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516部分

小寒资料集-第516部分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粤⒌牧酱笳笥乇鹗潜壤甭傧莺螅現N公司被德军接收,制造了约30万支被重新命名为P640(b)的该种手枪,用于补充军需。二战期间,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约翰·;英格利斯公司继续生产m1935,供英联邦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印度、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的部队使用,加拿大的产品取消了原枪的水平表尺和可拆卸的握把。
中国早在1935年就向FN公司订购过数千支该型手枪,但不久欧战爆发,该枪的供应渠道被切断。在此情况下,向同为盟国的加拿大经过一番谈判和商洽,1944年,与英格利斯公司签订了为中国生产该枪的合同,还向该公司提供了4支比利时原产样枪。这种加拿大产m1935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纯粹的仿制,而是应中国方面的要求而重新设计生产的,在国内被称为“加拿大撸子”或“加九零手枪”。此外,按合同规定,首批4000支手枪的套筒上刻有“中华民国国有”的字样。该公司在两年时间内向中国提供了2万余支,但这些手枪大多没有赶上抗日战争,而是用在了国共内战当中,主要装备国民党一线部队。最终这些手枪中的大部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并一直使用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FN公司恢复了m1935的生产,除装备比利时军队和警察外,还大量出口。战后生产的普通型m1935与二战时期的产品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主要是以片状抽壳钩取代了原来的轴式抽壳钩,阻铁杠杆改为用单独的空心弹性销子固定,表尺也全部改为固定式的,握把背面的枪托安装卡槽也取消了,但握把护板仍为木制的,形状也没有变化。英国军队于1954年正式采用该枪,以取代韦伯利0。38英寸转轮手枪。荷兰、丹麦、南非和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采购该枪来装备自己的军队。这促使m1935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空前的广泛应用,从而真正成为一支公认的著名手枪,到20世纪末的时候,全球大约有55个国家的军队或执法部门装备了该枪。m1935以精锐部队理想的随身武器而闻名于世,典型的例子是英国特别空勤团(SaS),每名队员必须装备的轻武器外,还有m1935,并不是纯粹的自卫武器,而是重要的辅助武器。以m1935的近距离精确射击控制局面,避免过度交火导致人质伤亡。
1980年代以后,各国先进战斗手枪层出不穷,为使m1935外观更加现代化、提高竞争力,FN公司对标准型m1935进行了较大改进,推出了1型手枪,改进之处主要有:表尺、准星以燕尾槽固定;击锤由原来的圆环形改为刺形;手动保险杆尺寸加长,并改为双侧均可操作;取消了套筒右侧前部的弧形凹槽;握把护板采用黑色工程塑料制造,外形更加流畅。随后,FN公司又推出了2型手枪,与1型的区别只是表面处理不同。1型和2型手枪都曾经装备比利时军队和警察部门,并作为FN公司的主打产品大量出口。由于1980年代以后设计的手枪都很注重安全性,多数采用击针自动保险,因此FN公司在1型手枪的基础上改进了发射机构,在击针后部增加了一个击针自动保险卡锁,以消除意外走火的危险,改进后的型号称为3型手枪,少量装备比利时警察部队。
1990年代,双动手枪逐步占据主流,m1935几十年不变的单动发射机构显得有些落后,因此FN公司决定在其基础上设计一种全新产品,这就是勃朗宁BDa自动手枪。后者已经基本脱离了m1935的外形,结构更是有了大幅度改进。后来FN公司又在BDa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种样式的改进型号,不过它们未能续写前辈的辉煌,其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此外,FN公司战后还生产过民用型m1935,包括可调表尺的比赛型、可调表尺加可卸木制枪托的收藏型。尽管它们外观上与二战期间的产品并没有太大区别,但一般可以通过抽壳钩来识别,因为战后生产的这些民用手枪都是使用片式抽壳钩,还可以进一步判读枪身上的铭文和各种标记加以区分。
评价
1991年9月美国《枪与弹》杂志进行的“20世纪十佳手枪”的评选中,m1935名列第五,勃朗宁的另一传世之作——m1911自动手枪则位居第二,考虑到两者设计的年代差别和美国人对0。45英寸口径的偏爱,m1935获得这样的排名并不奇怪,但如果在欧洲进行同一评选的话,结果肯定会颠倒过来,因为m1935从一开始就是一支“欧洲人的手枪”。
性能数据
FN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生产的标准型m1935手枪主要诸元
口径:9mm
弹药:9×;19mm巴拉贝鲁姆枪弹
全枪质量0。99kg(含空弹匣)
全枪长197mm
枪管长118mm
瞄准基线长159mm
膛线6条、右旋
初速335m/s
有效射程50m
弹匣容弹量:13发
瞄准装置:片状准星缺口式照门
瞄准基线:159mm
m1911手枪
简介
m1911自动手枪作为美国军队的制式手枪长达70多年。虽然在1985年美军更新制式手枪(m9手枪)后m1911a1被替代,各种m1911手枪仍然被许多公司生产,提供给军队、执法机构、保安人员和民间爱好者。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工作原理,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发射0。45英寸(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使用7发弹匣供弹,该手枪特点:一是结构简单,零件数小,分解结合比较方便;二是机构动作可靠,安全性好,故障率低。该枪最大不足是:重量体积较大,射击时后坐力大,影响射击精度。
研制历史
m1911手枪最初是由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的。勃朗宁1889年开始试验自动装填技术。在1895年发明了一种枪管后坐式工作原理的新手枪结构设计。1896年,勃朗宁和他的兄弟与康涅狄格州的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即现在的柯尔特工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勃朗宁利用新发明的手枪结构为柯尔特公司设计了一种发射0。38英寸柯尔特手枪弹的自动装填手枪。此枪交给美国军方进行测试。结果军方对该枪表现并不满意,认为半自动手枪可靠性较左轮手枪差,没有采用。
1899年…1902年期间,美国军队正在菲律宾与当地的土著发生武装冲突。在战斗中美军士兵发现他们所装备的0。38英寸(9。65mm)口径柯尔特转轮手枪停止作用不够大,再装弹速度太慢。因此,美国陆军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新手枪和新枪弹,希望能在近距离上一枪击倒顽强的敌人。基于与菲律宾土著起义者战斗的经验,并在动物和人类的尸体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美国陆军军械理事会的主管约翰·;汤姆逊上校(汤姆逊冲锋枪就是以其姓氏命名的)和路易斯·;拉贾德上校认为美国陆军需要一种0。45英寸(11。43mm)口径的枪弹才能提供足够大的停止作用。
1907年,美军方开始招标研制0。45英寸大口径左轮手枪及半自动手枪作为其新一代制式手枪。勃朗宁利用15g全被甲弹头把0。38英寸半突缘式手枪弹改装成0。45英寸口径的无突缘式手枪弹,并于1905年把这种口径的自动手枪提交给美国陆军进行评估。选型试验在1906年开始进行,多家公司参与竞争。最后柯尔特公司和萨维奇公司的样枪被选中。但这两种样枪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军械部要求厂方继续改进功能和可靠性参加进一步的试验。
为了监督生产勃朗宁亲自去了哈特福德的工厂。最严酷的试验在1911年3月3日开始。试验中每支枪都要射击6000发,每射击100发后手枪会被冷却5分钟,每射击1000发后手枪会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上油。在打完这6000发后,这些手枪再用一些装配不良的枪弹进行测试。然后又把这些枪浸在渗有酸液或沙子和污泥的水中直至表面生锈,然后再进行更多的射击试验。这是枪械有史以来第一次经受如此严格的试验,尤其射击6000发的耐久性试验,这个纪录直到1917年才被打破。
在评审期间,勃朗宁继续对原有的设计进行改进,例如改进了铰链、手动保险、握把保险和空仓挂机,又加长了握把并将倾斜角加大。勃朗宁手枪通过了一系列的试验,凭借其出色性能,赢得军用制式手枪合同。评审委员会在1911年3月20日发表的报告中写道:“这两支手枪,理事会认为柯尔特是最好的,因为它更可靠,更耐用,当有零件损坏时更容易分解并更换,而且更准确。”1911年3月29日,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45英寸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m19110。45英寸自动手枪”。并于1912年4月开始装备部队,成为美军装备的第一支半自动手枪。
当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政府已经从柯尔特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购买了约14万支m1911手枪。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1913年开始置办机器生产m1911。由于战时急速扩充军队的需要,为满足供应计划,柯尔特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之外的多家承包商加入来分担庞大的生产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柯尔特公司与各承包商共生产了四十五万支m1911手枪。
m1911a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陆军军械部评估了m1911手枪的战斗表现,要求柯尔特公司进行改进。柯尔特公司的改进之处有:
(1)、加宽准星,研制出帕特里奇瞄具(Patridgesight,一种平头厚叶片准星和正方形或矩形缺口照门组成的枪用机械瞄具,由曾任美国转轮手枪协会主席的帕特里奇发明),使射手在光照不良的条件下也能迅速瞄准;
(2)、加长击锤,使之更容易被拇指扳动;
(3)、缩短扣机距离,增加防滑纹;
(4)、握把背部设计弓形拱起,表面增加防滑纹,使射手握持更牢固;
(5)、改变握把护板的网格防滑纹,使握持更舒适;
(6)、扳机后方增加拇指槽,使扣扳机的动作更轻松;
(7)、加长握把保险。
这些改进项目在1923年完成,通过试验的新枪于1926年6月25日被美军正式采用,并重新命名为“0。45英寸口径m1911a1自动手枪”。此后,该枪在结构方面几乎没有再进行大的改动。此外有许多外国公司或政府获得柯尔特…勃朗宁的授权而生产不同口径的m1911型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41年到1945年期间,美军加上其他盟国的定货量足足有250万支(包括m1911和m1911a1)。为了能及时交货,美国政府增加了4个承包商来分担生产任务。战争期间生产的m1911al握把护板的材料由原来的胡桃木改为褐色塑料。到战争结束时,仅是美国陆军就有270万支m1911和m1911a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m1911a1手枪经历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m1911a1仍被广泛采用,并出现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改型,例如缩短的m15指挥官型,不同长度、握把及其他配件的mKIV系列政府型手枪等等,此外还有多种不同的比赛型手枪。
1985年,美军决定以伯莱塔公司生产的9mm口径m9自动手枪代替m1911a1。当国会命令颁布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激烈反对,而美国海陆空三军内许多特种部队仍然继续使用m1911手枪作为辅助武器,仍然有许多人相信m1911手枪是最好的战斗手枪。
尽管美国军队的制式手枪已经更换为是的m9手枪,但各种m1911手枪仍然被许多公司生产,由于其大口径弹药在实战中无可比拟的绝对杀伤威力和精准且迅速的单动射击模式,美国一些精锐军警部队(如SWaT)一直将其列为特战成员制式手枪。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战的美国特种部队还是采用了几乎和上世纪设计上一模一样的m1911手枪。m1911手枪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复兴,特种部队和警察部门纷纷放弃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大量装备的9毫米口径的手枪,转而重新采用了一度被认为落后于时代的口径0。45acPm1911手枪,如今世界最大的m1911手枪生产商——金伯(KImBeR)公司生产的“沙漠勇士”政府型m1911手枪就是为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的海军特遣队专门定制的。
m1911手枪主要结构
尽管m1911产生了许多新的型号,但其基本结构,如击发与发射机构、保险机构却保持不变。
m1911采用单动发射机构,只能单发射击。它的击发与发射机构由击针、击针簧、击锤、击锤簧、阻铁、阻铁簧、单发杆、扳机连杆、扳机组成。其中,单发杆是一个杆状件,与阻铁装配在一起,它既可上下做直线运动,也可与阻铁一起绕轴回转。其下部有一凸耳。套筒复进到位后,单发杆上移进入套筒的缺口内,凸耳与阻铁啮合在一起,这时如果压紧握把保险并扣扳机,则可释放处于待击位的击锤。如果套筒未复进到位,单发杆被套筒压下,凸耳则处于阻铁下方,与阻铁脱开,此时虽压紧握把保险并扣动扳机,则不能释放击锤。单发杆除有上述作用外,还可避免扣一次扳机形成连发。保险机构正是作用于击发与发射机构,才能实现全枪的保险。
和许多现代手枪一样,m1911有多种保险机构,能防止该枪意外走火。m1911的保险机构包括手动保险、握把保险、半待击保险。
手动保险钮位于枪身左侧后上方。将保险钮推到上方,保险钮进入套筒的缺口内,限制套筒的前后移动。同时,保险机的内凸轮面与阻铁啮合,限制阻铁向前回转,这样,虽扣扳机却不能释放处于待击位(阻铁上部突齿卡入击锤待击槽内)的击锤。手动保险能确实锁定套筒和待击的击锤,保证手枪待击携行的安全。m1911的手动保险钮设计得大小适中,利于隐蔽携带或战术应用,拔手枪时不易于钩挂衣物。
握把保险位于握把持握虎口处。在簧力作用下,握把保险自动处于保险位置,此时握把保险凸齿抵在扳机连杆上,限制扳机连杆后移,使扳机扣不到位。只有虎口压紧握把保险,使握把保险凸齿与扳机连杆脱开,此时扳机连杆可自由向后移动,才能将扳机扣到位。有些人觉得手枪上不必要设置握把保险,其实自卫手枪有这种保险更安全。
中国仿制的m1911手枪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军阀混战的时期。欧美各国武器生产商纷纷通过官方、半官方乃至走私等方式向中国的军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