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无上神兵 >

第230部分

无上神兵-第230部分

小说: 无上神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青年书生顶上灵花显现,文星相随,气势温而浓厚、刚而不锐,可不正是儒门形宗掌门萧儒?

风卷长安! 第十五章节 衣冠胜雪!

    在萧儒身边,一个俊雅挺拔的青年双眸含泪,一脸狂喜的望着杨南叫道:“姐夫!你可算是来了!”

    杨南走上前去,亲切的拉起方玄手掌,沉声道:“不仅是我来了,你且看看,我身后是谁?”

    方玄至青冥山一别之后,再也未见过自己的姐姐、姐夫,如今见杨南音容未改、温润如昔,心中欢喜不尽,他疼望去,只见杨南身后远处一个洁若明月的素裙女子正向自己含泪相望,心中不禁狂震,大叫道:“姐姐?你果然好了???”

    方青颜含泪点头,早就哽咽难言,一双姐弟,瞬间抱头痛哭,分外感人。

    杨南拉着萧儒退开老远,任由青颜姐弟一诉别离,萧儒望着那抱头痛哭的姐弟叹息道:“世间真情,莫过骨肉,纵然仙凡有别亦不能改变,杨兄,久闻道门驾驱情念、晋至太上忘情至道,不知何年何月,杨兄才可修得圆满?”

    杨南见这位儒门大宗师精通百家,通晓道理,暗自点头赞许,闻言笑道:“凌驾情念,太上忘情正是由尊入圣的关键所在,道门法诀各自不一,以我昆仑派而言,不外乎一个字!”

    萧儒眼中泛起好奇之色,笑道:“愿闻其详!”

    杨南淡淡吐出一个字:“斩!”

    “斩?”萧儒皱眉道:“照你说来,道士想成仙到最后不是无动于衷,便是灭情绝性?那这仙道修得还有何意思?”

    杨南坦然道:“世间种种,尽是幻梦泡影,道家仙人非是灭情绝性,而是境界超脱,尘世间的情爱已断,道心自然纯净,若是为情所困,终生不得解脱,这仙道还如何修得?太上忘情,重要的是一个忘字,想要忘却,其中要偿还、斩断的因果不知凡几……”

    萧儒若有所悟的点头道:“我儒门三宗各行其是,但成圣成仙之道却如出一辙,若不以宏大正气、无上慧笔著就不灭经纶,想成仙那是妄想!世间中人习得文章多为官位爵禄,哪有半分求道之心?所以,儒门自以来只有诸子成圣成仙,万年以来,屈指可数……”

    杨南笑道:“世间大道,诸教同源,这成仙成圣不经诸事,终是难成,这也是我下山匡扶天下、助名君平定乱世的根本所在,有了这般经历,才能炼就不灭道心!”

    两人俱是世间绝顶聪明之人,谈到妙处,不禁抚掌大笑,萧儒指着那一群和纯王正谈得火热的儒生们对杨南笑道:“杨兄,我儒门向来敢为天下先,如今明君既出,儒门当为先锋,心形二宗门下宗师尽出,俱为纯王效命,这一仗便要定下人皇大统!”

    纯王李浩自雷舟中出来后便入了人群,在一群衣冠胜雪、慷慨激昂的宗十中悠然自得,谈得火热。

    杨南望着在儒士宗市如鱼得水的李浩,点头笑道:“事成之后,我当飘然远去,这天下乱世,就要看萧兄、阿玄的了,纯王英明神武,气魄非常,他日必成明君,九洲已得其四,事五洲也不在话下,唯一登的便是杨兰!”

    萧儒一脸凝重的道:“杨兰修为高绝,便是尊者也远非他的对手,我儒释道三教门徒在长安数量众多,却在他步步杀招之下或死或逃,其人心智实力不可小窥,这一次他敢争位,如无把握,决计不能!杨兄,待我们大会三教之后,便同心协力共抗杨兰!”

    两人正谈话间,方青颜拉着方玄走上前来笑道:“夫君,你看玄儿今日这气质如何?”

    杨南抬望眼间,只见方玄身上儒气化实,文气喷涌,一身正气已凛然可畏,虽比不上萧儒,却已然是大宗师的造化,他点头道:“阿玄这些年来痛下苦功,终有所成,实在可喜可贺!”

    方玄眼眸一喜,叫道:“姐夫,若不是三位老师日夜督促、费尽心血教导,我哪有今日?如今老师也来了,姐夫何妨前去一会?”

    杨南笑道:“心宗行事,随心所欲,可你堂堂心宗掌门,如何能飞扬跳脱、轻妄浮燥?这养气功夫真该好好学萧宗师才是。”

    萧儒汗颜道:“杨兄过奖了,在下如何敢当?”

    方玄听杨南指教,心中生出暖意,点头道:“姐夫训戒,方玄谨记在心。”

    杨南望着那一片冠带如云、儒服似海的书生群笑道:“你们看,我九洲果是人才辈出、文气盯,天下儒宗五到其四,这一片儒云只怕将道门、佛门也比了下去。”

    在场儒门宗师,只怕有过万之数,比及道门、佛门自然远胜,九洲城池村落一向是儒门士子领地,道家、佛家极少插手,一万个书生中出一个宗师的话,天下千千万万出数万个宗师又算得了什么?

    天下儒门宗驶到了十分之一,但只看这一幕袍服巍峨、儒气飘飘的情形,无人不感叹儒门才是世间第一大教!

    萧儒、方玄听得杨南赞叹,无不会心而笑,二人私交甚笃,带着往日分崩离析的心形二宗门徒到了锦屏山中,已有融合为一的俭,心宗擅断,形宗擅仪,两者求同存异,自然相处融洽,更何况天下大势尽在于此,在于纯王身上,儒门自古便为人皇驾驱,有纯王在,儒门一统再非难事!

    众书生高谈阔论、口沫横飞之时,忽见一位老者登上高台,向众人叫道:“诸君肃静!今日我儒门大会,又有人皇驾临,我有一言,供诸君、人皇评议。”

    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心宗宗师蓝清,他一脸凝重,正色疾言,众儒士不禁屏气凝神静等他发言。

    众目睽睽之下,纯王李浩登台而上,在蓝清背后拱手含笑,蓝清目露精光,一字一句的道:“我儒门自炎帝人皇即位以来,因争议便分成二宗,昆帝人皇之后,又突然分成三宗,试问:同属儒门,何需如此?术有专攻、业有先后,经典列传、诸子圣贤从没叫我辈子弟分裂儒门、混乱而治!”

    蓝清一字字、一句句字正腔圆,透出一股凛然天地的正气,令众人听得神情震肃!

    ‘蓝清宗师居然有意让儒门一统?’杨南听到此处,心中不禁一震,疼向身边萧儒、方玄望去,只见他二人脸上俱无异色,想必蓝清这一举动早就经过商议了!

    儒门若是一统,势力膨胀极是可怕!天下儒宗俱是一家,一起聚集众力,改朝换代、兴亡更替只在一念之间……

    对于此时大战在即,儒门一统却有莫大的好处,统一的儒门号令一致、相互团结,即便是胜后治理天下也容易许多!

    杨南正在出神之际,却听蓝清慨然道:“先贤圣主俱不消儒门分裂,而今天下,混乱不堪,九洲之境,俱是我儒门道场,可斩妖除魔却尽是道、佛二教弟子,试问:我儒门子弟又在何处?倘若魔界大举来临,苍生涂炭,我儒门子弟该如何自处?”

    杨南听到此处,对方玄、萧儒的心思已是了然,儒教为世间第一大教,无论门人子弟、道场山门∑力修为俱是不二之选,但儒门分裂的弊病却远比道门、佛门要厉害,儒生相互攻讦,各分派系、归属、出身分成无数个小团体,以至于力不能聚、疲软无用,有眼光的儒门宗师早就深知分裂的祸患,时值天下大乱、魔界大举来袭之际,再不统一,这世间第一大教的儒门可能就要被道门、佛门取代!

    杨南慨然叹道:“萧宗师好大的手笔,想必这儒门一统的惊人之举是出自于你的慧笔吧?”

    萧儒温然而笑,毫不隐瞒的道:“杨兄说得正是!在下不才,有此一议,还要诸位前辈、贤人达士评议,无非是笨鸟先飞罢了。”

    杨南指着这位精明厉害的儒宗掌门摇头叹道:“天下有如棋局,你步步着先,一个妙子一下,自此儒门地位已定,实在叫杨南佩服之至!”

    这个萧儒,承袭了儒门隐士温和低调的作风,但行事往往雷厉风行’破天惊,三教之中儒教一旦统一,势力远比无法统一的道门、佛门强得太多,就算日后九洲大战死伤众多,有一个统一的儒门在,它依然是世间第一教!

    萧儒能抢先出手,行他人不敢行之事,眼光之长远,世间众人皆不及,如何不叫杨南佩服?

风卷长安! 第十六章节 儒门一统!(新春快乐!)

    萧儒神色淡淡,自信的道:“若无我萧儒,儒门早晚便会一统,此事宜早不宜迟,我只是顺手推舟罢了,实在不值一提。”

    方玄也喜笑道:“姐夫,萧宗师所议,三位老师俱都拍掌赞同,连形宗各大书院、各位知名宗师贤者俱都赞赏,此举有益后世,光耀列祖、遗泽万年啊!”

    杨南呵呵笑道:“我可是一个道士,你儒门大兴,我道家子弟不知要少了多少,换作他人,定要心中生忧了。”

    方玄嘿嘿一笑,道:“姐夫出身儒门世家,又是一任儒宗掌门,说起来与我儒宗难分彼此,这儒门一统之后,还有要事要劳烦姐夫哩。”

    杨南愕然道:“儒门一统,天下莫匹,还有何事要我这个出家道士相助的?”

    萧儒微笑道:“杨兄,儒宗律法,向来只凭书本,却无一个专职之司处理,杨兄统率妖魔,言行令止,法度森严,小弟正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杨兄意下如何?”

    杨南叹了口气道:“萧宗师,实不相瞒,我已掌了魔门律令、兵宗律令,加上我那真君庙一门,已统管三门,你若是想叫我再掌儒门律令,还是免了吧!”

    掌律一职,向来是掌门之下第一人,杀伐赦免、一言而决,若非门中威望至高之人,休想得到此位,杨南掌了三门已感繁琐无比,每日修炼之时常郴无数各门弟子打断,他如何还肯接这儒宗律令?

    萧儒似是早就知道他会如此回应,闻言笑道:“非也,杨兄只挂名、不管事,代我儒宗保管典籍、借名望而镇慑宵小,此事容易,只是杨兄不许,在下也莫可奈何!”

    杨南心中一松,呵呵笑道:“这倒容易,我既出身儒门,挂个名头又有何难,这掌律令我便接了就是。”

    儒门既然一统,今非昔比,杨南就是卖个人情给他们又如何?

    三人正说着,高台之上蓝清发言已毕,纯王李浩借人皇之名表示消儒门一统,于是言钱、公辅、形宗宿老、隐士、高贤一个个上台表示儒门一统乃是人心所向、顺颖势,台下众多儒生或是早就听闻此事,或是刚刚知晓,但不管如何,有眼光的人都清楚,儒门一统,已经势不可挡了……

    萧儒、方玄最后才上台,以儒宗掌门人的身份向天下所有士子儒生宣布:儒门三宗尽数摒弃,从今往后只有儒教!萧儒为第一任儒教教主!方玄为天下书院总山长、心形二宗三十六位老宗师俱为监正,而杨南,则成了掌律院主!

    儒教教主,统率群儒,书院总山长,乃是所有万士之师,监正更是责大权重,修注典藏、引经据典、纠正学风,诸般事宜尽付监正之手!

    而掌律院主由杨南兼任,却令在场宗师无不侧目,杨南威名,众人皆有所闻,这位出身儒门、修成道士、任过一任儒宗掌门、被妙品阁品为仙骨第一的厉害人物实在令他们心中忧喜参半。

    喜则是杨南任掌律院主,以他那霹雳手段,横行妄为的儒门子弟当无不生惧,忧的是道家子弟插手儒门事务,祸福莫知……

    不过,杨南有杨辅这个儒门大宗师祖父在,这掌律院主一职众宗师也无异议。

    萧儒就任儒教教主之后,头顶灵花已生变化,赫然有九花融一之势,这群星齐聚、万众一心的功德极是宏大,眼看他便要成为千年来第一个儒门圣人!

    萧儒似是早知如此,对着杨南微笑道:“杨兄,儒教已成,今后还需更改典籍、补注教义,注重学风,种种事宜、任重道远,杨兄且收下这面儒律令,但凡见到心术不正的儒门子弟,千万勿要客气,在下还要修正经典,一统儒律,此后多烦劳杨兄辛苦了。”

    萧儒说着,将手上一面白玉令牌递了过来,这面温玉制成的令牌上面只有一个‘正’字!

    一字道尽万言,一正敢为天下先,儒教风采,尽出于此,这温玉令牌上既有萧儒亲手布下的礼、仪、规、矩等诸般禁制,更有方玄心宗琴棋书画、六艺荟萃的诸多门道。

    即便是一个凡人手执此令,碰上邪魔外道、为恶儒士,一令拍去,正气狂涌之下便能让他形神俱灭,端是好不厉害!

    杨南也不客气,伸手将这面儒律令接了过来笑道:“萧教主事务繁多,杨南也不敢多扰,只是三教齐聚锦屏山,当以和为贵,待得道门、佛门聚齐之后,再一同前往长安、以正君位!”

    萧儒点点头,将这件铀下来,纯王李浩既是众人心中的人皇,自然要参加到儒教诸般事宜中来,杨南这个挂名的掌律院主,手下掌律宗师个个各司其职,倒也不必让他分惦点,他只带着这面儒律令和令中深藏的无数儒门典藏回了老螃所修整的殿宇中。

    锦屏山十二峰,每座峰各具形状,造型不一,或是秀美清新、或是庄严大气,杨南所在此峰,雄伟壮阔、高耸入云,山中殿宇曾是道家分支道场,杨兰驱逐诸派之时,曾派了一千多名妖魔围攻此峰,满门上下,无一人得以生还!

    中洲境内,像这样满门死绝的小宗派比比皆是,杨兰绝强势廉下,就是一等宗派也要黯然退出中洲,舍弃立身琴年的道场,更何况是眼皮子底下的锦屏山?

    老螃将杨南引入殿中,一边讲解着这锦屏十二峰的各个宗派来由,他先一步来到此处,早就将来龙去脉探得清清楚楚,此时在自家小爷面前卖弄一番,倒也令螃蟹大将军脸上增光。

    杨南望着这重楼殿宇寂静无人,处处都有拼斗留下的惊人痕迹,不由叹道:“杨兰大逐三教,最后势必死于三教之手,这一番因果,就算他再无视,也不能免去,这锦屏山十二峰无数子弟的鲜血便是见证。”

    老螃点点头道:“锦衣派被灭绝满门,锦脚只逃出一个不足十岁的孩童,大轮寺被夷为平地,这十二个宗派无一幸免,杨兰倒也胆大包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