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122部分

武夫当国-第122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事情远远没有吴承禄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到了次日的上午,整个临榆县县城内都纷纷开始传言,吴承禄强行逮捕赈灾总司令袁肃一事就这样不胫而走。仅仅才隔了一天的时间,这个消息就好比清王朝覆灭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城中谈论的头等话题。
街头巷尾、坊间堂口,但凡能看见三三五五聚在一起的人们,十之八九是在讨论这件破天荒的大事。而根据赈灾总司令行营附近那些老百姓们的“亲眼目睹”,镇守使吴承禄是趁夜发动突袭,在攻打行营大院时还开了很多枪,据说还死了不少人。
这些“有幸”成为目击者的老百姓们,顿时成了茶肆酒楼炙手可热的人物,在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之下,很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人云亦云,添油加醋自然不在话下,巡防营突袭赈灾总司令行营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在市面上已经流传出许多版本。
但是究竟吴承禄为什么要强行逮捕袁司令,却没有太多的异议,众口一词的认定是袁司令在调查贪污赈灾款的案子,结果吴镇守使做贼心虚而先下手为强。一方面是许多目击者亲耳听到袁肃的大呼,另外一方面则是本地百姓对吴承禄贪赃枉法的事迹心知肚明,再加上袁司令到任一来脚踏实地、尽心尽责的处理赈灾公务,民间自然而然就相信这个传言。
对于大部分老百姓们来说,他们除了扼腕叹息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反应。但是也有一些人们显得情绪异常激动,袁肃负责处理赈灾事务,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化解拥堵在山海关外的难民,吴承禄非但不协助处理灾情,相反还克扣赈灾物资,现如今还公然“绑架”赈灾司令。
往大的方向来说,这是倒行逆施的极致表现,是任何公义所不能容忍的;往小的方向来说,难民问题一天不解决,本地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也无法恢复正常。
不仅如此,临榆县的一些士绅们对此事也颇为关注。这些士绅之前都与袁肃有密切接触,关于洋河水库和南戴河海港两大项目,袁肃早已经与这些人签订了合作协议,有的是出资方,有的是代理经营方,也有一些代办采购原材料。
袁肃若是出了事,这两大项目必然会告一段落,对这些士绅利益上的损失不言而喻。
一听到风声之后,这些士绅或托人打听,或者亲自赶到县府询问吴立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袁司令到底是什么情况?吴镇守又是什么意思?
事发当天,整个晚上吴立可都没能睡得好,在次日早上听说吴承禄把袁肃扣押了之后,更是心惊肉跳。要知道他可是特意派人去通风报信了,袁肃若是连夜逃走倒好,事情反而落的一个干净。可现在袁肃还是被吴承禄抓住了,万一吴承禄查探到县府这边曾有人去通风报信,那岂不是自掘坟墓!
战战兢兢熬到第三天,不管是袁肃的人还是镇守使的人都没有找到县府,吴立可好不容易可以稍微松了一口气。等到县里的那几位士绅们急急忙忙跑来打探消息,他心里也不好过,洋河水库和南戴河海港两大项目是袁肃一手操办,现如今袁肃人被抓了,只怕这两大项目又要化作泡影。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国家利益,他都真心希望能办好这两个项目,要说袁肃什么都好,偏偏就是野心比天大,这下还能怎么办?
在府上与这几位士绅们喝了好几盏茶,士绅们又是哎声叹息又是焦虑不已。在他们心里这两大项目可是板上钉钉的好买卖,哪里知道钉子刚订好,却发现板突然没了,就好比夹了一块肥肉送到嘴边突然滑落。换做谁都有难以割舍的遗憾。
吴立可本不想继续招待这些士绅,可偏偏这些人就是坐着不走,他也只好陪佐一侧。
也不知道是谁突然起了一个头,大家的话题从叹息直接转为了埋怨,认为这件事吴承禄做的实在太过分。他们多多少少是知道袁肃的别有用心,可毕竟袁肃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有付诸行动,这段时间对方只是一味心思埋头赈灾公务,吴承禄倒好,不由分说就把袁肃绑了,还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袁司令可是大总统的侄子,吴镇守如此乱来,是不是太托大了。”
“就是,就是。不过,说来吴镇守也没什么本事,说不定一时脑热想不开就出了这么个馊主意,只怕过不多久还是要把人放了的。”
“希望如此,希望如此。咱们的生意还指望袁大人照应呢。”
众人有了埋怨之心,很快也演变出怨恨之意。吴承禄向来什么事都不管,这一点虽然给本地士绅阶级带来了一定好处,可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人就是这样,一旦眼前出现了更多的利益,自然不会再回首过往的种种。
这些士绅们只知道袁肃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甜头,理所当然的在心里会向着袁肃。
大家七嘴八舌的又开始议论,而这次议论的则是吴承禄各式各样的劣迹。
吴立可一看苗头不对,赶紧抢着来转移话题,只推说自己会抽空去镇守使仔细打听,最后硬着头皮说还有要事需处理,仓皇的把这些客人都送走了。
城中热议的舆论是吴承禄万万没有料到的情况,在他看来如果只是一些平头百姓私底下讨论的话,倒是可以不理不睬,可偏偏其中还有那些士绅大户人家。几乎所有人都在指责他太过放肆,不尽心尽力的去赈灾,反而为了自保而逮捕堂堂大总统侄子、赈灾总司令,稍微闹大一点这就是谋反的重罪。
“谋反”这个词一直是压迫着吴承禄心理上的重担,就算他现在扣押了袁肃,可是又不能把袁肃怎么样。若是就这样把袁肃送到北京去接受调查,中央只要稍微派人来临榆县实地考证一下,很快就会知道情况大有不同。
老百姓们的众口一词比起一个镇守使的片面之词,孰重孰轻几乎不需要任何犹豫。
再加上袁肃有大总统侄子的身份背景,哪怕想要收买中央的官员都很困难,又有谁会冒着同罪的风险来得罪大总统的人?
吴承禄在镇守使署衙后厅上踱来踱去,连隐隐发作的烟瘾也无暇理会,他脸色黑沉,心神不宁,心想着这个烂摊子该怎么收拾。他现在唯一所寄托的希望就在赵方毓身上,只要赵方毓能拿出总统特令来,这件事多多少少还是有回转的余地,最起码自己还有解释的机会。
“他***,这都什么时候了,姓赵的怎么还没音讯。”
正郁闷不已之际,门外忽然跑来一名仆从,毕恭毕敬的通报说于先生有事求见。
一听到于先生,吴承禄眼前顿时一亮,在这个时刻于继芳就宛如是自己黑暗中的方向灯,也只有此人才有办法来化解眼下的困境。
“赶紧的,赶紧请过来。”吴承禄急急忙忙的吩咐道。
片刻之后,仆从将同样是一副心神凝重之态的于继芳请到了后堂上。还没等于继芳迈步跨进堂门的门槛,吴承禄抢先一步迎上去,一边挥手示意仆从退下,一边语气急切的询问道。
“哎呀呀,于先生,你看看,你瞧瞧,这才两天的功夫,城里都闹成什么样子了。”
“吴大人稍安勿躁,在下正是察觉此事有异样,所以才急着登门造访。”于继芳虽然神态显得几分严肃,不过说话的语气却是十分镇静。
……………………………………………………………………………………………………………………………………………………
【最近在看徐海主编的《段祺瑞传》,对段祺瑞当然是有新的认识,受益匪浅。各位大大有空的话,也可以买一本看看!】





    正文 第18章,局势变故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16 8:32:19 本章字数:2208


“于先生,你且说说,现在该如何是好?现在不光是那些刁民们在推波助澜,甚至还有不少士绅望族也在议论。这势头实在太厉害了,我即便想要弹压现在也无从下手。就只怕事情闹传开去,到头来上面真会信以为真呢。”吴承禄颇有慌张的说道。
“在下也有这样的担心,现在袁肃这厮已经深入人心,之前老百姓们都知道有这厮的坐镇才稳住了城外灾民的情况,而那些商户大户也因为得了这厮些许利益的承诺,也才会在向着这厮。这厮已经是烫手的山芋,吴大人一定要尽快处理方可平息此事。”于继芳故作深沉的说道,说话时的姿态就好像高深莫测的谋士一般。
“我也想尽快处理此事,倒是又该如何处理呢?”吴承禄不耐烦的说道。
“吴大人理应尽快安排火车,将袁肃押送进京,接受京城的审讯。关于袁肃勾结洋人的证据,这些都是轻而易举的小事。在袁肃送走的第二天,吴大人就可以立刻公布袁肃的罪证,不仅对上面有所交代,同时还能安抚人心。”于继芳不疾不徐的说道。
吴承禄沉思了片刻,他觉得于继芳的话确实是一个办法,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赶走袁肃以及安抚民心。可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又该如何去捏造罪证,洋人怎么可能会跟自己站到一块儿来,以袁肃的身份背景,如果不能拿出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来,别说不可能被论罪,而且极有可能还会反噬其身。
现在的情况已经十分明显,要么是袁肃有罪,要么是他吴承禄有罪,自己根本不可能企图蒙混过关。
于继芳见吴承禄沉思不语,等了一会儿之后忍不住催问道:“大人,您意下如何?”
吴承禄叹了一口气,说道:“此事只怕不容易,现在赵特使了无音讯,而且眼下城中传言纷纷,随意捏造袁肃的罪证只怕会适得其反……”
于继芳加重语气的说道:“吴大人啊吴大人,您现在已经走到这一步了,难道还能半途而废吗?您要知道,这个时候您若是退一步,那就是彻底的一败涂地,再无翻身的可能。”
吴承禄心头一震,万般无奈的说道:“那你说怎么办,难道随便花几个钱找几个洋人来演一场戏吗?这完全是胡闹,你还真把京城的人都当傻子吗?要是能找到赵特使,事情或许还好办,就算定不了罪最起码也能赶走袁肃。”
于继芳沉声说道:“那么,这赵特使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这都什么时候了,他人怎么一点分寸都没有!”
吴承禄没好气的说道:“谁说不是呢,这人怎么好似无端端的就失去踪迹了。”
听到这里,于继芳低头寻思了一阵,隐隐约约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他说道:“吴大人,您难道不觉得赵特使的失踪有些蹊跷吗?”
“什么意思?我又没说他失踪,只是好似失踪了……”
“恰恰是大人逮捕袁肃这个时候,赵特使居然不见人,他身为特使就算再放任也不至于擅离职守呀。”于继芳进一步说道。
“难不成,你是说赵特使被袁肃抓了?”吴承禄惊讶不已的问道,这自然是他第一个念头,也是最希望发生的念头。只要袁肃对赵方毓下手,这就是推卸不了的铁证,之前所有的担心全部能够化解,单凭这一点不管袁肃有没有与洋人勾结,都可以先行论罪了。
“还不好说,不过这始终是一个可疑的地方。不过,若是吴大人能够证明袁肃这厮对赵特使做出不利之举,那事情就好办多了。”于继芳颇有深意的说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看来,在这件事上得多下一些功夫了。我这就派人再去仔细打听,不可能赵特使的随从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下落。”吴承禄点着头说道。
几天之后,舆论声势丝毫没有减弱,不仅如此议论声还传播到了城外的难民当中。
难民们听说袁司令被吴镇守绑架的消息之后,暴X动的情绪就好像是传染病一般,很快在人群里面席卷开来。难民都很清楚,自从袁司令到任主持赈灾工作才让他们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不仅增开了许多粥厂,而且赈济的粮食也实在了,更重要的是最近才刚刚展开疏导工作。
更让难民们难以接受的,据说是因为袁司令在暗中调查吴镇守贪赃枉法、私吞赈灾物资的案件,从而才导致吴镇守做贼心虚之下做出如此荒唐的举动。
对于城中的老百姓们来说,他们的怨恨是本地官僚的不公正,以及对袁肃这位办实事的官僚感到推崇。而对于城外这些难民们来说,私吞赈灾物资已经是要人命的事情了,现在为了逃避罪责还公然绑架中央特派官员,这简直是比要人命还恶劣。
正因为如此,难民们的情绪要远远比城中老百姓们反应的更为激烈,不少人自发组织起来拥堵在山海关城门前,要求官府给一个说法。也有一些难民趁势而起,带头哄抢、破坏附近城镇,眼看就要形成暴X乱的势头。
当然,参与暴X乱的难民一部分是为袁司令鸣不平,也有一部分是打着为袁司令鸣不平的名义而发泄怨念,而更多的则是担心因为失去袁司令主持赈灾工作,今后派发赈灾物资会出现困难,因而要趁着暴X乱哄抢一把留作后路。
原本趋于稳定的赈灾局势,在经过这一次波折之后顿时失去控制。
除了城关下面的难民们不敢轻易乱来之外,附近乡镇上和荒郊野外的难民聚集点绝大部分都不再安分守己。难民原本就是一群脆弱的群体,当他们稍微受到一些推测性言论的煽动后,很容易的便会接受蛊惑。
要么是饿死,要么是被官军打死,横竖都是一死,还不如趁着人多闹腾一通。
难民的暴X动是由弱渐强,起初的几天只是小打小闹,但是很快就发展成了大规模的侵袭。城关处的官员接到报案越来越多,本打算能隐瞒就隐瞒过去,可很快他们发现再隐瞒下去那铁定是要出大事的。更何况有一些官员的亲戚朋友就住在这些遭到侵袭的村镇上,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还能怎么隐瞒?





    正文 第19章,时势所趋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16 8:32:19 本章字数:3108


九月十九日这天中午,临榆县县政府先接到了七、八起紧急通报,告知几个村庄发生严重的暴X动,已经证实有“多人”在暴X动中丧生。吴立可正在犹豫是不是要上报到镇守使署衙时,镇守使署衙反倒先一步派人来下令,要求临榆县县政府立刻采取镇压难民的措施。
吴立可从来者口中一打听才知道,昨天傍晚和今天早上时,已经有不下二十次的上报,有两支超过三千人的难民队伍,已经迂回到临榆县东北河口镇和北边的水头镇。仅仅两天不到的时间,这两个镇子全部被难民占领,镇政府的官仓遭到哄抢,许多大户人家遭到抢杀,情况十分危急。
河口镇和水头镇是两个紧挨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