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智冠天下之军师 >

第236部分

智冠天下之军师-第236部分

小说: 智冠天下之军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阳城中四处都是喊杀声.四处都有刘备军的影子。孙权大军拿下襄阳城不过一日.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不及刘备大军。
  两军交战了整整四个时辰.一直打到了辰时一刻。
  孙权大军终于支持不住了.被迫下令撤退.刘备大军追出二十里,杀得孙权军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一直追到了樊城城下.才停止了追击
  樊城城南十里外.反克襄阳的刘备大军正在此处安营扎寨.全军上下一片欢畅,各个都为出了口恶气。而感到开心。
  徐庶在重新安顿了襄阳城地百姓后.就来到了此地。他走入了议事大帐.原本喜乞洋详的大帐,顿时安静了下来。不过,他们眉宇间的笑意却是无法掩饰的。
  徐庶上了主位,见众人的眉宇间都充满了笑意,心中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当即笑道:“今日只是小胜.众将士就如此兴奋。若是日后大胜,岂不要笑掉了大牙了?”
  众将士都是机警之辈,一听徐庶的弦外之音,马上就明白了这位智者还有破敌的后招,纷纷上前领命。以求扩大战果。
  徐庶笑着下令道:“文将军,你即刻预备船筏,收拾水具,越多越好!”
  文聘并不知晓徐庶的计策.不过.他生于荆州.长于荆州。对荆州的地形是再熟悉不过了。他知道樊城一地三面都被襄江、樊水所包围,见徐庶叫他准备水上用具,立刻就想到了水攻。本来,这个计策不错,可是现在是隆冬季节,水流不是很大,水攻并不能发样想象中的效果,于是就问道:“大人可否是想水淹樊城?此计确实好。但时节不对。若是秋雨.襄江之水漫长,水势浩大.必然可以发挥奇效。可是现在正是隆冬少雨季节,河中之水位并未漫过江岸,恐怕水计不能奏效!”
  徐庶坦然笑道:“这个庶早有定计文将军大可放心!速去办理!”
  文聘知道徐庶智慧过人,虽有些不放心,但是还是领命而去。
  徐庶接着说道:“孙权此次战败绝对不会如此甘心.卷土重来是必然之事。因此.你们立刻召集百姓。在孙权这几日的休整时.将樊城附近的支流通通改道至襄江和樊水,并将襄江和樊水的各处水口堰住。切记不可被孙权发现!”
  众将士相继领命。
  三日过后。
  孙权果然把持不住战败的怒火、向驻扎在樊城附近的刘备军士发起了攻击。不过.此时非同以往,徐庶并没有压制自己的实力.一开战让太史慈、文聘、藏霸对孙权地军队发起的猛攻。
  太史慈、文聘、藏霸大展神威。将孙权大军杀回了樊城,太史慈更是生擒了孙家老将黄盖。
  老将黄盖忠孝节义等气节无不具备,只是在帐前对太史慈道:“我黄盖征战一身,早已不惧怕生死,个日被将军所擒,心服口服、愿死在将军手中.以全忠义。”
  太史慈被黄盖的气节所感.在征求徐庶同意后,就随了黄盖的意愿。黄盖留下了一句:“文台先公.末持来看你了!”便含笑着慷慨就义。他这一生无愧于孙家,也无愧于孙坚值得这死前一笑了。
  至于徐庶本想招降黄盖的他,听了黄盖的请求以及看了那一双饱经风霜和坚贞不疑的眼神,实在让他没有信心说服一个放开了一切的老将军归降,同时也不忍心拒绝一位忠义之士最后的请求。他唯一可做的就是同意黄盖的请求;并且加以厚葬。
  次日.佛晓,徐庶就对樊城发起了总攻。当然这总攻指的是水攻.并非人力。
  汇集了四周水源的襄江、樊水两水、汹诵的向樊城涌去。
  人往上走.水往下流.虽然樊城距离襄江、樊水两水有近八里路程,但是被蓄足的江水就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猛兽.不停地翻滚咆哮,一旦开闸.其势决非人力可挡,近八里路瞬间便到。
  孙权顿时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点反应也没有。
  还好.韩当身径大小战役早已超过千战,无论什么紧急状况他都见识过。只是震惊了一会儿.就清醒了过来。
  韩当随即叫醒孙权大声道:“此刻孙家只有吴公一个可以坐镇大局.此刻我等已中敌方诡计.无力回天、请吴公立刻撒退!”
  华歆也反应了过来.哀求道:“吴公,只有活命,才有机会报仇!”此刻.他也不管自己是曹操的人,还是孙权的人,只有活命才是他唯一要走的路。
  孙权无力的点了点头.召集了数员大将向北方撒退。
  孙权一出府衙.就见樊城中水势滔天,三军漂浮.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城中之水己轻没过了膝盖
  孙权见自己的争霸天下的本钱.就这样在低潜的水中狰扎.相互践踏.心痛的就快要哭了起来。
  这时,“轰”、“轰”、“轰,“轰”四声巨响依次传入孙权的耳中。
  孙权打了个冷战,此刻的他已是受了惊吓的小兔,一听到动静,立刻敏感的高声叫道:“出了什么事了.出了什么事了?”
  不多时.孙权就在乱军中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坏消息,城郭倒了.并且将城门的出口拾堵住了。
  孙权这时终于明白了过来.为什么他会战战大捷.为什么他会轻易地拿下建有四个城郭.防御极佳的樊城。
  这都是对方的计策.这些城郭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是樊的守护神,而是将他的大军困在城中的坟墓。

  
  

  






  

3…316正文 下卷 第316章 帐内定计

  正当樊城陷入大水的冲刷的时候.太史慈、文聘二将领着一万水军乘着千余竹筏顺水而下,战士门手执铁钩长杆,背挂白桦弯弓各个士气如洪。
  太史慈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徐庶要将自己辛苦搭建的城郭的地基损坏.损坏地基正是他计划中最关键的部分。冬季水少,水攻无法最大限度的至敌方于死地。徐庶他非常请楚这一点.他让自己把樊城的城郭地基损坏,就是为了断孙权的退路,没有地基的城郭有如一条腿蹦达的人一样.大水一冲就崩塌了。崩塌的城郭将所有退路全部堵死.对方在没有水上用具的情况下,只有死路一条。
  明白了这一点的太史慈.心中对徐庶产生了无比的敬佩。
  一旁的文聘也和太史慈存着相同的心里,他这时也明白了徐庶的用意。徐庶并非是要用水攻来歼敌.徐庶早已经知道以襄江、樊水这两条河流是不能对樊城造成很大伤害的。不过,冬水虽然不像秋水那么多,但是它也有他的特点。
  荆州位于大汉中部.气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夏热冬寒。古话说得好“瑞雪照丰年”,真正冬天照丰年的不是瑞雪,而是严冬那寒冷的气候。
  荆州物产的富庶和这里的气候有着极大的关系。荆州冬季寒冷.这河水自然也跟着刺骨起来。
  此刻又是佛晓,是一天中寒气最旺盛的时刻。冰冷刺骨的江水,夹杂着佛晓的寒气.呼啸的冬风.即便是铁人也难以抵挡这毁灭性地攻击。
  徐庶真正依仗的并非是水计。而是这让人发抖的寒冬。他的目的就是要让樊城中的孙权士兵完全的失去战斗力.成为待宰的羔羊。
  这时,太史慈、文聘他们的竹伐已经到达了樊城城郭.堆成高山一般的城郭废墟阻挡了竹伐前进的去路。
  太史慈、文聘领军下了竹伐,爬上了城郭废墟,静静的等候着洪的退却。
  冬天地水量不是很多.大概只是在樊城中逗留了一个多时辰,就退了下去。不过这短短的一个多时辰。城中冻死,淹死的士兵足足就有一万多人。城中几乎所有士兵都失去了战斗力。
  太史慈、文聘也如愿的杀入了樊城城中,两万精锐的士兵面对着六万连刀都拿不稳的士兵,战况的结果可想而知。
  这不是打战而是单方面的屠杀。被屠杀的一方毫无还手之力
  太史慈他们根本就不需要顾及什么.反正只要不是身穿红色盔甲地士兵都是敌人.长枪可以毫不留情的在他们的身上捅刺着。因为.樊城是战略要冲,为了杜绝城中的潜在隐患。孙权早就将城中的百姓给遣散了。
  辰时三刻.也就是后世的八点半左右。
  此刻樊城之战已经结束,太史慈领着两方的人马就将孙权的大军杀了个大败。几乎到了全军覆灭地地步。
  孙权的八万大军,冻死两万.冻伤不治者三万.战死一万.投降的有两万。其中全综、饶助、骆统、朱治、朱据、全择、藤札、朱才、程咨、黄柄、吕凯十一员大将战死,其余大小偏将战死者高达百人。
  樊城议事厅外。
  太史慈、文聘已经整理好了战场,正在议事厅外等着徐庶的召见。
  “娘的!龟儿子真会逃,居然让他给跑了!可恶!”文聘恼怒的一拳打在了墙上,发泄的心中的不满。原本他是打算生擒孙权。好好的发一发心中的怒气,结果自己一冲到府衙才发现孙权早就已经不知道所踪了。到后来才从降兵的口中得知.是江东第一插将陈武亲自背着孙权从滩水爬上了樊城城郭,由西门逃跑了。由于城中的士兵太多,孙权被乔装成普通士兵.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
  太史慈笑着劝说道:“仲业,你得了吧,现在的孙权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凄惨得多。这两战让孙权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十万战士最多不过数百人.并且还没有粮食。想要再次翻身已经不可能了,这个结局比杀了他还难过。”
  “哈哈!”文聘脑中出现了一副孙权带者几百名疲弱的士兵,骑着瘦小的羔羊,高举着木棍攻打襄阳城的画面,顿时放肆的大笑了起来。
  “笑什么呢?”徐庶满脸沉重的走了出来。他并没有胜利后的喜悦.在他们这个年代非常的相信报应。在历史上诸葛亮征讨南蛮时,就因为自己在南蛮所造的杀戮过多.从而担心狂魂怨鬼作乱.亲自在沪水河畔设香蔡,铺祭物,扬幡招魂.以次来安慰亡灵。徐庶这时的心情和诸葛亮当时的心情一般无样,一计毁了六万多生命,他的心中充满了惋惜和无奈。
  文聘见徐庶脸色不好.不敢隐瞒,将心头想的老实的说了一遍。
  徐庶淡淡的说道:“别高兴的太早,孙权还有数万大军潜藏在一个神秘的地方,一时间我们还不能拿他怎么样?、
  “那还不快追?要是让他逃回江东,一定会在给我军造成威胁!”文聘急忙劝说。这句话没有丝毫的报仇心态.只是为了刘备军的将来,孙权虽然败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个可以威胁到刘备军的存在。
  徐庶摇了摇头,道:“张任、藏霸两位将军已轻将通向南阳的路线全部封锁了.孙权战败的消息在一个月内绝对无法传到曹操的耳中。严颜将军也去取新野了,我们的对手是曹操.而不是孙权。”顿了一顿.继续道:“传令下去,全军二更起火,二更半作饭.三更集合.全军直奔汝南郡!”
  其实徐庶自己有着自己的打算.他者的比文聘要深的多。孙权确实对刘备军存在着一定地威胁.但是一个领地极小,又不深得民心的君主.很难再掀起风浪。这一次孙权可以逃脱可以说是他自己故意放过的,以他的智慧想要围杀已轻战败的孙权并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担忧的是孙权一死,江东的领地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地动乱。是并族的入侵?还是各个城池之间的相互讨伐?又或者是夷州的那支军队在江东发动反叛?这一切都很有可能。
  江东是大汉最富饶的土地之一.它地富饶可以让统治他的人得到大的物质。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相当的重要。徐庶不愿意江东被乱民,异性、野心家来肆意破坏。
  更何况江东是有名的才子之乡.记仇之国。最有名地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括!楚怀王并不出色。但是因为客死于秦国.惹得所有楚人都很憎恨秦国。然而.孙权若在客死于秦侯的领地中.谁也不会保证在会传出一句“吴虽三户.亡刘必吴”的秸语。
  因此。在种种地前提下.徐庶并不想孙权死。
  当然.徐庶也不会就此罢休。他已经让手中的“疾风”大肆在东吴编排孙权的不是。说他嫉妒贤才.不仁不孝,不智不勇,生性残暴,不顾百姓的死话。
  这些话在平时绝对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在现在却并常有用。
  孙权的领地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他逃回江东后.肯定养不起隐藏着的数万士兵。到那时候曹操和自己的军队已经分出了胜负。不可能再支援他粮食。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榨压百姓,不然他只有栽军。不过.徐庶已经料死孙权不会栽自己地军队。只要等到孙权失德至天怒人怨的时候.小小江东要想取之.自然轻而易举。
  这种一举数得的方法,徐庶当然不会再去吃力不讨好的追杀孙权。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要全心全力对付曹操,在这一场生死战中他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只有孙权才能镇得住在夷州的大军.不让它拾自己添乱。
  估量好一切的徐庶.立刻写信持荆州的战况让“疾风”传给了在南阳的刘备。
  *********
  南阳育水以西三十里处.刘备军营。
  刘备这时已经得到了徐庶传来的消息.第一步计划的成功让他对胜利的期望越来越高。
  诸葛亮在一旁说道:“长安已经传来了消息,在施行了灵风出的治蝗六法后.蝗灾已经得到了控制。现在长安有季常(马良)、子敬(鲁肃)打理一切.我们可以放心。荆州也已经平定了.现在的元直定在前往汝南的路上.打算斩断曹操东归的路线。余下的就只剩下灵风取许昌和我军的诈败计策了。只要计划进行的顺利.不久后.我军定能大败曹操。”诸葛亮并不喜欢下妄言,不过现在刘备的态度就是胜利的关键.他也只有夸夸口.来定定刘备股利的决心。毕竟要想胜利,还要跨过许昌和骗过曹操这两个艰难的关卡.胜负依旧是五五之数。
  刘备微笑道:“许昌的事情我们不必担忧!如何使用诈败计相信你和士元也有了定计。论谋略备于你们可是有着天渊之别,就不再凑这个热闹,以免贻笑大方。有什么需要备出力的时候,军师但说无妨!所有需要的物质,只要备拿的出来,无不允诺!不过,这一战关系着汉室的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