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143部分

武夫当国-第143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唐绍仪辞职后,总统袁世凯于1912。06。29任命陆徵祥为国务总理;
北洋政府第二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1912。06。29…1912。09。22)
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任职日期职衔简注
陆徵祥(1871…1949)江苏上海12。06。29…12。09。22国务总理因不容于国会,12。08。20称病辞职*
赵秉钧(1859…1914)河南汝州12。06。29…12。09。22内务总长蝉联,12。08。20奉命代国务总理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东至12。07。26…12。00。00财政总长自熊希龄辞职,由赵秉钧代理
梁如浩(1861…1941)广东香山12。09。18…12。11。14外交总长初由陆徵祥兼任,12。09。18接任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2。06。29…12。00。00陆军总长蝉联
刘冠雄(1861…1927)福建闽侯12。06。29…12。00。00海军总长蝉联
许世英(1873…1964)安徽东至12。07。26…12。00。00司法总长新任
范源濂(1875…1927)湖南湘阴12。07。26…12。00。00教育总长新任
朱启钤(1872…1964)贵州开阳12。07。26…12。00。00交通总长新任
刘揆一(1878…1950)湖南衡山12。08。02…12。00。00工商总长初提蒋作宾;参议院未同意
陈振先(1877…0000)广东新会12。07。26…12。00。00农林总长新任
*注:国务总理陆徵祥称病辞职后,自1912。08。20…12。09。24止,由内务总长赵秉钧代理。
北洋政府第三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1912。09。25…1913。07。16)
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任职日期职衔简注
赵秉钧(1859…1914)河南汝州12。09。25…13。07。16国务总理因宋教仁案嫌疑称病请辞*
赵秉钧(1859…1914)河南汝州12。09。25…13。05。01内务总长兼任,由次长言敢源暂代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东至12。09。25…13。09。04财政总长蝉联,由次长梁士诒暂代
梁如浩(1861…1941)广东香山12。09。25…13。11。14外交总长蝉联,辞职后陆徵祥接任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2。09。25…13。00。00陆军总长蝉联,1913。05。01兼代国务总理
刘冠雄(1861…1927)福建闽侯12。09。25…13。00。00海军总长蝉联
许世英(1873…1964)安徽东至12。09。25…13。09。04司法总长蝉联,1913。09。04辞职
范源濂(1875…1927)湖南湘阴12。09。25…13。01。28教育总长蝉联,辞职后由刘冠雄兼代
朱启钤(1872…1964)贵州开阳12。09。25…13。09。04交通总长蝉联,1913。09。04辞职
刘揆一(1878…1950)湖南衡山12。09。25…13。07。18工商总长蝉联,1913。07。18辞职
陈振先(1877…0000)广东新会12。09。25…13。09。04农林总长蝉联,1913。09。04辞职
*注:①自1913。05。01由段祺瑞兼代国务总理,至1913。07。16止。
②自1913。07。17由朱启钤代理国务总理,至1913。07。18止。
③自1913。07。17仍由段祺瑞兼代国务总理,至1913。07。31止。
北洋政府第四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1913。07。31…1914。02。12)
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任职日期职衔简注
熊希龄(1870…1937)湖南凤凰13。07。31…14。02。12国务总理与段祺瑞意见不合而请辞*
朱启钤(1872…1964)贵州开阳13。09。11…14。00。00内务总长新任
熊希龄(1870…1937)湖南凤凰13。09。11…14。02。09财政总长兼任,辞职后由周自齐接任
孙宝琦(1867…1931)浙江杭州13。09。11…14。05。01内务总长新任,1914。02。12兼代国务总理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3。09。11…14。00。00陆军总长蝉联
刘冠雄(1861…1927)福建闽侯13。09。11…14。00。00海军总长蝉联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13。09。11…14。02。20司法总长新任;辞职后由章宗祥继任
汪大燮(1860…1929)浙江钱塘13。09。11…14。02。20教育总长新任,辞职后由严修继任。
周自齐(1871…1923)山东单县13。09。11…14。02。09交通总长新任,1914。02。09特任财政总长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13。09。11…14。04。01工商总长新任。后工商、农林两部合并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1913。09。11…00。00农林总长兼任,合并后任农商总长
*注:自国务总理熊希龄辞职后,袁世凯任命外交总长孙宝琦兼代国务总理,至1914。05。01袁世凯改国务总理为〃国务卿〃。
北洋政府第五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1914。05。01…1915。10。26)
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任职日期职衔简注
徐世昌(1855…1939)直隶天津14。05。01…15。10。26国务卿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请辞*
朱启钤(1872…1964)贵州开阳14。05。01…15。00。00内务总长蝉联
周自齐(1871…1923)山东单县14。05。01…15。04。27财政总长蝉联,后改任农商总长而辞职
孙宝琦(1867…1931)浙江杭州14。05。01…15。01。27外交总长蝉联,辞职后由陆徵祥继任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4。05。01…15。08。29陆军总长蝉联,因反袁称帝称病请辞
刘冠雄(1861…1927)福建闽侯14。05。01…15。00。00海军总长蝉联
章宗祥(1879…1962)浙江吴兴14。05。01…15。00。00司法总长新任
汤化龙(1874…1918)湖北蕲水14。05。01…15。10。05教育总长新任,辞职后张一?u007F继任
梁敦彦(1857…1924)广东顺德14。05。01…15。00。00交通总长新任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14。05。01…15。04。22交通总长蝉联,未到职,由周学熙代理
*注:自1915。10。26国务卿徐世昌辞职,袁世凯任命外交总长陆徵祥兼代〃国务卿〃,迄至1915。12。21正式组阁成立。
北洋政府第六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1915。12。21…1916。03。22)
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任职日期职衔简注
陆徵祥(1871…1949)江苏上海15。12。21…16。03。22国务卿因袁称帝失败,改组而去职*
朱启钤(1872…1964)贵州开阳15。12。21…16。04。22内务总长蝉联,因内阁改组而去职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东至15。12。21…16。04。22财政总长同上
陆徵祥(1871…1949)江苏上海15。12。21…16。00。00外交总长蝉联兼任
王士珍(1861…1930)河北正定15。12。21…16。04。22陆军总长蝉联,因内阁改组而去职
刘冠雄(1861…1927)福建闽侯15。12。21…16。04。22海军总长同上
章宗祥(1879…1962)浙江吴兴15。12。21…16。00。00司法总长蝉联
张一?u007F(1867…1943)江苏吴县15。12。21…16。04。22教育总长蝉联,因内阁改组而去职
梁敦彦(1857…1924)广东顺德15。12。21…16。04。22交通总长同上
周自齐(1871…1923)山东单县15。12。21…16。04。22农商总长同上
*注:①自1916。03。22国务卿陆徵祥辞职,由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到1916。04。22为止。为第七任内阁。
②自1916。04。22国务卿徐世昌奉准免职,袁世凯任命段祺瑞为国务卿。
北洋政府第七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空置)
*注:①阁员多未到任。
②其它阁员不详,以待搜集查证,本表删略。
北洋政府第八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1916。04。22…1916。06。29)
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任职日期职衔简注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6。04。22…16。00。00国务卿袁世凯死后,内阁改组*
王揖唐(1877…1948)安徽合肥16。04。23…16。06。29内务总长新任,至内阁改组
孙宝琦(1867…1931)浙江杭州16。04。23…16。05。20财政总长新任,辞职后由周自齐接任
陆徵祥(1871…1949)江苏上海16。04。23…16。05。15外交总长蝉联兼任。辞职后曹汝霖兼任。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6。04。23…16。00。00陆军总长蝉联兼任
刘冠雄(1861…1927)福建闽侯16。04。23…16。06。29海军总长蝉联,至内阁改组而去职
章宗祥(1879…1962)浙江吴兴16。04。23…16。06。29司法总长同上
张国淦(1876…1959)湖北蒲圻16。04。23…16。06。29教育总长同上
曹汝霖(1877…1966)江苏上海16。04。23…16。06。29交通总长同上
金邦平(1882…0000)安徽黟县16。04。23…16。06。29农商总长同上
*注:①袁世凯死后,1916。06。08改政事堂为国务院。国务卿职衔恢复为国务总理称谓。
②1916。06。06袁世凯死,由黎元洪继任为总统。
北洋政府第九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1916。06。29…1917。05。22)
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任职日期职衔简注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6。06。29…17。05。22国务总理因战事与黎总统政见不合被免职*
许世英(1873…1964)安徽至德16。06。30…17。07。12内务总长新任,后奉调为交通总长。
陈锦X涛(1870…1939)广东南海16。06。30…17。04。18财政总长蝉联,被挽职后由李经羲继任
唐绍仪(1860…1938)广东香山16。06。30…17。09。29外交总长新任,请辞后由伍廷芳继任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16。06。30…17。05。22陆军总长蝉联兼任。后被黎元洪总统免职
程璧光(1861…1918)广东香山16。06。30…17。05。22海军总长新任,后因南下护法而被免职
张耀曾(1885…1938)云南大理16。06。30…17。06。24司法总长新任,1916。08。25入京就职
孙洪伊(1872…1935)直隶津门16。06。30…17。07。12教育总长新任,后奉调为内政总长。
汪大燮(1860…1929)浙江钱塘16。06。30…17。07。12交通总长新任,辞职后由许世英继任
张国淦(1876…1959)湖北蒲圻16。06。30…17。07。12农商总长新任,辞职后以谷钟秀继任
*注:①段祺瑞(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被免职后,黎元洪任伍廷芳为暂行代理国务总理。
②伍廷芳后因不允许副署解散国会命令被免职,由江朝宗暂代国务总理。
北洋政府第十任内阁总理及阁员名录(1917。06。24…1917。07。01)
姓名(生卒年)籍贯(省县)任职日期职衔简注
李经羲(1859…1925)安徽肥东17。06。24…17。07。01国务总理因张勋〃复辟〃而被去职*
范源濂(1875…1927)湖南湘阴17。06。24…17。07。01内务总长蝉联,因张勋〃复辟〃而被去职
李经羲(1859…1925)安徽肥东17。06。24…17。07。01财政总长新兼任,同上
伍廷芳(1842…1922)广东新会17。06。24…17。07。09外交总长蝉联,1917。07。09被免职
王士珍(1861…1930)河北正定17。06。24…17。07。01陆军总长蝉联,因张勋〃复辟〃而被去职
萨镇冰(1859…1952)福建侯官17。06。24…17。07。01海军总长新任,同上
江庸(1878…1960)福建长汀17。06。29…17。07。01司法总长同上
范源濂(1875…1927)湖南湘阴17。06。02…17。00。00教育总长蝉联
龙建章(1872…1925)广东顺德17。06。29…17。07。01交通总长新任,因张勋〃复辟〃而被去职。
李盛铎(1859…1934)福建德化17。06。29…17。07。01农商总长同上
*注:李经羲为国务总理,虽经国会通过,惟因督军团反对,故未敢就职。至1917。06。14偕同张勋入京后,始于1917。06。24就职。





    正文 袁世凯家族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31 8:14:42 本章字数:7282


民国三年(1915),袁世凯筹备当洪宪皇帝,拍马屁者从四方云集而来,环绕在他身边。有些御用文人考证〃龙脉〃之来源,认定其远祖是三国时代的袁术,近祖是明末名将袁崇焕,在效忠信中献计献策,请求袁世凯每年要祭祀袁氏先祖,以保〃龙脉〃兴盛。袁世凯看了这些效忠信,没点头也没摇头。那阵子他正在筹划坐龙椅的大事,没功夫操心这些鸡零狗碎。何况有人在他耳边嘀咕,那两个姓袁的大人物在历史记载中并不怎么光彩。
袁寨村的人告诉我,多年前袁氏祠堂墙壁上有一块铁铸的牌匾,上面刻印着族谱,据说,这块牌匾是清朝咸丰年间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所主修,被当地人称做〃袁氏铁板家谱〃。上面一共排列了袁家谱系80代人的辈分,依次是〃志三耀九,保世克家,启文绍武,卫伟国华……〃。相传这份族谱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有个叫袁道涣的人撰写的,后来到了民国三十七年(1948),袁家后代又将这份族谱重修了一次。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多半是这份重修的族谱。
在现存的《项城袁氏家集》中,有文字可考的袁氏先祖名叫袁九芝,生活在清代乾隆盛世,是个私塾先生。其子袁耀东,从小跟随父亲读书,长大后子承父业,也以在蒙馆教授学童为立身之本。追溯起来,到了袁耀东这一代,袁家的光景仍然不好过,但是父子两代教书匠却在项城远近乡邻中赢得了一些清正的好名声,提起袁家父子塾师,人们都认为那是很有学问的两代人。以至于淮宁富户郭如珽也不嫌弃其家境清贫,心甘情愿地将小女郭氏嫁给了声名鹊起的袁耀东。
谁知道郭氏刚嫁到袁家后不久,公爹袁九芝就病不起,没过多少日子竟一命呜呼了。袁家有人背地里嘀咕,认为是郭氏带来了霉运。郭氏出身富家,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哪里受过这种窝囊气,和当塾师的夫君一商量,决定搬出来另立门户。
河南项城是个穷地方,这里土地贫瘠,经济落后。袁家此时刚刚脱离贫困线,不再租种地主的土地,顶多只能算是〃下中农〃。过惯了富家生活的郭氏,现在知道了清贫的滋味不好受。不过,这个有教养的女子堪称优秀,她身上没有世代富家子女那种懒散习气,相反,贫寒的处境更是激起了她要帮助这个家族出人头地的决心。袁耀东是个庠生(庠生,科举制度下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肩不能挑重担,手不能干农活,郭氏鼓励夫君,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奋读书。
郭氏身上具备中国传统妇女的许多优点,她不仅勤劳、勇敢、善良、吃苦耐劳,而且能生育,会治家。
先说她的能生育。她和袁耀东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袁树三,次子袁甲三,第三子袁凤三,第四子袁重三,女儿排在第五,姓名不详。子女一个接一个出生,家庭中的经济收入却并没有增加,这样一来,家境越发显得窘迫。郭氏毅然辞退了家中唯一的一个婢仆,凡事皆事必亲躬,白天下田忙活路,还要围着锅台转,夜晚稍有点空隙就纺纱织布。附近的人家见郭氏这般能干,无不伸出大拇指夸赞。
中原一带有句古谚:〃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命运、风水和积阴德这些属于玄学,简单几句话说不清楚,这里暂且不论。让我们看看袁家先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郭氏是个心性很高的女性,她自从嫁到袁家后,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丈夫袁耀东身上,除了承担所有家务活外,还一门心思要帮助丈夫参加科举考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