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军火帝国 >

第208部分

军火帝国-第208部分

小说: 军火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根据测算,如果从从目标正侧方240米处以45米超低空进入集中投弹,让8颗250千克炸弹以间隔小于8米的精确度袭击水面舰只,基本上对方就是死翘翘的了。
只是这种战术,实在太冒险了。
不说对飞行员的驾驶技艺非常考验,就是敌军舰船上的防空火力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估计被打下来的可能性比炸毁敌舰的可能性大得多。
随着日本巡洋舰战队的撤退,关东军利用海路援助锦州守敌的计划破产了。
根据进一步的情报显示,日本海军确实调动了在上海外海参战的十几艘军舰北上参战,其中还有两艘航母。
淞沪会战期间,一共有四艘航母参加了空中掩护任务,只是龙骧号因为受创返回本土维修,另外一艘赤城号也根据海军计划返回进行大规模改进没有参加辽东湾之战。
参加辽东湾之战的是凤翔号航母和加贺号航母,和名取号、鬼怒号等巡洋舰,以及一批护卫的驱逐舰。
凤翔号航空母舰,虽然开工比英美的航母迟,但是下水却早了几个月,就意外的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艘专门作为航母来建造的军舰。其舰长179。5米,甲板长度168。3米,满载排水量10500吨,载机21架。
只是凤翔号航母作为第一艘下水的专门航母,还是秉承了日本海军不少的奇怪性格,比如在航母上安装了四门140毫米火炮,据说是为了军舰炮战而准备的。当然,这种根本无用的设计很快就遭到了强烈反对。到了民国二十五年,四门140毫米火炮总算被拆了下来,加装了六门13。2毫米九三式大口径防空机枪。
加贺号航空母舰却是从战列舰改装而成的,吨位显然大多了,满载排水量达到42541吨,舰载机数量多达90架。
辽东湾上空一下子丢掉了三十架飞机,其中战斗机又占了大头,顿时让航母舰队大为紧张,甚至不待名取号巡洋舰战队归队,就立即向后撤退,进入朝鲜海域避开北方军轰炸机的攻击范围。
要知道,一艘航母上的舰载飞机中,负责夺取制空权的战斗机并不是最多的。丢掉近二十架九六式舰载战斗机,已经大伤航母舰队的元气了。
而关东军在大连基地的战斗机部队,只有十二架九七式战斗机可堪一战,根本无法完全提供航母舰队的空中掩护。
事实上,陆军拥有的九七式战斗机性能,甚至不抵海军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是日本海军对陆军提供空中掩护彻底丧失信心的关键。
日本海军研发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也许还是世界上第一种性能超越同时期同一国内路基战机的舰载战斗机。
在淞沪战场上是九六式舰载战斗机的第一次亮相,盘旋性能很好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对南京政府的现有战斗机具有整体性能优势,让南京政府战斗机飞行员苦不堪言。
九六式舰载战斗机,单翼单座,其最高时速是432千米,航程1200千米,装备两挺7。7毫米机枪。
北方军原本装备的Bf…109C战斗机,最高时速是440千米,显然和九六式舰载战斗机性能不相上下,一旦交手就只能看飞行员素质了。
同样在淞沪战场上第一次参加大规模实战的,还有日本海军的九七式舰载攻击机,也就是在辽东湾上空因为失去掩护被痛打落水狗的那款攻击机。
九七式舰载攻击机,专门设计用于对舰攻击的作战飞机,机体重量轻而且低速飞行时安定性好,非常有利于在航母上起降。服役后立即就投入了中国战场,由于载弹量大,机动性好,飞行速度也比早先海军的双翼鱼雷机快的多,因此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日军海军对此很满意。
其最大时速是370千米,航程1090千米,机组成员为三人,装备一挺7。7毫米机枪,主要挂载一枚航空鱼雷,或是800千克航空炸弹,专门用于航母编队的对舰攻击。
九七式舰载攻击机的攻击方式,除了也是3000米高空的机群密集阵形轰炸外,更多的是采用挂栽一枚鱼雷的情况下,在100米高度左右,多机编队行动,高速平飞投雷。
当然,在缺乏更好的轰炸机情况下,九七式舰载攻击机也偶尔客串对地攻击任务。比如在机腹下换装二枚250千克炸弹,担任对地轰炸任务等。
只是日本海军完全没有料到,最新的Bf…109E战斗机,居然有一个中队出现在葫芦岛战区,导致了气势汹汹而来的海军航空兵部队铩羽而归。
事实上,在邓宝珊手上,当时也仅有一个中队Bf…109E战斗机,就都在葫芦岛了,甚至连备份机全都在那里了。至于后来的那一个中队Bf…109E,是刚刚临时赶到赤峰机场的,最后也只是客串了一阵He…111轰炸机的掩护部队,没有发挥真正作用。
相对于强劲的Bf…109E战斗机,原本骄傲满满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只好悲催了。
惊闻败绩的日本海军,绝不甘心在战斗机性能上的落后地位,立即决定启动另一款战斗机的研发过程。
这已经不是日本人第一次在某一款新飞机刚服役的时候,又被迫进行下一款新飞机的研制了。
当年日本陆军的九五式双翼战斗机一服役,就被迫宣布落后于北方军的Bf…109C战斗机,紧急研发了九七式战斗机。可是九七式战斗机才开始量产,北方军的Bf…109E又出现了,日本陆军的九七式战斗机还没有完成换装就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
现在是日本海军吃瘪了。
不能容忍失败的日本海军决定在两年内换装一款全新的优势战斗机,这简直太疯狂了。如果在发动机或是材料上有重大突破,这个计划是无法完成的。
三菱重工著名的设计师堀越二郎接受了这个疯狂的任务。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工业科堀越二郎,曾在德国容克斯公司和美国寇蒂斯公司深造。他决定在日本海军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的基础上,设计一款更强劲的轻型战斗机。
堀越二郎选择了第二种方式,他采用了日本住友金属公司新合成的一种超级铝合金,日本称50岚金属,这种铝合金比钢还硬,强度异常大,因为有了这种金属,就可以在保证战机强度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飞机重量。
同样是一个疯狂的想法,这和英美德等西方列强不断增大发动机功率改进飞机性能的研发方式相比,完全就是另外一条路了。
不过到了来年春,锦州被北方军收复的时候,堀越二郎的新战斗机设计显然才刚刚开始,一切还处在未知当中。
锦州和葫芦岛连成一片,关东军再次可耻的失败了。
但是,关内的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除了几个倒霉的败仗,总体战绩却是胜了。
        
第一四六章 沦陷的国土
民国二十七年春,为了打通和江浙沪一带的联系,日军华北方面军放弃扫荡晋西山岳地带的计划,转而用兵徐州方向。只是因为从锦州获得补给的通路彻底中断,华北方面军在大骂关东军之余,只好再次分兵向山东发动进攻,以期彻底占领山东半岛,获得安全的海上援助路线。
华北方面军不停地分兵不说,而且还骄狂地冒进,结果在台儿庄附近吃了一个大亏,第十师团受到重创。
这是关内中国军队第一次取得大规模战斗的胜利,意义非同一般,极大地消除了南京失陷后关内军队不可恃恐慌阴影。
获悉台儿庄大捷的吴子玉,顿时欣喜异常,磨刀霍霍,准备不惜放弃同样损失巨大的参战部队休整的机会,寻机再次聚歼冒进的其他日军。
但是日军华中方面军的前锋恰好此时进逼武汉,尤其是日本空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长江中上游简直是猖狂至极。
南京政府西撤之后,直接就跑到了重庆,眼见武汉势危,总算是顾及大局,将所属空军的战斗机部队临时增援吴子玉。
同时得到北方军和蒋光头支援的救世军武汉空军,奋起迎战,一个月击落日军飞机三十五架,成功地打压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只是自身损失亦是非常之大。
其实这也是日军华中方面军自身协调的问题。
日本本土军工生产能力是远远抵不上英美等西方列强的,仅有的飞机产能中,要大部分偏向于海军航空兵。因此,陆军所获得的九七式战斗机数量稀少不说,还要主要供应朝鲜军和关东军,以对抗更加难缠的北方军。
而海军得到了性能不错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却因为长江航道被阻的问题,无法提供更强有力的空中支持。
最终导致了大量使用旧式战斗机的华中方面军,居然在空战中接连失利的尴尬场面。
事实上,武汉空军使用的战斗机,也没有多少先进。习惯与使用美式或是苏式战斗机的救世军和黄埔军,都放弃了使用德式Bf…109战斗机。无论是新霍克还是伊…15,都还是可以抗衡日本人旧式战斗机的机型。
在空中没有赚到便宜的华中方面军,恼羞成怒,很快开始调集部队准备发起地面进攻,武汉会战一触即发。
同时面对徐州和武汉两个方向的巨大压力,吴子玉亦是心力俱疲,尤其是救世军主力连经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早已折损严重,亟待休整。
在落寞之中,吴子玉放弃了进一步在徐州附近大战的计划,回师力保洛阳和武汉,缩短防御战线,同时也是为了争取最宝贵的休整时间,以应对更大规模的武汉会战。
侥幸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立即改变部署,手忙脚乱地调集兵力从西面进行大包抄作战,居然准备伺机围歼聚在徐州附近的救世军主力。而此时,救世军主力已经抢得先机,成功撤离徐州,仅留下一个空城给日军。这让信心满满、一心争功的华北方面军,顿时大感挫折。
但是在另一个方向,华北方面军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守军将领无耻的不战而逃,山东全境很快就失陷与日本人手中。
在东北,关东军再次调集三个师团的兵力,配属几乎相同数量的伪满洲国军队,大举南下直扑锦州。
能让原本偃旗息鼓的关东军如此气势汹汹,关键是其得到了一款新锐装甲力量,九七式坦克。
九七式坦克,日本人叫九七式中战车,全重15吨,采用了锻压合金装甲最厚处25毫米,装备一台170马力的风冷柴油发动机,最高时速38千米,最大行驶距离210千米,乘员四名,主要武备是一门97式57毫米战车炮。
从战车性能上看,北方军装备的LT…35坦克已经落后于日本关东军的九七式坦克了。
尤其是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运用上,日本人更是远远走在兰州机器局的前面。九七式坦克运动能力强,可靠性高,发展潜力巨大,甚至被日军自己称做得意之作。
更要命的是,日本人喜欢使用镍铬合金装甲,而这种合金装甲的防护效能相当于125%以上的匀质钢装甲,以至于九七式坦克的装甲性能已经丝毫不弱于LT…35坦克了。在火力输出上,LT…35坦克的37毫米坦克炮,自然是比不上57毫米战车炮的。
不仅如此,关东军的陆军部队更是大量列装了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
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实际上就是北方军购买的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的仿制品,日本人同样购买了相应材料,并且在民国二十五年仿制成功。
虽然日本人仿制的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因为坚持使用日式弹药的习惯,穿甲能力略弱于德国原装货,但是威力还是不错的。
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日本人更多的是称为九四式速射炮,全重327千克,穿甲爆破弹重0。67千克,有效射程2870米。其穿甲能力,在1000米处可穿透30毫米,在500米处可穿透40毫米匀质钢装甲。
如果是打击镍铬合金装甲,其穿甲能力,在500米处可穿透20毫米,在100米处可穿透30毫米。
为了对抗北方军的装甲部队,关东军将九四式反坦克炮直接列装到了步兵大队一级,极大地增强了陆军部队的反坦克能力。
在九七式坦克和九四式反坦克炮的强大压力下,北方军擅长的装甲机动作战能力受到了严重制约,接连几次接触战都是损失了大量装甲力量,被迫放弃了坦克集群大规模反击的方案,老老实实地和关东军打起了最无奈的阵地消耗战。
关内损兵失地,关外战火连天。
关东军在战术上确实赢了,成功地抑制了北方军的装甲优势,甚至将攻势再次迫近锦州城。也可以说,他们在战役目的上也是达到了,北方军的战力都被牵制在了东北,入关参战已经短期无法实现了。
但是在战略上,日本人却是悄无声息地输了一筹。关东军的部队已经飞快扩张到超过十一个师团,而且多是精锐师团。
陷于苦战的关东军,同样是和北方军拼起了消耗战。
从这点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日军最精锐的力量陷在了东三省战事,日渐消耗而无法自拔,加上关内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整个中日战争在缓慢转入战略相持拼消耗的阶段。
只有七千多万人口的资源小国日本,一旦进入漫长的消耗战中,是无论如何拼不过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的中国。光是北方军政府辖区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上亿了。
东京大本营并不是没有高人,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潜在隐患。
于是,在日本人的重新谋划下,武汉会战终于开始。
这是华中方面军在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之后,发动的另外一次大规模进攻,其核心思想就要希望在武汉会战中,不仅聚歼掉关内中国军队的主力,更在于他们狂妄地预期武汉的陷落,将引发关内中国军队失去抵抗意志而彻底投降。
为了配合武汉会战,日本海军部队也开始了大规模行动,不再局限于无所事事的护送任务。按照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以海军陆战队为主的攻击力量,将沿着上海外海南下,彻底占领长江以南中国沿海的各重要港口,以彻底切断中国的对外援助海路通道。
到了秋天,在淞沪会战损失了大部分精锐的黄埔军,以及在徐州会战中损失亦是惨重的救世军,都无力阻挡日军连续数月的疯狂进攻,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华南沿海重要港口同样都落入日军手中。
只是出乎日本人意料,无论是蒋光头还是吴子玉,居然都没有选择投降。
加上徐州会战过程中,苏鲁沿海港口已经沦陷,中国对外海路直接联系全部中断,给持久战的实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昔日的几大国内兵工厂,如今只剩下巩县兵工厂还在吴子玉的手中,但是已经处于日军的兵锋威胁之下,飞机的轰炸空袭几乎每日都有。
为了对付空袭,吴子玉迫不得已下令在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