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江湖奇情录 >

第42部分

江湖奇情录-第42部分

小说: 江湖奇情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打探一下小敏到了哪里了。他正喝着酒,突然听见隔壁一张桌子的两个顾客正在大声地说话,整个屋子里的人都能听见他们的声音。
一个声音道:“刘老弟,听说丐帮的泰山大会被人搅局了,是吗?”另一个声音接着道:“可不是吗?你老哥这就孤陋寡闻了,此事千真万确,小弟亲耳从崆峒派弟子口中听到的。”杨聪转头一看,只见两个大汉正在喝酒,一个是约五十多岁的老者,满面红光,穿一身青衣布袍;另一个大汉年纪约三十多岁,脸庞削瘦,尖嘴猴腮,活像一只猴子,两人均腰间均挂着长剑。
那个瘦小的大汉得意地道:“听说华山派、恒山派、青城派、少林派、武当派、崆峒派、昆仑派均派人上了泰山顶上,向丐帮算帐呢!”那年纪大一点的老者问道:“哦!江湖中十大门派竟去了七个门派,倒不知道丐帮怎么得罪了他们七个门派的人,这丐帮听说一向行侠仗义,可从没听说过他们做过什么违背侠义之事啊!”
那瘦小的大汉道:“嗨!知人知面不知心呐!听说那丐帮的弟子杀了昆仑派和崆峒派的弟子,七大门派联合起来围攻丐帮,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落花流水,他们的帮主也给人打伤了。”杨聪听了吃了一惊,正要上前去问个明白。
突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道:“各位大爷行行好,赏口饭吃吧!”杨聪转头一看,只见两个乞丐正在门口乞讨,那两个乞丐均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头发乱蓬蓬的,满脸是泥,一身衣服破破烂烂的,打着无数的补丁,每人手里均拿着一个破碗和一条竹棒,一个穿着灰色的衣服,一个穿着青色的衣服,杨聪看他们的竹棒有七个竹节,知道这两个乞丐在丐帮中地位不低。
那两个乞丐竟直向刚才说话的那两个大汉走去,那两个大汉顿时脸色微微一变,便不敢再说话了,两人便低头在那里喝酒。那个穿灰色衣服的乞丐弯腰朝那个瘦小的大汉道:“这位大爷,赏我们一口饭吃吧!”说着那乞丐的手轻轻地在那瘦小大汉的椅子上一碰,那大汉的身体便微微一震,像触了电一般,手中握着的酒杯突然拿不住,脱手而出掉向了地面。眼看那酒杯就要掉到了地上,突然,只见人影一晃,另一个穿青色衣服的乞丐在旁边一弯下腰,便飞快地把那酒杯抄在了手里。
那穿青色衣服的乞丐笑着把酒杯递给那个瘦小大汉道:“大爷拿稳了!”那两个大汉此时吓得脸色苍白,一句话也不敢说。刚才那个穿灰衣服的乞丐只轻轻地在椅子上一碰,便震掉了那个瘦小大汉的酒杯,足见这乞丐的内力深厚,而另一个穿青色衣服的乞丐却只一弯腰,这瞬间便把那酒杯抄在了手里,手法之快,令人匪夷所思,足见他的身手也不凡。这两个乞丐露了两手高明的武功,那两个大汉顿时吓得大气也不敢喘。
那个穿灰衣服的乞丐朝那瘦小的大汉笑道:“这位大爷亲自参加了我们丐帮的泰山大会了吗?”那瘦小的大汉此时吓得心惊胆战,连忙道:“小……小人是六合门的,没……没有参加贵帮的泰山大会。”
那穿灰衣服的乞丐又笑道:“那刚才大爷所说的是怎么得来的?”那大汉道:“是……是小人听说的。”那个穿灰色衣服的乞丐笑道:“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多有不实之处,大爷可不能乱说啊!”那大汉低着头说:“是……是!”便不敢吭声了。那两个乞丐于是便出了门,向一条小巷走去。
杨聪见了此情景,连忙付了酒钱,尾追那两个乞丐而去,那两个乞丐转过了几条胡同,那个穿灰衣服的乞丐突然转身对杨聪笑道:“这位大爷,你一直跟着我们不知所为何事?”杨聪怕他们误会,连忙说出了丐帮的暗语来,那两个乞丐先是吃了一惊,见他懂丐帮的暗语,知道他是自己人,这才放下心来。
杨聪见四下无人,便道:“烦劳两位大哥带我去见你们的舵主。”他知道丐帮的西北分舵总坛设在这长安城里,但他却没来过这长安城,更不知道分舵在哪里。他见那两个乞丐手中的竹节便知道这两人在丐帮中的地位不低,定知道丐帮的分舵。那两个乞丐见他是自己人,便领着他转过了几个胡同,来到一座大院前。
一个乞丐在门上轻轻地敲了七下,过了一会儿,便见一个女子打开了门,见是那两个乞丐,便让三人进了院子。杨聪见那女子约三十多岁,一身青色上衣和蓝色的围裙,像一个家庭主妇,那女子领三人进了中间的那间房子,房子里正传出说话的声音。三人进了房间,只见一个乞丐和一个大汉正在说话,那个乞丐背对着门口,无法看清楚他的相貌,那个大汉的脸正面对着门口,因此一眼便看见了他的容貌。只见那大汉紫色的阔脸,驼铃眼,满脸虬须,两道剑眉,一脸的威严,一身灰布袍。
那两个乞丐朝那大汉鞠躬道:“禀告舵主,这位英雄说有事要见舵主。”那大汉便朝杨聪瞄了一眼,正要说话,那刚才与他说话的乞丐听了,便也转过头朝门口看了一下,这乞丐一转头,杨聪和那个乞丐顿时吃了一惊,两人同时惊讶了起来。
原来,那个乞丐竟是丐帮的“妙手毒丐”宋青,杨聪惊叫道:“宋大哥,怎么是你?”宋青也笑道:“杨兄弟,怎么是你?真是巧得很哪!”说着他便马上站了起来,拉着杨聪的手上下看了看,问道:“怎么?伤痊愈了?”
杨聪点点头说:“都好了。”宋青听了连连点头说:“这就好了!这就好了!”那大汉见此情景,便猜到了几分,对杨聪笑道:“想必这位英雄就是杨兄弟吧!”宋青听了连忙拉着杨聪道:“杨兄弟,来!见过柳舵主。”杨聪知道眼前这个大汉便是丐帮西北分舵的舵主,叫柳铁生,是螳螂门的传人,他已经听段二说起过他的来历。
这螳螂门创于北宋年间,以地螳刀著称,螳螂拳在江湖中也小有名气。这地螳刀是北宋抗金名将种师道所创,当年老将种师道多年驻守在北方,多次与金兵作战,后来又帮助宰相李纲抗击金兵,取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他在多年与金兵的作战中,发现金兵的骑兵很厉害,常常打败宋军,金兵是北方游牧民族,小孩从小就学习骑马射箭,骁勇善战。而宋军多是南方人,不懂骑术,而且没有足够的马匹,因此打起仗来常常吃亏,种师道便创造了这套地螳刀法,训练了一批军队,左手拿盾牌,右手持刀,滚到敌人的骑兵队伍里,专砍敌人的马脚,攻敌人的下盘,打得金兵闻风丧胆。他又根据螳螂捕食的习性,创造了一套螳螂拳法,平日教士兵练习,以强身健体。后来这套地螳刀和螳螂拳便由士兵渐渐传到了民间,后来便形成了江湖中的一个门派。柳铁生是这螳螂门的传人,善使一对地螳刀,螳螂拳也很不错,在江湖中是一个一流的高手。

第八十一章 泰山大会(二)

杨聪见过了柳铁生,柳铁生笑道:“兄弟早闻杨兄弟的大名,只是无缘相见,没想到杨兄弟今日倒亲自上了门来,真是可喜可贺啊!”那两个乞丐领杨聪进了门后,便退了出去,杨聪从柳铁生口中知道这两人是丐帮西北分舵的两位堂主。杨聪见宋青突然出现在这里,感到奇怪,便问道:“宋大哥,你怎么在这里?我师父呢?他现在怎么样了?刚才我听有两个人在酒馆说,我们丐帮的泰山大会被七大门派搅局了,我师父也受伤了,是吗?”
宋青道:“杨兄弟,你先别急,我也没参加到泰山大会,你听柳舵主慢慢告诉你吧!”柳铁生道:“不错,杨兄弟,你别急,听我把经过慢慢告诉你吧!”说着他便吩咐刚才开门的那个女子端上了酒菜,给杨聪斟了一杯酒,杨聪知道这个女子是柳铁生的妻子。
柳铁生边与两人喝酒边道:“宋兄弟吗……他在泰山大会召开之前帮主他老人家已经叫他来这里了,主要是避免与昆仑派和崆峒派发生冲突,因此他未曾参加我们的泰山大会,不知道当时的情景。”杨聪问道:“柳舵主,外面有人说我师父受了伤,是真的吗?”柳铁生点头说:“帮主他老人家确实受了点伤,不过不要紧,杨兄弟你放心吧!”杨聪道:“师父他老人家武功高强,是什么人打伤他的?”柳铁生道:“是中了唐灵风的暗算才受伤的。”
杨聪听了吃了一惊,道:“唐灵风?难道是蜀中唐门的那个唐灵风?”柳铁生点头说:“就是他!这兔崽子要不是帮主他老人家仁慈,早被帮主打死了,却反而暗箭伤人,真不是东西!”柳铁生喝了一口酒叹道:“若不是帮主他老人家武功盖世,我们丐帮这次泰山大会真的被那几大门派挑了。”说着柳铁生便向两人讲述了当时泰山大会发生的情景。
原来,七月十五那天,丐帮的所有弟子均齐聚集在泰山的观日峰上,东、南、西、北和西北、东南六大分舵的弟子均已经坐好,专等段二的到来,而段二却仍在返回的途中,他在护送杨聪到玉女谷疗伤的时候,便知道那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蜀中唐门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便秘密把宋青藏到了西北分舵中,自己马不停蹄地往回赶,但还是迟了半天,那七大门派和蜀中唐门的人已经到了泰山脚下。却说丐帮的泰山大会正由丐帮的龙头长老吴长老主持,召集几大分舵和各分舵的堂主在泰山的极顶玉皇殿里开会。
这泰山古代又叫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期改为泰山,是五大名山之首,巍峨陡峻,异峰突起,拔地通天,昂首云天,气势磅礴,气冠群山,素有“五岳之长”的美称。古代的孔子游了泰山后发出“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杜甫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在泰山顶上的一块巨石上就刻有“五岳独尊”四个大字,历代帝王登基均前来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大典,祈祷福寿,修建祠庙。在泰山极顶上就修建有一座玉皇殿,这玉皇殿外就有一座高六丈、宽一丈多的高大无字碑,是汉武帝所立,他认为自己即位三十年,文治武功,功德无量,区区一块碑文无法尽述自己的丰功伟绩,便不刻一字,昭示天下。丐帮的总坛设在山东境内,也是在泰山脚下的济南城内,怕在城内聚会引起官府的怀疑和破坏,因此丐帮每年的大会均选择在泰山之上。
众人正开着会,突然一个丐帮弟子匆忙捧着一张英雄帖跑到吴长老面前道:“禀告龙头长老,少林派的智慧、智远大师率领弟子前来拜山观礼。”丐帮众人听了,均感到纳闷,丐帮的泰山大会从不邀请任何门派前来,这少林派怎么会突然来拜山观礼呢?那丐帮弟子刚退下,一个丐帮弟子又捧着一张帖子上前,说是武当派的青云、青木、青虚道长率领武当派弟子前来观礼。接着那帖子一张接着一张送上来,还有华山派的掌门“神剑仙猿”韦笑天、恒山派的掌门“铁手银钩”林忠贤、昆仑派的“风雷剑客”天虹道人以及崆峒派的掌门“铁尺圣手”燕扬天和青城派的玉真子、玉清子等几大门派的人带领弟子前来拜山观礼,还有蜀中唐门的唐庄主唐灵风带领门人一起前来。
丐帮众人均感到奇怪,为何这七大门派和四川唐门的人会不邀前来呢?十大门派中除了黄山派的掌门“飞天云燕”沈碧云、衡山派的慧清师太和峨眉派的静玄师太三派没派人来之外,其他各派均来到了泰山,而丐帮的四大长老却心里知道,这帮人是兴师问罪来的,但四人还是没有估计到会来这么多的人,他们只道是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蜀中唐门的人会来问罪,却没想到他们竟联合几大门派前来,一时间倒不知道如何是好。
吴长老毕竟老成稳重,见几大门派均先投名帖,知道他们是先礼后兵,也以礼相待,传令众人在玉皇顶上设茶招待。丐帮弟子素来席地而坐,便只好搬来了许多石头做凳子,又给几大门派众人奉上了茶,因为人数众多,一些辈分低的弟子就无法招待了,那些人均站在各派领头或掌门的身后。吴长老见几大门派的人均暂无挑衅之意,也假装不知道,朝众人抱拳道:“各位远道而来观礼,敝帮上下感激不尽,只是敝帮帮主因有急事尚未赶到,多有失礼之处,请各位先欣赏一下这泰山的美景,稍等片刻敝帮帮主便会赶到。”
那几大门派的人见段二尚未赶到,便也客气一番,都在玉皇顶上观看泰山的美景,指指点点。吴长老边陪众人喝茶边告诉众人这泰山的名胜,然后带领众人四处游了泰山的各处名胜。这泰山上有升仙坊、中天门、南天门、云步桥、天街、斗母宫和仙人桥等名胜,吴长老带众人游了天街和斗母宫。这天街长一里,住有五十多户人家,称为天外人家,这些住户大多数是战国时期因为躲避战乱而搬到这里的后裔,因这里宁静优美,便代代在此居住。那天街旁的摩崖石壁上还刻有唐玄宗李隆基亲笔书写的《纪泰山铭》,共996个大字。那斗母宫气势雄伟,斗角飞扬,里面供奉着神像,那斗母宫旁边的石坪上还刻有一千多字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字大约半米,历代号称大字的鼻祖。
众人中许多人没来过这泰山游览,均赞叹不绝,众人游完各处名胜后又回到了玉皇顶喝茶。在泰山顶上可观赏到四大奇观,即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和云海玉盘。只见玉皇顶下群峰耸立,云海茫茫,群山隐在云海之中,像一座座岛屿,一轮火红的太阳在玉皇顶下,好像天边还在众人脚下,远处的黄河像一条漂浮着的玉带。众人喝了几回茶,还是没有段二的踪影,唐灵风和天虹道人却有点沉不住气了。
天虹道人朝吴长老问道:“吴长老,贵帮帮主不知所为何事?连贵帮一年一度的盛会也无法参加。”吴长老回礼道:“敝帮帮主行事从来独来独往,属下也不知道。”天虹道人冷笑一声道:“这么说贵帮帮主今天是赶不回来了。”吴长老道:“这可说不准,各位先静下来等一等,如果敝帮帮主今天赶不回来,明天一定能赶回来的,各位有什么事,等敝帮帮主回来再商量吧,我们丐帮今晚会好好招待各位的。”
燕扬天笑道:“这么说我们要在这泰山顶上过一夜了?妙哉!妙哉!”唐灵风冷笑道:“如果你们帮主一年半载不回来,那我们就在这里等他一年半载了?我看他是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