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372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372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如此气愤了。

不光是王承恩,下面的大臣也知道了,众人的脸上顿时也精彩了起了!这是闹大了啊!这个咸克尽也真是可以,堂堂的陕西巡抚,将陕西治理的一团遭。这是官逼民反啊!反贼已经攻破县城了,已经到了杀死县令的地步了,这个咸克尽需然还想隐瞒。

“诸位爱卿,朕的消息似乎并不怎么灵通,这么久了才得到东厂的密报。不知道诸位爱卿谁先知道了,为什么不告诉朕一声?”天启皇帝的语气很是平和,脸上甚至带着几分淡淡的笑容。

“臣等罪该万死!”所有人都跪倒在了地上,大声的喊道!

此时已经不是天启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需要大声的喊喝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天启皇帝只需要轻轻的说话,在这空旷的大殿里,便仿佛巨人的咆哮一般。

轻轻的将奏折拿了起来,天启皇帝轻轻的敲了敲,慢慢的站起身子,道:“文人讲究的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朕没说错吧?朕将这江山交给你们治理,可是你们是怎么帮朕治理这国这家的?朕对你们信任有加,你们就这么回报朕的信任?百姓被逼的造反,已经到了攻城杀官的地步了,你们居然还懵然不知,朕要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

“皇上息怒!”所有人都跪在地上,有的人身子已经开始颤抖了!

第六百四十三章 勇猛精进

看着跪在下面的大臣,天启皇帝摆了摆手,走回到自己的龙椅上,沉声说道:“每次都这样,好了,不要在跪着了,给朕拿出一个办法来!”

听到天启皇帝的语气轻缓了不少,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这次是大事件!现在天启皇帝这么询问,顿时有人站了出来,恭敬的说道:“皇上,陕西巡抚咸克尽为人刚愎自用,贪得无厌。不能上体天心,下顺民意,臣请将其就地罢官,押解回京。”

“皇上,咸克尽虽然罪该万死,但陕西局势已然糜烂。朝廷应尽快解决流民和灾民的问题,臣觉得应该从朝中派遣大员赴陕西。一来弹压地方,二来清查田亩,三来查查励志!”这样的话很快便从大臣们的嘴里说了出来,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解决了,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办法来。

满意的点了点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培养,朝堂上确实有了大的变化。以前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不见了,每个人都能说出些实用的主张,这让天启皇帝很满意。

现在大明的国武监和国子监已经开始培养人才了,天启皇帝相信以后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军队的改制也已经完毕了,只要应付好眼前即将到来的天灾,大明最要紧的时代便已经过去了。没有了那些危机,自己便有时间经营这天下了,有生之年一定能够让大明变成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朝会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争论并没有持续太久,天启皇帝派遣了督察院左督御史杨鹤为钦差,整肃陕西和山西的吏治。同时还肩负着清查田亩的责任,同行的还有锦衣卫副指挥使卫通,这位天启皇帝刚刚提拔的锦衣卫头目。

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大明终于迎来了天启六年的年末。纵观天启六年,虽然有几个地方受灾,可是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天启皇帝的军制改革已经全部完成了。台海战役也胜利了,对外贸易的基础已经有了。国库有了很多结余,朝廷大规模的采购粮食,各地的粮仓也都满了,这是天启皇帝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大灾准备的。

天启七年到来了,天启皇帝对这个年份略微有些敏感,因为历史上天启皇帝就是这一年挂掉的。虽然现在自己身子健康。可是心里还是有一些不舒服。尽可能的远离水边,更不要说坐船了,这是天启皇帝穿越过来之后就养成的习惯。

春暖花开之际,天启皇帝终于做出了决定,进攻建奴!从京营抽调三万人马,九边抽调两万人马。总计五万人开赴辽东!同时还有辽东的五万人马,十万大军整军代发。

除了这十万战兵,后勤人员则更为庞大,二十万的民夫队伍。这场足够大的战役由孙承宗指挥,号称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便向着后金而去。

打马走在辽东的土地上,深深的吸一口气。还能感觉到空气中那一丝丝寒意。孙承宗顶盔冠甲,面容严肃的看着面前的城池,这是他曾经没拿下的抚顺。没有过多的忧郁,孙承宗直接会到了帐篷里。

目光在众位将领的脸上扫过,孙承宗沉声说道:“这是对建奴的第一战,不知道哪位将军愿意去试试。本帅把丑话说到前面,如果不能打赢这一仗,你就不用回来了!”

“大帅。末将愿往!”

“大帅,末将愿立军令状!”

一时间大营里很是嘈杂,几乎每个人都在请战!在众位将领看来,这就是捞功劳的战役。建奴已经不是以前的建奴了,对自己手下的士卒有着绝对信心的将领,丝毫不相信会打不下来。

抚顺城里,守城的是八旗正白旗的副都统岳托。大贝勒代善的儿子。此时他的脸色阴沉可怕,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砸在了城头上。

“消息送走了吗?”回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士卒,岳托沉声说道。

“回副统领大人。消息已经让人快马送走了!”略微犹豫了一下,士卒接着说道:“统领大人,奴才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回头看了一眼跟随了自己多年的包衣,岳托叹了口气,道:“有什么话你就说吧!到了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了。”

“主子,这里不能在待下去了!明军势大,攻城守城又是明军的长处,我们在这里守城,恐怕只有死路一条啊!与其让八旗子弟都死在这里,不如我们快些离开。”没有看岳托的表情,士卒将自己的想法全都说了出来。

微微皱了皱眉头,岳托何尝不知道在这里就是等死,可是让他这样讲抚顺让出去,岳托实在是不甘心啊!不过想了想,还是开口说道:“你说得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八旗子弟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你让人去准备马匹,我们准备撤了!”

很快岳托就失望了,他走不了了,明军已经将城池围上了!不同于围三缺一的包围,明军将抚顺四面全都围上了!岳托可不认为明朝的将领会犯这样的错误,那么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军准备全歼了自己这些人。

贺世贤脸上带着笑容走在前面,伸手跟着几员副将,一个个也都是脸上有光。能够拿下东城的主攻,对于贺世贤来说是个喜事。回头看了一眼几员副将,大声的说道:“现在都回去给我准备好,等一下炮兵的炮火停下,我们就冲上去!你们给老子记住了,四面进攻,我们一定要第一个攻进城去!”

“是,将军!”副将们的脸上自然也都带着喜悦的神色,大声的回答了一声,一个个全都趾高气昂的走了。

四面进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孙承宗觉得这些士卒需要练兵,让他们见识一下死战的建奴,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成长经历。当然最重要的是平和这些将领,每个都抢着打这一仗,孙承宗可不想让将军们和自己分心。四面进攻,谁能先攻进去,谁会得到嘉奖,谁也没话说,凭本事说话。

成排的火炮被推了出来,一列一列的被排好,操作娴熟,整个阵地上没有人说话,有的只是风吹旗帜猎猎作响。很快旗帜的声音便被火炮声淹没了,整个战场上只剩下了这一种声音。

一场简单的战斗,没有势均力敌的拼杀,没有视死如归的气势。在一刻钟的炮火下,整个抚顺城变成了一座废墟,到处都是被炸碎的砖头,崩飞的尸体。原本准备的攻城队,此时变成了收尸队。

战场上硝烟弥漫,一股焦糊的味道直冲肺管子!岳托被一枚炮弹炸晕了过去,等他再一次醒来,他的身上被一个人压着,应该说是一具残破不全的身体。

中心耿耿的包衣,将他的身体放好,岳托慢慢的站起身子,当他看到周围的情况,整个人顿时懵了。

“将军,这里还有一个活着的,看着装扮,是个当官的!”明军士卒兴高采烈的对后面招呼着,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在听到士卒的喊声时,贺世贤正在骂娘!原本还以为会有一场酣战,没想到居然会变成这样。没能亲手砍死几个人,让贺世贤觉得心中无比的憋屈。看到一边有没死的,拿起身边的长矛就是一下,这让他顺气了不少。

见士卒在那里大喊大叫,顿时便皱起了眉头,当听清士卒的喊声,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快步的走了过来。

打扫战场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孙承宗一直是这么觉得的。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关注的事情,孙承宗便转会了帐篷,研究一下下一步的进攻计划。

将手中的奏折放下,天启皇帝轻轻的舒了口气,拿起一边的茶碗喝了一口,脸上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的表情。伸了一个大大的拦腰,慢慢地站起身子,向外面走了出去。

“皇上,不知道有什么好事情?”见天启皇帝心情非常好,王承恩便笑着凑了上来,脸上带着几分献媚的笑容。

轻轻的摆了摆手,天启皇帝似乎是随意的说道:“陕西的奏折,杨鹤已经平定了山西的流民叛乱。整治了一大批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现在山西和陕西的事情已经稳定了下来,各地开始发放赈灾粮饷了。”

“皇上,奴婢听说火器厂的人要去山西挖煤,说是那里的煤矿丰富。”王承恩对于天启皇帝喜欢什么非常的清楚,便顺着天启皇帝的思路说道。

缓缓地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叹了口气,略微有些沉重的说道:“天灾人祸,朕能够阻止人祸,可是面对天灾,朕也无能为力。除了做好救灾之事,朕也没有好办法。不过大灾之年,百姓无以果腹,朕要为百姓找一条出路。如果单靠朝廷救济,国库也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啊!以后再山西掘煤采金,当地百姓也就有了活路了!”

对于这一点,天启皇帝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啊!有煤矿,那还愁富不起来?大灾过去,好日子就不远了!

大结局 大风起兮云飞扬

赫图阿拉城,这座被大金称为兴京的城市,有着所有女真人对他最美好的期盼。努尔哈赤将这里成为兴京,便是希望这里能够成为女真一祖兴起之地。

站在城头上,多尔衮面陈似水,清风拂过他的面颊,让这位后金的大汗有了一种成熟与稳重。对于多尔衮来说,这半年的时间仿佛一场噩梦,经久围绕在他的身边,挥之不去。

五个月之前,抚顺一战,八千八旗子弟全军覆没,大贝勒代善的大儿子岳托战死在了抚顺城。消息传来,女真上下一片震动,吃惊之余便是担忧了。

“大汗,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大贝勒代善走到多尔衮的身边,微微弓着身子,语气低沉的说道。

此时的代善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整个人看起来老态毕现,虽然他的年纪并不大。大儿子的死,让代善伤心欲绝。女真人面临的窘境,则是让他愁白了头发。

“这一天还是来了吗?”抬头看着天,多尔衮的脸上带着几分不甘,同时还有浓浓的挫败。

回想着月前的那场大战,无数八旗子弟血染沙场,多尔衮觉得自己的心都在疼。抚顺丢了之后,八旗上下都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明军渡过辽河,否则赫图阿拉就保不住了。对于这一点多尔衮自然是明白,他也这么做了。

集合了大金全部的兵力,不过四万人了,这已经是大金能够拿出最大的实力了,这其中还有很多刚满十六岁的孩子。那一站可以说惨烈无比,明军火气实在是太犀利,让八旗子弟根本提不起对抗的勇气。

刚刚一接触。便是巨大的伤亡,接着便是巨大的溃败。原本纵横无敌的八旗子弟,此时仿佛是纸老虎,一捅就破。狼狈的逃回赫图阿拉,多尔衮被一股浓重的伤悲笼罩着。

在经过所有人的商讨之后。撤退成了大金唯一的选择,向北去!长白山,或许还要在向北,找到一个能够让大金安身立命的地方。此时此刻,多尔衮想起了曾经辉煌一时的民族,匈奴或者突厥。那些强大一时的名字,此时全都消息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要保住女真人的传承,多尔衮无数次的告诫自己!习惯了安定生活的族人,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承受严酷的生存环境。或许在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之后,自己的族人能够从新站起来。

“大汗!”代善再一次开口提醒道,这已经是最后的机会了。此时如果不走,恐怕就走不了了!

回头看了一眼代善,多尔衮缓缓的点了点头,道:“是时候了,我们也该离开了!不知道我们的族人是不是还有机会在踏上这片土地,或许有机会也不知道我有生之年是不是能够在看到。”

当孙承宗带人来到赫图阿拉的时候,整个城池已经变成了空城。站在北门的门口。孙承宗押着手中的宝剑,沉着脸向北方看了过去。

“大帅,抓了几个舌头,女真人跑了,向北跑了!是不是追下去?他们拖家带口的,咱们的骑兵肯定能够追上。”卢象升站在孙承宗的身后,脸上带着几分不甘,沉声说道。

因为自己父母的遭遇,卢象升对建奴恨之入骨,下手丝毫不留情。已经有卢阎王的名号流传出来了。此时见孙承宗停住了脚步,卢象升很是不理解,第一时间便来找自己的老师。

孙承宗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弟子,在心里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这个弟子哪里都好,文才武略。都是一时之选,只是杀戮之气太重了。不过这和他的遭遇有关系,孙承宗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开解他。

想了想,孙承宗沉声说道:“马上就是九月了,越向北就被寒冷,将士能够经受的住,战马也不行了。一旦有大雪,火器用起来也会出问题,一旦被建奴打了埋伏,那就得不偿失了。现在能够将建奴向北驱赶,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寒冬,他们能不能渡过都难说,想要继续向北,那也要明年开春以后。”

作为大帅,孙承宗没有必要和卢象升解释这些东西,不过身为老师,孙承宗很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够明白自己的苦心。

卢象升也不是愚笨之人,兵法中便有穷寇莫追的话语,如今建奴已经向北退却,确实不宜追剿。如果天气允许,倒也罢了,此时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