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威龙中华 >

第79部分

威龙中华-第79部分

小说: 威龙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械墓ひ抵圃煲怠5蔷褪盗此邓氖盗κ亲钚〉模灿腥瞬幌嘈潘芄怀锛900万两白银。
    江南制造总局局长孙英德大致了解了竞投方情况之后和方举赞讨论。他也很奇怪胡雪岩怎么会来参加竞投呢?阜康钱庄倒闭之后,他因为帮助戈登和平解放上海所以逃过了被镇压的厄运。但是他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虽然在江浙还拥有上万亩良田,但是现在江南土地价格很低,所以他本人并没有很多资产。这次据说联合了不少徽商一起竞投,但是估计他们的资产总值最多只有500万,根本不可能和另外三家竞争。
    方举赞对孙英德说:“我听康健银行的孟子元、刘庆和说过,胡雪岩这个人是个经商的天才,要不是因为清政府垮台,阜康钱庄坏账无数,阜康钱庄是不会倒闭的。即使这样这次他卷土重来也不可小瞧。”
    孙英德仍然不解,“可是问题是,胡雪岩没有那么多资金可以调动,即使他只想争取15%股份也很难成功。晋商和粤商实力很雄厚。”
    “刘庆和对我说过,他感觉胡雪岩的目标并不在江南制造总局。”
    “那在哪里?难道是……?如果是这样,真是声东击西的好计啊。”
    “我们不必插手这件事情,现在平白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原来的平衡被打破了,这样对我们有好处。我们看好戏吧。”方举赞微笑着提醒孙英德。
    “只怕,蔚泰厚银行总经理毛鸿翙不是这么好对付的。阜康钱庄和日升昌票号都是他搞垮的,他不会让胡雪岩这么轻松翻身的。”孙英德的语气并不看好胡雪岩。
    上海这边沸沸扬扬,弥漫着商战的气息。北京也发生了大事件。
    在天津红军再次大捷,北京城终于完全暴露在红军攻击之下。
    消息来得太突然,虽然早些时候有小道消息说,红军骑兵在天津打了大胜仗,大家心里知道清朝很快就要完了。可是很多人仍然不相信这是真的。天津和北京毕竟离得远呢!
    12月初,全国战场继续沉浸在一片捷报中,四川基本解放,红军各路主力抵近西安、开封、济南,黄河以南除了个别地区,大部分被解放。左宗棠在安徽接受了红军代表徐继畲、郭嵩焘的招降,归降了新政府。
    更让清政府恐慌的是红军印第安骑兵主力抵近天津,离北京不远了。
    按照天津新军主帅荣禄的想法,那就是坚守天津城不出。不管怎么说天津还有十万装备了新式火器的新军,拖延个几个月应该没有问题。北京的恭亲王奕訢正在和洋人谈判,说不定能够有转机出现。
    但是慈禧太后不是这么想的,南面李鸿章、左宗棠相继投降。虽然荣禄是满人,她心里还是不放心,不但在天津派了监军,还不断的下旨要荣禄出城迎击红军,将红军阻挡在黄河以南。
    慈禧太后不知道天津的真实情况,她也不可能亲自去天津视察军情。而下面的人只会报喜不报忧。天津虽然号称有十万新军,并且在英国人的帮助下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可是天津新军军饷不足,当官的还想尽办法克扣盘剥,所以士气低下。士兵们出操不出力,训练也大打折扣,加上不传来清军失利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军心涣散,除了能欺负天津百姓,战斗力恐怕连土匪也比不上。
    由于慈禧惧怕印第安骑兵绕过天津直接袭击北京,加上渤海上不断聚集的红军军舰,整个北京都人心惶惶,大臣们开始弹劾荣禄畏敌怯战,慈禧连番要求荣禄出战,荣禄在坚守了一个月后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城决战。
    天津新军参将李福明主动要求打前锋,荣禄心中大喜,马上应允,并重重的奖赏了他。
    这个李福明是他的心腹爱将,这个人年纪很轻,20岁都不到,可是小小年纪却早已经成了武状元,并在两年前朝廷组建新军的时候报名入伍。他对英国教官的教导接受很快,还学会了一些英文,很受英国教官的喜爱。朝廷里很多人似乎也很看重李福明,不断有人向朝廷举荐褒奖李福明,说他文武双全,还能精通洋务。所以这两年他迁升的很快,已经是正三品蓝宝石顶戴身穿豹袍的参将了。当然他带的兵也是最有战斗力的,李福明平时为人颇有侠义之风,常常体恤爱护自己的士兵,士兵们都很拥戴他。
    但是荣禄万万没有想到,李福明竟然在阵前倒戈,引着印第安骑兵乘自己立足未稳攻击天津新军的要害,他还在阵前呼喊清军投降反戈,结果成片的新军在他的呼喊下倒戈了。
    当荣禄仓皇逃回天津的时候,发觉天津守城的新军竟然和李福明早有勾结,也投降了。无奈之下,荣禄落荒而逃,逃进了北京城。
    慈禧哪里能饶了他,立即将他拿了,当街腰斩。
    荣禄虽然死了,可是北京城也陷入了彻底的混乱,那些皇亲国戚,八旗子弟惶惶不可终日。
    慈禧也慌了神,没了办法。立即找恭亲王奕訢商量,要他马上答应洋人所有的条件,只要洋人能够阻止红军进入北京就可以。
    惇亲王劝慈禧马上离开北京到盛京避一避。慈禧考虑再三让惇亲王拟旨,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离开北京前往沈阳祭祖。恭亲王奕訢为北京留守大臣兼御前大臣,总理朝政。薛福辰为留守大臣暂兼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衙门统领,掌管九门。
    乱哄哄的北京城,人们都忙着搬家逃跑,城北的一处院落却显得安安静静。这里是北京城一处有名的武馆。武馆的主人是赫赫有名的太极拳传人杨班候、杨健侯兄弟。他们的父亲因为年纪大了,这几年闲赋在家,他的名声更是响亮,十几年前就名满京城,因为武功高强,人称“杨无敌”。清朝王公、贝勒从学者颇多,还担任过旗营武术教师。他就是杨氏太极拳奠基人杨福魁—杨露蝉。
    1863年12月18日一大早,有一名穿着禁军侍卫衣服的年轻人快步走进杨家的武馆。看门的人认识他,也没有阻拦。年轻人绕过照影壁墙快步穿过院子。院子里有很多人都在耍枪弄棒很热闹。年轻人看也不看直奔正屋,来到屋里,大堂上面很多人正在等着他呢。除了杨氏父子三人,还有一位正是好久没有露面的郑思奇。
    郑思奇见年轻人到来兴奋的问:“福保兄弟,你哥哥薛福辰那里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这位年轻人正是清廷军机大臣薛福辰的弟弟薛福保,从唐城回到北京后通过哥哥的关系当了乾清门侍卫领班。今天特地为哥哥来此传送一个重要的消息。
    “哥哥让我告诉你们,慈禧终于坐不住了,她想溜。正如我们预计的那样,往西面跑现在是不可能的,她准备去沈阳。圣旨马上就会颁布。我哥哥协助恭亲王奕訢留下来主持大局。这里是哥哥让我交给郑思奇大人的慈禧逃跑路线以及警卫布置。”说完,他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双手呈交给郑思奇。
    郑思奇接过东西问:“那么你呢?你是留在京城还是随慈禧北逃?”
    “属下已经被编入北逃护军,到时候我会做你们的内应。我要马上赶回去了,不然会令他们起疑的。”说完和众人道别,匆匆离去。
    薛福保带来的消息让大家兴奋不已,等这一天已经好久了。郑思奇他们带着人在关外埋伏了几个月之久,一边熟悉地形模拟演练,一边招兵买马扩大队伍。原来估计慈禧会在胡安进入山东后北逃,没有想到慈禧定力还真大,一直忍到天津新军土崩瓦解才落荒而逃。
    事情紧急,郑思奇对杨氏父子说:“我现在就拿着地图情报出北京城和北面几位哥哥们回合,北京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
    杨露蝉走到郑思奇身前拉着他的手说:“郑大侠放心,我们父子一定尽心尽力辅佐薛大人。”
    郑思奇向他们鞠了一躬,匆匆离去。
    郑思奇走后,杨露蝉立即吩咐大儿子杨钰:“你现在马上去找薛福辰大人,我们保持联络。”杨班侯领命离去。
    杨露蝉又吩咐小儿子杨鉴:“你叫下面的人做好准备,从现在起谁也不能离开武馆。”杨鉴领命也下去了。
    到了下午,九门外果然贴出了皇榜,皇帝和太后要去沈阳祭祖。这下北京城更乱了,连皇帝都出逃了,北京城看来朝不保夕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皇城里涌出一大群人,人群里也就只有几驾车马,出了北京城朝北慌慌张张的离开了。
    这次离开北京城,慈禧可没有了往日的派头,没有豪华的仪仗,也没有让京官们送行,灰溜溜的走了。
    杨钰到了薛福辰官邸找到薛福辰后,一整天都跟随薛福辰在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奔波。到了天黑才回府休息。
    杨钰问薛福辰:“今日在外面不方便问大人,鬼子六和洋人们谈了一天,谈的怎么样?”
    薛福辰颇为气愤地说:“这哪里是谈判,洋人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呗!已经答应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最晚后天签约。公文今晚已经送出给慈禧批阅,我们这里就等消息了。洋人们答应出面和新政府斡旋,如果新政府拒绝和平谈判,他们就出兵阻止红军北上。”
    “洋人们答应倒是爽快,他们开了什么条件?”
    “俄国人最可恶,他们要整个新疆西北的土地。包括六千三百平方公里的伊赛克湖,新疆最富裕的地方。这些地方加在一起超过70万平方公里。而且俄国人要求重新划定乌鲁木齐以西以及蒙古的边界。真是狮子大开口。除了这些他们还要求提供军费,由海关作抵押。英国人和法国人也不含糊,他们除了和俄国人一样要求军费,还要求辽东半岛的领土和部分乌苏里江以东的领土。英国人要求中国放弃西藏,允许他们从印度进入西藏并统治西藏。奕訢几乎没有争辩就都答应了。”
    “奕訢也没有办法,到现在他还有什么和别人讨价还价呢?国家到了这样的地步,真是可悲可气。”杨钰听完薛福辰的诉说满怀悲愤。
    “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割让了多少土地啊,真让人心痛。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这次是新疆、蒙古和西藏,如果这次再让俄国人和英国人得逞,那他们几乎等于平白拿了两个欧洲的土地。”薛福辰也是越说越气。
    “这些都是清廷和洋人签的合约,我早听郑兄弟说了,新政府是不会承认这些条款的,我们的土地我们总要拿回来的。郑兄弟说还要加倍拿回来!”
    “虽然这么说,可是眼前的事情紧急,我们自己也要加快行动,保不准慈禧还会做什么出卖国家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抢在外国干涉之前平定内部。等一会你要陪我进驻九门提督衙门,控制九门驻军。另外通知杨老英雄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是啊!郑兄弟那边可能就要动手了,我们要做好应变准备。”杨钰想到郑思奇他们精神立刻振奋起来。
    不过他又想到一个问题,“大人你说说,英国、法国、俄国真的会出兵吗?”
    “那是他们乘火打劫,想白拿个便宜,一时半会他们那里有能力出兵呢?现在是冬天,北方已经天寒地冻,俄国人又没有铁路通到东方,他们怎么可能在东方用兵。最早也要等到明年开春才有出兵的可能。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印度倒是有几万人,可是太远了,又没有准备,印度那边前几年爆发过起义,他们也要留意。所以没有半年也不可能到中国参战。”
    “当年英法联军进北京我是亲眼看见的,再不能发生这种事情了。这些可恨的洋人。”杨钰说这话时用力的挥舞着自己的拳头。
    “我刚收到消息,胡安的印第安骑兵昨夜秘密的在天津大沽登船返回北美了。我已将这个消息通知奕訢,让他有点谈判的砝码,拖延他和外国人的谈判。也可以麻痹他。只是英国人很快就会通过奕訢得到消息,这对北美并没有好处。”
    “回北美路上要很长时间,英国人知道是迟早的事情。我担心,李福明年纪轻轻能撑起这个局面吗?北京这里可是大意不得。”
    “应该没有问题,参加胡安此次北伐的中国骑兵大部分留在了天津,加上李福明的天津新军,应该没有问题。”
    两个人正说着,有人进来向薛福辰禀告:“恭亲王派人来说,太后那边已经同意了洋人所有的条件,恭亲王要大人你立即去总理衙门协助他和洋人签约,他说他身体不适不参加签约,由你全权负责。太后的圣旨他会派人送去衙门给大人。”
    薛福辰打发送信人离去,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嗨!毕竟是出卖祖宗的基业,恭亲王不愿做这千古的罪人,却让我来做。慈禧竟然这么快就决定下来了,真是意外。”
    杨钰马上问:“那么,大人你准备怎么做呢?”
    “正好,我本来想无论如何也要拖住恭亲王不让他和洋人签约,如今他让我来做,正好给洋人们点脸色看看,吐吐我这些天来的怨气。我会尽量拖延不和洋人签约,一旦签约将来必然会给新政府在外交上带来许多麻烦,也会给洋人插手中国事务带来借口。杨大侠,我现在就去衙门和洋人们谈判,你通知杨老英雄做好准备,另外带领我的部曲进驻九门提督衙门。我在总理衙门办完事情马上过来和你会合。”
    杨钰点头答应下去做事情了,薛福辰领着几个部下匆匆离开府第前往总理衙门。北京城又将迎来一个不眠之夜。
    南京,李健却经历了一个惊险之夜。
    北面的事情一切发展顺利,胡安也在天津登船启航北美,李健的心情特别舒畅。恰巧左宗棠从安徽来到南京拜见李健,李健一时兴起,又邀了李鸿章,三个人夜游秦淮。
    他们先到了燕芳楼,找了花燕芳,让花燕芳和他们一起登船荡舟秦淮河。花燕芳自然高兴陪同,众人在船上饮酒吟诗,谈古论今。讲起天下大事,奇闻杂谈,李健的言辞牢牢的吸引了众人。花燕芳更是听的如痴如醉。李鸿章和左宗棠也是大开眼界,两个人对李健佩服的五体投地。像这样一位奇人真是旷古绝有,难得的是这样一个人正在领导中华民族走向强盛,汉唐盛世的重现完全不是梦想。两个人心中重燃希望,心潮澎湃。
    几个人游完船河,兴致不减,花燕芳提议一起去逛逛秦淮河边的夫子庙夜市。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