口气,脸上带着几分愧色,缓缓的道。

周嘉谟自然看得出官应震这些话出自真心,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自己的徒弟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不过这些可不是周嘉谟想听的,沉吟了片刻,又道:“官大人不必竟说好话,那些不满也说出来吧!老夫也很想知道。

“张大人功利心颇重,为了自己升官不顾及百姓的生死安危,实在是让官某看了心寒。以前的做的那些事情,想必也是为了升官而已。不过官某还是说一句话,张大人这样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