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

第238部分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第238部分

小说: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气腾腾。
    楼二少原本是被李谨言从车上抱下来的,白老难得视而不见,楼少帅也没说什么。走进车站,看到这些大兵,楼二少却一定要自己走。
    “言哥,睿儿可以自己走。”
    穿着一身定制的军装,戴着大檐帽,简直就是缩小版楼少帅的小豹子一出现,顿时吸引了站台上的大部分目光。
    小豹子身上的衣服,从衣料到款式,都是李谨言拍板,被服厂的老师傅亲手制作。
    不只有陆军军装,还有空军,海军,以及改良后的作训服。
    随着军队的发展,军种的细化,军装的款式也有了区别,从颜色到样式,一眼就能看出不同。最先换装的依旧是北六省,有李三少在,北六省的大兵们总是会成为“时尚”的先头部队。
    其他地方部队就算得到消息,也还没看到“实物”。不过,北六省的部队一进京,秘密也就不再是秘密了。
    “少帅,新增的两节车厢里都是军装和物资。”李谨言把一张清单和价目表交给楼少帅,“数量和价格我都写在上边,还有十辆挎斗摩托也是。上次的军装全都白送,这次可不行了,一口价,绝对不能打折!”
    楼少帅接过本子,表情严肃的点头,一旁的副官和几名军官,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白老早已坐在车厢里,拿出几册古籍的抄录本,自得其乐的读了起来。
    楼二少身板笔直的站在一列兵哥面前,在大兵们好奇的目光中,郑重鞠了一躬。
    兵哥们愣住了,打头的营长更是吓了一跳,忙要上前,手伸到一半,犹豫起来,这么一个瓷器样的娃娃,他这力气,给碰伤了怎么办?
    “叔叔们都是英雄。”楼二少直起身,端正表情,小脸上一片严肃,“没有叔叔们,华夏便不是今日之华夏,睿儿长大了,也要和叔叔们一样扛枪保卫国家。”
    没等兵哥们开口,楼二少便又像模像样的敬了个军礼,转身朝和楼少帅说话的李谨言跑了过去,这时,他才更像一个七岁的孩子。
    在他背后,营长和兵哥们同时大喘气。
    “我的个乖乖,这也太像了!”
    “以前只是远远的看过,冷不丁的站在眼前,还穿这样一身,我的个天老爷!和老毛子拼刺刀时,老子也没这样!”
    “瞧你那点出息!”
    “我没出息,刚才是谁僵得像块石头?”
    “还真有少帅的架势……”
    “要不说是兄弟呢?”
    哨声响起,兵哥们的议论声戛然而止,虽然没在提起楼二少,可那声叔叔,那番还带着些许稚气的话,却一直留在了兵哥们的记忆里。直到年老时,他们还会指着报纸上和电视中出现的楼睿,对趴在膝边的孙子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当年的回忆。
    “咱们一群只知道打仗的丘八,才七八岁的大总统,给咱鞠躬敬礼,叫咱叔叔……”
    目睹之前的一幕,李谨言又弯腰抱起楼二少,蹭了蹭他的脸蛋,“睿儿将来要从军吗?”
    “恩。”楼二少点头,“外祖父教导过,凡是于国于民有功者,无论身份,年龄,地位,都当尊重。不为表象,当发自内心,国有今日,民有今时,睿儿能安静的坐在桌旁读书习字,当牢记前人的恩泽。叔叔们是英雄,言哥也是,还有学堂里的先生们,睿儿都记在心里。”
    听着楼二少的话,李谨言突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虽然只是童言童语,内心受到的触动,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还有,”小豹子搂住李谨言的脖子,转过头,耳朵发红,“大哥也是。”
    楼少帅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不过却伸手把小豹子从李谨言的怀里抱过来,单臂托着,“上车。”
    李谨言忙对楼二少说道:“低头,小心撞到。”
    话没说完,一只戴着白手套的大手已经罩上楼二少的脑后,压低,安全无虞。
    小豹子还笑着向李谨言挥手,李三少脚步一顿,看看小豹子,再看看楼少帅,总觉得,这只小豹子好像狡猾狡猾地啊。
    白老的官场厚黑学,当真是颇具成效。
    时间不等人,送走了白老和楼氏兄弟,李谨言立刻见了大连造船厂的负责人和船厂里技术最好的几位老师傅。与当初造坦克时不一样,航空母舰不是必须保密的武器,只是在建造过程中,一些新技术还要保证不能外泄。
    “言少,这样的船……”
    经过李谨言的口头描述,加上一些情报局得来的资料,船厂负责人和几个老师傅商量后,认为简单的改装,加上升降机和起飞甲板,问题都不大。
    只要资金和人员到位,用不了太长的时间。
    问题是,现在并没有能给他们动手的实验对象,华夏海军,满打满算还不到二十艘拿得出手的战舰,其余的都是小炮艇,鱼雷艇,再有就是潜艇,就算最老旧的镇海号,也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那就改造商船。”
    李谨言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航母一定要造出来。海军战舰不能动,约翰船公司里还有两艘在战争期间受损的货轮,排水量不大,却可以先给师傅们练练手,约翰要是抱怨的话,他直接掏钱买。
    约翰的生意做到今天这个规模,除了他本人的努力,有一半都要仰仗李谨言,只要不是突然脑袋冒氢气了,就不会冒着得罪李谨言的风险,拒绝他的要求。
    “船的问题我来解决,技术方面,还要船厂多费心。几天后有一批欧洲工人和技师到关北,魏厂长可以看看其中是不是有用得上的。”
    送造船厂厂长离开,李谨言也没马上休息,他桌上还摆着情报局的的报告,多是关于北海道和琉球的消息,还有美国为接收日本战舰,同原敬内阁和日本海军部交涉的过程。
    川口怜一的“工作热情”很高,他手下的警察部队表现也很好。
    无论是日本战俘还是侨民,对待本土的日本人,手下一点也不见留情。岛上的日本人,仿佛不是他们的同胞,警棍挥舞,拳脚相加,都是常事。
    在正式租借北海道之后,华夏政府针对当地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派遣了政府官员和第一任总督。
    华夏总督和官员都已经做好了被当地岛民激烈反抗的准备,也制定出了相关政策和应对措施,却没想到,岛上的日本人老实得出人预料,一则是川口怜一的工作“到位”,二则,竟然是因为华夏的税,竟然比日本政府征收的税要低!
    在日本和朝鲜警察的共同“努力”下,岛上最有钱的几个大地主和工厂主都获罪下狱,获罪的理由,是因为他们暗地里策划了一起针对华夏总督的刺杀事件。是否可信?总之,日本警察的调查结果是这样。
    他们的家产没没收,土地被分给了部分“表现良好”的岛民耕种,即便依旧要缴纳大部分,可比起之前的日子,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岛上的一部分日本人,在川口等人的影响下,态度转变得更加彻底,他们开始宣称自己是阿伊努人,与其他的“日本人”划清了界限。
    这些变化,总督府都看在眼里,采取的措施则是“无为而治”。对外的借口也很好找,华夏在租借地实行“民主”政策,不干涉当地人“内部”的事务。
    日本人自己闹腾,就算打起来,也不关华夏人的事,顶多是派出警察维护一下治安,必须提及的是,警察也是日本人。
    这些手段,都是日本曾用在华夏身上的,如今不过还施彼身,也该让矬子们尝尝滋味如何了。
    琉球的尚氏远离王位四十年,即便在华夏的“助力”下复国,想要真正掌控国家大权,难度也相当大。日本知事卸任,由日本政府选拔的官员却还在,尚氏想要真正站稳脚跟,必须如呈递给楼大总统的国书中所写,请华夏派遣官员,与王族共治。
    至于美国和日本就战舰问题的交涉,堪称是一笔算不清的烂账。
    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的牧野,刚一回国就遭到暗杀,命虽然保住了,却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条腿。这次暗杀反倒激起了此君的斗志,他非但放弃了自裁,反而意志坚定的活了下去,还就此写了一本回忆录,相当的畅销。
    牧野没死,华夏已经租借了北海道,琉球也从日本独立,日本政府想要不承认《凡尔赛合约》,根本不可能。
    美国人找上门,开口就要日本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中的全部战列舰,巡洋舰挑挑拣拣,也要去了十艘。
    日本人不想给,美国人却逼到了家门口。
    学德国人把战舰凿沉?可舰队停泊在军港,开不出去,沉到港口,美国人照样能捞起来。
    日本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拖,美人美酒一起上,甭管是不是罗圈腿,能稳住美国鬼畜就是成功。
    至于是不是能趁机想出解决办法……反正能拖一天算一天。
    大概掌握了日本人的心态,李谨言眼珠子一转,或许,他可以和美国人再做一笔生意。
 
    第二百四十七章 

    民国十年;公历1919年10月6日
    参与阅兵的各省部队陆续抵达京城;各省督帅及家眷也先后而至。
    车站附近的各家客栈旅店住满了各地来的报社记者;一些扛着照相机;操着一口半生不熟华夏语的外国面孔也不再新鲜。若不是车站管理严格,说不准这些记者会直接跑到车站里面去安营扎寨。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本次阅兵,各地部队准备得更加充分。新式军装;新式装备,湖北的宋琦宁掌控汉阳兵工厂,参加阅兵的一部;人手一支冲锋枪。
    山西的阎淮玉,河南的袁宝珊也不遑多让。新制步枪,火炮,机关枪,还有两人手下兵工厂合力研制出的高射机枪和自行火炮,也会在本次阅兵式中亮相。
    广东的的薛定州带来了二十架自产的战斗机,性能比不上北六省的黑旋风,相较欧洲的飞机却豪不逊色。广西和越南发生“边境摩擦”时,广东的飞机前去助阵,低空一阵机枪扫射,顺便扔几颗炸弹,别说是越南人,连法国佬都竖起了白旗。
    战争打了四年零三个月,法兰西的国库已经空了,为了缓解国内矛盾,恢复经济,《凡尔赛合约》签订后,法国政府就开始裁减军备,国防预算也一个劲的往下减。本土尚且是这样,殖民地军队更不用提。即便有飞机,也主要负责侦查任务,碰上专门为了战斗设计的华夏战斗机,也只有挨揍的份。
    经过这次战斗,两广倒是结下了交情,连带着贵州的唐廷山,拜把子做了兄弟。
    云南的龙逸亭和四川的刘抚仙是老交情,凑到一起结伴进京。两省的兵哥坐在一列火车上,交流最多的,就是到国外打仗时的见闻。
    老兵们讲得口沫横飞,新兵们听得入神。有听不懂的方言,直接用手比划,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和自己人打算不得本事,把往日欺负咱们的外人揍趴下,那才是真英雄!”一个在康布雷战役中立功的滇军,翘起了大拇指:“是这个!”
    “那帮洋人忒不实在,打了胜仗就每人给块牌牌。开头老子还挺高兴,谁知道跟发萝卜似的,不稀罕。”
    “咱们吃的用的都是国内给送的,有好东西送来还差点给扣下。”
    “还是上峰发火,不给东西不打仗,才送了几车东西。”
    “洋人的东西也不怎么样,他们那罐头,我吃了一口不想再吃第二口,都给了那帮俘虏。”
    “俘虏?”
    “对,德国人,说起来,德国人打仗也厉害。打枪,拼刺刀,他们直接上铁锹……”
    兵哥们越说越起劲,声音也渐渐大起来。车厢连接处,一个营长拦住了想去管一管的参谋,掏出口袋里的香烟,“抽一根,弟兄们高兴,又是车上,就别管了。”
    另一节车厢里,龙逸亭和刘抚仙凑到一起,话题也不外是打仗,办厂,本次阅兵。
    两个老兵痞子说到高兴处,还想喝上两杯,结果被儿子拦住。
    “父亲,马上就要到京城了。”
    “爹,听说车站外都是记者,拍照片登报,不好看撒。”
    在隔壁包厢的两位夫人派了丫头来“探听”消息,得知督帅被少帅劝住才拍拍胸口,松了口气,要是真喝得醉醺醺,可就闹笑话了。
    “好在有渊儿他们。”
    “大帅也是高兴。出发前,班禅大师接了政府的任命,说年底要进京拜会大总统。”
    “是吗?这次怎么没一起来?”
    “这个我就不太知道了。”刘夫人摇头,“不过到了这个地步,早一天晚一天也不差什么。”
    “倒也是。缅甸那边的,据说是什么土司,这次倒是一起跟来了。”
    “缅北的?”
    “对。拖家带口的,说是要感沐天恩。那位土司还想把女儿嫁给渊儿,我看了,模样还行,其他的实在不成。渊儿也摇头。大帅说做个姨太太,谁承想渊儿却说,他只娶妻不纳妾。”
    龙夫人话落,刘夫人接口道,刘少帅也是一样,出去一趟,回来了,说什么得贤妻一人,足以。
    两位夫人都停下了,互相看看,始终闹不明白,这到底怎么回事。
    四川和云南督帅的专列到京时,恰好碰上了西北的三个马大胡子。
    龙逸亭和刘抚仙本以为自己这边的队伍“规模”够大了,三个马大胡子,带着他们的儿子一出,任谁都要被比下去。
    马大胡子们手里的钱多了,也听儿子和部分官员的建议,在西北办厂,办学校,修桥铺路,约束手下,整顿治安,名声渐渐好了起来。偶尔外出遛马时,也不会被人当瘟神似的躲,听着治下百姓满怀感激的叫一声大帅,马大胡子们那叫一个舒坦,从上到下,浑身都舒坦。
    马家家业兴旺,儿子也争气,马庆祥三人逐渐把手中的权力移交,无事一身轻,大有心宽体胖的趋势。若不是马夫人们甩着鞭子,严格”督促”,估计三个马大胡子会变成三个马大胖子。
    本次进京,一个排的马少帅们跟来了一个班。各个身高腿长,高鼻深目,一水的英姿飒爽,英气勃发。等到年幼的兄弟们再长几岁,马家就能组一支仪仗队,还是马上马下两手抓。
    人高马大,天生就带着一股子豪气和匪气的西北大兵,体格彪悍的战马,这样的队伍出场,想不引人注目也难。
    双方都没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