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开元风流 >

第18部分

开元风流-第18部分

小说: 开元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这红牡丹的年龄,也不过就是十六七岁,虽然按照唐朝时风格来算,已经是要出嫁的大姑娘了,不过按照女孩的生理年龄,大约正是青chūn期,而在青chūn期中的人类,无疑都是多愁善感的。

    王维淡漠的想着,没有一点怜悯,不过他之前在酝酿诗歌时倒确实让自己心软了,不过那仅仅是一瞬间罢了,而后他只是想着如何利用红牡丹来使自己扬名,当然,这样对红牡丹也有好处,可以想象,只要他的一首诗歌流传出去,红牡丹的名气会更上一层楼。

    红牡丹在舞台上,望着那一群或欣赏、或沉醉、或愉悦、或享受、或贪婪的文人时,心里的感受确实不怎么样,尤其是想到在之前,被要求是必须出席这次宴会时,那种无力感与束缚感,简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不过看到这群文人中有那么多名声赫赫的人物,也因为她的歌喉而沉醉,她不由有些飘飘然,但其中有一些人的眼神确实让她不喜。

    那个看起来面目耿直老实的少年,眼眸中却充满了那种对美sè的渴望与贪婪,这样的眼神红牡丹自然见多了,可一个少年就这样,未免太过了。这人自然便是崔颢,他毫无疑问的被红牡丹讨厌了。

    还有一个则是让红牡丹都觉得赏心悦目的男人,他浑身都充满了所谓的高贵冷艳的气息,而他的眼神中,却少有那种欣赏与享受,大概是因为见识的多了,所以眼神中带着浓浓的不屑,仿佛是在看渣滓一样……

    那种俯视蝼蚁的眼神,无疑深深的刺痛了红牡丹这个正处于青chūn期的小女孩,尤其是还是这么一个冷酷贵公子,而她被刺痛时,她却又享受到了一种被虐的快感,脑中却又幻想着冷酷贵公子跪舔她的景象……

    嗯,或许这就是后世女生小说中有那么多什么《爱上冷酷贵公子》、《冷情贵公子》、《恶魔爱人:冷酷贵公子》之类的女生向YY小说的原因了,毕竟按理来说,冷酷贵公子只要爱上女主,那肯定就专宠女主,对其他女人不假辞sè了,这不就是女生小说的爽点嘛。

    可惜的是,红牡丹却不知道,在韦陟的眼里,女人就是物品,只是给男人用的,看他初次招待王维时的做派就知道了,像红牡丹这样的jì女,首先是她的身份,就让韦陟永远也瞧不起了。

    ===================

    求收藏票票~~~~~~~~~~
27、《岐王席观妓》
    ()    在场的诸人之中在容貌上能与韦陟这位冷酷贵公子相比的,自然便只有崔宗之与王维了,红牡丹也稍稍观察了这两人,其中阳光俊美的崔宗之,神情并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带着文人的欣赏,却也没有多余的表情。

    这是敷衍……不知为何,红牡丹的直觉这样告诉她,而这极有可能是接近现实的,崔宗之的气场,与韦陟、王维极其相似,或者说,那就是名门公子的味道,以崔宗之的家世,显然也是见多识广,不会对此太过动容,红牡丹还注意到,崔宗之有几次,都用好奇的目光看向王维……

    要真正算起来,崔宗之的家世,比韦陟还要强得多,除了是清河崔氏的嫡系子弟以外,他的父亲还当过宰相(虽然不是首相),虽然已经罢相,但还舒舒服服的当着刺史,在朝中的影响力也不差,比韦安石这种已经死去的宰相只多不少。

    唯一让红牡丹心中觉得颇有共鸣的,自然便是那位清俊儒雅的贵公子了,当时王维在酝酿诗歌,自然要让自己泛滥一下感情,欣赏的眼神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同情与怜悯,而就是那种仿佛看穿红牡丹闲愁别绪的眼神,让红牡丹一下子就觉得这就是她要寻找的知己……

    当然,这知己的前提,自然就是要出身名门,家财万贯,容貌俊美,只爱她一人……

    红牡丹没有看到的是,之后王维的眼神又变得幽深起来,而红牡丹在王维的眼里,确确实实只是一颗棋子,用来扬名的工具,王维甚至更欣赏红牡丹身上的衣衫,因为这满足了他见证历史的美好感觉。

    一曲完毕,红牡丹的歌声与李龟年团队所奏的乐曲博得了满堂喝彩,在场的诸人自然有大方的文人直接送上红绡,这便意味着金钱的打赏,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一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若是直接用使用金钱,无疑是低俗无趣的,而用红绡来代替,则显得高雅有格调。

    崔颢对此无疑显得十分积极,他虽然出身崔氏庶系,但闲钱却有很多,随随便便打赏七八千钱还是有这个经济实力的,虽然可能xìng很小,但他依旧想凭借这样的行为来获得红牡丹的好感,却不知红牡丹觉得这少年人傻钱多好sè,根本就懒得再用正眼看他。

    王维当然也要跟一下风,因为这就是惯例,花魁能够赚钱的大头,便在这打赏之上,尤其是有人斗气攀比时,就如同拍卖一般,能让花魁获得极大的收益。

    别看王维表面上淡定,心中却觉得这钱花得不值,虽然仅仅只是打赏了一千钱,也就是一贯,但用这些钱来听一支曲子……好吧,其实花销并不算大,但最关键的是这钱不是王维自己的,而是正在走下坡路的河东王氏家族的,由于几乎算是脱离了太原王氏,所以河东王氏收入来源几乎已经被切断了。

    除了当时父亲健在时在蒲州购置的一些田产,靠着收租弄些收入,其余方面根本就没有收入,而又要保持着世家名门的做派,不少花销完全是入不敷出,说真的,王维觉得自己的母亲崔氏虽有御下之才,但却真的不懂勤俭持家。

    想来也是,母亲崔氏自幼出生显赫,大手大脚惯了,其嫁妆又极其丰厚,所以从不会关心那种奢侈生活的支出问题,或许她觉得那种生活是极其寻常的,但经过王维的计算,再这么下去,河东王氏的财政赤字绝对会越来越严重,而这就会导致家族成员的离心……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王维想方设法要考上进士,拥有官身之后,地方上该孝敬的自然就会孝敬,而王维想要利用一些超越时代的眼光发展指点族中某些好经商的子弟发展商业,也便有了不会让行政力量随意揉捏的保证,中国自古就是商不与官斗,却是真理,商业只有官场上的保驾护航才能安全发展。

    红牡丹见王维只是很随意敷衍的送上红绡,心里说不失望那是假的,她原本还以为那个对她流露出同情的名门公子,会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比如说当场要为她脱籍赎身之类……嗯,青chūn期的女孩总爱幻想的。

    这时,红牡丹听到那位气度雍容的岐王说道:“这首《chūn江花月夜》实在好听,其中牡丹小娘子的歌声与李大家的奏乐简直配合得天衣无缝,想来诸君对此颇有诗兴,不如便以此来赋诗如何?”

    红牡丹听到这话,顿时那低落的心情就一扫而空,她也知道,在场的文人中有不少都是文坛大佬,若是能获得他们的一首诗,那自己定然就能名气更大,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名气越大便越会遭人觊觎,不由又烦恼起来——这真是幸福的烦恼,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jì女,永远也不会有她这样的待遇。

    岐王并没有将范围限制的太死,可以以红牡丹本人为诗,也可以以李龟年的音乐为诗,还可以以整个宴会的见闻为诗等等,至于让哪些人来写诗,那自然是按照传统的击鼓传花了。

    毕竟不可能让人人都写诗,这个时间根本就不允许,若是有人在限定的时间内写不出诗,那就要罚酒,而限定的时间也是约定俗成的,当场写不出诗并不意味着那人没有诗才,而是没有捷才,要知道,有人擅长写快诗,而有人则喜欢磨蹭,jīng于炼字的诗人,往往是最会磨蹭的。

    当然,如贺知章、张若虚这样的老资格,那是有很大的特权的,他们就算被传到了花,一时间想不出什么诗,那也不会有任何惩罚。

    由红牡丹亲自“击鼓”,也即是随意吹笙,她会背对众人,在笙簧声中众人匀速传花,待到音乐停止时,就让传到花的文人写诗,若写不出来自然就要罚酒。

    就在大家都暗暗准备的时候,这时王维却忽然产生一个念头,罚酒这样的惩罚未免无趣,还不如玩真心话大冒险,不过一想到在场的诸人与他并不相熟,而且还有好几个团体,于是他便熄了这个念头,真心话大冒险这样的游戏,果然还是在熟悉的朋友之间玩才有趣味,最好还要有女孩陪着。

    “击鼓传花”开始之后,首先被轮到的“幸运儿”是个名叫丘为的文人,二十四五岁,同李颀一样,也是屡试不中,正处于刷声望积累人脉的阶段,而他正好就是那种写诗喜欢磨蹭的诗人,jīng于炼字,曾有诗句“chūn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题农父庐舍》,其中那个“绿”字,便用得极好,后来宋朝那位名相王安石的“chūn风又绿江南岸”便是脱胎于此。

    可惜的是,在这样的场合,当然没有时间给丘为去琢磨,见众人的目光都放在他的身上,原本明明是个极好出名的机会,但他这时脑中却一片空白,心中极其懊悔,最终只能无可奈何的罚酒……

    还好红牡丹本来就对这个看起来一点都不起眼的家伙有什么期待,要不然肯定会让丘为更加懊恼,众人也没有说是嘲笑什么,毕竟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可第一位就没写出什么好诗,无疑便让这次筵席开了一个坏头。

    王维本着拓宽人脉的想法,更是善意的安慰了丘为几句,倒是让丘为很是感动,觉得这个被贺老看中年轻人确实值得一交。

    游戏继续,第二次笙簧声停止时,花儿正好传到了崔颢手上,崔颢显然也没有早作准备,但他确实才思敏捷,虽然知道自己的作品并不能算佳作,但鉴于第一个家伙没写出来,而他能写出来就不错了,所以他直接用为每个人准备好的笔墨纸砚提笔写下——

    《岐王席观jì》——二月chūn来半,宫中rì渐长。柳垂金屋暖,花发玉楼香。拂匣先临镜,调笙更炙簧。还将歌舞态,只拟奉君王。

    崔颢的诗中的“二月”自然是用yīn历来计算的,这是古时的立法,若按阳历,如今自然是三月了。

    崔颢这首诗一出,脸上自然而然显露出了一种自得神sè,在众人传阅这首诗时,他的自我感觉极其良好,用炽热的目光看着台上的那位红牡丹,觉得像自己这种有才又有财的诗人,像红牡丹这样的花魁就应该哭着喊着倒贴上来。

    平心而论,崔颢这首诗确实是在水准之上的,格调韵律都极其符合规则,而二三两联对仗工整,用词华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这首诗的立意未免平庸,只是平铺直叙的写了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对红牡丹的描写,更是有一种俗套的味道……那句“还将歌舞态,只拟奉君王”无疑体现了这一点。

    而最关键的是,崔颢这首诗除了题目中没有“应制”二字以外,实则就近似于一首应制诗,比较俗套,而这样的诗,无疑便是每次宴会中传出来最多的,唯一值得崔颢炫耀的,便是他写的这首,文采要更好一些。

    ================

    求收藏票票~~~~~~~
28、《红牡丹》
    ()    众人传阅过崔颢的这首诗之后,除了一些眼光较高的大佬只是轻轻评点几句,稍稍赞扬一番以外,那些要求比较宽松的的文人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溢美之词:

    “崔小郎这首《岐王席观jì》实乃上佳之作,用词jīng美,应景而贴切,虽然有些落于窠臼,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崔小郎如今的年龄来看,已属不易。”

    “不错,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这样一首应景的好诗,确实是才思敏捷,让人佩服!”

    ……

    崔颢听着众人的赞美,一时间脸上的神sè异常骄傲,只是用愈发炽热的眼神看着舞台上红牡丹,因为他知道,唯有得到这位名伎的赞美,才算是真正的完美。

    崔颢却不知,他这首诗,让贺知章这位主导这场宴会的老人家心里隐隐不快,只因这诗的题目居然叫《岐王席观jì》,可明明这场宴会是他主导的,崔颢这诗无疑有喧宾夺主的意思,这让贺知章认为,崔颢更尊敬的是岐王。

    贺知章自然也是有文人的傲骨的,况且他在文坛上享有盛名,哪怕岐王身上的官阶比他要高得多,但他也不认为岐王有资格在文学上与他较劲。

    而包融眼光也是极高的,对这个十五少年做的诗,他脸上虽然没有表现出不屑,心中却不觉得有什么突出的,连带着他更加不认为比崔颢大两岁的王维会写出什么更好的作品。

    崔宗之依旧在自顾自的喝酒,眼神慵懒迷离,对崔颢这首诗没有任何评价,也就中中品吧,怕是不能流传开来。

    不起眼的角落,那位仿佛融入到人群中的女扮男装的丽人,那双极具魅惑力的眼睛中,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波动,有的只是一丝无聊,想必如今rì这样的筵席,她已经参加得多了,而崔颢这首“佳作”,是入不得她的法眼的。

    而后岐王便让红牡丹来评点一下崔颢的这首诗,这时红牡丹心里是极其不爽的,便因为全诗的最后一句“还将歌舞态,只拟奉君王”,她觉得这是对她的侮辱,她若是想“奉君王”,早就进入内教坊去接受唐皇的调教了,而留在这里,自然是为了那小小的zì ;yóu。

    况且整首诗都充满了一种对她的轻视,从诗的题目《岐王席观jì》,那个“jì”可以指好多人,而不是唯一的她,这让心气很高的红牡丹,觉得异常不爽,她是大明星,而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jì女!

    可即便如此,她当然不能将自己心中所想的说出来,她只是保持着礼节的微笑,然后不咸不淡的说道:“此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