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114部分

惊雷入汉-第114部分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二十三人不是司马氏的族人,就是司马氏的死忠,都是司马氏可以信赖的官员。曹奂看了看,拿出玉玺便在表章上盖下印记,这就算是应允了。

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包括曹奂在内都是明白,这是司马氏巩固内部稳定的态度。只有内部稳定了,司马炎才能放心的率军出城和吴军作战。司马昭的援军不知几时到达,想必晋公自有安排。

许昌作为魏国帝都,轻易的被吴军包围住只会加大城中军民的恐慌,同时也加大了外围诸军回援的难度。

司马炎没有亲自指挥过战斗,但身边有父亲司马昭特意挑选的谋士猛将辅佐着,加上司马炎本身也是颇有眼光的家伙。出城与吴军作战,这样一个决定便不足为奇了。

吴人依赖的是投石车以及兵力优势,在陈骞刚刚败亡,南阳诸郡沦陷的时候许昌的兵力也不多。虽然七拼八凑的拿出了八九万人去守南乡郡,但其中能战的兵力只有三分之一而已。

这样的情况下,司马炎当然不会率军出征了。

经过司马干,司马京兄弟的拖延之后,许昌城中的面貌已经有所变化。这段日子里不断有各州派兵来援,同时城中也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和动员。加上司马炎把信赖的臣子都封在关键的位置上,许昌的兵力和内部权力稳固程度都有了十足的提高。

一切安排妥当,司马炎以侍中裴秀,尚书郎杜预,中书郎张华,太子舍人傅袛
为智囊,奋武将军石苞,司隶校尉石鉴,督军从事王濬,长水校尉冯紞,散骑常侍王戎,并将军罗尚,王乔等为大将,起兵十四万出城与吴人对峙。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吴人也预计到许昌的魏军不会坐以待毙,见魏军倾巢而出,也不急于应战沉稳以对。于是吴军在离许昌七十余里外安营扎寨,准备先站稳脚跟,然后择机出击。

……

战火并非西线独有,东线的吴军在撤退之后也是有了新的动作。吴军大将朱异率领三万吴兵屯驻于淮南,防守长江北岸,陆凯亲自率领一万水师纵横于两淮水道,与朱异的守军遥相呼应,形成联防的趋势。

吴人摆明了态度守在淮南,等魏军来攻。就算你不来攻,吴人也有随时北上的能力,牵着魏军不得动弹。

余下的三万多吴军,在丁奉的带领下走江夏,奔新野,前去支援东线的荆州军。大军行到江夏郡内,前方却是噩耗连连……

负责进攻石阳的东吴大将留略,在石阳城下被魏军格杀,所携带的投石车以及粮草辎重都被吴人一把火烧个精光,残存六七千吴军暂时由副将指挥,屯驻在附近的县城补给。

“石阳有多少魏军?”老将丁奉顿时怒发冲冠道。

报信的小卒诺诺道:“石阳被我家将军围困已久,只有三四千人……”

“留略庸才!即可围城,为何丧命!?”丁奉心中又是觉得留略可恨,这么好的形势偏偏打出了一个最差的结果。

小卒哭丧着脸道:“从西方杀来魏骑,去攻击我军营寨,我家将军前去救援,反被魏骑所杀!还请老将军替我家将军做主啊!”

丁奉一听,陷入思考当中。江夏的攻略是陆凯和陆抗安排的,由陆抗截断石阳与江夏诸城的联系,再使留略强兵压境拔掉石阳这个钉子。根据这小卒所讲,魏军是从西方而来,显然是陆抗那边出了纰漏……

做主虽然只是一时之言,传回国中这战败的责任终究还是要陆氏承担。陆家重掌大权自己是没什么异议,可国内各族中也有不少人对陆氏有所不满。想到这里,丁奉道:“眼下江夏军情如何?”

那小卒见这老将军没有接自己的话茬,也不敢继续问,做不做主是人家的事情,自己替自家主人把话说到也就可以了,于是道:“陆抗将军已经攻取了除石阳外的所有城池,如今屯兵石阳城外。”

丁奉点了点头,示意带这小卒出去,自己则打开了一幅地图。陆抗不愧是陆氏的名将,没有留略那近两万兵力,只凭借手中一万余人就可以压制石阳,攻取其他城池。若是留略有这等韬略,想必也不用折戟石阳城,把命都搭了进去。

说到底,这是技不如人!仔细研究石阳的形势之后,丁奉决定大军开往石阳,助陆抗一臂之力。

吴国的兵制与蜀国和魏国不同,采取的是部曲制。将领和家族都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部曲。这些部曲平日里要劳作,要打造兵器,要耕地,战时又要上战场,可谓是三国之中最为辛苦的“士兵”了。

自家的部曲当然是自家负责供给,单单凭借封地的百姓税收来发展自己的势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才有了部曲也要参与到生产中的事情,家族不断壮大,部曲越来越多,装备越来越精良,这一切都是来自于自身钱财是否充足。

留略身为江东留家的两大巨头之一,这次带来的兵力大都是留家的精锐。战败之后统辖残兵的依旧是留氏将领。

我是留氏,你是陆家,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陆抗的职权与留略相等,没有征调留氏残军的权利,就算有对方也不会应允。不说留略是因为陆抗没挡住魏军而亡,留家的军队为何要给你陆家卖命?因此陆抗在前方打得如何辛苦,这六七千残兵始终是无动于衷。

到了丁奉这里,一切都有所不同了。

老将丁奉乃是此次北伐行动的三都督之一,有权调用任何军队。留家残军不敢抗命,只得乖乖的来与丁奉汇合,同时也抱怨着自家兵败。兵败固然有陆抗的责任,主要的问题还是留略自己轻敌造成的。道理是这个道理,大敌当前,丁奉还是以安抚为主。

丁奉的三万多吴兵,留氏的六七千残兵,加上陆抗的五千余人,合计近五万吴军齐聚石阳城下,准备一举攻克这隔断东西交通的魏军据点。这也是长江流域上魏国最后的城池,石阳一丢,整个长江北岸便尽在吴人手中。那个时候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东西两方的兵力和物资互相支援,足使吴国的战斗力提升一个档次。

石阳被投石车砸的千疮百孔,桓禺和陈舆二人指挥军民奋力抢修,总算使得城防有所恢复。城外的吴兵虽然多,但没有投石车,只能采取普通的攻城之法,魏人还是有信心坚守得住的。

城中的魏兵有三千余人,骑兵也有一千三四百人,加上六七万百姓,这就是石阳城所有的力量了。

将近五万的吴兵把石阳包围的水泄不通,想突围是绝无可能,就算逃出石阳也是无路可去。

这是孤城,更是孤军,城中军民只有一个信念,守住石阳!

翌日清晨,号角声连绵不断的传来,战鼓声咚咚擂起,城外的吴兵潮水般涌向石阳城,发动了总攻。




第八十六章 血战石阳(中)
石阳的魏军被吴人的投石车砸得心惊肉跳,好不容易到了砸魏军的时候,一个个士气高涨,搬着石块木棍向城下扔去。

魏军采取的守御方式出乎吴人的意料之外,这是一场没有弓箭射击的守城战。魏军在城头上就那么一直看着吴军跑到城下,然后便是铺天盖地的石块投掷攻击。

石块好像下雨一样,覆盖了城墙下方圆三四丈的范围。在这范围内的吴军被砸的头破血流,倒地哀嚎。盾牌手举着盾牌承受石块的坠落,石块频繁的砸在盾牌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石阳城不算大,但绝对算是坚城,五六丈高的城墙上就算掉落的是一个小石子,也足以把人砸的皮开肉绽。人在盾牌遮掩之下,举着盾牌不断承受石块的撞击,时间久了盾牌有些变形,底下的吴军也是渐渐支撑不住。

小的石块力道还不算大,体积较大的石块对于盾牌军来讲则是破坏性的。砸到盾牌中间,还算可以勉力支撑。若是石块的落点偏离了盾牌中心,巨大的冲击力带的盾牌手重心不稳就麻烦了。

底下都是尸体和石块,左右又是自家的同袍,被砸的七扭八歪撞到自己人不说,还要照顾脚下避免被绊倒。脚下注意力,头上的石块可是始终不停的下落,想调整好忠心,再顾及环境因素,一心多用谈何容易?不少盾牌手都是失掉重心后,不是摔倒就是在保持平衡的过程中被砸死。

如此猛烈的投掷持续不了多久,就算城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块,但搬运到城头的能有多少?

很快石雨便停止了,这个时候城下的盾牌军只存十之二三,战况可谓激烈至极!

“冲啊!”

“先登者赏千金,封侯!”

吴军看城中的投石渐少,云梯队以及冲车纷纷加速向城墙和城门靠拢。不仅仅是冲车和云梯,吴军竟然还拥有数量不少的井阑。冲车可以改造,云梯一夜之间就可以做出许多,但井阑可不是行军带队方便携带的物件,更不是短时间可以打造好的。这是陆抗早有准备,并不是丁奉的急行军携带的军械。

面对箭矢如雨的吴军井阑攻击,城头上的魏军举着盾牌被动的防御着,没有任何还击的能力。

城头的魏军被压制住,攻城的吴兵显得更为迅速和效率,云梯纷纷靠在城墙上,兵卒将领们各自奋勇攀登,誓要冲上城头!

千金是什么概念?这个时代的铜钱虽然很毛,物价也不稳定,但金子到什么时候都是值钱的玩意。打一辈子仗也挣不到多少金子,如今先登入城就有千金可拿,谁不舍命向前?行军作战就是在搏命,拼这一次换后半生大好生活,岂不好过后半生继续做人马前卒?

封侯在某种程度上比千金还要诱惑人,在有野心者的眼中,封侯不过是一种爵位,没有多大的权利。对于普通的兵士将领以及百姓眼中,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位。有钱算什么?有了爵位可以世袭,有了爵位等于从社会底层瞬间蜕变为贵族,这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儿。

城头上魏军的守城乏术,让吴军更是大胆向前,英勇无比!

“幼节怎看?”魏军种种的不合常理,让丁奉觉得奇怪,又找不出合理的理由来解释这一现象,于是询问陆抗。

陆抗苦笑道:“我敢和老将军打赌,石阳的箭矢绝对够用,如此作战是为了减少消耗。”

“魏人狡猾,这一仗恐怕要大费周章。”丁奉点头同意陆抗的说法,吴军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魏军就算弓箭射个不停,也无法阻止吴军靠近石阳。与其如此,魏人索性放弃先期的远程攻击,减小守城军械的消耗。

看似不合常理的举动,显示了魏军守将的智慧和坚守到底的决心。减少消耗是为了打持久战,这是长远的打算;放弃先期的射击,同样使得守军省下了一份力气,投入到肉搏战中,这是眼前的利益。

城头的魏兵举着盾牌遮挡箭矢,在盾牌之后不断的有守军将干柴,草料等易燃之物扔往城下。

攻城的吴军都是惯于征战的,见到对方这动作便知道接下来吴军要放火了。这火势称不上大,但城墙四周的火势一起,云梯和冲车就会被付之一炬,稍远些的井阑也会因为烟熏而不得不暂时退却。

指挥攻城的吴将见状,暗中传令各军稍微压住攻城的速度,减小魏军火攻造成的损失。处于攻城的部队当然不可能转头逃跑,这个时候只有向前,明知脚下在不久之后就是一片火海,也要继续攀登!

这是战争的残忍之处,就算你洞悉一切,事到临头也是避无可避,躲无可躲。临战而逃是死罪,死的不是自己,还有在江东的家人都要受到牵连。

柴草不断的落下,就是没有火苗落下。在吴军有意控制攻势的时候,突然石阳城门一开,千余魏骑猛然杀出!

魏将陈舆率领父亲残余的旧部,反其道而行之,打了吴军一个措手不及。骑兵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绕着城墙厮杀。正在攀墙的吴军,云梯之上的吴军,准备攻城的吴军在魏国铁骑的冲杀之下摔成肉泥,踏成肉泥,攻城之势顿时瓦解!

陈舆一马当先,手中大刀猛劈身前的吴兵,遇到附在城墙的吴人,手中大刀平举不动,借着马速作为动力斩杀吴军……可怜城墙上的吴兵不是被大刀划为两段,就是云梯被砍断硬生生摔死。

更有甚者躲过了致命的一刀,可一双腿却是血淋淋的掉在地上,上半身仍然死死抓着云梯或是城墙,晃晃悠悠,惨不忍睹……

急促的号角声响起,吴军阵中出现两三千骑兵,同时弓弩手也各就各位杀向城外的魏骑。吴人不是没有准备,城中魏军大致的情况吴人都是了解的。骑兵不能用来守卫城池,也不能当做步卒使用,唯一的战法就是在危急之时出城冲杀。

丁奉和陆抗一个是经验丰富,久战成精的老将,一个是谋略非常,深通兵法的少年将领,对于魏骑出击的战法早就有妥当的防备和安排。

无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从交战之始魏人便不依古法的进行做战,本应当是投掷火把燃火阻敌的战术,偏偏没有这么做。而是利用吴人针对魏军战法的应对,突然放出了这千余魏骑,钻了空子。

战场上瞬息万变,一处失误付出的便是无数的性命!

魏骑嚣张没有多久,吴军的弓弩先行射到!魏骑贴着城墙冲杀,虽然易于破坏吴军的攻势,但也方便对方射击自己。对吴军来说,活靶子也就是这般了。

城头上的魏国江夏太守桓禺见到魏骑损失不小,急忙传令众军速速应变,叹气道:“丁奉,陆抗名不虚传,应变如此之速,我不及也。”

石阳城上的守军接到桓禺的指令,盾牌突然一撤,露出的是等待多时的弓箭手,瞄准了城下射击魏骑的吴军,魏军的弓弩手终于进行了还击。




第八十六章 血战石阳(下)
原本牵制魏军城头的井阑,因为魏军的火攻和骑兵的突然出击,不得不抢先一步后退避免殃及池鱼。这一退倒使得魏军城头没有了压力,放心的射击吴兵。吴国的弓弩手刚爽快没一会儿,便遭到了魏国弓箭手的干扰,一下子火力减弱了不少。

陈舆见城头的桓禺给予火力支援,急忙招呼众骑撤入城中。不想吴军的骑兵此时恰好冲了上来,顿时和魏骑战在一处!

饶是魏军城墙上箭如雨下,可吴骑如何肯放过这出城的魏军?而且凭借速度冲过箭雨后,就是和魏军的缠战,城上的魏军绝对不会向着自家人马缠战,只能和城下的吴军对射,奈何不了缠战中的吴骑。

陈舆大刀左右翻飞,杀得好生痛快!然而围上来的吴骑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