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77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77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天启皇帝的话,高宏图不是很懂,可是跪在地上的袁应泰却听懂了,不由大声的道:“陛下英明,确实是如此。”

看到袁应泰跪着的样子,天启皇帝笑着道:“好了,起来吧!这件事情先不要说出去,让朕好好的想一想。”

缓缓的站起身,袁应泰面容严肃的道:“陛下,臣刚刚从辽东过来,很多事情还不明白,也不清楚。可是有一件事情,臣却非常的明白。臣在辽东的时候,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要上上下下托关系才能办的成。这还不是臣的私事而是公事,臣那个时候就觉得,这样子下去不行。身为一省巡抚,做些事情都这么费力,那其他的人呢?”

再一次跪倒在地上,袁应泰沉声道:“陛下,臣不是无理取闹,也不是和陛下生气,实在是心急如焚啊!这是真的该查一查,该改一改了!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袁应泰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第一百七十一章午门献俘

天启元年,三月二十八,宜婚丧嫁娶,忌动土搬家。

自从辽东的战报传来,整个京城一直是热闹非常,不过最热闹的日子,就要算今天了,因为今天要午门献俘了。

虽然三月有早春的说法,不过京城的冬似乎还没有过去,冷风依旧呼呼的刮着,路旁两边的村干都光秃秃的。不过也有些不同,有的树上已经能看到一点绿意了,地面上有的也有一些小草长了出来。或许在这样的天气里,就数这野草是最有生命力了。

天气虽然还是有些冷,不过整个京城从早上开始就是热闹非凡,天是冷的,人心是热的!整个北京城现在到处都是热热闹闹的,家家户户,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大商贾,再到底层的小百姓都非常的高兴,比过年都兴奋。

所有人都在街上等着看今天的午门献俘,沿街的酒馆茶馆早就已经客满了。茶馆里都请了最好的说书先生,讲的也是这次辽东大捷的事情。

身在酒馆里的客人也一样,所有人都在议论一件事情,那就是“辽东大捷”“午门献俘”。

京城各条大街,小路,甚至小胡同里面,都到处张灯结彩,可以看到礼部的一些小吏来来回回忙碌的身影。无数人都在忙碌着,都在憧憬的那一刻,这不光是一次简单的胜利。这是自万历皇帝击败倭寇之后,又一次午门献俘,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希望天启皇帝在加一把劲,中兴大明。

“午门献俘”,皇帝亲自迎接,这样的事情没有一个人敢马虎,总从萨尔浒以来,大明朝再外面就一直抬不起头。这一次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这礼仪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这也是震慑外夷,让万国臣服的大事情。

强盛一时的建奴,这次也是大败而归,这就是要告诉周围的小国,天朝上国不是你们能够侵犯的。没有人能够招惹,一但惹怒了,那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诸位!你们可知道。这沈阳大战的厉害!孙承宗孙督师,那可是诸葛武侯降世。能够夜观星相,能掐会算啊!将建奴的几万人放进沈阳城,这孙少保就在沈阳城都蹬坛做法。那一夜是天色骤变,天将神雷,据说沈阳城方圆百里都听到了巨响。那是一声接着一声,每一次打雷都会劈死无数的建奴啊!”一位说书先生似乎没有找到茶馆,在路面支起了一张桌子,轻轻的敲了敲桌子,这就开说了。

“这建奴那可是非常的勇猛的,可是在孙少保的面前就什么都不是。那一夜。”这样的说书人到处都是,只是各个版本都不同啊!

京城东头,一间连绵数十间房屋的茶楼之中,宾客云集,成败上千,都在听说书先生讲辽东大战的事。

看着面前高大的城池,孙承宗淡然的笑了笑,感慨的道:“贺将军,本帅这才走了没多久,这次又回来了。”

坐在马上的贺世贤此时一身的戎装,身上顶盔掼甲一丝不苟,身后披着崭新的血红披风,一副英气勃勃的样子,对着孙承宗报了抱拳,大声的道:“大帅离开京城的时候,那是奉旨的,这次也是奉了旨的,不过这次却是大大的不同啊!”

看着穿着光鲜的贺世贤,孙承宗笑着道:“贺将军,本帅和你说,要是本帅是你,就绝对不这么穿。你作战的时候那套铠甲呢?就是你被射了好几箭的那件。”

“这个大帅,卑职第一次见皇上,这个是不是?”忽然贺世贤猛地一拍自己的脑袋,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大声的道:“哎呀!卑职糊涂,多谢大帅提点!”

“来了!”一匹快马飞速的跑过京城的街道,做在马上的人不断的喊喝着。在听到喊喝之后,所有的人都迅速的聚集到了街道的两边。

寒风之中,一对整齐的兵马,杀气腾腾,连绵数里,威武雄壮,同时押解着无数俘虏,带着整齐的仪仗队,昂首挺立在巨大的官道上。官道两旁,全部站立着都是皇室御林军,一丝不芶。似乎是迎接这支大军,鸣锣开道的。

官道两旁,全部都站着无数百姓,还有商贾,山崩海啸一般的呼喝着。有的人还拾起地上的石头,向着队伍之中大的俘虏扔过去,同时口中不断的咒骂着。

没有人阻止这样的事情,反倒是有人将一个俘虏打倒了,顿时传来了周围的喝彩声。在这成千上万的百姓呼啸声中,寒风也变得热烈了起来。

无数的礼部小吏,在京城官道上来回奔走着传递消息,蚂蚁一般的忙碌着。

此时巨大的午门口,数百名文武百官都分两旁站立着,六部尚书,侍郎,员外郎,等等等等,足足排到数里开外。同时,还有许许多多观光的各国使节也都在文武百官下面,被御林军隔开,让他们瞻仰天朝凯旋的军威。

天启皇帝穿龙袍衮服,乘舆出内宫。起驾时,午门鸣钟;到太和门时,鸣金鼓、奏铙歌。皇帝到午门前,沿着马道,御楼升座。

也不知道是排练好的,还是怎么回事,天启皇帝刚刚蹬上午门,远处就已经出现了献俘的队伍。此时走在最前面的孙承宗,身上穿着蟒袍,骑在马上,不时对道路两旁的人笑一笑。

和孙承宗差一个马头的正是沈阳总兵贺世贤,此时他身上穿着染血的盔甲,背后的披风也是破破烂烂的,好像只剩下了半截。腰间挎着大刀,一脸的狰狞,让人一看就是百战之将。很多人看到他的样子,都迅速的向后退去,也有人在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沙场宿将。

整支队伍在众人的注目下缓步的前进,只是走一步,便有一部分停在了原地,最后真正走到屋门前的就只有孙承宗和贺世贤,以及跟在他们身后的几位参将和游击。

这个时候一个人缓步的走了出来,来到了众人的面前,站到了孙承宗的身边,这个人就是兵部尚书姚宗文。其实按照规矩,他因该站在孙承宗的前面,可是无论是官职还是圣眷,孙承宗都是一时无两。姚宗文虽然是东林党的人,可是他也没有胆子站到孙承宗的前面。

在孙承宗和姚宗文的带领下,所有站在屋门前的人全都跪了下来,兵部尚书姚宗文大声得道:“献俘!”

姚宗文的话音刚落,周围的御林军便大声的喊道:“献俘!”同时手中的长枪猛地向着地上一蹲,连着三次,顿时整个广场上和声四起。

不过很快这声音就被压下去了,因为姚宗文的话音刚落,早就准备好的鼓乐便响了起来。然后就是一边的礼炮,礼炮的轰鸣声让整个午门前都安静了下来。

在礼炮响过之后,站在一边的典礼官大声的道:“行礼!”站在不远处的御林军把俘虏牵过来,让他跪伏在地。其实这些俘虏只有三百人,而且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兵部尚书姚宗文再一次大声的上奏:“奉旨出征辽东,所获俘囚,谨献阙下,请旨。”

姚宗文的话音刚落,跪在一边的孙承宗大声的道:“臣孙承宗,奉旨讨贼,赖吾皇天恩,合辽东诸军,幸不辱使命。沈阳城一役,斩敌首万伍仟由于,俘虏七千有余。今献敌酋于午门,听吾皇发落!”

这个时候站在一边的另一个人又快步的走了出去,这个人乃是刑部尚书官应震。来到午门的门前,官应震跪倒在地上,大声的道:“合赴市曹行刑,请旨!”

站在午门的上面,天启皇帝笑着看着下面的表演,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在说什么。只是见到官应震跪下来,忽然想起来,这个时候好像有自己的事情,便挥了挥手,大声的道:“拿去!”

天启皇帝左右的大臣二人,重复高喊:“拿去!”再左右四人高喊:“拿去!”这样,一增为二,二增为四,四增为八,八增为十六,最后大汉将军等三百六十人齐声高喊:“拿去!”声音之大,如轰雷矣。

然后这三百俘虏就被押走了,等待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斩首。行刑的时间是在献俘之后,地点是在菜市口,这个是很多人期待的。鲜血迸流,人头落地,或许是很多人想要看的。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天启皇帝缓步的走下了屋门,跟在他身后的是手捧圣旨的陈洪。

缓步的来到孙承宗的身边,天启皇帝笑着道:“先生亲赴辽东,旬月之间便有此大捷,先生劳苦功高,居功甚伟。朕他亲自来迎,与众位将士痛饮一杯庆功酒。”对着身后的太监招了招手,天启皇帝大声的道:“上酒!”

站在天启皇帝身后的太监立马跑了过来,为在场的众位将军倒酒,天启皇帝则是拿起了酒壶,亲自为孙承宗倒了一杯酒。

轻轻的举起手中的酒杯,天启皇帝大声的道:“众位爱卿沙场浴血,乃是大明的英雄,这杯酒算是朕给你们的庆功酒。”说完天启皇帝一口把酒喝掉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拼了

看着眼圈发红的将军们,天启皇帝微微有些感概,这些人这么多年何曾受过这样的礼遇。所谓皇上以国士代之,臣子必当以国士报之,明朝的这些文武官员,对皇帝其实都没有什么好感。

轻轻的笑了笑,天启皇帝大声的道:“朕今晚在皇宫设宴,为众位将军庆功,明日朕在皇宫举行庆功宴,文武百官都要参加。这要让所有人明白,只要有功于国,有功于朕,朕绝不吝啬赏赐!”

见这些将军都有些激动,天启皇帝对身后的陈洪挥了挥手,有事情还是趁热打铁的好。轻轻的笑了笑,天启皇帝大声的道:“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继天命以来,每事躬亲,丝毫不敢懈怠。然天加以佑,辽东大捷,朕自当论功行赏,以安有功之臣。

内阁首辅大学士、荣禄大夫、少保孙承宗,督师辽东,以奇谋破敌,运筹帷幄之中,当居首功。特旨加封光禄大夫,授少傅,赏银万两,丝绸百匹。荫一子为世袭锦衣卫百户,钦赐忠勇护国上大夫!

辽东总兵、昭武将军贺世贤,诱敌深入,不计个人安危,身中十余箭,忠勇过人。特旨加封镇国将军,赏银万两,绸缎百匹,荫一子为世袭锦衣卫总旗。此次战役,贺世贤身先士卒,可谓中军楷模,为彰显其功,钦封二等忠勇伯。

沈阳参将廖丰,追随辽东总兵贺世贤,深入诱敌,力战不退,特旨加封怀远将军,赏银千两,绸缎百匹,升总兵。”

就这样,陈洪一直念,等到将在场所有人的封赏都念完了,已经累的是满头大汗了。这里仅仅是这次来到京城这些人的赏赐,至于像尤世功以及其他将领的赏赐并不在此列。

只是仅仅是这样,就已经让很多人吃惊了,虽然想到赏赐会很丰厚,可是也没有想到这赏赐会丰厚到这种地步啊!跪在地上的贺世贤就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够封爵,二等伯啊!还荫一子,自己真的算是光宗耀祖了。

天启皇帝看了一眼陈洪,笑着笑道:“把给孙爱卿的圣旨一起念了吧!”

“是,陛下!”轻轻的拿起圣旨,陈洪缓缓的展开,大声的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沈阳之战,朕心甚慰,自当论功行赏。未能前往京城之将官,由辽东督师孙承宗带朕搬赏,对有功将士厚赏。对战死杀场之将士,准许其家人优先顶替其位置,优渥抚恤阵亡家属。朕虽不能亲自前往,但朕心却在辽东。特旨建祠堂,供奉此间阵亡之将士,以供后辈瞻仰,展现其功,钦此!”说完,将圣旨递给了孙承宗。

“臣孙承宗接旨,臣带辽东将士,谢陛下天恩!”孙承宗恭敬的接过圣旨,大声的答道。

喧闹的一天终于过去了,这一天注定很长时间内都将成为京城的焦点,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忘记。这天晚上,天启皇帝在皇宫里举行了盛大的晚宴,将所有将军都请到了皇宫里。那些跟随孙承宗回到京城的士卒,也在午门前摆好了桌椅板凳,天启皇帝召集京城名厨,为这些人将士们做了一顿丰盛的庆功宴。喝的都是很多人一辈子没喝过的御酒,这一夜皇宫大内喧闹非常,多年以后依旧有人记得,那天晚上午门口的兵丁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然后便是响彻天地的万岁之声。

第二天依旧是盛大的庆祝仪式,天启皇帝祭天祭祖,宴请群臣,依旧是喧闹的一天。

天启元年,三月三十日,宜动土搬家,忌婚丧嫁娶。

轻轻的睁开眼睛,揉了揉自己发胀的额头,天启皇帝声音低沉的道:“水,给朕拿些水来!”昨天晚上一时高兴,就多喝了一些,现在终于体会到了。很多人都知道醉酒之后有多难过,可是很难控制住自己。

“陛下,来!”将一杯温温的茶水端了过来,张皇后温柔的将水送到天启皇帝的嘴边。

清水入腹,天启皇帝顿时好了很多,看了一眼颇为担心的张皇后,天启皇帝笑着道:“宝珠不要担心,朕没事,只是喝的有点多。”

在张皇后的服侍下,天启皇帝穿好了衣服,摸了摸空空的肚子,天启皇帝笑着道:“朕有些饿了,宝珠让人弄点吃的来吧!”

轻轻的走到桌子前,将一个小碗端了起来,张皇后笑着道:“早知道陛下醒来会饿,昨日陛下喝了不少酒,这胃里肯定不好受。妾身这里有些上好的燕窝,为陛下做了一碗燕窝银耳桂花粥,现在刚刚温热,陛下喝了吧!”

看着张皇后要喂自己,天启皇帝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将碗接过来,天启皇帝笑着道:“宝珠真是朕的知心人,能够有宝珠陪在身边,真是朕的福气。”

吃完早饭,天启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