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开元风流 >

第17部分

开元风流-第17部分

小说: 开元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比自己老婆漂亮得多,风情得多,文雅得多的jì女厮混,本身就是巨大的人生快事,能够证明自己人生的辉煌,而且还能通过她们的口把诗词传唱出去,这无论对于官员还是jì女都是双赢的策略。

    唐朝不少著名诗词既是jì女传唱的对象,甚至也因为jì女的传唱而更加流传久远。到了宋朝,那个著名的词人柳永,成为jì女们不惜重金争相服务的对象,只可惜宋朝已经反对官员piáojì,柳永与jì女的关系影响了他在仕途的发展,只好奉旨填词终了一生。

    还有的官员以jì女送人情,有的贵宾过境,就送jì女侍寝。有的官员看中某个jì女,也可借给他狎/玩,如著名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就让元稹把杭州歌jì商玲珑借去玩了一个多月,他有不少诗歌充满自豪地记载了他piáojì宿娼的行径。当然,官员们白piáo官jì营jì的同时,也决不会放弃到那些为社会人士提供服务的民jì那里寻求享乐,比如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扬州做官时,常常出入扬州jì院,还留下不少名篇,比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他的上司牛僧儒出于关心,暗地派人跟踪保护达数年之久。

    整个筵席的风格颇具魏晋古风,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一张方形小桌,小桌前有一张棉絮垫子,供给客人跪坐所用,而在小桌之上则摆着美酒佳肴水果,不过很显然没有哪个客人会真正将这桌上的食物用来填饱肚子,倒是敬酒罚酒却是寻常,玩行酒令作诗时若做不出,自然要罚酒,而因为尊敬某个前辈,向前辈敬酒也是必要的事情。

    筵席的开始,是由数十位舞姬出现在那搭建的舞台之上,跳起了那古典舞曲,在这缺少各种娱乐手段的古代,这样的古典舞曲便如同后世的电视节目那般流行,有不少与会的客人,都认真仔细的观赏起来。

    只有王维觉得异常无聊,虽然必须承认的是,这十位舞姬的水准还是有的,尤其是那位穿着大红衣衫,宛若牡丹,如同烈焰一般的领舞者,那舞动长袖时的迷人风姿,确实让人赏心悦目,其舞蹈之古典优雅,比起那些古装电视剧中编排的舞蹈,无疑正宗完美的好几倍。

    但是,作为一个拥有现代记忆的穿越者来说,这舞蹈未免无趣,最关键的是这些舞姬的穿着并不暴露,想来也是抓住了文人们这群假正经追求高雅的特点,可王维却觉得,若是将这些保守的衣衫都变成若隐若现的纱衣并且稍稍露点走光的话,肯定对无论是所谓高雅还是低俗的男人的吸引力都大增。

    虽然并没有兴趣,但善于伪装的王维,脸上却保持着那种淡淡的欣赏神sè,让那些向王维暗中放电的舞姬们心中荡漾,若是能得到这位清俊儒雅的王氏名门公子的青睐,这名气肯定会飙升,而若是能够嫁入王家,这一辈子的荣华富贵那是跑不了了。

    即便如今河东王氏危机重重,但对一般人来说,却也是庞然大物,让人趋之若鹜的存在。

    当然此时尚未达到筵席的重头戏,这些舞姬只能算有暖场的作用,等什么时候真正让在场的诸多文人应景作诗才是高cháo,而若是有诗作能够搏得全场喝彩,那就会马上让人演奏,然后便会流传开来。

    虽说牡丹坊走得是高雅的路子,与众多青楼格格不入,但显然还是有照搬牡丹坊模式的青楼,这些青楼中的艺伎,往往都会将目光盯在这个极易出名篇的牡丹坊之中,往往流传出一首名篇,便会被相互传唱,成为cháo流。

    每一个唐朝的诗人,没有一个不会盼望着自己的诗歌能够传遍长安,若是在科举之前,那就是极大的助力。

    在欣赏歌舞之时,与较为拘谨的卢象、崔颢两人不同,深谙人情世故的王维,则是频频向诸多文坛大佬敬酒,几句不着痕迹的恭维,往往便能让别人极其舒服,认为王维确实会做人。

    当知道贺知章身边的那位白发老者是张若虚之后,虽然已经渐渐习惯了身边有各种名人出没,但他还是忍不住心中激动,毕竟张若虚那首文采飞扬的《chūn江花月夜》实在太有名的,貌似前世王维上高中时还学过,至今仍记得那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就在王维正被张若虚这位大诗人的名人光环笼罩之时,却又听到与会的两位在文坛上小有名气的年轻人忽然激动的讨论起来:

    “接下来该是红牡丹出场了吧,早就想听听她如同百灵鸟般的婉转歌声了……”

    “嗯,红牡丹作为整个牡丹坊的花魁台柱,乃是整个长安最知名的两位jì家之一,以贺老的面子,肯定会出场的,况且岐王带来的那位李大家还会为其伴奏,这可以让她更加名扬,真是期待啊!”

    “哼,我可不认为薛如霜那种卖弄风sāo的家伙能与红牡丹这位完全凭借歌喉的清倌人相媲美,要知道,这红牡丹可是有资格被选入内教坊的,可人家却主动放弃了,这样向往zì ;yóu的美好的女孩,实在难得……”

    “非也非也,既然身入乐籍,自然就要乐籍的自觉,装什么清高呢,红牡丹虽是清倌,但却总有出阁的一天,她如今这般姿态,也不过就是让自己的身价更加提高罢了,想那薛如霜出阁之前,不也号称卖艺不卖身吗,可当朝国丈之子王守一为其初夜一掷千金,不照样将其拿下了?”

    “呃……反正我不觉得红牡丹是这样的人……”

    “醒醒吧,你只是没有可以令其折腰的金钱与权势罢了,我倒希望红牡丹能向那薛如霜一样,这样的话,rì后攒个几千贯钱也能一亲芳泽,嘿嘿……”(一贯钱等于一千文钱,能买米一百斗,够一户四口之家吃饱一个月,也就是说,一千钱对那时的老百姓来说是一大笔钱,而按照如今人民币的价格计算(一文大约等于五毛),玩那位花魁薛如霜一次要几十万元,当然也不是说有钱就能上花魁,前提是先要被花魁看上。)

    ……

    偶然听到这两人的议论,王维不由对这名伎红牡丹产生了小小的好奇,好歹也是回到唐朝第一次见到名扬长安的花魁,这可不就相当于后世名扬世界的国际明星嘛,毕竟如今的长安可是世界最富庶的中心,能在长安站住脚跟,便相当于在世界的中心站住了脚跟。

    当然,对李龟年这位名气颇大的音乐大家,王维还是更加期待的,虽然王维本身也善弹古琴、琵琶,但其水准也就是中下品,在同辈中自然算是佼佼者,但跟真正的大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想要让自己的音乐水准更上一层楼,借鉴一下李龟年这个音乐大家,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众人都翘首以盼红牡丹之际,那令王维几yù昏昏yù睡的古典舞曲终于退下,而领王维来这里的唐朝丽人,则充当了司仪,在她宣布接下来了是红牡丹出场时,脸上带着难言的骄傲,仿佛红牡丹的荣耀便属于她一般。

    这便让王维猜测,这个唐朝丽人大约与这红牡丹的关系匪浅。

    =============

    求收藏票票~~~~~~
26、献唱
    ()    红牡丹的出场,无疑让这场宴会达到了一个小高cháo。

    彼时,王维在知道这红牡丹是名扬长安的花魁之后,便已经在心中酝酿诗歌了,以他的推测,若是这红牡丹真的能够以姿sè歌声让整个筵席上的文人们动容的话,不为其作诗,简直不符合常理。

    文人作诗想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往往要酝酿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名篇名作一般很难在这种宴会上作出,宴会上出现的诗作大都比较俗套,有一定的格式,便如同应制诗一般,而能够在宴会上作出名作的,无一不是才思敏捷,才华横溢之辈,历史上的曹植曹七步与温庭筠温八叉无疑便是这样的大诗人。

    王维若没有融合本来王维的诗才,那作一首诗都很难,但现在,他有这个信心在短时间内做一首好诗,而灵感的来源,自然便是那出场的红牡丹了。

    红牡丹出场之时,让原本略显嘈杂的宴会为之一静,所有人的目光几乎都投向了那个舞台,便见那位红牡丹盛装出席,雍容华贵的气场一下子就爆发出来,其四溢的容光简直让人无法直视。

    王维的目光首先注意到的,并不是红牡丹的脸颊,而是穿在她身上的美轮美奂的唐制汉服,那是典型的“女式大袖衫”。

    她在外面披着绿sè的纱衣,长长的纱衣如同披风一般拖到了地上,在纱衣上绣着jīng致的牡丹花,其做工之jīng致复杂,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只觉得有一种极其艳美的感觉扑面而来。

    而纱衣里面则穿着红sè襦裙,颜sè从下往上由浅入深,这裙摆倒没有纱衣长,但它却紧紧的包裹住了女孩那凹凸有致的身躯,让人忍不住去遐想这红sè襦裙内是怎样的美丽景sè……

    王维觉得这样的汉服实在是太美丽了,只可惜在后世的现代社会,有些东西就这样消散在了人们的心中。

    红牡丹穿得并不算暴露,不过那如同天鹅般的美丽脖颈上的白皙肌肤却极其诱人,而从脖颈向下,露出的jīng致锁骨也异常美丽,可这些并没有让王维动容,他觉得最让人赞叹的,应该是那绿sè纱衣包裹着的如同莲藕般的皓腕,在微微透明纱衣中,若隐若现。

    早就听说唐时的丝织技术极其高明,甚至能够做出现代工艺都无法做出的衣衫,如今见到这种透明的纱衣上还能够绣着那么多工艺jīng致复杂的牡丹花,这让王维觉得极其震撼,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至于红牡丹的容貌,在王维看来,却也没有那么吸引人了,其关键原因大约是她脸上的化的浓妆实在不符合王维的审美,不过其容貌若按九品等级制来分,低一点可以算是中上品,高一些则是上下品。

    这红牡丹也算是典型的唐朝美人,身材丰腴,鹅蛋脸上天庭饱满,有富贵气象,她的嘴唇丰润而xìng感,吮吸亲吻起来肯定别有一番滋味,倒是这红牡丹那明亮的眼眸中总有一丝黯淡与忧郁,让王维产生了灵感。

    忧愁的美女总是有种别样的美丽,除了能够引起男人的怜惜,当然也能让文人诗兴大发。

    而这女孩还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她极其娴静,就如同一朵花,没错,红牡丹这样外绿内红的打扮,无疑就像一朵大红的牡丹花。

    那襦裙便是美丽的花朵,而纱衣则是衬托花朵的绿叶,而这朵美丽的红牡丹,外表看似光鲜,实则却有自己的苦楚,几乎在一瞬间,王维心中已经酝酿了一首不错的诗。

    接下来则是红牡丹献唱,却是那一首大名鼎鼎的《chūn江花月夜》,其作者自然便是在座的张若虚,为红牡丹伴奏的,则是音乐大家李龟年。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李龟年一个人为其伴奏,而是以李龟年为首的一个乐团,这样可以让音乐的效果更加出众,李龟年用的乐器是筚篥,这筚篥是一种管乐器,是竖着吹的,其音sè或高亢清脆,或哀婉悲凉,质感鲜明,在法曲等演奏中常为领奏器乐。经丝路作为胡乐的一部分传至中原,也深受人们喜爱。

    在场的文人之中有一位叫做李颀,屡试不中,却颇有文名,从曾写过一首《听安万善吹筚篥歌》,那一rì的黄昏,胡人乐师安万善面对着黄沙掩映下的落rì霞光,吹起了他的筚篥,凄清愁苦之音让诗人李颀感慨万千——

    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遛,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rì暗。变调如闻杨柳chūn,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而李龟年之所以擅长筚篥,其原因便是如今的圣上喜爱胡乐,身为梨园弟子的李龟年,当然要好好掌握这项乐器,以讨取唐玄宗的欢心。

    在美妙的音乐响起时,众人终于听到了红牡丹的歌声——

    chūn江cháo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cháo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chūn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sè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chūn半不还家。江水流chūn去yù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王维在听到第一句时,心中不由暗赞,这红牡丹的嗓音确实婉转动人,而无论是伴奏还是她的嗓音风格,都极其契合这首《chūn江花月夜》的氛围,那柔柔的歌唱声,仿佛将人带入到了那美好的chūn江月sè之中,令人沉醉……

    而在唱到“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等写愁绪的诗句时,王维分明察觉到了这红牡丹那种难以排遣的闲愁,而当时红牡丹的脸上,却是微笑着的,或者说,她必须保持着那种迎合客人的微笑,因为这就是jì女的责任,哪怕她是所谓的卖艺不卖身的艺伎。

    嘛,jì女的闲愁大抵便是如此了,对身世的自怨自艾,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对zì ;yóu生活的向往等等等等。

    看这红牡丹的年龄,也不过就是十六七岁,虽然按照唐朝时风格来算,已经是要出嫁的大姑娘了,不过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