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170部分

小寒资料集-第170部分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兵家的风范!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刃,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指的均是兵器。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棉绳套索、十八白打。”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1)指“刀、枪、剑、(钅党)、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钅党)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钅党)、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3)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小日本的四把名刀

镰仓未期名刀匠冈崎五郎入道正宗之弟子村正所作之刀,相传村正心术不正,又因正宗不传他链刀的水温控制秘传而怀恨在心,就私下盗取此秘传来实作,被正宗发现後,一刀砍断了他的手腕,村正破门之後,便以打败正宗所铸之刀为目标,以此邪恶之心入刀,自此村正成为不祥的代名词。
至於妖刀村正的传说,源自後来的德川幕府,天文四年(1535),德川家康的祖父被部下阿部正丰所杀,阿部所持之刀即是村正,天文十四年(1545),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被部下岩松八弥斩杀,岩松拿的也是村正刀,而家康小时候也因为玩刀不小心而被村正所伤,另外,天正七年时,信长怀疑家康的嫡子信康造反而下达切腹令,当时担任错介的天方山城守也是使用村正刀,当然这些人所用的村正不是同一把,但家康则因此认为村正是不吉的象徵,家康忌讳村正也广为人知,因此a後来便有福岛正则,真田幸村等人,利用家康此一心结,在与家康对敌时佩带村正刀,由此可知村正乃是家康的一大禁忌,後来的德川幕府甚至传出-如果有人公然佩带村正刀,就是有想背叛德川家之意,虽然如此,由於幕府的禁忌使妖刀的传说合理与权力化,当时所存的村正愈来愈少,到了现在反而更为珍贵,有趣的是,後来在德川御三家的尾张德川家发现了不少品质极佳的村正秘藏。
2。正宗-
即冈崎五郎入道正宗所作之刀,如前所说,村正被视为邪恶的化身,而正宗则为正剑的代表,後来更成为权力授与的印信,大名将一国赐与重臣管理时,往往会赠予名刀作为象徵品,因此当大名给予重臣正宗刀,往往是代表授予一国国主的无上光荣,关之原大战後,石田三成被田中吉政所捉,後来面临死刑的命运,临死前缴回了两把正宗刀,除了证明自己曾受太阁重用外,此举也算是对家康的无言抗议。
3。虎彻-
新撰组局长近藤勇的爱刀,文久三年(1863)近藤勇加入新徵组时曾在江户的刀屋买了一把虎彻,但这把虎彻是由天才刀匠源清磨帮他伪造的,原因是近藤勇买不起真正的虎彻。
而真正的虎彻是由江户时代的名匠长曾弥虎入道兴里所作,长曾弥本是後後的甲胄师,後来移居到江户开始作刀时,年纪己超过五十岁,但他所作之刀却得到很高的评价,近藤与长曾弥年代相差了二百年,这也是近藤未能与真正的虎彻相逢的主因。
另外,新撰红副长土方岁三也是同样的情形,土方想得到名刀和泉守兼定,但在当时必须要有大名的身价才买的起此刀,因此土方也请人伪造了一把,到了後来新撰组盛大後,才买了一把真品。
而天然理心流的剑客近藤勇就是以虎彻打出他的威名,近藤勇习惯以真剑决胜负踢馆,踢倒了不少家武馆的招牌,在有名的池田屋事件中,这把刀砍倒了土佐派五人,虎彻之名因而威震四方。
4。菊一文字…
後鸟羽上皇时御命所锻之刀,为元祖刀匠则宗所作,因为刃部刻有代表皇家的菊花纹,其下又雕上一横一字纹,故称为菊一文字,此刀至今己有七百多年历史。
至於冲田总司使用菊一文字的传说,仅见於小说中,原因是菊一文字在幕末时代已属国宝级,冲田不可能弄到这把宝刀,另外皇家御制之兵器多为装饰用,用来显示威仪者居多,菊一文字属於薄刃之刀,不适合用於实战。
而冲田总司所用之刀,为加州金住长兵卫藤原清光所作,清光有乞食清光的浑名,他帮冲田所作的这把刀取名为加贺清光,相传在池田屋事件时,冲田所用之刀就是这把加贺清光
骑士护具及武器简介
中世纪,骑士作战时用于保护身体的铁甲叫甲胄(bodyarmor)整套的铁甲称为全身甲胄(asuitofarmor)甲和胄一套称为全副盔甲(panoply)还有链甲(chainarmor)和板金甲(platearmor)。
一套盔甲由护盖身体(protectiveclothing)和护盖头部(headgear)的器物所组成它们通常用铁片和厚的鞣皮制造。
14世纪以前,一般使用由链和铁板所组成的护甲,有链甲式的护甲和简单铁制的胄组成。15世纪以后,所用的甲胄大多由薄的金属板制成,精致的甚至看不到接合处,且常有装饰性的镶嵌(decorativeinlay),这种甲胄由于相当重,所以一般是骑士在战马上作战时才使用。
armor——甲胄
胄/头盔(helmet):盔顶羽毛'装饰用'(plume/comb)
胄体'护盖头部用'(skull)
面甲'活动性护面'(visor)
窥孔(oculariumsight)
半面甲'护颚'(beaver/chinpiece)
甲:肩甲'护盖手臂上部'(pauldron)
颈甲'护喉'(gorget)'护颈'(standard/neckguard)
档茅甲'右臂腋下处'(rondel/lanceguard)
上臂甲'戴在手臂,可脱卸'(rerebrace)
甲布'戴在链甲的铺布'(mailgusset)
护肘(couter/elbowcup)
护腰(loinguard/tace)
腿甲'保护腿的上部'(tasset)
股囊'保护股间'(codpiece)
护腿(cuish)
膝罩(poleyn/kneecap)
护踁(greave/jamb)
铁鞋'用链或薄金属制成'(solleret)
甲背面:甲背(backplate)
护腰
臂甲(vambrace)
链甲'腰间连接处'(chainmail)
铁手套(gauntlet)
护膝(fanplates)
胸甲'护胸'(breastplate)
剑(sword):剑或是短剑,平时放在剑鞘内(sheath/sscabbard)其剑身进入柄的部分称为‘刀根儿‘(tang)。西洋剑以切断为主要目的,而军队用厚刃的刺刀,(saber)则以攻击为主。
剑——剑柄(hilt)护手罩'保护拳头的护手'(basket)
剑身(blade)血沟(fullergroove/bloodgroove)假边'无利刃的一边'(falseedge)
剑(刀)面'刀背到刀刃间的部分'(face)剑端(point)刃端'最锋利部分'(trubedge)
西洋剑柄
金属卡纽'防止剑从剑柄脱落,而将其扣住的扣子'(buttoncapstan)
柄头'剑柄前端的圆球'(pommel)
握柄'手握的部分'(grip)
护指(breachknucklebow)
上部柄环'柄的金属卡环'(uppergripring)
下部柄环(lowergripring)
十字型护手/锷叉'与剑身呈十字架型的横杆状护手'(quillon/crossguard/crosspiece)
下部护手(counterguard/lowerguard/handcup)
剑鞘卡榫'剑刃与剑柄间的部分'(ricasso)
盾(shield)是抵挡敌人攻击的武器,同时也可以阻挡刀剑,箭的穿入。因此,它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盾的种类很多,有的直径只有从手腕到手肘,那是装在手臂的圆形小盾(buckler);有的用皮环(enarme)或者宽的皮带(strap)当作把手(handle)斜挂在身体上,那是可以活动的盾(target)。此外,还有野战或攻城时,为了护身和抵挡敌人攻击的大盾(pavise),这种大盾的上缘刻有一些大沟(bouche)在射矛时,有支撑矛的前端的作用。另外,如果矛刃(spearblade)和矛尖(spearhead)的基部有一对沟型的突出物(lobe)这种矛状武器,称为(partisan)。
盾——防御武器(shield)
盾缘'盾的上缘所配置的带状细边'(orle)
盾心'盾中心圆环突出的部分,其内部是手抓的把手部分'(boss/umbo)
把手(grip/antia)
肋'盾内部强化盾牌的骨架'(rib)
打击武器(strikingweapons)
战斧(ax'e')
斧眼/柄孔(eye)
楔口'避免插入柄孔的柄脱落,即插楔子用的裂口'(leadingedge)
斧头部'战斧刀刃的全部'(head)
斧首(poll)
斧耳'战斧头部的两侧'(ear)
斧面(face)
斧刃部(blade)
把手(handle/haft/helve)
柄尾(butt)
战棍(mace)
棍头部(head)
突缘'棍头部突出的尖头攻击部分'(flange/spike)
棍柄部(handle)
把手(hilt)
棒状武器(polearms)
戟'14世纪骑士使用之兼有斧,矛,钩等性质的武器'(halberd)
戟尖(spike)
铁嘴(beak)
刀刃(blade)
柄部(shaft/staff)
隆起护手'保护拳头的隆起部分'(sweling)
长矛(lance)
矛尖(pike/head)
倒钩(barb)
矛旗(pennon)
柄部(shaft/staff)
柄尾(butt)
战斗…骑士
‘有秩序的骑士风格,其作用是什么?‘十二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索尔兹伯里的约翰'JohnofSalisbury'这样写道,‘它的作用是保护教会,对抗背叛行为;为穷人伸张正义,维护地方的和平;为自己的同胞流血,必要时牺牲生命。‘这是个很高尚的理想,并在中世纪时被人们努力付诸行动。时至今日,在法国和德国的陆军军官和英国公立学校的传统里,还依稀可以见到这种理想的影子。对于一个中世纪人来说,骑士不仅仅是个职业而已,而是一种在精神和道德要求上都有别于常人的生活方式。
骑士'knight,chevalier',从字面上来说,是指拥有自己的军马'cheval',在骑兵队里服役,并且以骑士风范来约束自己的人。他的职责是和他领主的敌人作战。14世纪的法国的编年史作者让·;傅华萨'JeanFroissart'说道:‘骑士生来就是要准备战斗的,那些毫无畏惧的投入战斗的骑士将从中获得无上的荣耀。‘(knight,chevalier,cavalier三词都可以译为‘骑士‘,但是在词源和具体含义上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Knight来自古高地德语,原意是指‘有武装的人‘;chevalier来自法语,词根是拉丁语中的‘骑马的人'horseman'‘'caballarius';cavalier和chevalier是同根词。用chevalier的地方一般也可以用knight,但是反之则不然。一般的用法里knight用的更多,而且作为一种荣誉爵位时,只能用knight。cavalier则更加强调‘骑兵‘这层意思,cavalry是它的整体名词。Knighthood和chivalry一般也可以通用,但是后者作为专指一种精神的‘骑士风度‘则用的更多——译注)
战争就是这些绅士们的职业。从幼年时代开始,他就被养育成为专门适应战争的人。他接受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强健体魄和巩固信仰。他的学校就是军队前哨站里的守卫室,他的家园是永远处在外敌进攻之下的城堡。作为侍臣,他必须经常服从领主的征召,参加反对另外一个领主的战争。作为回报,他可以得到一些攻城掠地所得的战利品,或是沿路打劫商人所得的财物。偶尔骑士也会被国王征召去,投入一场被国王认定是有利可图的对外战争。‘只有一场成功的对外战争可以让国库暂时充实起来,并且让国王获得新的领土。‘当代学者丹尼斯·;海'DenysHay'写道,‘每年春天,头脑清楚的国王都会带着他的战士们向外扩张。保持和平的后果就是陷于贫困。‘
战争还是这些绅士们的娱乐。在一座阴森的古堡里,和平生活显得十分单调。因为贵族们没有什么文娱活动,仅有的消遣就是打猎。对于一位骑士来说,战争是他职业生涯的顶点——当然也常常就是终点。著名的骑士,也是吟游诗人的伯特兰·;德·;波恩'BertranddeBorn'这样描述骑士阶层:‘我告诉你们,每当我听到战场上双方大喊:‘冲啊,干掉他们!‘,或是当我听到背上无人的战马在树下嘶鸣,不远处有人在呻吟‘救救我吧‘,又或者是我看到草地上高高低低的起伏,战场上大大小小的沟谷,还有被长矛刺穿的敌人的时候,这种乐趣远远超过了我从日常饮食起居中所感到的。爵士们,把你们的城堡,你们的地产,你们的城镇统统卖掉吧!战斗,只有战斗,才是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的!‘(在但丁写的《炼狱》当中,这位好战的骑士在地狱里出现,手里像提着灯一样提着自己被砍下的头颅。)
当欧洲大陆趋于稳定,中央集权的政府日益强大,商业带来的利润日见丰厚的时候,这种好战的声音就越来越小了。社会的机构也从依靠军事力量转向依靠法律力量来维持。到了中世纪后期,骑士们悲哀的发现,自己已经过时了。决定战争的力量,越来越多的是来自出身卑微,像流氓一样的雇佣兵、工兵和炮兵们。骑士们的军事传统虽然仍然得以保留,但是最后,在傅华萨笔下只是留下了盛大的排场。另外,重商主义极大的改变了贵族阶层。公元1300年,法国国王‘公平‘菲利普'PhiliptheFair'公开向富有的商人们出卖骑士头衔。获得骑士头衔的商人就可以不用纳税,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到了后来,这些所谓的皮西厄骑士'KnightofPythia'、哥伦布骑士'Knightofcolumbu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