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在成功的路上 >

第20部分

在成功的路上-第20部分

小说: 在成功的路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于是他们将站点分成不同类别,很快每一类站点也太多了,他们又将类分成子类,yahoo!的雏形诞生了,核心就是按层次将站点分类,至今未变。

    杨致远和戴维把指南的地址给了几个朋友,但没多久就有数以百计的人开始访问他们的指南。他们在设计指南时并没有想给大学外的其他人使用,不过杨致远的电脑属于斯坦福大学网络的公开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像杨致远隔壁的戴维一样随时来访问。站点的访问者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扩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了最新站点、最酷站点等功能。伴随着每一点改进,他们都会收到大量鼓励的电子邮件,有些还提出了改进建议,〃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化的掌声,如果封闭在实验室里,yahoo!是不会出现的。〃

    虽然yahoo!有许多竞争对手,但它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在web网上每个英文单词都出现过无数次,不根据前后内容无法确定其真正意义,所以搜索列出的大部分结果都没有意义。yahoo!的站点则不同,它是一个层次组织,最顶层有14大类:商业、经济、娱乐、电脑科技等,每大类下面有子类层,如娱乐类有幽默、笑话、趣闻、音乐等,音乐下又分歌剧、卡拉ok、流派、机构等,用户根据自己需要可以一直检索到最底层。这点真正有内容的站。yahoo!覆盖的范围很广,底层约有40万个独立站点,yahoo!的分类层次完全是由杨致远和戴维而不是由电脑来完成,这需要极大的工作量,但因其分类索引包含了杨致远和戴维的判断选择,因而内容更准确有效,这正是yahoo!的精华所在。其他的w小索引站点提供的关键字查找只不过是电脑服务,yahoo!则是一个精心构造的web信息大厦。

    1994年秋天,他们非常兴奋是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百万访问日。斯坦福大学提供的资源已不能维持yahoo!的运转,他们去问学校是否要接管yahoo!或让他们去寻找合作伙伴,学校很大度的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事,marcandresson得知后,在netsacpe给yahoo!提供了web空间资源。到1994年冬天,他们的流量获得巨大增长,同时整个web网也进入了飞速发展期,netscape正式成立。随着yahoo!流量的与日俱增和数字化欢呼声越来越响,他们开始认真考虑yahoo!的发展问题。

    非常幸运web网的商机已经成熟,notscape发布了第一个测览器上internet目录的按钮指向yahoo!,热线建立了第一个有广告的web小站点,大众媒体开始大肆报道internet现象,风险投资基金也向web涌来。yahoo!是web网上最热的站点之一,虽然杨致远还名不见经传,但已有一大群投资者找上门来。

    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英国路透社。路透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和金融服务商,有150年的历史。路透社负责市场的副总裁johntaysom从伦敦来到洛杉矾考察web网上的商业机会,他读到有关yahoo!的报导后,很快就成了yahoo!的常客,并认识到〃yahoo!事实上缩短了信息与人类的距离〃,他开始考虑将路透社的新闻业务加到yahoo!上。当他打电话给杨致远时,杨致远惊讶地说〃我就要打电话给你〃,关于yahoo!的发展,杨致远经过几个月的思考,最后认识到〃yahoo!不仅仅是web网目录服务商,更是一种新媒体〃,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而他的竞争对手认识到这一点,已是半年之后。

    yahoo!和路透社成了朋友,而不是合作伙伴。路透社希望将新闻有偿提供给yahoo!,而yahoo!还没有任何收入。杨致远意识到他们需要商业方面的帮助,正巧他有一个老同学正在哈佛大学读商业管理,帮着写了一份五页的计划书。拿着它,杨致远和dvae开始不停地拜访风险投资者,奔波之后每天还要继续分类站点的整理工作,累了只能轮流睡在电脑旁,每天的睡眠不足4小时。在被难以想象的工作强度压得几近崩溃时,他们找到了seqlloia投资公司。1995年4月,seqlloia对yahoo!估价为400万美金,两方达成合作。此后,yahoo!不断发展扩大。

    2。利用杠杆,白手起家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具有敏锐的目光,机遇一出现,他就立刻出手。因而,机会永远只属于醒着的人,对于那些不够清醒的人来说,只有在回忆中才会发现机会在哪里,机会永不会垂青他们。

    福海集团总裁罗忠福是这样一位善抓机遇,永远醒着的人。1968年底,年仅17岁的罗忠福被分配到贵州极为偏远的大山中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那地方可以说是中国当时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挑一担水要走几十里山路;有时,一个月都吃不上一口粮食,只靠仅有的瓜菜充饥。罗忠福并不怕苦,却不甘心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被埋没在大山里,他要抗争,要抓住命运的机会,要为自己争出一个新的世界。艰苦的生活磨灭不了他与命运抗争的智慧与意志。

    一天,省城一位记者来大山采访知青生活的事成为一个改变罗忠福命运的机会。他要做一件事,一件能在大山里400多名知青中引人注目的大事。罗忠福用当时仅有的10元钱,买了一桶红漆,在记者到来的日子,罗忠福跑到他们必须要经过的山路悬崖上用粗绳把自己坠下,在峭壁之下写下了五个鲜红的大字:『毛』『主席』万岁。这一〃勇敢〃的举动正好被路过此地的省报记者看到并拍下来,于是,罗忠福出了名,成为先进典型。

    罗忠福这一举动无论在任何时代看来都是一种投机行为,似乎是一种荒唐的投机。然而,正是这种投机才使他与众不同。可以说罗忠福在悬崖上的表演,表明他的过人之处,他很善于捕捉机遇,迟早要脱颖而出。因为在那个人人都浑浑噩噩、人云亦云的年代,他却睁大眼睛四处寻找机会,创造机遇,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机会。他的〃投机〃就是投准机会,可以说是抓机会,也可以说是见缝『插』针,总之就是要使自己成功。看准时代特征,掌握大势,找准机会,善于捕捉,这样做,自然会获得成功。

    罗忠福国遵义探亲,无意中看到城里有人以9角钱1斤的价格收购槐树籽,不禁想起自己『插』队的大山里到处是槐树,何不让农民们收集槐树籽后,以3角1斤卖给自己,然后再出来卖。大山里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世世代代烂在山沟里的槐树籽还能卖钱,纷纷进山去采集。罗忠福预备了一条大麻袋,每收满一袋树籽,就利用回遵义的机会运进城卖掉,时间一长居然也慢慢积累了不少钱。

    这一次成功后,罗忠福决定再试试自己的运气。他看到当地农民不会使用化肥肥田,因而化肥在当地根本没有市场。于是,他自己先从遵义城里买回化肥,施用在自己的自留地上。几个月后,他种出的南瓜、水稻和罗卜都丰收了,不仅产量大增而且果实饱满,周围不用化肥种地的村民们羡慕极了,都来向他要肥料。罗忠福乘此机会做起化肥生意。这不仅帮助了周围的乡亲,而且自己也在嫌钱。到返城时,他手里已有了1000多元的存款,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而且是绝无仅有的。

    罗忠福在农村的这些作为,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和限制,他还得等待机会,在这种时候,他有再大的能耐,也只能一步一步来。首先,罗忠福苦等调动工作的机会,即招工机会。在当时,任何知青都盼望着端铁饭碗,1972年,罗忠福终于被招人遵义一家国营厂当学徒。由于他勤奋好学,善于钻研,他很快就成了青工中的佼佼者,被吸收到工厂的〃技改小组〃,协助高级工程师们一起搞了许多技改项目。

    尽管罗忠福干得不错,但工厂显然束不住他,他具有一种素质:经商素质。罗忠福那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习『性』使他时时关注着更加广阔的天地。为此,他订了许多份报纸,每天潜心钻研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罗忠福觉得不能再在工厂这样干下去了,尽管他已经快要被提升为车间主任了。〃我的理想是从商〃,他义无反顾地作出这样的决定。他每天都要把报纸仔仔细细地看过,从中分析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动态,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罗忠福的辉煌成功就是来自于他这种善抓机遇的本事。后来,他做起生产、销售沙发的买卖,积累起了自己的最初资本。

    

==========================================================================================================================
【申明:本书由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