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铁血大民国 >

第25部分

铁血大民国-第25部分

小说: 铁血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办法和自己的这一团兵为难。现在有这样一番表白,又有自己的便宜爹妈在徐州当人质,张勋想必是可以放心大胆搞复辟了,那样历史的车轮也才好滚滚向前把张大帅的辫子军给碾成粉末不是?
  常瑞元不知道他大哥心里面在打什么主意,听了这番表白自然也就放下心来,接过哥哥手中的信封,笑了笑道:“那好,我这就去见大帅,把书信交给他,顺便再向大帅请辞。大哥你就放心吧,其实大帅也是极重义气的,大哥现在是为段芝老两肋插刀,大帅定然也会十分看重,只要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大帅也不会为难大哥的。”
  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常瑞青在心里面暗笑,这就是民国的军阀混战,真的是混多于战呢!
  
第四十六章 复辟和赤旗 一 两章连发
      第四十六章复辟和赤旗一
  紫禁城,养心殿内。
  光绪皇帝的老婆,长得胖乎乎的瑾太妃,就是那位著名的珍妃的亲姐姐,还有同治皇帝遗留下的老婆瑜太妃今儿居然一起聚集到了皇帝溥仪的寝宫养心殿里面,一块儿召见了内务府总管大臣世续,还有皇帝的老师陈宝琛老爷子。君臣几人奏对了好几个时,也不见两位逊清的重臣辞退出。只看见几个深受两位太妃信任的太监守在大殿外头,什么人也不让进去,气氛显得有些诡异。
  外面是寒风凛冽的冬rì,养心殿里面却是温暖如chūn,世续和陈宝琛两个老爷子都赐了坐,和两位太妃面对面坐着,都皱着眉毛不吱声儿。皇帝坐在两个太妃中间儿,有点昏昏yù睡的样子。他没有穿上朝的龙袍,而是穿着便服,不过也是明黄sè儿的,这个颜sè在大清那会儿是皇帝老子专用的,眼下却是人人都可以穿的。
  两位太妃却是一脸为难的模样儿,只是不住的叹气,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瑾太妃才慢慢开腔:“这个张少轩倒是个难得的忠臣,是一心向着朝廷的,共和的这几年,他陆陆续续也向宫里面孝敬了五十多万两银子……全天下是头一份呐!”
  额,瑾太妃对忠臣的标准到是挺简单明了的,肯大把大把往宫里面送银子的,肯定是忠臣,银子送得越多,忠心自然也就越多了!
  “可这天下间还有几个忠臣啊?这些年往宫里面送银子的,可真是凤毛麟角!”瑜太妃的观点好像也差不多,只是更加悲观一点儿。她是同治皇帝的妃子,19岁就没了老公开始守寡,而且又不得西太后的欢心,在庚子国变的时候儿干脆被抛弃在紫禁城里面……大概是因为人老珠黄,所以才保全了名节,不过世态炎凉早就已经看透了。所以对张勋通过世续、陈宝琛提出的复辟建议并不怎么看好。
  “姐姐。”瑾太妃叹了口气,苦笑道:“可是复兴祖宗江山的机会就在眼前,咱们……总不能对大清的忠臣们,咱大清就这么算了,爱新觉罗家不要这天下了吧?这样咱俩百年之后见了老太后和先帝爷该怎么交代啊?”着她就把目光投向了对面的两个老头子:“世续,陈师傅,你们看,这事儿该怎么办啊?还有,北府那边儿是什么意思?怎么也不进宫来商议啊?这皇上可是他亲儿子!”
  北府指溥仪他老爹,前摄政王载沣的王府。不过这位摄政王现在是百事不问,对于任何复辟活动都坚决不参加!看起来对大清朝是彻底死心了,倒是很有一个“亡国之君”的觉悟!如果他儿子溥仪有他这点儿智慧,那票满清遗老遗少估计得少受不少的活罪。那位宣统皇上到了49之后,没准还能混个政协副主席什么的干干……
  “回太妃的话,奴才刚刚从淳王府(载沣是淳亲王)上过来,淳王他……照例不见奴才的面儿。”这话的时候,世续的老脸儿都快要皱成一团了。心里面则一个劲儿埋怨载沣……你要是不赞成复辟,倒是话啊!眼下隆裕皇太后已经不在了,你是皇上他爹,自然就是宗室领袖,你句话儿,两位太妃也就没有话讲了,张勋那边也好交代!
  可是现在,你淳亲王装聋作哑不吱声儿,满城的遗老遗少里面儿大多数都是赞成复辟的,张勋又带来八千辫子兵要来做复辟大清朝的忠臣。他世续要是反对,只怕这位张大帅翻了脸儿直接就给拉到菜市口给宰了!
  但是反过来拥护复辟的风险也不,张勋的辫子兵不过是八千,又不是八万,八十万!这全天下没有留辫子的军队少也有几十万!就是běi jīng城周围也有好几万,到时候张勋打了败仗顶多拍拍屁股跑到天津租界里面,可是“朝廷”怎么办?皇上怎么办?能跑到哪里去?要是也跑去租界,这一年四百万两的银子,他们中华民国还会给吗?
  “帝师”陈宝琛老爷子的眼珠子缓缓转动,显然是在反复权衡,沉默了片刻之后,还是咬了咬牙:“皇上,两位太妃娘娘,老臣觉得,如今共和已经办了好几年了,可办得如何呢?恐怕天下人是有目共睹的……民不聊生啊!很明显,这个共和是不符合咱的国情,皇上复位没准还真能得到天下黎民的赞成,还是值得一试的。”到这里,老爷子停顿了下,压低了声音:“万一真的不成,咱就把责任推到张勋身上,这个复辟也不是咱的主意啊?咱就是有这想法,也没有实现的力量……老臣以为,这天下间总是讲理的人多,而且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不也是大清的旧臣,总不会逼迫故主太过吧?……要不,咱还是先把张少轩招进宫里面,听听他的意见?”
  瑾太妃心里面本来就是倾向复辟的,瑜太妃虽然谨慎一些,不过也乐意看到大清复辟,被陈宝琛一番话得全都动了心。两个女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就同时点了点头,瑾太妃道:“张勋也是一片忠心,咱如果见都不见上一面,只怕寒了天下人的心,我看不如就下旨召见吧。世续,就由你去传召,记着从宫里面儿选几件玩赏的物件带了去,算是对皇上的赏赐。”着,她又轻轻叹了口气,用细不可闻的声音喃喃道:“要是先帝爷还在,那该……”
  ……
  běi jīng成。
  宣武门外,江西会馆,四合楼。
  舞台周边长达六米的戏台子上,正是锣鼓喧天,戏台周围三面环绕的观众席上更是人头攒动,还都是如今běi jīng城里面的排得上号的大人物。其中戏台正面,中间第一排最中间的那个位置上端坐着的,正是带着八千辫子兵浩浩荡荡来到běi jīng城下的定武军大帅,安徽督军张勋张少轩!
  而台上唱戏的,也都是了不得的名角,现在正在台上咿咿呀呀的那个老生就是眼下běi jīng城京剧界的老前辈,前清内廷供,升平署教习,被西太后赏了四平顶戴的孙菊仙,孙老爷子。
  这位老爷子和张勋张大帅的私交不错,历史上他听张勋死讯的时候儿,甚至哭倒在地,:“黄钟大吕,恐自绝响!”可见张勋非但与其关系不错,而且也是一个真正懂戏的戏迷,算是梨园界的知音了。
  现在孙老爷子在台上唱得是《逍遥津》,又名《白逼宫》,讲得是后汉三国的故事,汉帝与伏后计议,派内侍穆顺给国仗伏完送去血诏,嘱约孙权、刘备为外应以锄曹。曹cāo从穆顺的发髻中搜出密书,带剑入宫,命华歆把伏后乱棒打死,还鸩杀了伏后的两个儿子,杀了伏完及穆顺的全家。额,基本上就是jiān臣得逞,忠臣灭门……这位张大帅可是马上就要当那个复辟大清朝的忠臣了,居然鬼使神差般的点了《逍遥津》这出戏,怎么看都有些不吉利!
  不过张勋本人倒没有觉着什么不对,正端坐在椅子上,摇头晃脑和着孙菊仙的唱词哼哼着,还不时带头叫好。似乎这回来běi jīng不是为了复辟大清朝,就是来听戏的!
  看到他这副样子,戏园子里面那些京城的头面人物们心里面那块悬着的石头,也都稍稍放了些下来,看来复辟的事情,多半是个传言,这个张勋还不至于如此莽撞吧?
  而就在此时,一声公鸭嗓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了来:“皇上、瑾太妃、瑜太妃娘娘有旨,宣前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张勋入宫……”
  
第四十七章 复辟和赤旗 二
      听到皇上、太妃的宣召,满戏园子的观众都没心思看台上的孙菊仙唱戏了,都把目光投向了张勋。当然,还有一些老掉牙的满清遗老遗少还一本正经跪了下去,好像大清朝还在似的!
  张勋却是笑呵呵的,一脸的风轻云淡,站起身冲身边的几个北洋一系的大佬拱拱手,笑道:“故主有召,勋去去就来,老哥几个可别走了,咱今晚可要不醉不归的。”
  和张勋坐在一桌的京津临时jǐng备总司令王士珍转了下眼珠:“少轩不忘故主,实乃我等之楷模。”
  张勋一笑,摆了摆手,国务总理李经曦在旁边也附和道:“往后少轩干脆就常住běi jīng城得了,宫里面也可以常来常往,就是想天天见都成。”
  “俺老张倒是这么想来着,可是徐州那里也一大摊子事儿,走不开啊。”张勋大笑,又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下周围的那些人,包括步军统领江朝宗、陆军12师师长陈光远、陆军13师师长李进才、京师jǐng察厅总监吴炳湖在内,都是满脸堆笑,点头称是……看起来都好像是在怀念故主的样子。
  张勋在几个听差的搀扶下站起身,走到那个传诏的太监面前,恭恭敬敬行了跪拜礼,口称:“接旨。”然后又扭头对众人道:“俺去去就来,各位稍候片刻。”完就笑呵呵朝江西会馆专门为他准备的休息室走去——进宫见皇帝溥仪照例是要换上清朝的官服,张勋这是去换衣服的。
  张勋刚一离开,他那一桌的几个北洋大佬就议论开了。
  “如今咱北洋是张少轩、段芝泉、冯华甫三足鼎立的局面了,三方互相牵制着,估摸着总能太平一段时间吧?”
  “应该是要太平几年了,这中华民国到现在是年年打仗,老百姓的rì子怕是过得还不如大清呢。”
  “这个……张少轩现在进宫见驾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问题?能有什么问题?总不成去谈复辟吧……这事儿张少轩一个人可决定不了,冯华甫和段芝泉能答应吗?”
  “也是,大清朝亡国的时候,冯华甫和段芝泉可没少出力气,要是皇上回来了,早晚要秋后算账,他们俩是不会同意的。”
  “这不就得了,他们不同意,靠张少轩一个人复什么辟啊?我看外面的那些传闻都是没谱的事情,我是不相信的!”
  而此时,在江西会馆四合楼上的一间屋子里面,张勋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屋子外面的楼道里面,都是辫子兵的卫队把守着。屋子里面,他的心腹大将白宝山,侄子张弼廷、张敏斋,以及几个参谋幕僚都已经在肃立恭候了。
  看着张勋进来。一干心腹全都扑通跪下,口称:“恭迎大帅。”全然都是清朝的礼仪。张勋眼睛里面也泛出了兴奋的神sè,忙不迭挥挥手:“起来,都起来吧,事情都准备得怎么样了?老夫这就要进宫面圣,向皇上去请复辟大清的旨意了,到时候咱们可要第一时间把běi jīng城给控制住了!”
  大将白宝山一个立正,拍着胸脯保证道:“回大帅,十七个营头(不包括张勋的一营卫队)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大帅一声令下,就能把běi jīng城的各个要点控制起来!
  张勋满意地笑笑:“好好好……只要běi jīng在手里面,接下去的事情就好办了。李进才、陈光远、江朝宗他们几个都是墙头草,到时候我把他们请到公馆里面,他们自然会支持复辟的。冯河间远在南京,手伸不到京师里来,段芝泉嘛……”着他看着自己的侄子,卫队营的头头张敏斋:“常瑞元回来了吗?”
  “回来了,还带来常瑞青的一封亲笔信和徐树铮的手令……他的一团兵在丰台布防是了徐树铮的命令,而他本人也是唯徐树铮马首是瞻的。”
  “原来如此。”张勋感慨地笑笑:“也是个不忘故主的真汉子啊!”随即他就接过侄子手中的书信扫了两眼:“不过一团兵,就先撂在丰台再吧,等段祺瑞进宫向皇上认了错,封了官儿,他自然也就能为朝廷所用了。”
  白宝山拍了拍胸脯笑道:“大帅,这个姓常的要是再不识抬举,属下带上几个营头把他拿来就是了,何劳大帅如此上心啊!”
  张勋却摆了摆手:“宝山啊,咱这回只带来18个营头进běi jīng,这点兵力看着挺唬人,真打起来只怕经不起消耗,所以能不动武还是不要动的好……好了,老夫这就更衣准备去宫里面见皇上,你们也下去准备吧。”
  这头张勋在准备更衣要进宫见驾,而在běi jīng城南的某间四合院里面儿,也有几个人正关起门来,谋划着闯宫劫驾的大事儿!正是常瑞青麾下四大金刚之首的吴石,还有参加了赤sè革命的前太监孟离,常瑞青身边的卫士唐九,以及赤sè旅的骨干任怡江他们几个。
  张勋在江西会馆听戏,以及宫里面来人传召张勋的消息,他们这里也已经知道了!这个时代的北洋军阀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保密意识。赤sè旅派出了几个眼线就把张勋的行动给盯住了,不过张勋进宫以后会和皇帝些什么,他们却不得而知了。
  吴石皱着眉头,脸sè凝重,问孟太监道:“孟兄弟,你有办法打听到张勋和皇帝谈话的内容吗?”
  孟离嗤的一笑,摇了摇头:“石人(吴石)同志,莫我已经被宫里面赶出来了,就算还在宫中当差,也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的。”
  吴石拍拍自己的脑袋,有些为难的洋子:“咱们现在是箭在弦上了,如果这个张勋一时半会儿没有复辟的举动,咱们贸然把皇帝给劫出来……怕是不好办啊!”着他又抬头往窗外望了下,自言自语地道:“左民(常瑞青)同志的命令怎么还没有下来,咱到底是干不干呢?”
  正话间,四合院的大门就咚咚被敲响了。吴石朝唐九递了个眼sè,唐九二话不就掏出驳壳枪,上了膛捏着手里,然后跑出去开门。门外站着的,却是常瑞青的另一个卫士胡卷帘,这位化妆成了个车把式的样子,赶着辆骡子拉的大车在丰台和běi jīng城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