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

第237部分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第237部分

小说: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妇好,这样的媳妇才能生养,能旺夫!马家的媳妇就该这样。
    光这一条,不少名门闺秀和新女性就被打了回票,也浇灭了不少还没燃起的火苗。
    归根结底,各省的督帅府不是想结亲就能结的。这些老兵痞子哪个不是眼光毒辣的老油条?真心实意想结亲,还是单纯想从他们身上捞好处会看不出来?少帅们也不是什么善茬,不管有媳妇还是没媳妇,都不是看到个美人就迈不动腿,走不动路的。
    当然也不乏有这样的,可这样的人,十有八九站不到高位。
    汲汲营营的大多成了笑话,不过倒也传出几桩喜讯,少帅们李谨言不熟,廖祁庭的喜帖却让他感到有些意外,廖祁庭的岳父竟然是孙清泉!
    据说这门亲事还是宋舟亲自保媒,背后有没有宋武的手脚,不得而知。
    孙夫人和宋武的母亲是姐妹,孙清泉又是宋舟手下的得力干将,按照这个时代的观念,宋家和孙家联营算是亲上加亲,之前也传出了一些风声,可宋家没结这门亲,却把廖家扯了进来……廖祁庭是楼氏商业集团的副总经理,他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相当“敏感”的。
    这件事可好可坏。
    好的话,会将楼家,宋家,廖家,再加上一个孙家,彻底绑到一起。
    坏的……李谨言就不得不为楼氏商业集团另外寻找一位副总经理。
    李谨言不想深究,但就像是停靠在大连港的俄国舰队一样,事到临头,想装鸵鸟都不成。
    楼少帅抵达大连的第二天,就接手了同俄国舰队谈判的事。李谨言无事一身轻,兴致来时,会海边走走,踩在沙滩上,眺望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心也变得开阔起来。
    海浪声,海鸥的鸣叫声,远处轮船的汽笛声,所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思绪放空,这一刻,他什么都不再去想。
    有人走过来,站在他的身边,不用看,就知道来人是谁。
    李谨言突然笑了,“我不是第一次看大海,却是第一次发现,大海原来这么美。”
    “哦?”
    “我说真的。”李谨言转过头,眼中都盈满了笑意,“很美。”
    楼逍凝视着他,片刻之后,拂过他被海风吹乱的额发,在他的额际落下一个轻吻。
    李谨言闭上双眼,没等他“感动”一下,“罗曼蒂克”一下,楼少帅的声音将刚冒出粉红泡泡的气氛一下敲碎。
    “试过在海边骑马吗?”
    啥?!
    睁开眼,一个兵哥正牵着一匹通体漆黑的高头大马走过来,不用靠近看就能知道,这匹马有多么的神骏。
    李谨言下意识的后退一步,“少帅,能不能打个商量?”
    昨晚刚被折腾过,不到一天就要骑马,不是腰肌劳损也会腰间盘突出。
    “怎么?”
    楼少帅接过缰绳和马鞭,拍了拍马的脖颈,高大的黑马摆动了一下修剪过的鬃毛,打了一声响鼻。
    “少帅,我真不成。”李谨言摆摆手,“腰酸。”
    “那好。”
    没有勉强李谨言,楼少帅踩住马镫,翻身上马,动作干脆利落,靴上的马刺轻磕,骏马嘶鸣,先是一阵慢跑,速度渐渐加快,马蹄踏进了涌上沙滩的海浪,溅起一阵阵浪花。
    碧海,蓝天,黑马,骑士。
    李谨言看得出神,下一刻,马头调转,径直朝他的方向冲了过来。
    到了近前,楼少帅俯底,侧身,长臂一捞,李三少就像个娃娃似的被捞到了马上。
    “少帅!”李谨言被吓了一跳,紧靠的胸膛却传来阵阵震动,耳边响起了一阵笑声。
    李三少磨牙,笑什么笑?!
    “不用担心,抱紧!”
    笑声渐歇,马的速度再次加快,李谨言没敢开口让楼少帅放他下去,这个速度,一张嘴准咬舌头。
    他早就学会了骑马,却从没像此刻一般策马奔跑,唯一的一次,同样是楼少帅带着他,只不过,那一次不是在海边,而是在关北的城外的雪地上。
    被熟悉的气息包围,海风,海浪声,全部隔绝在外。
    马奔跑的速度更快,骑在马上,仿佛是在飞翔。
    渐渐的,速度慢了下来,展眼望去,天际变得更加辽阔,极目远眺,仿佛能看到大海的另一边。
    楼少帅翻身下马,却将李谨言留在马上,一手牵着缰绳,另一只手突然握住李谨言的脚腕,沿着小腿向上,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熨帖在皮肤上,李谨言动了动,却被握得更紧。
    最终,视线被那双漆黑的眼睛纠缠,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驻。
    松开手,楼少帅牵着缰绳,沿着海岸走了一段路,中途停下,抬头看向李谨言,“凡事,一切有我。”
    没有原因,只有六个字的承诺。
    李谨言张张嘴,他想说些什么,脑子里却组织不出任何成形语句。
    他想说,事到临头,他不会推脱,也想说,、很多事,他能够处理。
    可最终也只吐出一句:“能让少帅牵马,我是世上独一份吧?”
    楼少帅:“……”
    看来,不只李谨言搞不懂楼逍的脑回路,很多时候,楼长风也弄不明白李清行都在想什么。
    九月十六日,楼少帅和俄国人达成了最终协议,停靠在大连港的十二艘俄国战舰,全部并入华夏海军,舰上的俄国水兵也可选择继续服役,或是从事其他工作。
    服役的官兵,华夏会比照本国士兵的待遇,发放薪水和福利,选择其他工作的水兵,也会相应的做好安排。
    协议中写明,华夏保证不将他们移交布尔什维克政府和西伯利亚政府,前提是这些水兵遵守华夏法律,不做出任何有损华夏利益或是刺探华夏情报的行为。
    同时,在继续在海军中服役或从事其他工作之前,这些水兵必须进行为期一年的语言学习,期间会穿插一定数量的思想教育课程。
    在接收“友邦”留学生之前,这些水兵可以作为试点。
    李谨言很想看一看,沈和端和几名情报人员联手打造出的“思想教育”课程究竟效果如何。这些水兵中,有不少都曾是布尔什维克,若是能在他们身上取得成效,再用相同的手段教育友邦学生,绝对是事半功倍。
    俄国水兵们的落脚点,暂时定在大连的原日本战俘营。
    这里的日本矬子已经没剩几个,表现好的,大多跟着川口怜一去北海道做警察,表现不好的,基本都在西伯利亚的煤矿和铁矿中进行劳动改造。
    战俘营也进行了改建,铁丝网和围墙都被拆掉,房舍也进行了部分修葺,食堂很干净,活动的操场也进行了平整。
    俄国水兵们入住时,每人发了毯子和一应生活用品,另外还有两套从内到外的换洗衣物。
    他们身上的那套,不说生虱子,经过长久的海上流浪,也和咸菜干差不了多少。
    沈和端接到李谨言的电报,带着制定好的教案乘火车前往大连,对于能给这些俄国人上思想教育课,沈先生表示很激动。
    九月二十日,李谨言和楼少帅乘坐的专列抵达关北。
    回到大帅府,李谨言将自己在大连的行事一丝不漏的向白老“汇报”。
    白老听后,给出评语“尚可,仍需努力。”
    能得到这六字评语,足够李三少乐上几天了。
    隔日,楼大总统的电报从京城发来,十二艘战舰,可谓一笔“横财”,就算行事再低调,也会传出风声。
    “父亲的意思是,编入华夏海军。”
    “都要?十二艘?”
    “恩。”
    李谨言拿起一个苹果,狠狠咬了一口,他还想留下几艘巡洋舰给商队武装护航,这下估计要泡汤了。
    “不能留下几艘?”李三少不死心,“三艘,要么两艘?”
    楼少帅摇头。
    李三少无语,靠在沙发背上,无奈,他就是个过路财神,之前从俄国倒腾来的金子也是,这些主动送上门的战舰也是,到手还没捂热,都发扬风格得送出去。都有了德国的十艘巡洋舰,这些俄国船就不能给他留一艘?
    坐起身,对着手里的苹果又是一大口,没关系,白得的船不归他,他自己造!
    不造过时的战列舰,他造航空母舰!
    李三少斗志昂扬的一握拳,随即一拍脑袋,话说那艘改装成航母的白眼巨人号,是哪国的船来着?英国还是美国?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一战后期出现的航空母舰;大多是由其他用途的船只改装;采用常规动力;在舰体上加装飞行甲板;主要用于搭载飞机,进行海面侦查。无论是海上威慑;还是战斗能力,都远远落后于战列舰和重巡洋舰。
    直到二战时期;随着造船技术和飞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国才看到航母在海战中能起到的作用。
    财大气粗的美国,也终于找到从英国手中夺取海上霸权的机会。大力发展航母;造出了企业号这样的巨无霸,以及比企业号更霸气侧漏的尼米兹号,标准排水量七万多吨,不只用核动力取代蒸汽动力,还采用了更为先进的飞机起降技术。
    企业号的横空出世,彻底拉开了美国海军同其他各国海军的距离,连昔日的海上老大英国,也只能咬着手绢,不情愿的被抛在后边。
    唯一能和美国扳手腕的就只剩下苏俄,但在造船技术上,却始终是略逊一筹。
    在美国佬忽悠星球大战,又死命在经济上下刀子之后,苏俄再没能力和美国较劲,加上国内矛盾集中爆发,最后只得以解体收场。
    李谨言对航母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后世。那时,航母已经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实力的标准。但在当下,1919年,海军强国普遍持有一种观点,拥有巨舰大炮才是王道。排水量一万多吨的航母不过是“雕虫小技”,和侦查舰与运输舰划等号。
    三年后各国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控制了战列舰的建造,对其他种类战舰的吨位和舰炮口径也有严格的限制,却允许各国采用停建的战舰改装航母。
    可见,在这个年代,造航母易,造战列舰难。
    不可思议?
    但这就是现实。
    造航母,李谨言绝不是说说便罢。不趁着航母技术刚起步加大发展,难道要等到企业号惊艳世界再想方设法的追赶?
    另一历史时空中的1919年,华夏正掀起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被拦腰截断。南北对峙,军阀混战,别说造航母,造艘炮艇都困难。
    但在此时,李谨言不需要再面对这些,对他来说,造船厂有了,材料有了,资金也不缺,唯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技术和人才、
    大连和江南造船厂联手,造出潜艇和轻巡洋舰,但是改装航母……李谨言仔细斟酌,打算在进京前和大连造船厂的负责人好好谈一谈,
    廖祁庭和孙家联姻,在没弄清宋家的企图前,李谨言不得不慎重考虑和江南造船厂接下来的合作问题。现在国内一片祥和,经济政治欣欣向荣,一旦出现问题,再打起内战,几年的努力很可能化为乌有。
    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就只能让自己改变。
    “少帅,我想迟些进京。”
    “大概多久?”
    “最长不超过十天,”对楼少帅,李谨言没有必要隐瞒,将造船计划和对宋家的想法和盘托出,“我想先和魏厂长沟通一下,至于宋家那边,少帅就帮帮忙吧?”
    “我把季副官留下,有事吩咐下边的人去做。”
    “我知道。”李谨言点头,“事情处理好,我会尽快动身。”
    不久前,第一批欧洲打工仔乘船抵达,船上除了退役军人,还有一些学术方面的人才和工程师。乔乐山和丁肇的实验室要添人,李谨言也想看看,能不能从里面为造船厂挖出几块金子,没有的话,银子也行。再没有,铜块也好。
    求贤若渴,绝对是李三少心情的最真实写照。
    “这种船……”楼少帅拿起李谨言翻给他看的画册,上面是画师按照大兵们的形容,加上一点想象,绘制出的航空母舰。
    总的来说,这艘船更像巡洋舰,只有船上加装的飞行甲板格外醒目。
    楼少帅擅长军事谋略,对于新式武器的嗅觉也相当灵敏,例如坦克和飞机。眼前的这艘“怪船”却让他皱眉。
    这样的船,除了运输和搭载侦察机,还能做什么?火力比一般的巡洋舰更弱。海战中,简直就是活生生的靶子。
    李谨言能看出楼少帅的疑惑,可他没办法解释得更清楚。现在的海战,要发现对手才能打起来,半个世纪后,海战的模式和概念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陆战,他勉强懂得些皮毛,海战,边都沾不上。解释不清,说不定会让楼少帅以为他在异想天开。
    “少帅,相信我,这船绝对有大用。”李谨言也只能这么说。等船造好下水,才能给楼少帅更直接的印象。
    “恩。”
    楼少帅没再问,李谨言提起了另一件事。
    “外祖父会和少帅一起进京吧?不如把睿儿带上,我这几天肯定忙不过来。”
    “好。”
    与此同时,在游戏房中和小胖墩进行沙盘对战的楼二少,突然感到有些冷,放下手里的指挥棒,脸上带出了一丝不解。
    小胖墩已经布置好防守队伍,见楼二少没什么反应,疑惑的抬头,“小舅舅,怎么了?“
    “好像有点冷。”
    “有吗?”摸摸地上厚厚的毯子,小胖墩更加疑惑了。
    小豹子尽量把莫名的感觉甩掉,继续投入战斗,可“不安”还是萦绕心头,久久不去。
    临睡前,楼老虎出现在小豹子的“地盘”上,告诉他,两日后一起进京。
    “言哥不一起动身?”
    “他要迟几天。”
    咔嚓一声晴天霹雳,小豹子再次五雷轰顶。
    抱着枕头出现在门口,打算到楼二少地盘上蹭睡的小胖墩,看看面无表情的大舅,再看看冷眉冷眼的小舅,果断转身,此地危险,早走为妙,他还是回自己房间睡吧。
    楼少帅和楼二少关起房门,谈话还算“愉快”。
    预定的出发日子,李谨言在车站送别了白老和楼氏兄弟,站台上整齐站着即将赴京的大兵,经过数次血战的部队,只是持枪而立就显得杀气腾腾。
    楼二少原本是被李谨言从车上抱下来的,白老难得视而不见,楼少帅也没说什么。走进车站,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