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兴汉 >

第174部分

兴汉-第174部分

小说: 兴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禀主公,还没有,锦衣卫在宛城北郊发现马车痕迹。”已经是谍报司负责人的刘寅回答道。
    “宛城吗?”刘琮很是郁闷,原先最担心的是黄权说服不了荀彧和皇帝刘协。可现在得到的消息是皇帝在许昌失踪了,荀彧也不知所踪。
    按照这个推断,黄权必定是得手了,并且成功的带着皇帝刘协和荀彧逃离了许昌。但黄权被人发现在许昌西郊时,已经奄奄一息,身旁的十几名锦衣卫也都已战死。若不是关羽及时派人搜索,黄权只怕也早已暴尸荒野。原本想等到黄权醒来之后,一切便会揭晓。
    可黄权实在伤得太重,全身上下现在被包得跟个粽子一样的躺在新野太守里,整整三天了还是昏迷不醒!而负责接应的黄忠,几乎将所有的骑兵都派出去在附近搜索,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按理说,黄权等人成功的阻止了许昌城内骑兵的追击!皇帝和荀彧并没有受到伤害的迹象!
    现在就只剩下两种可能,许昌出来的追兵在关羽的人赶到之前,就已经将皇帝和荀彧拦了回去。如果是这样,这次偷袭许昌劳师动众算是给孙权忙活了。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如果许褚夺回皇帝,必定会快马报知曹操。那么曹操不可能这么快就全军撤退。
    刘琮不过是派了关羽领兵三万攻击许昌,曹操大可派一上将领兵回援,自己则继续留在前线以观后效。而照汝南的情报来看,曹操大军撤退非常迅速,再有一两天便会抵达汝南。曹操完全是一副想从汝南突破,断掉关羽后路的架势,这又说明曹操是急于抢回皇帝和荀彧!
    可如果许褚没有拦截到皇帝,那么刘协和荀彧去了哪里呢?黄忠率领五千骑兵,接应荀氏族人已经顺利抵达新野,沿途得到刘琮的命令,在许昌、宛城和汝南之间广撒网,派出了无数拨斥候,就是没有这些人的消息。难道是他们自己藏起来了吗?
    或许只有这样才解释得通,如果皇帝和荀彧想找刘琮大军,那太容易了,现在三城都在交战,三城之间的地带完全在刘琮的掌握之中。可是如果皇帝不愿意来见刘琮,或者荀彧不愿意离开许昌,黄权怎么可能强行将二人带出许昌?
    这一切看起来像雨像风又像雾,真是叫人捉摸不透啊!不但刘琮捉摸不透,法正、张松等人也是讨论了半天没有结果,刘琮不得已只好让在荆州的锦衣卫和谍报司成员全部出动,现在三天已经过去了,还是一点消息都没。
    最让刘琮担心的是皇帝刘协逃出了许昌,却又死于非命!如此一来,曹操甚至孙权都会大做文章,就爱那个帽子扣在自己头上,弑君之罪,任凭谁都扛不起!
    “主公且放宽心,寻人之事就交给锦衣卫和谍报司去做吧!”黄权昏迷不醒,刘寅则成了两拨人马的指挥,跟着刘琮来到了新野。
    “是啊,主公。如今曹操回师,刘磐将军急切催问主公是战是撤?”
    “战,但不能久战!撤亦不能速撤,传令刘磐,务必要坚持住配合全军行动!”现在曹操十几万大军从黑非向汝南撤退,第一个承受压力的自然是刘磐。不过这也是刘琮让刘磐顶住东面的原因。论武艺,刘磐或许不如甘宁,但是要论实战经验,却是比甘宁丰富得多。
    不过即便如此,刘磐也只有区区两万人,这几天一直在佯攻汝南,损失也不小。曹操若是派回来三五万,刘磐还能坚持,这要是十万大军一齐压向汝南,刘磐肯定支持不住。刘琮也不会天真到靠着刘琮的两万人支撑东线。但现在皇帝和荀彧下落不明。
    多拖一天,找到他们的可能性就大一点。一旦关羽、刘磐都陆续撤回新野,那么曹操势必会重新掌控这三城之间的腹地!
    刘琮一开始就想过要与曹操消耗一番,不过现在孙权没有全力追击曹操,让曹操全身而退,而魏延还没有赶到荆州,刘琮手中就只有关羽、刘磐和甘宁手中的六万人马和新野的两万守军。等曹操缓过来,必定调集更多的军队反扑!
    所以从战术上,关羽和刘磐等人现在给曹操守军的压力越大,对于即将到来的会战就越有利!撤退也必须是三面同时有步骤的进行。三方面部队哪一方面如果出现提前崩溃或者无序撤退,必定会被曹操抓住机会反戈一击!
    “传令下去,这几日多派人手,务必要将区域内清查一番!不能放过任何可疑的人物。发动各乡、各亭,又能找到陛下下落者赏金一百!”刘琮真是有点不甘心,黄权差点付出了性命。结果皇帝没落在自己手里!
    出动七八万军队,冒着彻底与曹操交恶,虽是可能被击溃的危险不就是为了学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刘琮是打着兴汉的旗号笼络天下文臣武将的,这次偷袭许昌正是向诸葛亮、荀彧等人表明自己心志的最好时机,可惜天不遂人愿啊!这让刘琮多少有点郁闷。比起孙权的不作为,皇帝刘协的失踪更是荒唐无比!
    “主公,要不将甘将军也一同调往汝南吧?”文聘知道刘琮是打定主意要在这中原地带与曹操周婵一番。作为与曹操交手多年的文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嗯,曹操势大。传令南郡太守黄祖领兵接替甘宁攻击宛城,黄祖抵达之后,甘宁即可赶往汝南!”
    “主公,曹操有骑兵数万,不得不防啊?”法正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仲业,这几天训练得如何?”刘琮结果法正的话题,转而问文聘。
    “主公,铁棒过于沉重,价值草马目标难以刺中,还有就是目测距离的熟练程度还需要继续训练。”
    “嗯,要抓紧时间,曹操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不过曹操要是敢派骑兵做先锋,就要给他一个惊喜!”刘琮也是被逼想出对付曹操骑兵的办法。
    虽然刘琮拥有了益州和荆州两大州,人口和粮食不成问题,但战马依旧奇缺。
    而与西凉马超关系也是一般,想要短时间内组建能够与曹操抗衡的骑兵是不大现实的,所以刘琮便动起了脑经,希望通过装备和战法给曹操的骑兵迎头痛击!曹操急匆匆的来,如果能够打败曹操骑兵,必定在气势上占据主动,然后依托新野的防御,与曹操对耗!这就是刘琮另外一个敢于冒险袭击许昌的底牌!
    现在这张底牌交由文聘亲自掌管,甚至连法正等人都不知道这几日文聘的军队在训练什么内容。

第317章 曹操反扑
    第317章曹操反扑
    不得不说,这一次刘琮捅了马蜂窝,或者说捏到了曹操的蛋!
    在曹操看来,他一声最大的敌人是袁绍!这一点在这十几年里都念念不忘的唠叨、无论当初吕布偷袭兖州还是樊城大败。在曹操看来只不过是折兵损将。
    而袁绍则不痛,当时袁绍坐拥幽州、冀州和并州,窥探青徐州。官渡之战前,袁绍兵强马壮,又是占据地理优势在曹操东征西讨欲平定中原时,袁绍却在曹操腹背大张旗鼓的准备入侵中原。而且当时从病理对比上,许多人看来曹操必输无疑!
    就连曹操自己当时也没有信心,还是郭嘉,苦苦相劝,一番论胜贬得袁绍一文不值,曹操这才打起精神。但曹操就算时候还是心有余悸,觉得官渡之战是他这一生经历的最惊险的战斗,袁绍是他最大的敌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曹操在数次南征刘琮和孙权时都没有像官渡之战那样高度集中兵力和精神!
    这不就被刘琮偷袭了!而且偷袭的是许昌,皇帝老儿都被带走了。这下曹操自然急了。如果是孙权或者马超、张鲁等人偷袭或者抢走皇帝,曹操还不至于这么担心。刘琮是何人?刘表的儿子,汉室宗亲,皇帝的弟弟!可谓根红苗正!若是拥立皇帝之后再登高一呼,曹操在民族大一上便是落了下风。
    所以曹操一边率大军从合肥回援汝南、许昌,一边从冀州调派兵马南下。包括兖州、徐州、并州等地都被调动!只有关中夏侯渊继续镇守长安。除了留在寿春镇守合肥一带的张辽、李典和乐进外、曹操几乎动用了目前能够调动的大将,以期跟刘琮来一次决战,彻底打垮刘琮。
    这其中包括,调派张颌镇守宛城,陈留司马懿领兵两万增援许昌,下邳曹真、典满(典韦之子)领兵一万驰援汝南。甚至连远在平原的郭淮和邺城的曹丕都接到了命令火速赶往许昌集结。
    这几路人马如果全部集结完成,再加上曹操回援大军以及许昌、宛城、汝南原有的守军,人数将达到二十万众。
    其中曹丕从率领两万精锐骑兵从邺城出发,更是让人体会到了曹操的焦虑、邺城自曹操击败袁绍之后就成了曹操征战四方的大本营、大后方、更是让自己的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镇守。如果曹操不是想彻底打败刘琮绝技不会征调曹丕参战!
    而曹真、郭淮等青年将领更是曹操最后的底牌。
    消息传到新野,刘琮也是有点紧张,这次玩大了,曹操老儿真的发火了!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琮既然做好了偷袭许昌的准备,自然要有被曹操反击的觉悟!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抽调江陵、沙羡两个大营的全部步兵,兵不断催促魏延加快行军步伐!与此同时,伊籍、王杰、徐庶等人都被陆续派往孙权、张鲁和马超处。刘琮这一次打算城里反曹操联盟!其他诸侯都知道刘琮劫了许昌,抢了皇帝!这样一来,刘琮以汉室宗亲,征南大将军的身份讨伐曹操也变得师出有名。
    司马懿是最先抵达许昌的,对于司马懿的到来,许褚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而关羽则直接感受到了压力,他倒不是害怕许褚和司马懿兵合一处迎击,而是担心曹丕的骑兵和曹真的青州兵,这两个兵种战斗力都十分强悍!
    骑兵且不说,单就青州兵而言,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投降(不是战败投降)。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三十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青州兵”。至于那些没被收为军人的青州黄巾军则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作后方补给。
    被编后的青州兵在曹操的管理下已与以前的流民武装再不相同,并且不久后就投入战斗。
    “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
    陈寿不愧是著史名家,短短两句话就将青州兵的由来和组成讲的非常清楚,没有任何模糊矛盾之处。
    有人认为史书对此记载很笼统,说曹操收服了30多万身体强壮者,编成了“青州军”,是史书的一个缺乏详细考证的地方。
    事实上向曹操投降的黄巾人众公有100万左右,其中黄巾军数量上为30万,不仅有青壮男子(即后来青州兵的主体),还有老弱士卒和年幼的“娃娃兵”,鉴于之前进攻徐荣失利以及所募扬州兵反叛的前车之鉴,曹操将士卒的战斗力和忠诚放在首位,青州兵战力剽悍所向披靡且如牙兵卫士般只效忠于曹操一人即是其证。
    可以想见,青州士卒一定经过了颇严格的选拔,最终有数万人被编为正式军队建制,为打消士卒后顾之忧同时建设较为稳固的后勤基地,其余人众,包括青州兵的家属被安排屯田,为军事提供粮草保障。
    历史学家高敏先生在他所著的《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中,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宗教自由”问题,因为,他们自从投降后,基本脱离了黄巾教派。黄巾教只是一种招兵买马和造反的口号,就如同后世的太平天国。一旦庶民能够安居乐业,黄巾教就对他们没有任何吸引力。
    他们投降后,从是无组织无纪律的闲散人员变为训练有素,为曹操的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得力部队,而且子承父业,长期存在,青州兵的名号共存在了28年,曹操去世后,他们认为失去了效忠领袖,已没有如此英明的人领导他们,各自要求散去。
    当时的大夫贾逵,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为了防止他们造反,向他们无条件提供粮食和回家金钱,这支为曹魏做出极大贡献的军队,在最后一次向他们效劳一辈子的朝廷朝拜告别后,大多解甲归田,过起了悠闲的农家日子。
    刘琮是个军人出身,自然对于这段历史有了解。而关羽则身在曹营数年,对青州兵的战斗力更是有个直观的了解。
    再加上曹丕率领的精锐骑兵,目前关羽得到的消息是至少有两万。许昌周边一片平原,别说两万,就是一万,一旦让骑兵冲锋起来,关羽这三万步兵根本不够用的。他们还有个比较响亮的名字叫做虎豹骑!战绩十分辉煌。
    首先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中,在战场上杀死袁谭;接着又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
    曹操的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叫“霸府”,军队分三部分:中央军、地方军、屯田军。地方军是州郡的守军,屯田军是边防军。中央军分内外两军,外军实际上是驻守在外但受曹操直接指挥的,中军称武卫营,是京城及皇宫的禁卫军,是曹操的直属部队,通常10万左右。
    中军的中军就是虎豹骑,是最核心的精锐,一部分保卫曹操及霸府,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宫,统领多由曹操亲属统领,称领军将军,曹仁、曹纯都当过虎豹骑的领军将军。例如《魏书九夏侯曹传第九》说曹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其他资料也很多,这个虎豹骑的确是存在的,而且肯定是曹操最强的军队。
    称其为“虎豹骑”是因为他的战斗力极强,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这支部队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夸张一点来说,在普通部队中可以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战斗力之强是三国部队中顶尖的。
    而曹丕所率领的这支骑兵部队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虎豹骑中的虎豹!曹操留在邺城看家护院的老本都拿出来了,关羽自然紧张!所以她一面积极备战,一面派人告知刘琮,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