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36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36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很多人来说,平静的日子是很难得的,可是对很多人来说,平静意味着更大的凶险。

自从两天之前回到家,熊廷弼心里就没有平静过,虽然这几天一直都有家人陪在身边,可是他的心里总是空空的。这几天熊廷弼在担心之余,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这么多年自己的坚持是不是错了,自己做这些究竟有没有意义?

有些无聊的在院子里闲逛,熊廷弼此时的心情很复杂。

“老爷,外面有人求见。”一个老管家来到了熊廷弼的身边,将一个拜帖递给熊廷弼,恭敬的道。

这几天熊府很是冷清,以前总是来拜访的人,这次也不见了踪影。可能这就是官场的规则,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人不在乎自己。

听了老者的话,熊廷弼就是一愣,他没想到这个时候居然还会有人来看自己。接过了管家手里的名帖,缓缓的打开。

下一刻熊廷弼就愣住了,龙公子,自己不认识一个姓龙的人啊!况且龙这个姓似乎太少了。而且这个姓似乎很犯忌讳,这个人到底是谁?半晌,熊廷弼对身后的管家道:“人在哪里?”

“回老爷,在客厅。”老管家答道。

快步的离开花园,熊廷弼虽然不知道是谁,可是既然这个是后来,那就肯定是有事。肯定是关于自己的事情,不然不肯能来的,不管认不认识见一见在说。

熊廷弼来到客厅便见到了那个人,接着便紧紧的皱起了眉头。这是一个年轻人,看起来稚气未脱,身上穿着上好的丝绸长衫,头上带着一顶白色的帽子,帽子前面一块青色的玉石非常的特别。腰间系着金镶玉腰带,上面坠着一块玉佩,脚上等着一双薄底快靴,看不出是什么皮的,不过能看出来珍贵异常。

这样的年轻人一看就是非富即贵,让熊廷弼诧异的是这个年轻人腰间竟然配了一把剑。这个时候很多的文人都佩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装饰品。可是熊廷弼能够看的出来,年轻人的这把剑是一把能杀人的剑,虽然宝剑还藏在白鲨鱼皮的剑鞘里。

让熊廷弼不满意的是这个年轻人的座位,身为一个客人,年轻人此时却坐在主位上。这是十分失礼的事情,可以说是对主人的蔑视,赤裸裸的打脸啊!

看到这一幕,熊廷弼顿时觉得怒气上涌,可是却没有鲁莽的冲出去,而是缓步的走了出去。

走进大厅,熊廷弼才发现年轻人的身后还有一个人,那是一个身材瘦削的男人。看起来五十多岁的样子,没有什么特异的地方。可是熊廷弼第一时间就觉察到了这个人的不凡,危险,这个人给自己的感觉就是危险。

将这个人自己的打量了一番,当看到这个男人那明亮的双眼以及宽大的手指,熊廷弼知道这是一个高手。此时在打量年轻人,熊廷弼就谨慎了很多,这个年轻人究竟是谁?

熊廷弼打量两个人的时候,年轻人也在上下打量着他,在年轻人的眼里,熊廷弼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虽然久经杀场,可是熊廷弼看起来却没有杀场宿将的那种肃杀,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富足的乡绅。

年轻人曾经一位熊廷弼是一个黑脸大汉,此时才发现这个认识是多么的错误。熊廷弼不但不黑,反而还很白,看起就像是富家翁一样。

“上门就是客,无论什么样的客人,熊某都是扫蹋欢迎。”没有发脾气,熊廷弼走到下首缓缓的坐下,似乎也没在意年轻人的无理,说起话来语气也是分外的平静。

“闻名不如见面,熊大人之名可谓如雷贯耳,今日得见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熊大人果然名不虚传!”年轻人也不起身,笑着看了一眼熊廷弼,话语虽是恭维可是脸上却是一点恭维的表情也没有。

熊廷弼的心里一阵气闷,他本就是性如烈火,嫉恶如仇的性子,此时见少年这副模样,顿时失去了耐性,有些不耐烦的道:“不知公子来此所谓何事?熊某此时乃是朝廷侵犯,虽然皇上开恩,熊某没有被下狱却也没有时间在这里陪你们耗着。”

年轻人微微一笑,对着身后的人点了点头,才缓声道:“这才是我知道的熊大人吗!本该如此啊!”

站在青年人身后的那个人快步的走了过来,将一快令牌似的东西递给了熊廷弼。

拿过来一看,熊廷弼连忙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年轻的面前,撩衣服跪倒,口中大声道:“臣不知天颜尽在眼前,实在罪该万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跪在地上的熊廷弼,天启皇帝微微点了点头,笑着道:“起来吧!君臣二人第一次见面,朕似乎做了一次恶客啊!”

缓缓的站了起来,熊廷弼连忙道:“臣一时心绪纷乱,还望陛下见谅。”

“坐吧!站着累。明日早朝朕要召见你,很多事情都要需要了解。”见熊廷弼要说什么,天启皇帝挥了挥手,笑着道:“爱卿的忠义,朕是相信的,也相信爱卿是被人冤枉的。朕来找爱卿,是想要和爱卿聊一聊辽东的事情。”

看着有些窘迫的熊廷弼,天启皇帝笑了笑,又道:“这么多年辽东糜烂,自从萨尔浒以来,辽东便一天不如一天。朕登基日浅,虽然也听说过辽东的事情,现在想听一听爱卿的看法。”

熊廷弼此时渐渐稳定了下来,他没想到天启皇帝居然没提自己案子的事情,看来这位陛下虽然年纪小,可是这心里却是明白的很。心里欢喜,脸上的愁容自然也就不在了,沉吟了一下,熊廷弼皱着眉头道:“辽东糜烂已久,萨尔浒之战,臣不在说什么了。毕竟一些陈年旧事,现在讨论是非功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见天启皇帝认真听着自己的话,熊廷弼心里一阵宽慰,接着道:“自从萨尔浒以来,我军士气低落,虽然已经收复了一些失地,可是却总是凭借城关据守,臣觉的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第八十五章熊廷弼

看着熊廷弼颓然的神情,天启皇帝也叹了口气,这位一心报国的臣子,应该受了很多苦,这也就是他的性格为什么这么偏激的原因,

天启皇帝不禁在心里慢慢的回想真实历史上的熊廷弼,熊廷弼曾经三次在辽东任职,可以说这三次为了实现梦想的征程。可能到了最后,熊廷弼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为什么那个自己为之卖命的皇帝,那个国家会将自己杀了,而且一点没有犹豫。

熊廷弼第一次去辽东,是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辽东。此时的辽东经略是杨镐,那个时候的杨镐可谓是兵权在握,风头一时无两,一个小小的巡按自己不在他的眼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熊廷弼面对辽东地广人稀,边防多事,特别是后金势力兴起,提出保卫辽东的方略“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并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实行军屯,建粮仓十七所,三年之内屯积粮谷三十万石。修建七百余里的边墙以及城池七座、墩台一百余座,按劾将吏,军纪大振

熊廷弼在辽东一呆就是十一年,这十一年的时间里,熊廷弼对辽东可谓非常了解。无论是后金的现状,或是大明朝的现状。在这十一年里,熊廷弼一直被杨镐压制,虽然有一身抱负,可是却终不得施展。

历史上熊廷弼第二次出任辽东,是在萨尔浒之战之后,历史上关于这件事情是这样的记载的:经略杨镐指挥的十二万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战后,经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

熊廷弼到任后,逮捕了准备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前辽东经略杨镐被熊廷弼逮解进京下狱,前辽东总兵李如柏被召回北京后自杀。熊廷弼在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熊廷弼的第二次到辽东,可谓卓有成效,虽然没有将后金如之何,却稳定了萨尔浒之战后的辽东。让原本摇摇欲坠的边塞之地,再一次成为了大明的官方。

好景不长,杨渊就将熊廷弼押解进京,真实的历史上,熊廷弼没能有这么好的运气。熊廷弼被天启皇帝下旨罢免,取代熊廷弼的乃是袁应泰(后文会有介绍)。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失陷,袁应泰畏罪自杀,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

这个时候似乎所有人都想起了熊廷弼,东林党人也不在攻讦这位大人,似乎在所有的人都想起了这位能人。纵观明末的历史,但凡有能力的人都会被攻讦,而在危机的时候战斗和牺牲的往往又是这些人。无论是孙承宗,熊廷弼,还是后来的袁崇焕,以及祖大寿,曹文诏等等,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特有的事情。

或许这些能人挡住了那些人的道路,总想着搞倒这些人,最后整个明朝都被搞的亡国了,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后悔了。

书归正文,就这样,熊廷弼再一次出任辽东,这是他第三次出任辽东了。可是这次熊廷弼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化贞。王化贞虽然有胆略,但是他对后金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主动出击,三个月内荡平后金。二人一主战,一主守,造成“经抚不合”的局面,然而朝廷上争论的结果是支持王化贞而放弃熊廷弼的策略。

在这里就要说一说王化贞的身份了,为什么朝廷支持了王化贞而放弃了熊廷弼,其实和策略本身的关系并不大。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王化贞的身份,这个时候王化贞的老师乃是内阁首辅大臣叶向高。叶向高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东林党的在朝中的领袖,相对于根基浅薄的杨涟,这位才是东林党之中泰斗式的人物。

王化贞拥重兵守广宁,而熊廷弼则徒拥经略虚名,仅有数千军士。王化贞不听节制,计划以降敌明将李永芳作为内应,发动进攻。还没来得及实施,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哈赤亲率五万人马,分三路向河西进攻。渡过辽河,攻占西平堡。王化贞调出广宁、闾阳的守兵去攻打后金军队,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同时后金方面派入广宁的间谍孙得功挑起了兵变,打开城门迎接后金军队。

王化贞狼狈逃出广宁,在右屯见到熊廷弼。王化贞在熊廷弼面前痛哭流涕,熊廷弼嘲笑他:“你那个六万军队三个月荡平后金的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王化贞建议再设法阻击后金军队,熊廷弼认为事已不可为,遂撤回山海关。广宁失守,熊廷弼竟未率军入城进行殊死战,尽守土之责,只是消极退至山海关,接着王化贞也退入关内。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完全被**哈赤占领。

这里就要说一说熊廷弼和王化贞两个人了,这两个人都是颇有才能,但是相对于王化贞,熊廷弼则是更加的了解辽东的局势。也能明白明朝的军队和后金八旗之间的差距,王化贞的刚愎自用,导致了这次战斗的失利,。

在战争的最后,熊廷弼却因为和王化贞赌气,将整个辽东全都交给了后金。虽然做到了坚壁清野,可是却将面积广袤,土地肥沃的辽河平原全部都交给了后金,也是在得到这一片土地之后,后金才正是有了和大明一争高下的资本。

熊廷弼第一次和第二次出任辽东是有功的,而第三次出任辽东却是功过掺半了,应该说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可能是这么的多年的压抑,这么多年的郁郁不展,让这位睿智的统帅做出了一个非常不智的决定。

第八十六章策论

看着天启皇帝坐在那里发呆,这位久经沙场的宿将,此时也有些手足无措。抬头看了一眼站在天启皇帝身后的陈洪,熊廷弼的眼中满是询问。

轻轻的的笑了笑,陈洪对着熊廷弼摇了摇头,熊廷弼不知道怎么回事,陈洪却是明白的很。每次天启皇帝露出这样的神色,都是在想着什么大事情,这次恐怕就是辽东的事情。

半晌,天启皇帝轻轻的舒了口气,看了一眼有些不知所措的熊廷弼,在心里轻轻的叹了口气。无论是熊廷弼,又或者是王化贞,能力是有的,不过主要说的是熊廷弼。至于王化贞,就是一个典型的东林党人。志大才疏,嘴上说的很好听,做起事来毫无章法。

天启皇帝为熊廷弼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一位深知辽东局势的官员,是一位忠心报国的将军。最重要的是他有能力,可是他的能力主要在作战和防守上,可为一军之长,却不可统领全局。

熊廷弼若为将,必能攻无不克,战不无胜,守土安民,为一方良将。可是要做总览全局,布置整个辽东的战事,这个人没那个能力。

“熊爱卿,将你的想法和朕说说吧!朕自登基以来,对辽东的事情就是颇为忧虑,爱卿有什么话经管说。今日朕和爱卿相谈,无论爱卿说什么,朕都不怪罪!”笑着看了一眼熊廷弼,天启皇帝为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那臣就说说,臣在辽东的多年,对于辽东的局势十分的清楚。我军和后金的军队战斗力相距甚远,自从萨尔浒以来,我军已经失去了和后金一战的实力。”说着熊廷弼起身,在不远处的柜子里拿出了一幅地图,挂在了大堂的中央。看了一眼天启皇帝,熊廷弼指着地图道:“此时的辽东可分为三方势力,一为后金,后金占据着沈阳以北大面积地盘。这里水草丰盛,既有大面积的平原,又有山林。为后金提供了很大的战略纵深,且后金多位骑兵,速度飞快。可以长途奔袭我防守各点,寻找弱点进行击破。”

“为了对付后金的战法,我军当以防守为主,在辽河一线,建筑城防,堡垒,进行防守阻击。至于第二方势力,就是鞑靼,虽说是鞑靼却不如说是蒙古人。此时的蒙古人已经进行整合,名义上的统领是林丹汗,蒙语叫做丹巴图尔台吉。现在我们虽然和林丹汗有着良好的关系,不过也是为了对付崛起的后金,此时我们在广宁和鞑靼通商。”说道这里熊廷弼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天启皇帝,见天启皇帝面无异样,轻轻的吁了口气。

其实此时蒙古和明朝之间的和平是短暂的,是不稳定的,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