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军火帝国 >

第156部分

军火帝国-第156部分

小说: 军火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井岳秀派到汉口谈判的将领,就是那位大烟枪将军蒋世济。
蒋世济大大咧咧地跑到吴子玉的地盘上,丝毫不顾救世军的杀头严令,居然在救世军大帅府里旁若无人地抽起了大烟。
等到吴子玉从前线回来,蒋世济随手从皮包里掏出一份投诚协议,上面井岳秀的大名早已签了上去,就等吴子玉签名认可了。
榆林驻军和救世军总部也实在没有什么好谈的,除了换一个番号,所有东西都没有变,就连军饷都是井岳秀自筹的,枪弹也是和北方军同一系列而不是国内的德式系列。
吴子玉略略看了一遍协议,顺手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递给副官示意存档,然后笑眯眯地看着蒋世济在那里吞云吐雾。蒋世济正在兴头上,根本没有话题可以吸引他注意呀。
陕北镇守使井岳秀从此成了国内军阀中少有的不倒翁,一镇榆林就是数十年,名副其实的榆林王。只不过陕北的治政理念几乎是照搬照抄邻近的宁夏府,甚至连所谓的军校都是请得阶州武备学堂教官,勉勉强强是做到了保境安民造福一方的侠义风范了。
榆林归附之后,山西成了吴子玉的包子馅儿,从湖北、河南、绥远、陕西绕了一周,全部都是虎视眈眈的救世军部队了。
彻底被封锁住的山西马上就悲催了。
也是阎老西作为一名会做生意会理政的都督还是合格的,山西在他的治理下,虽然做不到路不拾遗、歌舞升平,但是民众生活水准在关内是属于安康的。在阎锡山的治理下,山西搞得所谓“六政三事”,即推行水利、蚕桑、植树、禁烟、天足、剪发为六政,种棉、造林、畜牧为三事,在山西民初的发展中取得了极好成效,甚至为北方军政府所效仿。
因此,即使被团团围住了,山西依然没有出现什么内乱的迹象。
山西都督府里,愁容满面的阎老西有气无力地说道,“兄弟们,看看有什么办法,总这么被围着也不是好事呀。”
军方将领更是凄苦了,“都督,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晋军守守城还可以,要想出去打是会吃大亏的。”
顿时,会议室里唉声叹气一片。
几天之后,奉行中庸哲学的山西人阎老西通电下野,为救世军和平进入山西铺平了道路,避免了有可能的生灵涂炭。
只是小家子气的阎老西很搞笑,一边宣布要留洋考察,一边却始终逗留在大连迟迟不愿出国。
吴子玉是个爽快人,进入山西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马上整编了原本的晋军,然后干脆派人跑到大连请阎老西重新回到山西担任省长一职。
让看热闹的南京政府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阎老西居然扭扭捏捏地接受了吴子玉的聘请,重新回到山西担任了政府职务。
刚离开日本人控制的大连不久,阎老西就大叫侥幸不已,日本人的翻脸无情终于彻底暴露在了世人的面前。这个时候,当初在济南交涉的南京政府要员被日军残杀的事情开始出现在报端。但是就在此时,日本人策划的更大阴谋爆发了,张雨亭在奉天城郊皇姑屯被炸身亡。
        
第五十八章 奉天倾轧
民国十七年六月初,安国军大元帅张雨亭,见与日本人的密议根本无法谈拢,加之对当时属安国军地盘的济南发生日军屠杀愈发不满,干脆暂停同日本人的谈判,准备回奉天休养时日。
日本人给安国军开出的援助条件,基本是仍是当年郭松龄倒戈时,日军强迫张大帅的类似条款,不外乎是把东三省当做日本殖民地的开矿、设厂、移民和在葫芦岛筑港等诸多要挟。郭松龄倒戈一事,后续影响仍在持续发酵。张雨亭但是病急乱投医,盲目口头答应了诸多日军援助条件,事后又反悔一净。
虽说收了张雨亭所谓的违约金几百万元,但是日本人始终没有放弃落实那些条款的企图。
张雨亭占据北京后,虽然掠到了大批财富,却也因为套上了中央政权的名头而导致更多的事务都挤在了安国军头上,几近崩溃的东三省财政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趋于混乱。趁此时机,日本人重提援助的口号,和安国军秘密谈判。
只是日本人的胃口实在太大,大得张雨亭看到那些条款就浑身冰凉,以至于双方始终没有达成哪怕初步的意向。
凌晨五时许,张雨亭乘坐的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奉天城郊皇姑屯附近,即京奉和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事先埋置的炸弹炸毁,整列火车如麻花般扭曲翻滚,破碎的车厢散落一地。
当残存的卫队官兵从包厢中救出张雨亭时,这位东北王并没有毙命,只是身受重伤一直昏迷。当即紧急送到奉天官邸,几名医术高明的医师现场进行抢救,但终究伤势严重未能救回大帅性命。
当天晚上,驰骋一时的安国军大元帅张雨亭去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这一天,也是少帅张学良的生日,此后的岁月,张学良没有再过自己的生日节庆。
长期担任张雨亭副手,但是却从来不喜欢管事的结拜老兄弟张景惠,当时亦同车返回奉天,结果侥幸重伤未死。
“老疙瘩”张雨亭死于非命,让昏厥刚醒的张景惠不禁老泪纵横。顾不得自己依然重伤待治,张景惠趁自己还清醒的时候,首次拿出大帅副手的威势,强令奉天城里的军政高层一边电告少帅张学良立即返奉,一边要求电告吉林省督军张辅臣回来稳定局势。
东三省军政高层之中,不仅具有较高威望,而且拥有足够实力控制局势的,就是同为当年结拜的老兄弟张辅臣了。
张辅臣为人胸怀宽广,识大局,待人谦和,在奉系集团中德高望重,有忠厚长者之美誉。为了便于和北方集团驻丰满地区分部联络,张辅臣亲自担任吉林省督军,主政吉林多年颇有成绩,尤其是不顾张雨亭的暗示执意查禁鸦片一事,使得吉林成为东三省中唯一未受鸦片大肆危害的省份,不仅深得民心,更是得到了同样禁烟的北方军政府充分倚重。
昔日郭松龄兵败身亡,不少奉军高层都强烈要求将郭松龄的部署一网打尽。结果张辅臣出面,哭求张雨亭不可滥杀。最终,张雨亭采纳了他的意见,只是处死了郭松龄夫妇,避免了奉系内部一场大规模的自相残杀。张辅臣从此在东三省将领中威望更高,交好甚众。
不仅如此,其手下第五军亦是张雨亭的起家部队二十七师改编而成,自始至终都是安国军的看家部队。张辅臣从基层干起,一路升至师长一职,日后二十七师被改为第五军,依然是任军团长,可见张雨亭对张辅臣的信任。
惊闻噩耗的张辅臣连夜坐上火车,经过吉长铁路转南满铁路,次日就赶到了奉天城。在他身后,满载第五军一个混成旅的士兵几列火车专列正蜂拥而至。整个铁路线上,已经被通知彻底暂停运输。只有张辅臣敢带着军队,强行命令各车站放开匝道,直扑奉天城。
张辅臣来得非常及时。安国军参谋总长兼第四军司令杨宇霆正四处串联,不停地向军政高层劝说紧急召开东三省议会联合会议,甚至还得到了黑龙江省长常荫槐的支持。
杨宇霆是张大帅生前的左膀右臂之一,时人亦称当时“奉军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可见一时之辉煌。
这个时候不是等待少帅回奉天,而是抢着召开所谓的联合会议,自然没有什么好心。
蠢蠢欲动的杨宇霆愕然发现,第五军司令张辅臣突然出现在奉天大帅府的时候,脸上更是别样精彩。
张辅臣一到,奉天城里流言四起的局面马上就被控制下来,很多别有心思的将领被迫暂时收敛起来。
杨宇霆沉思良久之后,仍然决定向张辅臣建议召开联合会议。结果作为狼狈为奸的同伙常荫槐刚在一个会议上稍微提起,就被张辅臣顶了回去,顿时满脸涨红不敢开口。杨宇霆不死心,继续鼓动其他几个党羽出面倡议,依然是遭到张辅臣一顿毫不留情地训斥。
眼见其他人分量不够,根本无法说动张辅臣,杨宇霆终于忍不住了,终于自己站了出来,向临时执掌东三省大权的张辅臣建议召开联合会议。
常荫槐是一个文职省长,没有兵权,说的话可以顶回去。其他几个喽喽都不是重量级,直接训斥就是了。但是手握重兵的杨宇霆亲自出手,就要慎重对待了。
杨宇霆不仅是安国军参谋总长,而且直接掌握着第四军,加上曾经担任过第三军的司令官,事实上可以调动至少两个军安国军的部队,甚至还拥有压制其他部队的合法名义,根本不是可以轻易否决建议的军方高层。
知道事情越发棘手的张辅臣,清楚杨宇霆既然敢站出来必然是有所依仗的,甚至少帅从关内赶回来都不敢说可以成功压制杨的野心膨胀。
左思右想之后,张辅臣一边用调查皇姑屯真相为借口,竭力拖延已经箭在弦上的东三省议会联合会议,一边秘密派人赶到关内,提醒少帅张学良绕道回奉,以防不测。同时,张辅臣的亲信,悄悄离开了奉天大帅府,纵马狂奔吉林东边的丰满驻地。这个时候,除了张辅臣自己的第五军,显然还有一股在东三省的潜在势力是可以争取到的,就是北方集团。
显然是张辅臣预感对了,少帅张学良回奉之路充满波折,不仅所有出关火车都被强令停驶,关内驻扎的安国军也出现了不稳迹象,拖住了张学良赶回奉天的步伐。
阶州大本营,参谋本部作战室里同样是一阵阴霾,被陈老爷子视为子侄之辈的张雨亭居然被炸身亡,情报署却丝毫没有头绪,这如何不让当小弟的陈安大发雷霆。
略微显得有些发福的陈安,眼光阴沉着盯着会议室内的各位军政高层。情报署总监林玉山脸色通红,尴尬低头坐在一边。
没有人吭声,会议室内似乎都快冰冷地滴出水来,大都督陈安总算再次开口了,“算了,这次事件也不能全怪情报署。毕竟不是我们自己高层,情报署也根本顾不过来。”
停了片刻之后,陈安摸摸鼻子,斟酌着说道,“玉山,你卸去情报署的总监一职吧。”
林玉山惊愕地抬起头来,看着自己的姐夫。其他人也都懵了,情报署总监这种关键职务,那是一般人可以随便担任的呀。
没有待林玉山开口,陈安很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情报战线这一份工作,不仅下面的人有风险,就是上面的人也有巨大风险。让一个人长期从事情报工作,压力太大了。美国人不是有那个什么退休制度吧,我们首先在情报署试行看看。”
徐永昌老成持重一些,有些迟疑地说,“我们中国只有年老致仕一说,没有退休这个提法。而且,现在林玉山总监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科瓦尔倒是心直口快,“退休是可以,但是我们都没有退休金,未来会没钱吃饭的呀?”
顿时一阵白眼就瞟了过来,其他人都鄙视了。
他妈的,科瓦尔因为来得早,在北方集团内部工资是最高的那一批人之一,况且他还有不少集团下属工业公司和铁路公司的股份,光是每年分红就可以让他舒舒服服地活上一辈子了。
琢磨了一下,陈安说道,“情报署先行试点一下吧,参考一下洋人的办法。真的需要的话,就搞个北方军政府版本的养廉银好了,保证退下来的人后半辈子生活无忧。至于情报署总监这个职务,既然你退下来,就规定今后接任者不得超过四年好了,最多只能干一届。”
林玉山刚想接话,陈安又赶紧说道,“玉山,你先将制度和养廉银都搞起来后再离职,其他人吃不消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以后你做什么事情,再议好了。”
眨了眨眼睛,林玉山有些哭笑不得了,敢情我就可以随便得罪人,没天理呀,只是他看到旁边那些人理所当然的表情,只好无奈地应了一声是。
作战室外传递了一个信息进来,虎子起身去开门,拿进来一份电报。
皱着眉头扫了一眼电报,陈安顺手将电报递给旁边的徐永昌,自己则开口说道,“张雨亭刚死,就有人跳窜起来要谋取张家人的基业,是可忍孰不可忍。辅臣老哥,发来电报说快压不住,请求我们再次帮他们一把。”
先是出兵东三省围剿郭松龄,再是飞机轰炸冯玉祥,后来又是突袭徐州火车站,原本对国内军阀斗争保持中立的北方军政府,虽然尽可能找出总总理由给自己正名,但事实上已经越来越涉入国内混战了,只不过没有撕开明面上的一张纸而已。
闭上眼睛慢慢地回想起当年在辽东的岁月,依稀的那些故人身影在不断地淡去,晶莹的泪花忽然滴了出来,彷佛依然在和徐伯荪、张雨亭等人长笑良久,陈安心中涌出一股忧伤的悸动。
所有人都飞快地背过脸去,假装没有看到大老板哭泣了。
原本阴凉的会议室,刹那间被淡淡忧愁所覆盖了。
“我要去奉天,送张雨亭大哥最后一程。”陈安突然斩钉截铁地说出了一句。
会议室里的军政高层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看向了参谋总长徐永昌。
徐永昌只好苦笑着,准备出面劝说了。
陈安非常霸道地一挥手,“不用劝了,我坚持要去,但是不是一个人去,带上一个步兵营怎么样?”
        
第五十九章 强援赶至
显然对只用一个步兵营陪同陈安去奉天实在是不放心,徐永昌为首的北方军参谋本部,居然制定了一个疯狂的方案。计划用第一军团的一个装甲旅陪同老板进入奉天城,而直属大本营的孙蔚如空降突击旅利用空运调动至吉林东面丰满驻地,第一军团也就是昔日的东部军团主力云集伯力,随时准备沿着黑龙江南下作为策应力量。
陈安见了方案,差点气歪了鼻子,又不好意思对着徐永昌破口大骂,只好隐讳地对参谋总长说道,“参谋长大人,我是去祭奠一番而已,不是去攻占东三省。”
有些不好意思的徐永昌只好拿回去重新修改方案。
第二次提交过来的方案,依然是两个旅级规模的作战准备,只不过将装甲旅换成了混成旅,以及第一军团不需要战争准备罢了。
有些啼笑皆非的陈安,嘟囔了一句,“不就是出个门吗,用得着搞什么作战计划。”干脆自己动手修改起方案来着。
第二天,陈安动身出发,准备经过蒙古,绕道黑龙江,直接乘坐汽车进入奉天城。东三省的铁路干线中东路或是南满铁路,现在都是日本人的势力范围,陈安可不愿意发生羊入虎口的事情。
只是这么一来,能够护送陈安进入奉天的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