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北洋1917 >

第535部分

北洋1917-第535部分

小说: 北洋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力覆盖下强渡哈尔科夫河杀回来的可能性很小!”西蒙·佩特留拉一边解释,一边把话题扯回了城东的哈尔科夫大桥赶紧爆破掉的问题上,要不然同时应对城北和城东两个方向的敌人进攻,乌克兰总理心里七上八下很有点忐忑不安。

当然,哈尔科夫的生命线和最后的退路是城南火车站阵地和南撤的铁路线,此刻坐镇城南的是德乌联军前敌总指挥冯·弗朗索瓦上将亲自指挥的德国预备步兵第139团,左右翼则是志愿者步兵第2师第3旅和第1师第1旅,算得上整个哈尔科夫城防最叫人放心的区域。

“爆破城东大桥?不,佩特留拉阁下,爆破城东横跨在哈尔科夫河上的大桥是我们最后的杀手锏,哪有敌人还没照面我们就炸毁大桥的说法?一旦桥真被炸了,哈尔科夫城往东的主要干道可就被截断了,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许炸桥,这么说吧,没有我或者冯·弗朗索瓦上将的命令,任何人不准许下令炸桥!”冯·诺伊豪斯显然被西蒙·佩特留拉和他的部下们的毛糙给吓了一跳,如果说城北防线是他用来迟滞联军进攻吸引对方兵力的地方的话,那么城东战场才是他打算大展身手打破被动局面的主战场,而横跨哈尔科夫河的城东大桥就是其中的关键,哈尔科夫河从东北方向蜿蜒奔腾而来,城东的这座大桥就是连接河两岸的水陆交通要地,过了桥往东就是通向东边森林的大路,桥这边则是哈尔科夫东城区外的河滩地。

志愿者第2师师长卡利廷采夫亲自指挥第4旅近6000人作为守卫城东的主力,据守在城东从河滩到东城区南北蜿蜒近8公里的阵地上,当然,核心阵地就在大桥西段的桥头堡上下各一公里的位置,德国少将显然没料到那个卡利廷采夫如此慌乱和沉不住气,敌人还离着5公里之外呢,这厮就要炸桥当缩头乌龟。

因此冯·诺伊豪斯几乎是挥舞着手嚷嚷了起来,一叠声的严词拒绝同意炸桥,并且强调除非冯·弗朗索瓦上将或者他自己下令,否则谁也不许下令炸桥,炸了桥隔断了哈尔科夫城和东边乌克兰民族军第1集团军剩下2个半师主力的联络的话,哈尔科夫后边的仗打起来可就被动了!

这时候手里拿着电话的那个乌克兰参谋则再次提醒道,“将军阁下,总司令,那我怎么回复卡里廷采夫师长?”西蒙·佩特留拉闻言没好气的几步过去一把抢过了参谋手里的电话,冲着话筒嚷道,“弗拉迪斯拉夫·弗米洛维奇,我的师长同志,哈尔科夫河是一道天然的防线,你的步兵第4旅主力守一个桥头堡是绝对守得住的,必要时哈尔科夫城内的炮兵会提供火力支援,步兵第3旅也随时能从城东南方向顶上来,你们现在要沉住气,没有前敌指挥部的命令,任何人不准炸桥!听明白了没有,没有我的命令,谁敢炸桥我要他的脑袋!”听筒里传来了志愿者第2师师长卡里廷采夫委屈的声音,“总司令,不炸桥我怕日本人在中国装甲部队的掩护下直接沿着桥就冲上来了,虽然拉了好几道铁丝网,几道街垒也把大桥桥面完全堵了起来,而且桥头堡的机枪工事也坚固,可毕竟我们手里只有重机枪和迫击炮,下面部队心里都没底,中国人的轮式装甲战车的大口径机枪火力很猛昨天大家在城北防线上也见识了,要不您给我一个75mm山炮连怎么样?”这边冯·诺伊豪斯已经一把抢过了佩特留拉手里的话筒,对着话筒命令道,“作为前线指挥官,我再次提醒你,弗拉迪斯拉夫·弗米洛维奇,没有我冯·诺伊豪斯或者冯·弗朗索瓦上将的命令……没有……没有佩特留拉阁下的命令,任何人擅自提前炸毁哈尔科夫大桥,都要上军事法庭,日本人迂回过来不过是一个步兵旅团,撑死了8000人的兵力,你的第4旅满打满算6000多人,凭借坚固的工事和桥头堡阵地完全能挡住他们!”说着德国少将放缓了语气,一字一句的道,“师长阁下,你们不但要挡住敌人可能发起的进攻,还要保护城东大桥,避免被敌人炸毁,只要大桥还在,日本那个步兵第23旅团就没法发放心的向东去进攻森林里我们的步兵第3师和第4师,而且事实上他们也没办法全力向你们进攻,因为步兵第3师和第4师随时能东东边扑过来,到时候对方就腹背受敌不可收拾,要沉着冷静,听明白没有?敌人只有8000人的兵力!你的前后左右至少4万人的友军,你怕什么?”显然德国少将的一番话鼓舞起了电话那边卡里廷采夫的士气,电话那头的卡里廷采夫心神略定,心道我的确没什么可怕的,既然你们作为上司说不许炸桥,那老子就不炸桥,反正挡不住我就往城里撤,到时候不要说我为什么不炸桥就行了。

这边冯·诺伊豪斯扔下了电话,自顾回到眺望窗口前哟个望远镜重新观察了一下北线战场的局势,距离本方阵地1200米外的联军那两个步兵营已经完全进入了野战工事,连原本隐隐约约能瞅见的中国制M17钢盔都瞅不多见,双方阵地上的重机枪的射击声则时断时续,联军战壕里那M60迫击炮的射击也比刚才要稀疏了不少。

西蒙·佩特留拉蹭过来也举着望远镜看了半天,喃喃的道,“将军阁下……您说……联军现在到底是怎么个打算,北线他们就派2个步兵营冲上来掘这么一道宽不到800米的野战工事就算完了?噢……不,他们还在从两头往中间撅交通壕,似乎要把1200米外的这道战壕和后边2200米外的出发阵地用交通壕连接起来……这工程量不小……难道这帮伏尔加联邦的兵从沙俄军队再到苏俄红军现在又当上了联邦国防军,可就剩会刨土不成?”冯·诺伊豪斯举着个望远镜又向两翼观察了一下,心里也有点纳闷,显然对面的联军投入的兵力始终就没超过2个步兵营,就算加上纵向掘进交错的交通壕的预备队,现在整个北线战场上能瞅见的联军也不超过一个团的兵力……难道对方真就这么慢思条理不准备发起真正的攻击?

“有点琢磨不透,如果对方要拿下哈尔科夫,没理由2个炮兵联队这么沉默着不开火,日本人的75mm三八式野炮和那个大正四年十五厘重型榴弹炮的威力比我们德国克虏伯的炮也一点不差的,或许,他们是打算先通过交通壕的掘进,来保护后续部队悄无声息的进入第一线战场,可惜,我们没有侦察机在天上,要不然可以一路了然的看个清楚……”

第七百七十三章(五)不在话下

“佩特留拉阁下,必须命令志愿者第1师沉住气,北线阵地上的步兵第2旅不能轻易出击,要提防敌人的重炮突然开火轰击我们的防线……到时候万一冲出去了敌人一开火,那能不能撤回来可就难说了,毕竟我们的炮兵布置在南城区,最远也就打到阵地前1500米,敌人的炮兵阵地至少还在5公里之外呢!”冯·诺伊豪斯的语气带着嘱咐和关照,这边西蒙佩特留拉却闻出一丝味道来,乌克兰民族军总司令讶异的问,“将军阁下,您不打算继续坐镇指挥北线的防守么?”“北线这会儿敌人还远没到全面进攻的时刻,我打算带警卫连到东城去看看,那个卡里廷采夫的志愿者步兵第4旅还没真正上过阵,我怕他的部队慌手慌脚被迂回过来日本部队的虚张声势给吓着了,特别是对方还有中国装甲部队助阵!您作为乌克兰民族军的总司令替我这个前敌指挥坐镇这指挥北线的防御作战如何?敌人不投入一个旅以上的兵力进攻,咱们布置在城南的炮兵绝对不要先敌开火,您把握住这点总可以吧?”冯·诺伊豪斯笑着对佩特留拉道。

乌克兰总理闻言沉默了一下,事实上跟冯·诺伊豪斯这样自信和优秀的德国将领一起呆久了,像西蒙·佩特留拉这样野路子出身的又有点文化的乌克兰将领,哪怕名义上是乌克兰民族军和政府的当家人,一打起仗来还真有点离不开眼前的德国少将,不过佩特留拉也是个好胜心强的为上位者,不愿意轻易露怯,便一咬牙点了点头道,“好吧,城东桥头堡的阵地的确是个关键战场,卡里廷采夫这个家伙当游击队长是相当能打的主,指挥一个旅几千人的打仗却还没真正考验过,何况……迂回到哈尔科夫河东的日本第23旅团还没在战场上亮过相,那就我来坐镇这里,将军你去坐镇指挥城东的战斗!我估计,没准那个日本旅团没准才是联军真正突破的进攻主力,您只带警卫连会不会兵力太少了?”西蒙·佩特留拉鼓起勇气接受了冯·诺伊豪斯的安排,心里则还有点忐忑,联军的2个炮兵联队像2只黑暗中沉默的巨兽还在城北敌人阵地后方趴着呢,真要全力开火掩护一个旅甚至一个步兵师对城北防线发起进攻,乌克兰民族军总司令觉得脖子后边还是有点发凉。

这厮忍不住叫住带了几个参谋要走的德国少将,嚅嚅的道,“将军阁下,万一敌人炮兵轰击城北的阵地,而对方的地面部队主力又不上来怎么办?”“那就叫步兵第2旅抱着脑袋好好躲在防炮洞里避弹呗……大炮又不能冲上来占领阵地,要注意保存一线阵地部队的有生力量!咱们的炮兵,只能在敌人步兵大规模进攻的时候才发起雷霆一击!”冯·诺伊豪斯头也不回的扬了扬手,带着个几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副官和参谋离开了前敌指挥部。

1918年7月31日9:30哈尔科夫以东5公里哈尔科夫森林就在一个小时前,日本第3师团步兵第23旅团在旅团长武藤信义少将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全数渡过哈尔科夫河上搭建的浮桥来到了河的右岸森林地带,算起来这已经是两天里哈尔科夫河上搭起的第4座浮桥,昨天在哈尔科夫上游乌克兰步兵第1师的阵地后方,乌克兰步兵第1师的工兵搭建了渡河的浮桥,为得是把步兵第1师的炮兵团撤到河东森林地带,以躲过联军航空队空袭的打击。

乌克兰步兵第1师搭建的浮桥在完成了让师炮兵团渡河的使命后毁于联军航空队的空袭,而有样学样的乌克兰步兵第2师搭建的第2座浮桥则根本没来得及投入使用就被联军航空队的空袭所摧毁。

之后第三座浮桥则是酋崎正刚的步兵第18联队的工兵因中国装甲部队的要求协助吕焕炎的工兵连重新搭建,事实上也就是利用原来乌克兰步兵第1师被空袭炸断的浮桥进行了修复而已,目的是把薛驹汝那个连在河东岸缴获的105mm轻型野战榴弹炮营的大炮和6门75mm克虏伯野炮这样的战利品重新渡过河来……

而今天早上日本第3师团工兵第3联队在哈尔科夫城东北7公里处搭建的是两天里第4座横跨哈尔科夫河的浮桥,由于两岸都是森林,因此伐木和组织渡河器材相当容易,工兵第3联队的2个工兵大队加上步兵第23旅团的工兵大队一起动手,短短一个小时就架起了浮桥,而承担联军迂回作战任务的武藤信义步兵第23旅团,加强了中国装甲第3营和中国独立炮兵营的情况下用近1个小时的时间迅速渡过了遄急的哈尔科夫河。

在武藤迂回部队的进军序列里,中国装甲团第3营营长黎尚少校率领装甲第1和第2连作为迂回部队开路先锋,在第一梯队过河,沿着林中小路向南迂回侦察前进,而装甲第3连作为武藤旅团部的卫戍部队,跟随旅团部行动,水野泰辅大佐率领步兵第7联队作为第二梯队过河,跟随黎尚指挥的中国装甲第1、第2连推进。

武藤信义自己则亲自带领旅团部、中国装甲第1团独立炮兵营和装甲第3连为第三梯队渡河,新井辰也大佐率领步兵第19联队紧随其后为第四梯队,装甲第4连和旅团后勤部队一起作为第五梯队。

武藤显然把黎尚的装甲部队作为侦察尖兵来使用而不是作为突击的铁拳,不过中国装甲团里刚新拉起来的独立炮兵营也的确需要卫护,所以黎尚衡量下来,勉为其难的没有跳出来反对把装甲第3连和第4连布置在旅团部和辎重部队的安排。否则他一个营的装甲部队集中作为突击部队的话,正面击溃一个团的乌克兰部队不在话下。

第七百七十三章(六)雄赳赳气昂昂

出发前团长吕焕炎上校特地嘱咐过黎尚,这次装甲第3营配属给武藤旅团作战,那和吕焕炎昨天带领2个装甲营协同酋崎正刚的步兵第18联队作战的情形大有不同,武藤作为日本将领中的少壮派精英,无论是带兵还是战场指挥都是有几把刷子的主,黎尚的装甲第3营要摆正配角的位置,既要完成武藤布置的作战任务,又不能事事强出头去抢武藤和步兵第23旅团的风头,各种分寸就得靠黎尚好好把握……

装甲第3营营长黎尚少校,那在吕焕炎手下的3个主力装甲营营长里算是能文能武能打硬仗也会打巧仗的主,吕焕炎的关照他自然心领神会,团长的话里话外重点是自己不要仗着装甲部队战斗力强悍,就不管不顾的把武藤和步兵第23旅团表现的机会给压制下去了,这样即使打的好,双方部队的协同和团结反而会出罅隙,武藤信义可是连菊池和畑俊六都不放在眼里的主,绝非酋崎正刚那个联队长可比。

装甲第3营营长黎尚少校,这厮的祖籍乃是浙江,家里是上海滩的买办资本家出身,可这个油头粉面的小开不去当他的上海滩富二代,却是一路考进保定军校念了炮兵科,本来应该今年秋天才第9期毕业,可这厮托了宋汉章的门路提前半年肄业进了参战军,他的保定军校的同期同学们还没毕业的这会儿,在参战军里已经摸爬滚打了半年多一路从少尉排长、中尉连附、上尉连长飞速晋升,乌法战役后就提拔成了吕焕炎团的装甲第3营的营长。

黎尚的装甲第3营下辖4个装甲连,拥有40辆中华FD—17II型轮式装甲战车,6辆中华FJ—18悍马侦察指挥车,一个搭载道奇1吨半军用卡车的8门制的M81营属迫击炮排,团长吕焕炎还特别给黎尚加强了辖2门同样是用道奇一吨半卡车拖拽的M1918—37—AA高射反坦克炮排。

黎尚装甲第3营下辖的装甲连的编制和其他联军中的中国装甲部队基本一致,按着中国装甲团的常规编制,1个装甲连辖连部1辆装甲战车和连部班,剩下三个排,每排3辆轮式装甲战车,各搭载一个10人的步兵班,此外FD—17II轮式装甲战车车组是4名成员,正副驾驶员各一名,车载M2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正副射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