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香艳激情电子书 > 材料帝国 >

第200部分

材料帝国-第200部分

小说: 材料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贺千转头看着秦海,说道:“小秦。咱们来之前,你可没跟我说过这个。”
  “我是临时起意的。”秦海说道,其实他在陈贺千那里的时候,已经隐约有了这样的想法,只是还不确定。看过孙玉智的生活状况之后,他便下定了决心。既然国家拿不出钱来,那就由他来出钱吧,至少先把这些学者养起来再说。nnd。让这些学术大牛住在筒子楼里,真是暴殄天物啊。
  “临时起意!”陈贺千眼珠子都瞪出来了。“临时起意,你就敢答应这么多条件?你要建材料学院,和谁合办?教委能不能批准?有没有场地?编制是多少?怎么招生?你这些都没考虑,就敢说出这么多条件?”
  “我不打算和谁合办。”秦海说道,“我也不需要教委批准,没有编制。我只是想给像孙老师这样的青年才俊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不至于把半辈子耗在这样的小屋子里!”
  秦海说到这里,用手比划了一下,语气中已经带上了几分怨气。他也知道自己其实不该抱怨什么,国家的国力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但他就是觉得郁抑难当,非得吼一嗓子才能渲泻出来。
  “小秦,你为什么要建材料学院?”孙玉智首先回过神来了,秦海说的那些条件,尽管让他觉得很不靠谱,但却是实实在在具有吸引力的。房子、票子,加上实验条件,是他最缺乏的东西。相比离乡背井去国外发展,如果在国内能够得到这样的条件,他是更愿意接受的。
  “材料是百年大计,我们国家耽误不起。”秦海说道。
  “这……”孙玉智被秦海的话给噎着了。不是说秦海的话不对,而是秦海的出发点太高大上了,让他觉得心里发虚。材料是国之基石,这一点但凡是干这行的,心里都清楚。时下国内对于材料学科的研究投入不足,导致这一学科发展滞后,孙玉智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是,所有这一切,与你秦海有什么关系?
  秦海看着孙玉智和陈贺千的表情,呵呵地笑了起来,说道:“好吧,我说这些可能显得太爱国了,两位老师都不信吧?那我就说点实在的。孙老师,还有其他一些老师,都是有才华的人,可惜在国内现有的条件下,你们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白白浪费了。
  我呢,是一个商人,我想把你们浪费的才华开发出来,变成钱。一大半进我的口袋,一小半用来改善你们的生活,也帮助你们出更好的成果。这个解释是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一点?”
  陈贺千皱了皱眉头,斥道:“刚才还说了几句正经话,一转身又胡说八道了。你小秦是这种唯利是图的人吗?我还不了解你?”
  对于秦海,陈贺千的确有些摸不着头脑。一方面,这个年轻人做事很大方,在涉及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问题上,颇有一些全局观念;但另一方面,他又绝非老一代学者眼中的正人君子,他对挣钱的事情极其热衷,用掉在钱眼里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秦海曾经资助过陈贺千的研究,对于李林广和岳昆的研究更是不惜重金。但与此同时,他也从这种资助中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陈贺千帮他开发的一种特种钢材,在国外市场上卖得很好,收益早就超过他给陈贺千的投入了。
  面对着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家伙,陈贺千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才好。
  “你希望我去做什么呢?”孙玉智又问道。
  “我记得孙老师是做磁性材料的,您可以做您的本行,稀土硬磁材料。目前日本刚刚提出了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的概念,这个领域基本上还处于空白,谁先进入,就能够大有所为。据文献显示,日本人提出来的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存在居里温度较低、温度稳定性差和环境稳定性差的特点,我们现在入手,完全来得及,可以超越日本人的水平,拿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材料。”秦海说道。
  “你了解过我的研究方向?”孙玉智有些吃惊了,秦海说出来的这番话,显示出他在这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方面是做过一些功课的,虽然有可能这些话都是陈贺千临时教他的,但他能够如此流畅地说出来,也十分不易了,起码不像是一个有钱无脑的土大款。
  看到孙玉智的表情,秦海心中有些不忿,他索性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说出来了:
  “孙老师,我给您几个观点。要解决我刚才说的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存在的缺陷,应当有两条思路,一是进行材料的表面处理,以达到抗腐蚀的作用,我觉得,可以尝试使用镍、铬、铜、锌这些元素在磁体材料的表面做一个涂层或者镀层。第二个思路是改变磁材料的化学成分,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在材料中加入铝、镓、钕、铜等元素,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在潮湿环境下的抗腐蚀能力。”
  孙玉智听到这里,完全呆住了。秦海说的这些,与他正在考虑的一些想法完全吻合,而且即便是他自己,对于这些想法也仅仅停留在猜想阶段,无法如此清晰地表述出来。他深信,陈贺千也不可能知道这些东西,虽然都是做金属材料的,但术业有专攻,永磁材料这个领域,陈贺千并没有涉猎,更谈不上有这样深刻的见解。
  他不知道,秦海说的内容,恰恰是他在几年或者十几年后发表的论文上的内容,有一些已经被编入了材料学的教科书。人家拿着他若干年后的成就来忽悠他,他还能不中招?
  “小秦,你说的思路,跟我完全一致啊!如果有条件,这些实验我都可以做,实验设计我早就成形了!”孙玉智结结巴巴地说道。
  “那孙老师就跟我走吧,到安河去,所有这些实验所需要的条件,包括经费,我全部提供。唯一的要求嘛……最后的学术成果归你,经济成果归我。”秦海笑呵呵地说道。永磁材料的应用范围实在是太广了,小到各种仪器仪表,大到电动机、起重机,这东西随便划一个技术门槛,各家厂商就得乖乖地送钱,绝对是一本万利的项目。
  “这成果的归属倒无所谓……其实论文的署名也不止一个人的。”孙玉智红着脸说道,他还没有大方到说自己不要学术成果的程度。知识分子能够装得对钱不屑一顾,但对于名是无法淡定的。
  “不可否认,秦董事长说的这些,对我很有吸引力。不过,这些事情还容我考虑一下,毕竟……事关重大。”孙玉智的声音低了几度,生怕这样一种给脸不要脸的态度苦恼了财大气粗的秦海,使到手的鸭子又飞走了。(未完待续。。)
  ps:  还有点低烧,不过暂时还不影响码字,为人品再发一章。求推荐票,有月票当然更好。
  90年,橙子还在读本科,去筒子楼拜访一位副教授(如今他已经是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了,还是巨有钱的那种),他对橙子说的话就是:能出国尽量出国吧,先超越初级阶段。
  无语啊。


第三百一十一章 需要一个挂靠单位

  孙玉智的犹豫,秦海是非常理解的。高校的教职可是一个铁饭碗,虽然里面装的饭菜不怎么样,好歹也是旱涝保收。要凭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大款几句话就抛弃一切跟着走,孙玉智可真的没有这样的勇气。
  三个人接下来便聊了一些其他的闲话,包括说起了另外一些搞材料的学者的境遇,照孙玉智的说法,秦海开出的条件对于这些人没准是更有吸引力的。
  等到把陈贺千和秦海送下楼,孙玉智再回到房间的时候,看到妻子王瑾正守在门口等着他。
  “孩子睡了?”孙玉智小声问道。
  “睡了。”王瑾道。
  “我和他们说的话,你都听到了?”孙玉智又问道。
  王瑾点点头,夫妻之间有足够的默契,孙玉智知道她在想什么,她也知道孙玉智在想什么。
  “瑾,你觉得我应该去吗?”孙玉智拉着妻子坐在床上,对她问道。
  王瑾道:“你觉得这个秦董事长,可信吗?”
  “我了解过他的一些事迹,他才20多岁,却是热喷涂机的专利所有人,把全世界的材料学家都给震了。另外,看陈老师和他的关系,非同一般。陈老师的为人我是百分之百相信的,如果这个秦海人品不端,就算他有再多的钱,陈老师也不会和他如此亲近。”孙玉智低声地说着自己的分析。
  “可是……他说他们那里没有编制,你这不就相当于下海了吗?”王瑾有些担心地说道。
  “是啊,这一步踏出去,可就回不来了。”孙玉智点头道,“不过,你听听他说的条件。不低于1000块钱的月薪,1万块钱的安家费,还有两室一厅的住房。你想想,小泽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们连一斤活虾都买不起。咱们委屈点没事,委屈了孩子。我实在觉得有愧啊。”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里略略带上了一些哽咽。他想起前两天骑着车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卖活虾的摊子。孩子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摊子,那副眼馋的样子,让他至今心痛难耐。可是一斤活虾要十几块钱,这岂是他的收入能够承担的。孩子很懂事,没有向他哭闹,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是伤心。
  王瑾理解丈夫的心情。她把头靠在丈夫的肩上,说道:“可是这样做,风险太大了。万一他们那边的事情办不成,或者他变卦了,你就啥都没有了。”
  “真到那一天,我也只能出去了。”孙玉智说道,“虽然我真的不情愿。”
  王瑾的心已经在动摇了,在工薪层的工资普通只有一两百块钱的年代里。一千元的月薪是有极大吸引力的。不说别的,就想到能够多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做身漂亮衣裳,她也忍不住心动。她想了想,说道:“要不,你明天给陈老师打个电话,再和他聊聊,听听他的意见。当着这个秦董事长的面。说不定陈老师有些话不方便说呢。”
  “嗯,我也是这样打算的。”孙玉智道,说罢,他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继续说道:“瑾。你想过没有,如果秦海说的是真的,我3年时间就能够挣到将近4万块钱,这还不算他说的安家费。你想想,有4万块钱,咱们能做点什么?”
  “我就想把这个破冰箱换了!”王瑾气乎乎地指着眼前正在发出巨响的冰箱说道,“一天到晚吵死个人,还三天两头坏。”
  “换,咱们拿到安家费就换!”孙玉智像一个腰缠万贯的大财主一样,挥着手豪迈地说道。
  “还有,要把这张床也换了,老是咯吱咯吱响……”王瑾的声音低了八度。
  “咱们有了房子,就有双人床了……”孙玉智感觉得到妻子的手正在他后背游走,他不禁也有些目光迷离了……
  不提孙家两口子到底是做着周公之梦还是行着周公之礼,再说陈贺千和秦海二人离开工业大学,坐上出租车之后,陈贺千鼓起眼睛对秦海问道:“小秦,你今天在小孙那里说的事情,是认真的还是一时心血来潮?”
  秦海哭笑不得:“陈老师,我是这么不靠谱的人吗?这样的事情我也敢乱讲?”
  “你的材料学院呢,在哪?”陈贺千用兴师问罪的口吻说道。
  “半年吧,最多半年时间,就能够建起来。”秦海说道。他虽然还是刚刚开始琢磨这件事,但有关的细节他已经考虑得差不多了。以他在安河省的影响力,要弄一块地盖一个研究院不是什么难事。至于说土建之类的事情,他只要招招手,全省所有的大建筑公司都会抢着过来帮忙。原因很简单,他可是安河省的建材大亨,无论是钢材还是水泥,他手上都不缺,这年头,弄点建材容易吗?
  陈贺千也知道秦海的能耐,最起码知道他不差钱。他想了想,问道:“你打算把小孙这样的人都挖过去?”
  “与其让他们在这里虚耗时光,不如去我那里发光发热呢。”秦海说道。
  “可是这样一来,工业大学的材料课就没人上了。”陈贺千提醒道。
  秦海想了想,说道:“如果孙老师因为待遇不好而出国了,工业大学不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吗?我的想法是这样,第一,工业大学可以再找其他老师来担这些课程,只要他们水平足够差,我肯定不挖墙角。”
  “凭这一句话,你就是在挖墙角!”陈贺千恶狠狠地说道。
  秦海嘿嘿一笑:“那没办法,谁让他们自己不重视人才。第二,如果工业大学还打算用孙老师,那就聘孙老师为外聘教授,负责报销从安河到京城的车票,让孙老师每年回来开几周课。至于课酬嘛,那就看孙老师的意思了,我不另收钱。”
  “这也不失为一个方法。”陈贺千说道,他不是一个迂腐的人,自然不会真的去追究秦海这种挖墙角的行为。他知道秦海的说法是对的,如果让孙玉智这样的人继续维持现在的生活状态,他们是随时可能离开的。现在秦海用这样的方法把他们挖走,好歹还是留在国内,真的要回去讲讲课也方便。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你需要考虑的。你那里是私营机构,这些人到你那里去,需要有一个挂靠单位,你想好没有?”陈贺千道。
  所谓挂靠,就是一个名份的问题了。大学老师都是体制内的人员,在体制内如何流动都无所谓,但一旦离开体制,再进来就不容易了。有些人既想保留体制内的身份,又想到体制外去挣钱,就需要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
  早些年,流行过一段“停薪留职”的做法,像秦海和夏扬杰在浦江搞的海杰公司,所招聘的研究人员大多数就是以这种身份离开原单位的。这几年,停薪留职管得比过去严了,很多单位甚至不允许这样做,于是就有了另一种做法,那就是挂靠。
  挂靠的作法,是从甲单位出来,把身份放到同为体制内的乙单位,而自己却到体制外的丙单位去工作。对于乙单位来说,这个人的身份依然是停薪留职,但却规避了甲单位不允许停薪留职的制度约束。由于这种作法日益普遍,在许多地方甚至专门出现了用于挂靠人员的单位,有点像后世的人才中心或者劳务派遣公司的性质。
  秦海不是不知道这种方式,他只是觉得,要把这么多人都弄成挂靠,自己压力山大。他要建材料学院,需要的是成百上千的学者和研究助手,上哪找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