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军火帝国 >

第111部分

军火帝国-第111部分

小说: 军火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胡子恍然大悟。
“只是中国人的觉悟实在太低了,我们应该主动去帮助和改造他们,让中国人也参与革命的浪潮之中来,自愿加入伟大的国际布尔什维克。”小秃头马上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思路。
大胡子眼珠一转,马上提议,“我们手上不是有一个中国团吗?选取一些忠实可靠的骨干分子,送回中国组织革命事业?”
小秃头摇摇头,“他们不行。中国团都是由华工组成的,根本认不识几个大字,无法胜任宣传发动的职责。”
“要不,我们干脆建立一所专门培训国际布尔什维克的学校好了,招收一些有文化的中国年轻人,从新培养好了。”一计不成,大胡子马上又起一计。
“这个可以有,想法非常不错,我看好你。”小秃头琢磨了一阵子,越想越觉得可能。
斟酌一番后,小秃头对大胡子的计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国际布尔什维克组织和培养中国布尔什维克骨干的事情要一起做,而且要尽快启动,第一批招收学员可以让中国团邀请他们国内的熟人参加,甚至可以让中国团参与远东战事,就近鼓动北方军推翻剥削阶级的代表陈安。”
大胡子一见小秃头同意了他的主意,顿时异常欢喜。
正在彼得格勒接受训练的中国团,马上接受新的命令,开赴西伯利亚前线。
已经升任连长的黄炜,带着自己手下的一百多名弟兄,跟着中国团的首席翻译王翻译,坐上了又臭又冷的闷罐车,一路摇摇晃晃地开赴遥远的冰天雪地。
很多中国团的兄弟一看火车前进的方向,顿时大喜过望,明显是向东行驶,越来越离家乡近了。
王翻译有些嫌弃地看着那些傻笑的中国团兄弟,对着黄炜说,“黄老弟,别理这些瘪三。回国有什么好,还不如在俄国这里混口饭吃容易。”
忽然想到一事,王翻译高兴起来,“告诉你一个秘密,米夫被调去一个什么很多国家组成的布尔什维克联合组织任职了,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学校培养我们这种骨干精英分子。我已经写信给国内的表弟了,让他赶紧来俄国报名。”
作为中国团里面权势最大的一名中国人,王翻译已经洋洋自得称自己是民族精英了,甚至还将看的顺眼的黄炜也称为了精英分子。虽然担任中国营以上职务的俄国人,实际上是把王翻译当狗辱骂的。
黄炜有些惊奇地听着王翻译的话语,火车实在太晃了,让自己的思维有些跟不上王翻译的思路。
王翻译又有些惋惜的说道,“可惜黄兄弟实在识字不多,否则我也推荐你去读一读,等出来之后,就可以做大官了。”
有些明悟过来,难得插话的黄炜顺口啰嗦了一句,“王大人,你的表弟叫什么?”
“他本姓为陈,但是为了与旧社会隔绝一起关联,决心使用新的姓名干出一番大事业。我琢磨了好几天,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叫王明,也不知道他愿不愿意使用。”王翻译不以为意的说道。
两人说完,随后就下车吃饭了,再下一站就进入西伯利亚了,这一段闲聊也就不经意间忘记了。
新加入国际布尔什维克的米夫,决心做出一番事业。第一件事情,是大胡子亲自交代的任务,就是立即安排人手,将布尔什维克思想传播进苦难深重的中国。
如今不过是一名较高级别炮灰的黄炜坐在火车上东进的时候,从青藏高原战场回来的北方军高层李燮和正在紧急北上,准备接收东部军团指挥权。
即使是坐在飞机上,李燮和还是觉得速度太慢了。
时不我待呀,东部军团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赤塔一战,不仅意外促使中东路护路武装提前仓促暴动导致失败,还迫使远东其他地区的布尔什维克被迫推迟暴动的时间。但是,更为重要的,同样彻底暴露出北方军一些急需解决的现实困难。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兵力不足。
        
第一八零章 狄赛尔的发明
北方军东部军团投入一线进攻的十二个步兵营,在残酷的巷战中损失极大,伤亡竟然高达近五千人,足足消耗了将近五个整营的规模。这其中可是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阵亡,以及差不多同样数量的重伤兵员。
也就是说即使剩下的轻伤兵员痊愈归队之后,东部军团进攻赤塔的二个混成旅,也至少损失了二成的战力。
这还是邓宝珊调动库伦航空队进行狂轰滥炸之后,又出动手头所有炮兵部队进行大规模炮击的结果。几乎占了绝对优势的重火力优势,依然打成这个样子,可见赤塔守军的疯狂抵抗。
驻守赤塔的白俄军也没有好下场,一万七千多守军中,阵亡加失踪的竟然高达二分之一,剩下的俘虏也都是伤员为主。
远东俄军除了海参崴还有几万较为集中的白俄军队外,其余地方均只有几千驻军了,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上下。因为要驻守各地,基本上也失去了反击进攻的能力。
北方军亦是如此。东部军团占领赤塔后,马上就地抢筑野战防御工事,准备堵截有可能的西进俄军势力。东部军团也失去了进一步扩张的实力。
更为悲催的是远东布尔什维克,中东路力量被解除武装后,彻底丧失了机动支援能力,海参崴、伯力、伊尔库茨克都只有孤立的几百上千基干力量,根本不足以达到掌控一个城市。只有远在西伯利亚北部的雅库茨克一带还拥有较强实力,但是那里并不是远东和西伯利亚的核心区域。远东布尔什维克对大局,已经失去了控制。
而赶到赤塔的李夑和,初初视察完东部军团所辖部队后,马上判断出,除非是那些轻伤员立即归队,否则即使赤塔以东近在咫尺的尼布楚兵力极端空虚,北方军也无力夺取。部队所携带的弹药储备更是麻烦,几乎已经打光了。
李夑和马上急电大本营,请求加快输送军火弹药,否则一旦受到远东俄军反击,将无法守住赤塔。
因为事情紧急,虎子被陈安派出去,直接赶赴库伦一带,就地督查后勤补给输送情况。陈安已经非常不满了,这么长时间,后勤补给迟迟送不上去,运输旅是干什么吃的?
虎子坐上运输机赶赴库伦的途中,就发觉不对了。
冰冻天气,这是运输旅无法动弹的主要原因。
贝加尔湖地区实在太冷了,冷得使用汽油的汽车、卡车,甚至飞机都无法顺利启动,汽油都给冻住了。
运输旅长在焦头烂额,尉迟良也是一筹莫展。
轰炸机、运输机还好说一点,幸亏了在青海的经验,装上了玻璃罩子,勉强让机组人员不至于手脚冻麻掉。但是没有经过改造的战斗机,基本上就很难上天了。即使勉强上了天,回来的时候因为驾驶员差不多冻僵了,一连就摔了十几架。
实际上随着进入深冬,即使改装完毕的轰炸机,也是非常难以使用的。
无论是道奇卡车,福特T型车,还是两种飞机,都是使用汽油为燃料。通过长时间加热之后,勉强启动的汽车还好说,但是飞机在天上高速飞行过程中,即使启动时候已经加过热的油箱也有马上冻回去的可能。
汽车没油了会干吗,停下来而已。飞机呢,没油了只好掉下来了。
更是忙中出乱的事情就是加热油箱的时候,还要小心翼翼,汽油遇到明火是直接点燃,一不小心就连带装备一起爆炸了。
孙岳的军备研究小组马上接到了一线部队的报告,迫切希望解决汽油冷冻的问题。
张尚武总办等一大批兰州机器局的专家,立即被请到了阶州大本营,可惜讨论了好几天,也找不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见多识广的彭英甲听说后,挪挪嘴说了一句,“都是榆木脑袋,汽车不行了,难道马也不行吗,据说西伯利亚那里还使用狗拉车子,难道都不行吗?以前没汽车的时候,我们又不是都靠走路的。”
所有军工专家,连带军方人士马上都面面相觑,这是怎么说的,竟然把这个茬都忘了。
漠北什么东西最多,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马匹却是绝对比人多的。虎子接到大本营急电后,几乎是连夜就从库伦城里搜罗了上万匹马匹,套上大车,凌晨一早就送向上乌丁斯克,然后紧急分送赤塔和正在向伊尔库茨克进军的李虎臣。
正在纽约已经陷入梦幻乡,差点乐不思蜀的尼森伯姆也接到了要求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的电报。哦,错了,尼森伯姆是衣锦还乡,不是乐不思蜀。
总算想起还有一个大主顾的尼森伯姆,赶紧将这个问题分别送到福特和道奇两个厂家。
福特厂家没有什么研究,也拿不出具体解决思路。
道奇厂家倒是说了一个思路,使用另外一种冷门的内燃机,也就是柴油引擎。
柴油?尼森伯姆大吃一惊,那种提炼汽油后剩下的废油也可以作燃料?不是说,很难点燃吗。
道奇的技术专家鄙夷地看了一下这个只知道赚钱的犹太人,“谁说柴油不能当燃料的,上个世纪末狄赛尔就已经发明柴油机了。柴油的凝点,比汽油低的多,在零度以下也有不错的表现的。”
尼森伯姆奇了,“那为什么没有在市场上见到柴油引擎呢?”
道奇公司专家耸耸肩,“汽油引擎已经实用很多年了,技术相当成熟。换做是你,会选用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坏的柴油引擎吗?”
道奇公司并没有狄赛尔的柴油引擎技术,尼森伯姆只好请欧洲同行进行搜寻。
结果令尼森伯姆大吃一惊,狄赛尔已经破产自杀身亡了,而罪魁祸首就是他发明的柴油引擎。
欧洲大战爆发前一年,狄赛尔在英吉利海峡跳海自杀。他所发明的柴油机,最大特点是省油,热效率高,却因为技术不成熟而很不稳定。狄赛尔最初试制的柴油机只能运行一分钟左右。
随后的商业推广中,狄赛尔犯下了一个巨大错误,在汽油机已经能长时间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强行向市场推广不稳定的柴油机,结果遭到惨败,随后就破产了。实际上的原因,还是资金的问题,不推广柴油机,他也要破产了。
可惜看多了大公司之间尔虞我诈的尼森伯姆,只看到一个省油两字,就浑身一个激灵。狄赛尔真的是自杀吗?如果全力推广一个更省油的柴油机,那些贪婪的汽油机厂商不是都要破产了,还有那些石油寡头岂不是赚不到足够的利润了?
深深地压下了自己这个荒诞的念头,尼森伯姆花了一点小钱就搞到了狄赛尔的柴油引擎技术,然后赶紧送到了中国。他可不想让这个烫手山芋留在自己手上。
        
第一八一章 烧炭卡车
兰州机器局的徐尚武总办,是在几个月后才收到尼森伯姆从纽约邮寄过来的柴油引擎资料的,而且是技术不成熟的那种。
但是在没有受到邮寄材料的时候,尼森伯姆在电报中简单描述的柴油引擎原理,引起了徐总办的极高兴趣。
既然那些较重的废油都可以改造成引擎的燃料,那么其他的东西,比如煤炭,比如柴火,能否改造成燃料呢?曾有一段时间热衷于仿制蒸汽锅炉的徐尚武,立马有了新的念头。
于是乎,在战争后勤迫切需要的推动下,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出现了。
在科瓦尔的协助下,徐尚武竟然改造出了一辆“油改炭”的道奇卡车。
不用汽油用木炭,正铁青着脸看着阵亡数字的陈安,听到这个稀奇古怪的办法,也是瞠目结舌不已。
木炭怎么能用来当汽车燃料呢?
其实很简单,在汽车上加装一个大炉子,炉子里放木炭,炉子上面挂一个储水器,木炭点燃以后,储水器里的水滴进炉子里,这样木炭就会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炉子侧面钻两个孔,一个孔连通鼓风机,另一个孔把一氧化碳输送出去,经过两个过滤罐,滤掉炉渣和粉尘,最后再经过化油器输入汽缸,一氧化碳在汽缸里燃烧起来,发动机运转了,汽车可以前进了。
反正是烧炭兼烧开水,就是零下几十度也不会受到影响,除了安装了大炉子的道奇卡车要被占去了大量宝贵的运输空间,更是因为需要负载木炭而降低了载荷。
但是使用这种笨办法的效率,依然是要大大超过人背马驮的运输方式。
负责军备研究的孙岳看完这个想法,一时无语了。
徐永昌欣喜地到处乱摸,“慢就慢点吧,总好过马车走一程歇一程了。”看来参谋本部对这个笨家伙是非常满意的。
陈安一溜烟跑到改装卡车上,驱动着绕了一圈,回来的时候被炭灰熏得全身漆黑,说一句话鼻孔里就掉一些炭屑,差点让徐永昌等人认不出来了,都是烧炭惹得祸。
陈安张口就说了一句,“每辆烧炭卡车上,要配一把斧头,否则路上没炭的时候,就要到附近山坡上砍柴火了。”看来在半路上,陈安倒霉的碰到了这种情况。
当天下午,兰州机器局一下调出上百名技师,携带大批临时加工的铸件,乘坐库伦航空队的运输机,风风火火地赶赴库伦,就地将大批道奇卡车改装成烧炭卡车。
福特T型车不是不可以改装,只是改了以后空间大大缩小,只能乘坐二三个人员,速度也慢,实在是没有效益了,还不如只改装道奇卡车。
每辆卡车陪一把随车斧头的想法,被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想法确实非常有效,西伯利亚地区到处都是树林和冰雪,只要带了一把斧头,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卡车缺乏燃料的问题。
第一批三十辆改装了烧炭炉子的卡车,仅在几天之后就从库伦出发了。
等这批运载大量粮食的车队,赶到赤塔城里时,李燮和几乎是两眼放光,随后直接就是一封电报发给大本营,“真是高人呀。”至少价值三千万北方币的各种物资立即开始起运,滞留在赤塔的运输旅队员并没有在那里傻愣愣的不干事情。
几乎已经停滞下来的运输线路,重新开始运转起来。
可惜这一成果只能用在对速度要求不那么苛责的运输卡车上,飞机上是万万不能的。因为严寒将至,库伦以北的空中航线暂时只好全部停止了。
即将展开进攻伊尔库茨克行动的李虎臣,只好仰天长叹,无奈地放弃了借用空中力量的方案。
大本营也发觉李虎臣的西部军团,只能利用地面部队进行攻坚作战了,直接发来陈安亲自签署的训令,命令李虎臣要充分利用炮火摧毁敌军的士气,减少自身的伤亡,甚至允许进行长时间的炮火攻势。
至于后勤压力,烧炭卡车的意外出现,一下子就化解了这个最艰难的问题。
只要能够攻下伊尔库茨克,那么这一段到赤塔的火车线路就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