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273部分

小寒资料集-第273部分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东山墙从上至下裂了一道缝‘,粱学香先生传艺较广,就目前所知,他先后在海阳、莱阳、栖霞、黄县、文登、芝罘、荣成、牟平等地都授过徒,在北京开过丝绸店也传过艺,据梁氏祖谱载:‘恩赐七品职‘至于他何时何地任何职,后人不清楚,调查也无结果,据初步调查,在烟台市范围内梁学香的部分徒弟有:‘梁敬川、姜化龙,李明环、孙碤、郝宏、石古都、王承志、王桂芳、蒋老七、修坤善、祝永修等人,其能继承粱学香技艺,有一定名望能向下传播的是:姜化龙、梁敬川、郝宏、修坤善等人,而姜化龙则是梁学香后该拳种的主要传播人。
姜化龙,字云生,生于1855年,卒于1924年,莱阳黄金沟人,莱阳县志载:’化龙身不满五尺,又凝肥,若无能者,及试其伎则灵巧若猿’。姜化龙不仅个人武高艺精,而且传艺面较广。他的授拳足迹遍及胶东半岛,还在张作霖手下授过拳脚。同时他与宋子德合作研究螳螂拳技术,对该拳的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姜化龙与宋子德、李丹伯、王永生等为结拜弟兄。
郝宏,字莲茹,烟台市莱山区初家庙后人,生于1864人年,卒于1914年,也是粱学香之后该拳种的主要传播人之一,郝开始习罗汉拳,在北京比武时,因枪术出色,人称‘神枪郝’,后从师粱学香,与学香之子梁敬川结拜弟兄,与敬川互相交流螳螂拳技艺,30多岁时回烟台授拳,40余岁去逝。
修坤善,海阳县东村西河人,生于1861年,卒于1946年,是梁学香晚期徒弟之一,除在本县传艺外,40多岁时到栖霞等地传艺。
孙碤,栖霞县铁口宋家埠人,清武秀才,梁学香晚年时,孙将梁请到家里授拳三年。
梁敬川,是梁学香之子,据其后代讲:敬川曾保过镖,在北京比过武,考过顶子,先后在莱阳、烟台、北京等地传艺。
姜化龙一支的流传情况及代表人物
姜化龙先生传艺广,弟子多,在当时有威望的为:宋子德,李坤山、刘祖源、姜东洋、纪雷山、袁子、于振江、崔罗亭等人。目前尚健在的有闫学信和姜化龙的外甥李殿魁。
宋子德,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因家庭富裕人称宋二爷,年令与姜化龙相同,卒于化龙之后,宋子德原习猴拳和长拳,后与姜化龙结拜,始习螳螂拳,因其有文化、故对螳螂拳理论上的整理和发展有一定贡献。宋先后在莱阳,烟台等地授拳,培养出一批有名的螳螂拳师,如:王玉山、崔寿山、赵石亭、宋环亭、姜吉和、纪春亭、姜玉龙等。
李坤山,原随父李丹伯习长拳,三合功,后随姜化龙习螳螂拳,任莱阳县国术馆长,曾代表山东省参加过1933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国术国考,国术馆解散后,任过乡校校长等职,后去台湾。
胶东一带对习螳螂拳功夫深并有一定造旨的拳师推举为:‘三山、两亭、一郝‘,三山为:李坤山,王玉山、崔寿山,两亭为:宋环亭、赵石亭,一郝为:郝宏,另外,还有铁胳膊姜玉龙。
郝宏一支的流传情况及代表人物
郝宏传艺于烟台等地,技艺好的有其长子郝恒议,二子郝恒禄,四子郝恒信,五子郝恒坡等人。
郝恒议,1885年-1923年,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济南等地传艺,曾任张宗昌部队的武术教官。
郝恒禄,字绥唐,号云谷子,1887一1948年,技艺精湛好交友,好念经,外号人称:‘郝老道‘。先后在烟台、青岛、蓬莱、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授过艺。曾任吴佩孚部队的武术教官和蓬莱县国术馆副馆长,去逝于上海。
郝恒信,字绥林,1893-1957年,外号人称‘郝四彪子‘,为人忠厚老实,以气功、硬功著称。在烟台授艺数十年,曾任烟台特区国术馆教员,烟台的‘郝家拳房‘为当时烟台的八大拳房之一。
郝恒坡,外号人称‘五猴子‘,他的功夫扎实,技术精巧,身体灵活,先后在济南、蓬莱,青岛、大连等地授艺曾任青岛市第五十国术讲习所所长。
郝宾(又名郝斌),字善卿,1906一1984年,是郝恒禄之子。自幼随父习梅花螳螂拳,曾去大连向纪春亭深造过‘摘要拳‘,在梅花螳螂拳的演练与使用上有独到之处。他传艺于牟平、烟台、青岛、东北等地,曾任牟平县国术馆最后一任馆长,现其徒弟众多,遍及国内外。
分筋错骨手
是擒拿法的古称。以前有错骨法和分筋法之分,现在统统归类于擒拿法。擒拿法最适合单对单,或多对单,类似警察抓逃犯比较合适,属于制服法,不适合一对多。这世界上也没有什么武术“保证”能一对多。不要相信电影,电影里都是一个一个接着上,没有一拥而上的打法,因为这样主角就没法打了。一对多,用武器最方便,甩棍、短棍、匕首都有用,但是比较难练习,而且容易伤人。
是大擒拿的一种,利用对人体骨骼的了解而拆卸敌人关节的一种技巧,和中医学中的接骨是反面利用法。
在《武林外传》中郭芙蓉和郭蔷薇使用过。
空手入白刃
空手入白刃
‘空手入白刃‘有两种解释:1古代武艺中徒手对付兵刃的特殊技艺。善此技者,必是手足敏捷,艺高胆大的高手。《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论·;自叙》:‘(邓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2现代武术中有‘空手夺匕首‘、‘空手夺枪‘等一类对打套路,都是根据编排好的套子所进行的表演,可以从运动员的配合上观察其训练水平,与古代实战中的空手入白刃不相及。
形意鸡形四把
此拳是中国形意门中经典拳法之一。它是由鸡形中的“金鸡独立”、“金鸡蚀米”、“金鸡抖翎”、“金鸡报晓”四个基本招式组合而成,故名“鸡形四把”。此拳短小精悍,招法独到,简单实用,并且易学易掌握。鸡形是形意拳十二形中的一种,该形模仿鸡的形态,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它有“独立之能”,“食米之巧”,“抖领之威”,“争斗之勇”。长练鸡形,可以补脑、补髓,下可医腿足疼痛。它通过多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锻炼全身的灵活性。
预备式:同三体势。
一、前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前一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部(肚脐处),眼看右掌(图1)。
二、后退步穿掌(金鸡独立):右腿后撤一大步,右腿屈蹲,左腿退回到右脚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后收至腹部(肚脐处),左掌由右掌上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眼看左掌(图2)。
三、斜左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斜前方尽力跨一大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前,眼看右掌(图3)。
四、斜右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右腿向右前方尽力斜跨一大步,右腿屈蹲,左腿跟进到右腿内侧,右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左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左掌由右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部,眼看左掌(图4)。
五、纵步前穿掌(金鸡食米):两手不动,上前两步,左脚再进一步,左腿屈蹲,右脚跟随并步。同时,右掌变拳从腰间打出,左掌收回至右手小臂处立腕,紧靠右小臂,眼看右拳(图5)。
六、右后转身(金鸡抖领):身体向右转约90°;,右腿向后退一步,左腿随之稍向后撤成半马步;同时,左掌尽力向左下方撑开,停于左大腿旁,右拳屈肘撑到头部右额角前(拳心向外),眼看左掌。略停,身体急向右转约90°;,左腿向后蹬,左掌继续向后撑,停于胯前,右拳位置不动,眼看前下方(图6)。
七、独立下插掌(金鸡上架):左脚向前进一步,屈膝半蹲,右腿跟在左腿内侧,右脚紧靠左踝关节处;同时,右拳变掌经胸前向左下方插下,左掌由左下方经胸部向右上穿出,停在右肩侧,指尖向上,眼看右前方(图7)。
八、进步右挑掌(金鸡报晓):右脚向前一步,膝部微屈,左脚随之跟进半步,体重偏于左腿。同时,两臂右上左下分开,右掌挑起,高与眼平,指尖向下,手臂不要伸直,眼看右手(图8)。
九、进步左劈掌、右劈掌:①左脚左掌不动,右掌向外翻转下压,掌心向上;同时,右脚略向前移,脚尖外撇45°;,眼看右掌。②左脚向前进步,右脚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右腿。左手顺右臂内侧向前劈下,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前,眼看左掌食指。③两掌变拳,左拳下落,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向上伸出(拳心向上),同时,左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上势不停,右拳顺左臂内侧前伸,待两拳接近时速向里翻,转变前臂,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前,两掌心斜向前下方,同时,右脚前进一步,左脚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左腿,成右劈拳式,眼看右掌食指(图9)。
十、震脚独立劈掌:两掌变拳,右拳下落经胸前由颏下向上伸出,拳心向上,上势不停,左拳顺右臂内侧前伸,待两拳接近时,向内翻转变掌下劈,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前,两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脚收至左膝盖处,脚尖外摆,急速落地,屈膝半蹲,左脚随之提起,靠在右踝关节处,成右独立步,眼看左掌(图10)。
十一、进步右崩拳(金鸡食米):左脚上前一步,左腿屈蹲,右脚跟随并步,同时,右掌变拳从腰间打出,左掌收回至右手小臂处立腕,紧靠右小臂,眼看右拳(图11)。
十二、金鸡抖领:与图9“金鸡抖领”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
十三、独立下插掌(金鸡上架):与图7“金鸡上架”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
十四、进步右挑掌(金鸡报晓):与图8“金鸡报晓”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
十五、进步左劈掌:与图9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
十六、收式:打至起式位置,并做出进步左劈掌后,左手回收至胸前,然后,右手向下、向后收至胸前,两掌变拳,拳面向下至腹部,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同时,左脚回收
形意十二形
形意十二形是以拳拟为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它包括龙、虎、猴、马,鲩,鸡,燕,鹞,蛇,骀,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是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搞攻防实战能力。
形意十二形是形意拳主要组成部分,借寓十二种动物的特点及形像,融入武技中,如龙的飞腾纵横,虎的威猛气势,猴之灵,燕之巧,鸡敏好斗,鹰猛等。仿其形其意而入攻防拳技中,即是精妙的攻防,又是练身的良好方法。
龙形
龙形者,有降龙之式,有伏龙登天之形,而又有搜骨之法,龙者真阴物业(龙本属阳,在拳则属阴),在腹内而谓心火下降。丹书云:龙向火中出是也。又为云,云从龙,在拳中则谓龙形。此形式之劲,起手承浆之穴(即唇下陷坑处,又名任脉起处),与虎形之气轮回相接,二形一前一后,一升一降是也。其拳顺,则心火下降,其拳逆,则身必被阴火焚烧也,身体必无活泼之理,而心窍必不开也。故学者,深心格致,久则身体活泼之理自然明也。
虎形
虎形
虎形者,有伏虎离穴之式,而又有扑食之勇,在腹内为肾水。丹书云:虎向水中升是也。又为风,风从虎,在拳中而为虎扑,臀尾(名督脉,又名长强)。起落不见形,猛虎坐卧出洞中是也。其拳顺,则清气上升,而脑筋足也。其拳逆,则浊气不降,而诸脉亦不贯通也。医书也:督脉为百脉之原,督脉一通,诸脉皆通,即此意也。学者务格虎形之至理,而淂之身心,以通诸窍门。
猴形
猴形
猴形者,物之最精最巧者也。有缩力之法,又有纵山之灵。在腹内则为心源,在拳中谓之猴形。其拳顺,则心神定静,而形色亦能纯正;其拳逆,则心神摇乱,而形色亦即不和,手足亦必失宜也。孟子云:根心生色现于面,盅于背,施于四体。亦此气之谓也。此形之技能,人固有所不能及,然格致此技之理,而身体力行之不惟能收其放心,且能轻便身躯也。学者于此形,切不可忽焉。
马形
马形
马形者,兽之最义者也。有疾蹄之功,又有垂缰之义。在腹内则为意,出于心源,在拳中而为马形。其拳顺,则意定理虚,其拳逆,则意妄气努,而手足亦不灵也,先哲云:意诚而后心正,心正则理直。理直则拳中之劲亦必无妄发也。学者于此马形,尤须加意。
鼍形
鼍形
鼍形者,水族中身体最灵者也。此形有浮水之能,在腹内则为肾,而能消散心火,又能化积聚,消饮食。在拳中则为鼍形,其形能活泼周身之筋络,又能化身体之拙气拙力。其拳顺,则筋骨弱者能转而为强,柔者,能转而为刚,缩筋者,易之以长,筋驰者,易之以和,则为顺天者存也。其拳逆,则手足肩胯之劲必拘束也。拘束,则身体亦必不轻灵,不活泼也。不活泼即犹如鼍之能与水相合一气而浮于水面,难也。
鸡形
鸡形
鸡形者,鸡于世最有益者也。能以司晨报晓,又有单腿独立之能。抖翎之威,争斗之勇。则鸡形中之功夫,可谓甚大。在腹内而为阴气初动,在天为风,在人为气,在拳中谓之鸡形,又能起足根之劲上升,又能收天顶之气下降,又能散其真气于四体之中。其拳顺,则上无脑筋不足之患,下无腿足疼痛之忧。其拳逆,则脑筋不足,耳目不灵,手足亦麻木不仁也。学者于此鸡形,最当注意。
鹰形
鹰形
鹰形者,其性最狠最烈者也。有搜获之精,又目能视微物,其形外阳而内阴,在腹内能起肾中之阳气升于脑,即丹书穿夹脊,透三关,而生于泥丸之谓也,在拳中谓之鹰形。其拳顺,则真精补还于脑,而眼睛光明也;其拳逆,则真劲不能贯通于四指,阳火上升,而头眩晕,眼亦必发赤也。学者练此形,便能复纯阳之气,其益非浅显。
熊形
熊形
熊形者,其性最迟钝,其形最威严,有竖项之力。其物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