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37部分

武夫当国-第37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着王磷同低声向自己一一介绍进门的众人时,袁肃同样低声向王磷同询问道:“这位高建阳平日就这身打扮吗?”
王磷同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并非如此,说来奇怪,在下也是头一次见高建阳如此打扮。素日里他断辫蓄发已经让邻里习以为常了,不过洋人的物什倒是少见的很。”
袁肃心中有几分恍然,由此可见高建阳是故意这身打扮,然则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一时间还不得而知。
等众人先后走进前厅,袁肃与王磷同起身相迎。袁肃先做了一下自我介绍,这八位士绅子弟除了其中两人曾在张府丧礼期间见过,其余几人都是初次见面。之后,他又将郭文远、葛金章做了引见,并说明二人日后在督练公所的身份,是军队直接派驻督练公所的专员,将会全权负责督练公所军务方面的工作。
这几位士绅子弟表现还算得体,听完袁肃的介绍之后,每个人都客气的先向袁肃寒暄了几句,再向郭文远、葛金章问了礼。
一番寒暄结束,袁肃请众人落座。这几位士绅子弟相互虚礼谦让了一阵,这才各自找了一个合适的座位落座。
袁肃先向众人说了一些勉励的话,接着不等众人答复,直接把话题转入了正题。
“今日召集诸位开会,一则是希望在督练公所正式启动之前相互之间认识一下,二则是有一些相关的公务要与诸位商讨商讨。诸位都是大家子弟,街坊邻里之间多多少少是熟悉的,适才也有介绍认识,希望诸位日后能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为拱卫滦州治安尽一份力。”
众人听完后,各自应诺了几句。
“督练公所一应具备,就只需要招募民壮入营组织训练。眼下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倒是存在一些小问题需要费些神力。今日是招募的第一天,响应者众多,这原本是好事,不过照此规模来推算,只怕接下来几天应募的人数会大大超出我们的预计范围。并非我们不愿意接受这么多人的报名,而是督练公所物资有限,人数如果太多只怕难以为继。”袁肃继续说道。
在场士绅子弟们立刻交头接耳议论了一阵,也有人忍不住立刻提出了建议:
“这不过是小问题而已,既然人数众多,我们大可在招满预计人数之后便终止招募。”
“是啊是啊,这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如若不行,袁大人大可再召集滦州士绅官僚捐一笔物资,让民兵队伍规模扩大一些也好,兵不在多,多多益善嘛。”
袁肃听着这些人的建议,只是微笑着颔首,并没有说什么。
就在这时,那位身穿西装革履的高顺在等待所有人都说完之后,温文尔雅的开口说道:“依在下愚见,应募人数过多确实不是大问题,相反还是一件好事。若袁大人有意控制招募的人数,大可先将所有报名者的资料收集起来,从中再进行一系列的精选,比如年龄、体质、身体健康状况等等。兵法有云,兵贵精而不贵多,即便是民兵也应该炼其精锐才是。”
他说话时的语气虽然温和不急,但是说话时的姿态却显得有几分拘谨,仿若是一个十分内向的人似的。
袁肃听完这番话,脸上的微笑立刻变成了大笑,他点头赞许道:“建阳兄之言甚是,正合吾意,那么索性就按照建阳兄的提议来办吧。”
高建阳谦虚的欠了欠身,说道:“在下只是随口乱言罢了,一切都由袁大人定夺。”
袁肃发现这位高顺确实像王磷同所说的那样谦逊恭谨,但是他同样发现对方缺乏大丈夫的那种气概,不仅如此,他到现在还在揣测对方为什么会穿着一身西装。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要紧事,毕竟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他倒是觉得高顺是一个有很多原则的人物。
随后,他又开始讨论下一件事宜,那就是民兵训练的内容与队伍编制。
这些事早先已经有了一个轮廓,因此接下来的讨论并没有太困难,大家依照制订好的框架各抒己见,很快就确定了完整的方案。在训练内容方面,袁肃任命葛金章为总教练,由其担任日常的操行督导,同时他自己也会亲自示范一些简单又有用的锻炼方式,比如仰卧起坐、俯卧撑、蛙跳等等。
至于民兵队伍的编制稍微有一些棘手,毕竟现在还有许多尚未确定的情况,也不敢肯定到时候每乡每村的民兵人数是平均的,就怕会顾此失彼。不过既然是联防,那自然应该联手协防,关键就是要说服所有民兵服从安排。
在这方面袁肃任命郭文远为总指导员兼参议处执事,与参议处执副高顺一起负责制订相关的编排工作。
郭文远当场提出一个建议,他认为将滦州直接划分为几个防区,在按照防区来编制民兵队伍和日常巡逻的值勤表,这样一来就能将不平均的情况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还能减轻各乡各镇之间的矛盾。督练公所这边唯一要做的,就是将防区进行精心的划分,让人口密集的乡镇与人口稀疏的乡镇搭配好。
这个办法得到众人的赞同支持,滦州众多豪绅平日里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矛盾,一旦划分防区之后,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同样能省不少麻烦。
不过袁肃却觉得一旦采取防区制度,那与军民X联防的原始宗旨完全相悖,大家各自只估各自的防区,邻里有难时难道就坐视不理吗?
…………………………………………
【感谢各位大大的留言支持,其实看过《大军阀》的读者大大们应该是清楚的,我比较擅长写慢热的书。当然并不是我想拖字数,而是我总希望能把所有事情都交代清楚。不过各位大大的意见我会接纳,毕竟现在书的情况不是很理想,所以一定会努力改善。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继续支持一下,拜谢拜谢!】





    正文 第63章,招募改制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2…11…8 9:43:06 本章字数:3727


然而,不等袁肃提出这一点,高顺倒是代替他先一步说出了质疑:“袁大人筹办军民X联防事业时曾提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军民协防共筑太平’,若以防区来分化滦州民防力量,岂不是与袁大人之初衷背道而驰吗?”
听完高顺的话,袁肃下意识的看了对方一眼,看来此人当真是一个人才。
郭文远并没有任何尴尬之意,他镇定自若的笑了笑,解释道:“在下的意思并非是按照防区来区分职责,仅仅是以防区为基准,编排队列和日常巡逻值勤的任务。毕竟这些民兵各自都有家室,让他们去离家太远的地方巡逻显然很不方便。至于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本区民兵会第一时间赶到,之后再通过警报传递召集临近区的民兵队伍支援。”
高顺恍然的点了点头,欠身致歉道:“原来如此,是在下误会了大人的安排,还请见谅。”
郭文远笑道:“哪里的话,高兄太客气了。”
袁肃不慌不忙的说道:“既然如此,伯济你的建议很好,就按照这样去编制。”交代完这句话之后,他立刻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哦,对了,关于承诺给民兵配发冬装的事情,我之前仅仅只是与王知州谈了一谈,具体筹备几乎还没有安排下去,索性大家也讨论一下吧。”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葛金章向王磷同问了道:“王大人,目前一件冬装的价格是多少?”
王磷同呵呵笑了笑,说道:“这可说不准了,要看衣服的选料和做工。不过,若是寻常用来御寒的冬装的话,咱们滦州正好有两家制衣厂,还有一家棉纺厂和许多这方面的小作坊,只要袁大人亲自去订,理应花不了多少钱。”
在场的几位士绅子弟家中都颇有产业,其中有相关工厂的几位立刻插嘴说道:
“家父在石门镇有一家成衣工厂,若袁大人有需要,在下愿与家父详谈。”
“区区一千套冬装,用不了几个钱,我家愿出棉纺材料,只消加工成成衣即可。”
“唉,只可惜我家经营的都是上等皮草,专门销往京城、天津贵人家的。唉!”
对于袁肃而言,如果真能免费获得这一批冬装,这当果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不过他却觉得自己决不能得寸进尺,尽管之前滦州豪绅们都说过,但凡军民X联防计划还需要捐资,滦州豪绅都会义不容辞。然而现在他手里有二十万的资金和一批不小的口粮,岂不说这部分物资还没用完,再者督练公所到目前为止没有拿出任何实际的成果,这个时候再去索要捐资,肯定会让滦州豪绅们心中埋下反面的印象。
因此,在这件事上他不打算巧取一批冬装,只要成衣厂能打一个折扣就行。
当即,他笑着向众人一一道谢,随后说道:“之前诸位家中都有捐资,这笔钱原本就应该用在军民X联防的事业上。这一批冬装说多不多,说少不说,但我们还是要依照原则行事才是,所以我决定直接出资订购,只希望诸位能给一个合适的价格就行。”
就在这时,高顺平静的开口问道:“敢问袁大人,需要套衣几何?制式如何?”
袁肃这才记得王磷同曾经说过,高顺现在正在帮其舅父打理棉纺厂,于是回答道:“就目前来看,我需要订购冬装一千五百套,夏装一千五百套。至于制式方面,大可参照我新军军服的样式即可。”
在场不少人感到奇怪,之前不是说好只要冬装吗,怎么突然又要夏装?
不过也有人心里很明白,这正是一种未雨绸缪的事先准备罢了。
高顺没有任何疑虑,在心中默然计算了一下,随即说道:“若袁大人委托给在下工厂代工的话,一共只需要知府九千伍佰元即可。”
袁肃心里很清楚,高顺既然能这么娴熟的计算出价格,那这个价格显然是对方能提供的最优惠价格。在这个问题上他也不想在浪费时间,于是爽快的答道:“既然如此,我相信建阳兄开出的一定是公道价格,那这件事就拜托给建阳兄了。冬装和夏装只需分大中小三个尺码即可,夏装无所谓,只要能在夏天之前交货即可,就是冬装还望能抓紧一些。”
高顺一丝不苟的说道:“二十日之内必能出货。”
袁肃笑道:“好,九千伍佰元稍后劳烦王大人拨给建阳兄。”
王磷同在一旁应了一声,心里却在嘀咕着,九千伍佰元三千套衣服,这价格果然十分低廉,看来做服装买卖的牟利不少呀。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这次会议也就接近尾声。
袁肃再次说了一番勉励的话,然后请诸位士绅子弟各自返回。
众士绅子弟陆续退场,就连那高顺同样一言不发的离开了。看到这里,袁肃愈发感到奇怪,他原本以为高顺会在会议结束后找自己,没想到对方就这样一声不响的走了,自己倒是还想询问其一身西装革履是何用意。
不过也罢,他觉得自己完全没必要纠结这个问题,无非是个人着装罢了。
等那些士绅子弟全部离去后,袁肃又向王磷同询问了关于购置军火的进展,此事已经过去七、八天了,无论是天津方面还是奉天方面都有铁路相连,这么长的时间理应有结果了才是。王磷同告诉袁肃,一应交涉工作都已经完成,天津的洋商正在调货,承诺是在二月之前把重机枪发到滦州来。
“关外呢?张大人那边应该一两天之内就能把货运出来才是。”袁肃问道。
“张大人那边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是两万元的子弹数量不少,而且还是两种不同型号的子弹,奉天那边这几天一直在忙着清点数字。不过张大人也承诺了,年关之前一定送到。”王磷同连忙回答道,他已经从袁肃的口吻中听出了一种质疑,对此自己也很着急,可发货是卖家的事情,自己可无法插手。
“是吗?按理说所有子弹应该都是打包好的,直接按包拿不就行了吗?”袁肃沉声问道。
“这……这在下也不得而知呀,在下明日一早便发一封电报催问一下。”王磷同道。
袁肃沉默了一阵,他倒不是怀疑王磷同办事不力,只是军火是头等大事,自己必然更加小心一些才是。当然,他也相信军火不是那么容易就运送出来的,张作霖目前仅仅只是巡防营统领,从军械厂调子弹肯定需要一定时间,洋商那边显然也不一定有存货。
“那批枪什么时候能到?”他又问道。
“这件事袁大人大可放心,今日早晨刚收到电报,我那老乡的商队已经入关了,预计还要三天的路程就会到达滦州。”王磷同立刻表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底气十足的说道。
“哦?不是用火车运输?”袁肃有些奇怪的说道。
“呵呵,袁大人,这您就有所不知了,我那老乡毕竟做的不是正当买卖,军火这么显眼的东西可不好上火车。”王磷同煞有其事的说道。
“原来如此。订金方面你分别付了多少?”
“洋商那边没有收订金,他们表示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即可。张大人那边收了五千元,我那老乡看在在下面子上只收了八千元订金。袁大人可能没做过生意,要知道六万元的大单子行里少说也要收一万、两万的订金才敢做这买卖。”王磷同颇有几分得意的说道。
“王大人办事我当然放心。我并无其他意,只是眼看第一期训练要展开了,这批军火如果不能及时到位,整个训练计划都会受到影响呐。”袁肃扯了一个非常拙劣的谎言,他是故意这么说的,目的就是在提示王磷同不要把事情办砸了。
“那是那是,在下一定抓紧一些。”王磷同连忙说道,顿了顿之后,他继而又问道,“袁大人,这次您一共只购进了五百支枪,可预计招募的民兵是一千人,这枪械的数量到时候会不会不够用呀?”
他这么问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督练公所着想,仅仅是觉得只要都购买一些军火,自己便能从中多捞一笔而已。
袁肃不动声色的看了王磷同一眼,沉默了一会儿之后,随即笑了起来,说道:“王大人,督练公所训练的只是民兵,民兵到底还是老百姓的身份。军火可不是寻常之物,平日自然不会轻易交给他们携带在身边,而是储备在各县各镇的官衙或者指定的士绅家中,一旦需要用枪时再到指定地点去取。我相信短期之内五百支枪足以应付各种情况,至于添置更多的枪械,我想不急于一时。”
王磷同故作恍然的点了点头,哈哈笑道:“袁大人所言极是,所言极是啊。”
次日,各县各镇的招募仍在继续,那些第一天没能赶上报名的青壮,一大早天还未亮时就踩着霜露赶到最近的报名点排队。
这天早上袁肃起来的同样很早,他在吃过早饭之后,骑着马去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