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 >

第6部分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第6部分

小说: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使孩子体验到“单独奋斗”的挫折感,明白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为是必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配合才能够完成的。例如,各人霸占一小堆积木砌不出什么好看的造型,而大家合作,让积木充分利用,就能共同砌出各种好看新奇的造型。帮助孩子从这些失败中理『性』地分析原因,有助于他们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

    2。让孩子有成功合作的体验

    成功合作的体验是强化孩子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习惯的持久的内部刺激物。它使孩子们在没有大人督促,没有规则要求的情况下,因为能够预见到美好的前景而持续地参与合作。需要指出的是,成功合作不是一定要达成现实的目标。尽管有的合作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合作的过程是令人愉快的,参与者都已经尽力而为,从客观上说大家其实都有所收获,这样的合作仍然是成功合作。

    3。教会孩子参与合作的技能

    合作,意味着参与者的个『性』要服从集体的“共『性』”,意味着参与者必须约束自己的表现欲以求得整体“合力”的最大化。合作需要有爱心的付出,需要牺牲精神,还需要人际交往的技能。如果缺乏这些素质,合作便是不愉快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在合作中的参与者如果各自心怀局部利益,不愿意尽自己的那一份义务,那么必定不能达成现实的目标,更谈不上成功合作。

    4。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

    所谓悦纳别人。是指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璧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只有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

    

第1卷 第三章

    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让他每发一次脾气都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开始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他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

    培根认为,易激怒是一种卑贱的习惯,受它摆布的往往是生活中弱者。

    情绪左右你的成败

    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祁山交战。诸葛亮千里劳师,因此想速战决雌雄。司马懿以逸待劳,坚壁不出,欲空耗诸葛亮士气,然后伺机求胜。

    见司马懿的闭门不战,诸葛亮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意思是不战乃小女子是也。

    换作常人,定会受不了这种侮辱,马上出兵,这正是诸葛亮希望的。但司马懿克制住了自己的愤怒,还是坚壁不出。连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也对他几乎无计可施了。这是战胜了自己情绪的例子。

    与之相对,三国时的孟获便是一个深为情绪役使的人。

    在与诸葛亮对战时,几次对阵失败后,孟获不但没有冷静思考问题究竟在哪,反而认为自己是一时晦气。当一败再败后,他彻底被激怒了。

    又一次对阵,只见诸葛亮远远地坐着,摇着羽『毛』扇,身边并无军士战将,只有些文臣谋士之类。孟获不及深想,便纵马飞身上前,欲直取诸葛亮首级。结果,诸葛亮的首级没有取到,反而连人带马掉进前面一个陷马坑,又被诸葛亮生擒。

    很多青少年也常常被情绪左右,遇到事情很容易发脾气,甚至一时气愤之下,做出伤害自己也伤害朋友或者家人的事情。

    有三种人容易发怒:

    第一是过于敏感的人。他们的神经太脆弱,一点小事就足以刺激他们。

    其次是认为自己受到轻蔑的人。被人轻蔑最容易激起怒气,其效果远胜于其他伤害。

    最后是那种认为名誉受到损害的人,也易激怒。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需要加强一点自信。

    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在愤怒的情绪下一时冲动做出无可挽回的事情来。

    你的自制力如何?

    容易被情绪左右的人都是自制力弱的人。自制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在这个世界上,诱『惑』无处不在,欲望随时会产生。生活中,人们会碰到许多诱『惑』,它们总是展示『迷』人的一面,引诱我们渐渐远离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每个人都会面对种种诱『惑』,学生做作业时,会受到游戏的诱『惑』;小孩子即使生了蛀牙,也会受到糖果的诱『惑』。

    面对诱『惑』,自制力弱的人往往不知不觉陷入其中;自制力强的人却能控制自己做出有利于自己和符合道德规范的行动。

    任何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高度的自制力。历史上,自制力极强的伟人们的例子数不胜数。法拉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法拉第『性』格倔强、脾气古怪甚至有点暴躁,在他温文尔雅的背面,是火山一般炽烈的激情。他是一个容易激动甚或脾气暴躁的人,但是,在法拉第的『性』格中,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自制力。

    法拉第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化学事业中,坚决抵制一切诱『惑』而专心沿着纯科学之路探寻、求索。

    正如廷德尔先生所说:“综观他的一生,这位铁匠的儿子、装订工的学徒不得不在15万英镑的巨额财产和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之间决定取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死时他一贫如洗。但是,他的名字在40年里一直光荣地名列英国科学名人录的榜首。”

    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善于迫使自己执行定下的决定;二是善于抑制与自己的目的相违背的愿望和行动。

    培养善于自制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自制力很差的原因有二:一是被家长溺爱娇宠,很少受到限制,养成任『性』、专横的『性』格,缺乏自制;二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太顺,生活、学习的事都由父母安排,依赖『性』太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善于自制的习惯呢?

    首先,当我们受到无法避免的痛苦打击或者挫折时,长期沉浸在痛苦之中,既于是无补,不能解决问题,又影响自己的学习,损害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有意义的事情上去,转移到最能使我们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实的活动上去。

    其次,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对事情做出新的解释,以跳出原有的框子,使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脱,以便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上。

    第三,“化悲痛为力量”。把负面情绪引到积极的、有益的方向,使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良好平静的自我心态,就是主宰自我的一个基础。培养自我克制的能力,培养他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是我们今后能够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如果一个人想光荣地、和平地度过其一生,他绝对有必要学会在小事情抑或大事上进行自我克制。

    去除压力,笑对竞争

    在竞争社会里,培养竞争意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根本不可能的。竞争意识就是一种积极的进取心,是一种锐气,是一种不争第一誓不罢休的倔强。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去除压力,笑对竞争才是我们应该养成的正确竞争态度。

    竞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保持的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竞争的力量会让一个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参与竞争,可以开发我们的潜能,发掘出人生的深层意义和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下面是一位考上耶鲁的女孩儿的妈妈所讲述的自己女儿的故事:

    女儿是在国内读完小学五年级的。当时通过各种关系进的是一所市属重点小学,学校名声大,后门多,生员爆满,一班六十四名新生。女儿上学早,五岁半便背起了书包。记得第一次期中考试,女儿得了一门满分,一门九十九分,但名次排下来却是二十几名。

    本来这种成绩已无可指责抱怨。记得我们小时候读书,有个八九十分就不错了,哪有过这么好的成绩,比起女儿,我已经差得太多,还有什么话好讲?可是,尽管这种成绩不错,我却仍然十分担心,原因就是这二十几名的排名,假如女儿甘心自满,不再发愤图强,不再争第一,却是如何是好?

    好在这种局面很快得到改观,二年级之后,尤其是有了作文课之后,双百分拿不到了,排头的成绩纷纷往下掉,女儿的成绩却掉得少,相形之下才冒出了尖尖角。

    我特别在意的就是这似『露』非『露』的尖角,养成了女儿可贵的不服输的劲头。来到美国之后,凭着这股劲头,她又用最快的速度过了英文关,之后,一路走来,别人能做的,她能做,别人做不到的,她还要做。

    学钢琴时,她已经过了十三岁,老师不想收她,说她已经过了学琴的最佳年龄。可她硬是不服气,不仅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而且学得非常出『色』,就连高中阶段最紧张的十一年级,她每天还至少抽出一个小时练琴,不仅没有影响学习成绩,还一鼓作气地考下了钢琴十级证书。

    正是这种倔强的不服输的劲头,这种初生之犊的锐气和不被压力所困的做人习惯才使故事中的小女孩在那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越来越优秀。

    写给家长:

    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竞争的习惯呢?我们的建议是: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评价孩子的标准

    我们经常把“孩子真听话”、“真乖”作为“好孩子”的评价尺度,可以说,这一观念已经陈旧。从孩子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来看,从小培养孩子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坚强的意志,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及勇于和敢于迎接挑战、挫折与艰辛的心理素质才是科学的教育观念。

    2。在培养孩子具有创造『性』思维方面下工夫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鼓励孩子勤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不唯书,不唯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3。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

    发展儿童个『性』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是因为人的个『性』品质中的能力、『性』格、气质、意志以及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情感等,能反映人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意识,是和一个人的创造力、竞争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4。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竞争中的胜利与失败

    有竞争的存在,必然有胜利,也肯定有失败,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胜利时,要想到一山更有一山高的道理,终点永远在前面,失败时也别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努力的方向。胜利时洋洋得意,失败时垂头丧气都是缺乏良好竞争意识的体现。

    翅膀只有在锻炼中才能长硬,飞翔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学会,愿我们的家长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愿我们的孩子能成为未来社会的真正强者。

    耐心,不急于求成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和他的实验人员曾做过一个经典的“成长跟踪实验”。

    沃尔特?米切尔选择了一所幼儿园,并在幼儿园选出十几个4岁儿童,将一些非常好吃的软糖按每人一颗发给这些孩子,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就只能吃手里这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则能吃到两颗。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

    在这批儿童中,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决心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尽期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坚持到最后,他们或闭上眼睛不看『奶』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最后,他们终于熬过了对他们来说漫长的20分钟,吃到了两颗糖。

    沃尔特?米切尔和他的实验人员把这个实验一直继续下去,他们对接受实验的孩子进行了追踪调查,这项实验一直持续到孩子们高中毕业,结果发现:在4岁时就能以坚忍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表现出更强的社会竞争『性』、较高的效率和较强的自信心,更加独立、主动、可靠,能较好地应对挫折,不会手足无措和退缩,为了追求某个目标,他们像幼年时一样,仍能抵制“即可满足”的诱『惑』。

    而那些急不可待,经不住软糖诱『惑』,只吃到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

    在对这些孩子分两级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分。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个人是否有耐『性』,是他人生和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不仅需要有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