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当雍正穿成乾隆 >

第13部分

当雍正穿成乾隆-第13部分

小说: 当雍正穿成乾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令妃便每日精心打扮,意图让皇帝再次见到自己时再次爱惜自己,便每日穿红着绿,同时也让奴才精心准备吃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令妃为了在重新得宠之后,生上一个小阿哥,便给予太医以钱财,让他为自己开了一些药膳。

因为懿旨上只着重了要软禁令妃,却没有说要软禁延禧宫内的奴才们,是以,那些奴才们为了让令妃复宠,让自己的日子也好过一点便是仍听命于令妃。

毕竟奴才与主子之间,是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

自他们进了延禧宫,就与令妃紧紧的绑在一起了。

令妃每日又贿赂传膳的小太监,和御膳房的总管,让其为令妃准备药膳,调养身子。

而御膳房的总管见也不是什么大事,而且令妃也算是曾经的宠妃,而且还是个妃位上的。若是令妃重新复宠,有一天能提拔一下自己……心思如此一转,总管便日日亲自为令妃料理一道药膳。

如此又过了几日,令妃终是忍不住了!

既然皇帝的心里还是有自己的,那又何必一定要等到此次风波过去,皇太后的震怒不在之后再去重新争取思宠呢?

毕竟皇宫之中的变数太大,若是在自己软禁期间,皇帝身边又有了一个善解人意,温柔讨巧的新人……

思及此,令妃内心愤愤,但却终是有了决断。

只是,要如何才能让皇帝来延禧宫来看自己……

令妃想到,那可要好好谋划一番了!

说起令妃此人,能无子无功就爬上妃位,那自然不可谓不聪明。

令妃毕竟是在乾隆身边伺候过的,知道乾隆的心性,爱好,知道如何讨巧于他,但可惜的是,终是不知乾隆的内核已经换了。 

作者有话要说:某落:没错!关于那一大段政令就是吾用来凑字数的!

PS:达赖竟然是口口词……ORZ




26

26、第二十六章 。。。 
 
 
养心殿。

于明朝嘉靖年建造,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

清初顺治皇帝便是病逝于此地。

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

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随后,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

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

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

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

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而此时的养心殿的后殿,皇帝寝宫内本该侍候着的宫人却不见一个……

而那在龙床之上,却有两道蒙胧的人影在纱帐内相互交缠着。

寂静的夜晚,庞大的寝宫之内,只有那微微的喘息声和呻吟声在殿内流动……

突然,寝宫外远远的,隐约可以听到一阵喧闹之声,过了没多久,凌乱的脚步声也随之由远而近,然后,脚步声便在寝宫外停了下来。

接着,房外又是一阵窃窃私语声。

雍正和胤禩听到之后,都是眉头微皱,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

“吴书来。”雍正开口,对一直守在门外的吴书来问道:“外面出什么事了?怎么如此喧哗,成何体统!”

“禀皇上!”吴书来的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急切:“刚才有宫人来报,东六宫走水了!”

“什么?”雍正诧异的叫了出来:“东六宫走水了?”说着,便连忙起身穿衣。

胤禩也连忙起身,打理好着装后,便走到龙床后的阴影处隐蔽起来。

看到胤禩已经躲起来后,雍正才开口让吴书来进来回话。

“皇上!”吴书来一进门便跪倒在地,雍正着衣的这段时间,吴书来已经平复了心情,已经可以平静的回话了。“刚才有宫人来报,说是……东六宫走水了!”

雍正没有急着去东六宫查看。毕竟皇帝是九五之尊,不宜亲履险地,只是开口说道:“已经通报过皇后了吗?”

“已经通报过皇后娘娘了。”

雍正点了点头,道:“你下去告诉皇后,这延禧宫走水一事就交给她了!”

“嗻!”吴书来退了下去。

“让那个报信的宫人前来回话。”雍正再次开口。

话音刚落,便见门外一个小太监小心翼翼的上前来,跪倒在地,口中高呼:“奴才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叩吧!”

雍正看着小太监起身后,低眉顺眼的静立在一边,却掩不住因为急于来养心殿报信,而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口中道了一声:“谢皇上!”

雍正开口问道:“东六宫中都有走水,还是只有一个宫走水。”

“禀皇上!”小太监答道:“走水的只有延禧宫!”

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

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延禧宫原与东六宫其它五宫格局相同。

为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室内悬乾隆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

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5间,亦有东西配殿各3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顶。

“延禧宫?”雍正听后眉头微皱,踱了几步后便停了下来。“可有人伤亡?”

“禀皇上!延禧宫内的令妃娘娘受了点惊吓,太医已经在诊治了。陈常在和刘贵人并无大事,但是林常在……还在侧殿内……生死不知!”

雍正狠狠的瞪着小太监,林常在,不就是他刚刚升为常在的那个汉女吗?

雍正再稍微联想一下最近令妃的动静,心中一片清明,冷冷的问道:“这延禧宫是怎么烧起来的?”

小太监低着头,吞吞吐吐的道:“奴才、奴才不知!”

雍正见再问不出什么了,便挥了挥衣袖,对小太监道:“你先下去吧!”

“奴才告退!”

待得小太监离了寝宫后,胤禩才从阴影处踱出。

“看来这个令妃所谋非小啊,怕是不单单是四哥的恩宠而已。怕是还想做皇后吧……怕是皇后还不够,她想做的怕是大清最尊贵的女人——皇太后了吧。”胤禩撤下脸上一贯温柔的笑容,换上一脸的嘲讽:

“而且是圣母皇太后!”

原来这几天,被软禁在延禧宫内的令妃为了重新得回恩宠,总是说自己病了,却从来不召太医,而且让延禧宫内的宫人来养心殿内通知雍正。

雍正当然是不可能去看令妃的,毕竟雍正若不是为了皇太后的声誉着想,怕是恨不得令妃立刻去死,好还这后宫的一片清明。

如此一来,雍正自然要将她束之高阁,便只是令太医去为令妃请平安脉!

当然,令妃并没有让太医为自己请脉,只是给了太医一些钱财后,便让他离去了。

随后,又让宫人去养心殿外等待皇帝,向皇帝哀叹令妃为皇帝相思成疾。

到此,雍正自然就知道令妃的图谋了。

雍正没有去理会,而是把此事告知皇太后,让皇太后去处置。

毕竟当初,雍正早已把令妃的处置权交给了皇太后。

皇太后自然也是不愿这个心思太大的女人去接近自己的儿子的。

于是,皇太后便下了懿旨,连延禧宫内的宫人和那些居于侧殿的贵人、常在们都软禁了起来。

雍正确实是安静了几日,没想到今日却又闹腾起来了。

“没关系!”雍正冷冷的开口,“这好歹也是个机会。”

“哦?”胤禩的声音略带笑意:“看来四哥要对令妃动手?”

“哼!本来她安份一点还能再活两年的,谁知道她竟然就等不及了,自己来找死了!”雍正的眼中带着浓浓的杀意,丝毫没有掩饰的意图。

“此事要做得隐秘一点,就由我去吧!”胤禩开口道。

“令妃因为延禧宫内失火,因为受惊过度,昏昏沉沉之间竟然又向延禧宫内跑去,烈火无情,令妃竟然就此香消玉殒了!”

“如此年轻……真是可悲、可叹啊!”胤禩说完后,又做了感叹之词。

听得雍正忍不住甩了几个冷眼给胤禩。

“既然如此,那你就快去吧!”雍正说着,走到了御案前。口中说道:“早去早回,也好帮朕这个罪已诏再润润色。”

“嗻!”胤禩含笑应道,便退了出去。

‘罪己诏’,乃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

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雍正没有召来宫人为他磨墨,而是自己亲自磨墨。

这也是他思考时的一个小习惯。

雍正思考时,一向不喜人打扰,便是贴身伺候的宫人们的呼吸声,也是被他所厌恶的。

于是,每次有大的决策时,若是条件允许,总是要把那些宫人遣出去的。

久而久之,雍正便养成了思考时自己亲自动手的习惯。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

论其起源;当从禹、汤开始。此后,周成王、秦穆公、汉武帝、唐德宗、宋徽宗、清世祖,都曾经颁发过罪己诏。

罪己诏大多是在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国家处在危难之时颁发的。

目的是消除民怨,笼络民心,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但是,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帝王对自身过错和失败的反省忏悔。因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凡是良知者,有过自责,也算极其平常的事。

但是,作为“君权神授”的古代帝王,能对自己的过错反省悔悟,就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倘若再写成文告——‘罪己诏’,颁示天下,就更加惊世骇俗了。

帝王罪己,勿论其动机、目的及背景,仅就自我批评而言;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是,在此时,雍正却在为罪已诏润笔时,犯了难。 

作者有话要说:趴地……
真佩服那些日更党!




27

27、第二十七章 。。。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

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

第一种是君臣错位。

第二种则是天灾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而第三种是政权危难之时。

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但是,在此时,雍正却在为罪已诏润笔时,犯了难。

董仲舒曾经说过:“罪在外者天灾外,罪在内者天灾内。”

如今上天降灾于内廷,自然是后宫有上天不容的罪孽。

‘殿廷告灾,乃上天致警。敢不夙夜祗畏,修省厥愆……’写到此处,雍正像是想到了什么,顿时停下了笔。

只是这后宫之中……

雍正不由得叹了口气!

一提这延禧宫必然又会让众人再次想起之前的‘老佛爷’一事……好不容易事情才平息了下来,而今又要老调重谈?

雍正想了一下,便扔下了笔。

罢了!

雍正揉了揉略显痛疼的额头。

还是传旨给翰林院,让他们来草拟诏书,再诏告天下吧!只不过,必须要提醒他们不要着重提延禧宫,只要笼统的提起是东六宫就行了。

然后还必须要降下旨意,同意在京王公大臣、文武官员,并外省大小官员,俱可上书言事。

这里里外外的,真是让人不得消停啊!

雍正站起身,大声问道:“吴书来回来了吗?”

“回皇上!”殿外传来太监特有的尖锐的嗓音,答道:“吴公公尚未回来!”

“如此……也罢!”雍正小声的呢喃了一下,又大声开口:“你们给朕快点派人去传朕的口谕,让军机大臣、内阁学士、六部堂官,前来养心殿西暖阁议事!”

“嗻!”说完,便听见一对脚步声匆匆离去。

“再派人去内务府,令他们预备重修延禧宫所需匠人、木料等项,待钦天监选定宜动土的良辰吉日,重修景阳宫。”

“嗻!”又是一对脚步声匆匆而去。

“令庄亲王允禄、怡亲王弘晓、履亲王允祹、诚亲王允祕、恂郡王允禵、和亲王弘昼和定亲王永璜与循郡王永璋,前来养心殿西暖阁议事。”

“嗻!”又是一人离去。

雍正这才安坐在养心殿内,闭目眼神。

“皇上真有闲情逸致~”熟悉的嗓音自面前响起,雍正懒懒的抬了抬手,‘嗯’了一声,算是打了一声招呼。

雍正只听对方轻笑一声后,便又听见一阵稳稳的脚步声一步一步的朝自己接近,然后在自己的身后停下。

雍正听到胤禩又是一声轻笑,却是丝毫不想去理会的。

然后凉凉的手指便揉上了太阳穴。

雍正觉得有点痛疼的脑子顿时舒服多了。

“令妃的事可是办妥了!”说是问话,却是毫无疑问之意,可见雍正是有多么的信任于胤禩了。

“已经办妥了!”胤禩回答,手上动作也越发轻柔起来。“说起这个令妃还真有意思。”

“哦?”雍正状似无意的应道。

可是胤禩却是明白雍正正在听着自己的说话,声音也越发轻快:“我一到延禧宫就见到令妃站在最显眼的地方,眼巴巴的盯着宫门外,怕是在等四哥你呢!”

“哼!”雍正冷哼一声:“一个包衣奴才而已,除了会小意奉承之外,没有丝毫功用。”

“四哥说什么傻话?宫妃可不是就是要小意奉承吗?若非如此——又要怎么样才能得到四哥的注意呢——”胤禩知道雍正也不过是气这个令妃太过胆大妄为罢了。

不过,他听着还是很高兴的。

虽然早就知道,四哥做为一个皇帝是不可能没有女人的,但是偶尔吃一下醋还是可以的吧?

“见到令妃之后,我也没声张,而是找了个地方躲起来。然后趁着大家忙着救火没注意的时候,便找了个机会把令妃给打晕了。”胤禩听到到雍正因为头痛缓和,而忍不住呻吟出声时,顿时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