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08返祖 >

第5部分

08返祖-第5部分

小说: 08返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从未凝聚过这么多媒体的目光。我到达顺昌的时候,挖掘的初期工作已经开始,有一些报社的记者甚至比我早到了两天,已经发回不少花边新闻。
其实这次双圣庙考古挖掘,原本就界于考古发现和花边新闻之间。几乎没有哪个中国人会相信,吴承恩笔下那个会七十二变的猴头真有其猴,而且埋在这里。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使事情更具有了戏剧性。大家都想知道,双圣庙的下面到底有什么。
至于通天大圣,那只不过是个配角。
在我到达的前一天,一位早到的同仁采访了专门考证《西游记》的学者,那位学者声称孙悟空只不过是个长相怪异会功夫的绿林好汉,他的故事流传到民间,被后来的吴承恩艺术加工过了,所以在双圣庙挖出他的遗体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篇新闻让所有关注此事的人兴奋起来,当然,作为记者我也有了更大的压力。
以双圣庙为中心被画出了很大一个隔离区,记者也不能随意进去。最初为了不破坏双圣庙的原状,并没有采用直接由上往下挖的方式,而是从侧方斜着打了条通道,想把东西从通道里转移出来。
没想到通道打到一半,发现被墓壁挡住,下面竟也修了个和双圣庙差不多大小的石屋,而并非仅埋两口棺木。结果只好把墓壁打穿,还是没能完全保住原貌。
真是太不专业了,我暗自嘀咕。
好在大家所关注的,都是打穿墓壁后,惊现的两口上好雕花楠木大棺!
真的有啊!
棺材被拖出通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时候,按快门的“卡嚓”声像撒豆子一样密集响起。包括我在内所有记者都红光满面——这回有大稿写了。
首先起开的是通天大圣的木棺,最好的东西要放到最后。
极其郁闷的是只有新华社记者被准许到木棺旁拍照,其它所有报社都只能用新华社的图片稿。这是对珍贵文物的保护,同时也体现了新华社的权威。
我站在圈外惦起脚尖往里看,新华社记者在那里猛按快门,我却什么都看不见。
大概是外圈的记者叫得凶了,我们被允许走近一些,但仍然没有取镜的好角度,只勉强看见,那里面是具穿着绫罗绸缎的白骨尸骸。
那边几个考古人员已经起去齐开大圣棺木上的钉子,奋力把棺盖移开。所有人的视线马上集中了过去。
棺盖打开的一刻,站在旁边准备拍照的新华社记者忽然“啊”的惊呼。旁边的考古队员脸上的表情也十分意外。
我像个芭蕾舞者一样,把脚都竖了起来,却还是没看见任何东西。
疑问并没有持续很久,那具棺材里,竟然什么都没有,是具空棺!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沮丧的表情很快蔓延到每个记者的脸上。
那墓室里还出土了些随葬品,这些和通天大圣所穿的服装饰样,共同证明之前的考证无误,这位墓主人死亡入葬的时间大约在元朝末年。
本以为是放高升,现在飞到天上屁都没响就掉了下来,配角只能演起独角戏。通天大圣看起来和普通人没啥两样,至少从骨骼看是这样。有关方面采了点样准备回去化验,我们对此都不抱太大希望。就是一元朝普通富人,在这么个偏僻地方自号通天大圣吧。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使出百般能耐,希望能给这个失色的新闻补点妆。功夫不负有心人,曾说过孙悟空是绿林好汉的那位学者,这回又发表了他的大胆推测。
他依然坚持自己原先对孙悟空的猜想,更补充说,从在山顶建神庙以及有相当数量的随葬品来看,通天大圣生前在当地很有势力,而这种势力极有可能是来自于他的兄长齐天大圣,所谓弟仗兄势,狐假虎威。而元朝末年的乱世,消息传递不便,那位齐天大圣既然是绿林好汉,从事高风险工作,说不定死于乱军,就此失踪没了消息,不能回归故里。所以其弟在死的时候,除了修双圣庙,还给兄长置了具空棺。
这番论调颇能自圆其说,我写下来发回报社,成了篇独家解读齐天大圣空棺的专稿。
这次媒体吊足了民众的胃口,却轻轻放下,齐天大圣终究仍属虚无缥缈。
但我还有一个收获。
接待记者的人里有个老熟人——顺昌县文化局张挺。我冒充采访英国专家那次在双圣庙里碰到过的那位。他见我就问上次怎么后来没给他电话,稿子写了没有。
他这么问我有点尴尬,打着哈哈,说觉得材料还不充足,新闻点不够。这话说得我自己脸上都发烧,超没职业水准的。要是碰到个不给面子的,立刻就会反问我材料不够怎么还不积极去他那里采访。
好在张挺听我这么讲,反倒热情地说:“材料不够,那现在我这里可又有个新闻,几位英国专家后来又到双圣庙去过一次,他们对那块大石头上的三兔图很感兴趣,带了专门的检测仪器。结果还是没查出来到底是用什么工具刻上去的。我说没准是用手指直接写上去的,他们不信。”
我笑道:“那哪能信啊,他们事事都讲求科学的,人的手指是肉长的,他们又不看武侠小说。”
张挺笑道:“我就是随便一说。那些专家也不是一无所获,他们鉴定的结果,这三兔图刻到石头上的时间,大约比双圣庙里的牌文石刻晚50—100年。”
我一愣:“不是说这双圣庙建于元末吗,这么说来石头是明代才放进庙里的?”
张挺摇了摇头:“不是明代,其实是去年才搬进去的。”
“去年?”
“说起来也巧,去年有人在我们县一条公路边看见这块石头,想把它弄下公路,免得影响交通,结果就看见上面的图。他原本也没在意,过了段时间看见报上新闻了。”
“没在意?”我插了句话:“这图可挺神的呀,要是我见了肯定觉得不是凡物。”
张挺笑了笑:“你……还年轻呢,这图我们这儿的人也没觉得有多神,这是老实话。”
我似乎觉得他有什么没说,却也不便交浅言深,就听他说下去。
“别看新华社今年才做了双圣庙的新闻,其实去年这庙就在我们福建炒热了。我们县的报上做了好多报道,那几块碑的细部图片登了两个版。那人见到照片上的三兔图想起了石头,给我们局打电话。派人过去一看,石头在,图还是那图,可真像是手画上去的,讨论了一下,就给搬到了庙里。”
我想起唐僧对这块石头言之凿凿,不禁摇头。导游的话还真是信不得。
三兔图虽然很神秘,但我彼时以为和自己无关,就没有认真理会。这世上神秘的事太多,哪里管得过来,更何况现在自己已经被缠上一件了。
“你们这里,有没有什么关于孙悟空的特别点的传说?比如附身什么的?”我装作不经意地问张挺。
“附身?哪会有这种事。”张挺直摇头。
“那……有没有哪家的孩子长得像孙悟空?”我继续硬着头皮问,感觉自己像猎奇小报的狗仔记者。
“孙悟空是猴头,怎么会有人像它,那不成毛孩了吗?”张挺笑,看我的眼神有些异样,让我很识相地住了嘴。
为了对得起张挺,我写了篇小稿子,讨论神秘三兔图到底与双圣庙有什么关系,发在《晨星报》上。张挺第二天在网上看见,还专程打电话道谢。
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我把抽空去那个小潭装的一瓶水交给梁应物化验。
“上次的结果出来没?”我急着问。
“才几天,哪有这么快,你以为是验血啊。化验这瓶水要快些,顺利的话结果会一起出来。”
我耸了耸肩:“好吧好吧。你们真的对游宏的情况感兴趣?”
梁应物点点头:“是有点意思。从他皮肤毛孔的改变看,是极罕见的人类体徵突变。而他毛发的异常生长速度,也破了人的体能纪录。或许有某种强有力的激素在起作用。如果真找到这样的激素,就是重大的发现。”
梁应物说到这里,深吸一口气,刚才他已经这样好几次了。
“见鬼,是你身上的味道。”梁应物骂道:“我想怎么走到哪里都散不掉。”
我讪笑:“刚坐了长途火车嘛,报社可不给钱坐飞机。靠你这人怎么这么鸡婆,男人不用讲究这么多。”我有点恼羞成怒,梁应物总是太注意这些细节。
“去去,回家洗澡去。”梁应物将旅行袋还给我,把我赶上出租车。
把行李往客厅一扔,和躲在卧室刮毛的六眼讲述齐天大圣空棺的故事,告诉他附身的可能基本没有,还是铁了心到X机构去做实验动物……进门之前我是这么想的,开了锁刚往里面跨了两步就停住。
六耳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电视机——应该是六耳吧。
电视机没打开,平滑黑亮的屏幕照出六耳的样子。我很想形容成一个人形的长毛绒玩具,但这个玩具既不可爱,也不可笑。
他的脸完全被毛发遮住,如果不是在抽烟的话,分不出哪一边是正面。
是的,他在抽烟。烟头一亮一亮,毛垂在两旁,看起来很危险,容易烧到。
“你这几天都没刮?”我问。
六耳转过头来——应该是吧。他在烟灰缸里弹掉烟灰,又慢慢吸了一口,把烟摁掉,烟慢慢从毛发里渗出来。
“没什么意思。”他淡淡说:“刮了又要长,没什么意思。就这样吧。”
“就……这样?”我呐呐着不知该说什么。
“就这样,等到实在太长再说。我发现长了之后,生长速度就会慢一些。”
我看着六耳,他身上的毛长且厚,隐隐约约看到他穿了条白色的短裤,其它什么都没穿。可是身体完全看不见,连手和脚的轮廓都快没了。
这还不算太长吗?
他变得越来越陌生了。
“我取了水的样,已经送到X机构化验了,还有你毛发的化验结果也就要出来。不过最好你先提供份血样,一点点就可以,你不怕疼吧?”我勉强笑了笑。
六耳慢慢地站起来,那一丛黑毛的后面,幽深的双瞳。
许久。
我站在门口,和他对立着,也不知该不该进去。
“等等吧。”六耳开口说。
等等?
六耳转身走进他的房间。那里原本是我的卧室,现在这十几平方的天地,仿佛已经全然没有熟悉的感觉了。
我缓缓弯下腰,换上拖鞋,走进我的家。
六耳,一定发生了什么。
闷热的空气里,我这么想。

  
几片深绿色的茶叶浮在水面上。
我把瓷杯推给六耳。
他拿起杯子,水是滚烫的,但隔着手掌厚厚的毛发,他似乎毫无顾忌。
杯沿凑到嘴边,轻轻抿了一口,又放下。奇怪的是,嘴边长长的毛并未沾到多少茶水。我本以为他需要用手一边捋着一边喝。
“想谈什么?”六耳说。
我把眼神从他的下巴收回:“水很烫,慢慢再喝吧。你现在这样,生活行动不麻烦吗?”
“习惯就好。”六耳拈着杯口,慢慢转着杯子:“总要习惯的,不是吗。”
“可这样,不会太热吗?”另一句话我没说,六耳从不开空调,这简直太不正常了。
“我喜欢出汗的感觉,我想我需要出些汗。”
喜欢吗……至少我从没发现六耳的毛被汗浸得湿漉漉的,自打他把刮刀放在一边后,身上的毛发一直是蓬松着的。如果我在这样的夏日里裹一层毛皮大衣的话,汗水很快会把衣服浸透吧。
“六耳,你变了,你有些奇怪。”我盯着他。
“只是一点奇怪吗?”六耳的笑容难以觉察,他的身体微微晃动,毛发突地胀散开一圈,就像一只看见猎物的黑猫:“不,我觉得没人比我更奇怪了。坐在你面前的是个怪物。”
他站起来,披着一身的毛皮,走回房去,徐徐没入卧室的黑暗里。
我把黑色的口袋扔进垃圾筒,顺着小径往回走。物业新引进的太阳能灯在草丛里发着白光,我不太喜欢这种光线。
袋子里是些生活垃圾。不久之前我还一袋袋地扔六耳的毛发,不知那些袋子现在到了哪里。希望直接扔炉子里烧掉,别惹什么麻烦出来。
手机突兀地响起来。
“喂……”我按下接听键。
常去的小咖啡馆里,梁应物已经在靠窗的位子上等我了。
“你们家那位还好吧?”他已经帮我点好了冰拿铁。
“好不到哪里去。”我喝了一大口,咂咂嘴吧:“在我看来很糟糕,他居然连毛都不刮了。”
梁应物皱了皱眉:“那瓶水的检测结果出来了。”
“哦,怎样?”我急着问。
“水里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令人吃惊,我们的结论是……”梁应物的脸色有些阴霾。
“我们的结论是,这水的品质相当好,是很优良的矿泉水。”梁应物说完这一句,竟然还能板着脸。
“靠,竟然被没有喜剧细胞的家伙耍了。不过你这个冷面笑匠的功力倒还不错。”我用力捶了梁应物的肩头,他这时才微微笑了一下。
“那袋毛发的化验结果也出来了,并没有发现激素成份,不过……”梁应物的脸又严肃起来。
“不过什么?”我知道梁应物不会连耍我两次,一定是有什么发现了。
“我们进行了基因比对,发现其中的基因和正常人类相差大约2。4%。”
“2。4%……”我喃喃地说。
梁应物的手指敲击着桌子,眉关锁得更紧了:“你如果知道大猩猩和人类的基因只差1。3%,而老鼠更和人共享99%的基因,你就了解这2。4代表什么了。正常人之间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在人类之间,0。1的基因差别已经足够决定性格、形体和智力之间的巨大分别了。”
我倒吸了口凉气。
六耳的基因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别,竟然是人和老鼠的一倍!
梁应物顿了顿,又道:“据我们了解的情况,那些有特殊能力的人类,比如路云、夏侯婴,和普通人的基因差异也极少超过0。3%。”
“六耳发生了基因突变?”我脱口问道。
梁应物微微摇头:“用基因突变也难以形容,因为他变得太厉害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诱发的,这样的突变,其实已经很难再称其为人了。而且,在这2。4%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排列。”
六耳不是人?一瞬间这个念头在我脑中闪过。想到一直躲在卧室里,神情举止越来越奇怪的六耳,我的背上渐渐爬满凉意。
“这样程度的突变,以现有的进化理论很难解释。它的起因和结果,都是巨大的课题。所以机构很希望他能自愿地来接受检测治疗。”
“治疗?基因突变会是可逆的吗?”
梁应物呆了一下,默然摇头。
我叹了口气:“老实说,我也希望他来你们这里,可是他自己不乐意,我能怎么办,把他从家里撵出去,还是让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