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 >

第7部分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第7部分

小说: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个人是否有耐『性』,是他人生和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不仅需要有聪明才智,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坚持努力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目前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却越来越出现一种趋向,即不会忍耐。比如说,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不顾是非盲目行动,不会谦让,没有耐心,念不完一本书,在家里待不住,干什么事情都要让家长帮忙,喜欢玩有刺激『性』的电脑游戏,脾气暴躁,稍一批评就张口顶撞,甚至离家出走,所以,耐『性』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就习惯于需求的延迟满足。

    孩子产生“欲求过分”的问题,表面上看原因似乎在孩子身上;实际上根子还是在家长身上,是家长“有求必应”的行为滋长了孩子的这种习惯和心态。

    另外,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一句话、一张图片、外界一点点新鲜的刺激都会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容易形成兴趣改变得快、耐『性』及坚持『性』差等习惯。因此,孩子耐『性』的培养主要需要父母的配合,因此,本节我们主要从父母的角度讨论怎么培养孩子的耐心。

    写给父母: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耐『性』,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培养孩子的坚持『性』,需要耐心地引导

    家长可用亲切的语言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所做的事情上,避免分散注意力,使他坚持完成所进行的活动。

    2。培养孩子的耐『性』要循序渐进

    孩子可能学习一会儿就烦躁不安了,这时不要强迫孩子,而要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孩子,使他坚持下去。开始时可以短一些,等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了再逐渐延长时间。

    3。从日常生活中培养

    由于当今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都力求方便和快速,诸如即溶『奶』粉、速溶咖啡、方便面、快餐、遥控选台器等等,想吃、想看,都不用“等”,马上就有!这种凡事不要“等”的快捷生活,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很幸福,但实际上却使孩子推迟了训练“耐『性』”的机会。因此,父母应从日常生活中借着“等”来培养孩子的耐『性』。例如,当有着排队等候的事情就要带领孩子一道耐着『性』子等候,以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耐『性』”。

    4。在玩具上加以注意

    父母应利用玩具来有效地训练孩子的耐『性』。不仅要帮助孩子选一些能够训练耐『性』的玩具,还要监督孩子在玩玩具时,做到有始有终,不得中途改做其他事情。例如,当孩子在玩积木时,不要在孩子堆到一半时,叫他去收拾书包;在拼图还没有拼完,不要叫孩子去洗澡;当孩子绘画画到一半时,不要让孩子去做功课,等等。严防孩子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

    5。在游戏中训练

    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训练孩子的耐『性』。平时,注意选一些需要有耐『性』的游戏同孩子一起玩,以培养孩子的耐『性』。在孩子玩耍时,要勉励孩子有始有终不要答应孩子在一个游戏玩了一半搁下来去开电视机。

    6。给予鼓励和协助

    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事没有做到底,或是有困难或厌倦感,这时父母就要从旁鼓励、暗示和协助他们一定把它完成。如果孩子对每件事都能做到有始有终,将事情做到底,做完,这就是最好的“耐怀”训练。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把每件事做完的习惯,这是训练孩子“耐『性』”的最有效的方法。

    7。家长要做出榜样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8、给孩子设置点障碍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乐群好交

    同学之间彼此不和,惊动了老师。

    一天上课时,老师给每人发了一张纸条,要求全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他们所不喜欢的人的姓名。

    有些同学在30秒之内,仅能够想出一个,有的同学甚至一个也想不出来,但是另外一些学生却能一口气列出15个之多。

    老师将纸条逐一收上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那些列出不喜欢的人数目最多的,自己也正是最不受众人所喜欢的,而那些没有不喜欢的人,或者不喜欢的人很少的同学,也很少有人讨厌他。于是,老师得出一个结论:大体而言,他们加诸别人的批判,正是对他们自身的批判。

    当你喜欢别人时,别人也可能会接纳你;但是当你不喜欢别人时,别人也可能不会接纳你。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对你怎样。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因此,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一个人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使自己逐渐成熟。”

    调查表明,很大一部分孩子存在孤僻离群,不爱与人交往的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更容易形成这种习惯。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由于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放纵不管,使孩子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生活中只有自己,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很难适应社会。

    而研究显示,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这些孩子比较热情、活泼、大胆、勇敢,很容易融入周围的环境。

    每个人都是天生乐群的

    儿童生来应该是爱说好动、天真活泼的。从孩子的天『性』来说,都是乐群好交的。但如果他们长期不与人交流,缺少父母的情感关爱,就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冷漠、害怕交往。那些孤僻离群的孩子大多数不是缘于天生,而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

    贞贞的童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又要每天上班,家里就请了个小保姆来照顾自己。这时本是一个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但是贞贞却成天只能默默地跟玩具做伴。

    日复一日,孩子在这样无声的环境里度过了漫长的两年,到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妈妈把小贞贞送去幼儿园。在上学的第一天,当贞贞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时,却吓地直往妈妈怀里钻,还一直喊着:“妈妈,我不上学,我要回家。”

    在幼儿园的日子里,贞贞也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同伴在一起开心地玩时,她总缩在旁边不出声,郁郁寡欢……

    黑暗的眼睛只能看到黑暗,光明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光明

    周围的人不可能都合你意,你也不可能喜欢一个人的所有,乐群好交的人是善于发现对方优点,忽略不重要的缺点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带给自己和别人快乐,受到别人的喜欢。

    老人静静地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

    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这个小镇,看到了老人,停下车打开车门,向老人问道:“老先生,请问这个城镇叫什么名字?住在这里的人属于哪类人?我正在寻找新的居住地!”

    老人抬头看了一眼陌生人,回答说:“你能告诉我,你原来居住的那个小镇上的人是什么样的吗?”

    陌生人说:“他们都是一些毫无礼貌、自私自利的人。住在那里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快乐可言,这正是我想搬离的原因。”

    听了这话后,老人说:“先生,恐怕你又要失望了,这个镇上的人和他们完全一样。”陌生人怏怏地开车离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另外一位陌生人来到这个镇上,向老人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住在这里的是哪一种人呢?”

    老人也用同样的问题来反问他:“你现在居住的镇上的人怎么样?”

    陌生人回答:“哦!住在那里的人非常友好,非常善良。我和家人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是,我因为职业的原因不得不离开那里,希望能找到一个和以前一样好的小镇。”

    老人说:“你很幸运,年轻人,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们那里完全一样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如果眼睛是太阳,那么看到的也是太阳,如果眼睛是黑暗,那么看到的也是黑暗;看待人生和社会,我们一定要有辩证的思维、科学的态度,不能追求完美无缺,不能求全责备。

    写给家长:

    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来改正孩子孤僻离群的坏习惯:

    1、家长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使孩子生活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更好地感受家庭的温暖,让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最好让孩于从小生活在同龄孩子的群体中。托儿所、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在与同龄人一起生活过程中,孩子会相互教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孩子在家里,父母往往处处都依着他,可在群体之中,就得平等相处。这实际上克服了独生子女本身的不足。

    3。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结交朋友

    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比较要好的朋友,孩子和朋友交往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

    4。为孩子创造与外界交往的机会

    父母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伴多交往。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孩子与人交谈的机会,让他(她)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5。改正不良品质

    帮助孩子改正那些不利于团结的个『性』品质,如骄傲、吝啬、自私等,培养孩子无私、诚实、向上、勇敢的品格。

    打开心门,

    经常与陌生人交流

    还记得小时的那首儿歌吗?“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从这时候开始,门在我们眼里,就意味着安全,意味着不受伤害,于是我们唱着:“不开不开我不开。”把彼此的门关得紧紧的,甚至装上了一个小小的猫眼。

    是的,我们不愿开门,且不说开了门会被某个藏匿着的窥探者得到些什么,单是门外那耀眼的烈日或突然发作的狂风就已足够使我们望而却步。唯有关门,才有平静。

    我们不愿开门,于是我们逐渐淡忘了门外还有蔚蓝的天空,还有可爱的花鸟,还有真诚的笑脸。我们日渐成长的心在门里面落寞。我们想要守卫自己的世界,却在守卫中失去了整个世界。

    一句简单的问候创造的奇迹

    交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人们在相互的交往中寻求安慰、价值和保护。史密斯小姐曾讲过自己这样一段经历:

    星期一早晨,当我坐上向商行驶的151路公共汽车时,车窗外面阳光明媚,但芝加哥的冬季街景却是凄凉的:树枝光秃,残雪堆积,汽车驶过泥水飞溅。

    汽车要在有着大自然景『色』的林肯公园里穿越几英里,不过没人对窗外的世界感兴趣。乘客们裹在厚实的外套里,挤在一起。汽车马达发出的单调声音和闷热的暖气,令人昏昏欲睡。

    车上没人说话,这好像是芝加哥乘客们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尽管我们天天见面,都是熟面孔,可相互之间从不打招呼,大家情愿把脸埋在人手一份的报纸后面。这情景很刺目,人们紧挨着坐在一起,但薄薄一张报纸,却使他们相隔千里。当汽车驶入“超级路段”,也就是两旁耸立着闪闪发光的摩天大楼的密歇根大街时,突然一个大嗓门嚷了起来:“听着,大家听着。”

    张张报纸刷刷作响,乘客都伸起脖子。

    “我是司机,我对你们说话。”

    一片肃静,我们都盯着司机的后脑勺。他是个黑人,年约25岁,头发修剪得很整齐,语气里有种果敢坚定和不容违抗的口气。

    “把你们手中的报纸放下,每个人都放下。”

    报纸一英寸一英寸地下降,司机等待着,我们把报纸折好,放在各自的膝盖上。

    “现在,请把脸转向旁边的乘客,大家一起转。”

    奇怪的是,我们都按他说的做了。大家很安静,没人发笑,只是呆头呆脑地跟着做———典型的从众心理。

    我的邻座是个老『妇』,她头上紧缠着一条红『色』围巾,我几乎每天都见到她。此刻,我们四目相对,等待着司机的下一句话。

    “现在,大家跟着我说……”(这完全是命令式的口吻)他以一个军事教官的口气说道,“早上好,邻座!”

    我们的声音轻微又胆怯。在那天早上,我们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开口说这句问候语,但却像学校里的孩子那样,异口同声地对着身旁一个陌生人说出的。

    我们都发出会心的微笑。刚才发生的一切既不是抢劫,也不是绑架,大家松了一口气,更有一种微妙的轻松感,好像长久以来的束缚一下子解脱了。我们打过招呼,彼此就算相识,有些人在重复着互道问候,有些人在相互握手,许多人在欢笑。

    司机不再说话。他不必说什么了。再没有一张报纸被人重新拿起。车厢里净是嗡嗡作响的交谈声,大家都在说话,我们对这位了不起的司机大为赞叹,他为每天持月票往返上班的乘客们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我听到了笑声,一种充满温情的,兴高采烈的格格笑声,那是我在151路汽车上从未听到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